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体: 16 + -

第166章 五代十国和两宋(4)

    周世宗也整理了法制。五代相沿,律令格式敕积至一百五六十卷,文字难懂,条目又繁杂不一,贪官污吏得以舞文弄法,陷害民众。周世宗命令御史张湜等注释删节,王溥、范质等据文评议,评定为《刑统》二十一卷。显德五年(958年),颁布《大周刑统》,使全国遵守统一的法律,宋朝沿用《刑统》,成为继承《唐律》的一部重要律书。

    与恢复生产、整顿法律的同时,周世宗在军事上又继续实施他的远大抱负。显德六年(959年)三月,他开始北征契丹,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但在这次北伐契丹的战役中,他得了重病,没有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于六年夏天病逝。

    周世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基本上结束了唐末以来政治腐败、藩镇割据的局面,恢复了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为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推翻后周,建立北宋,统一中国,但若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第一有功之人,当属周世宗。

    十国的兴衰

    开平元年(907年),朱温灭唐称帝,在中国北方建立起梁国。继梁之后,相继出现了唐、晋、汉、周政权,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就是五代。与北方五代更迭的同时,中国南方先后或同时出现了九个割据国,即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此外,北方山西有刘所建的汉国,史称北汉。与五代并存的这些割据国称为“十国”。十国兴衰的经过大致如下:

    吴越:唐末农民起义时,杭州人钱曾率兵镇压,钱被委任为镇东、镇海节度使,治所在杭州。不久又吞并了浙东。天四年(907年),钱被封为吴越王,建吴越国,割据江浙及太湖周围十三州。在唐末及五代十国战争不息的年代中,吴越是当时最为安静的地方。钱及其继承者在境内相对地轻徭薄赋,并竭力避免战争,因此吴越国的经济比较繁荣,当地农民利用战争的空隙大兴农田水利,修建堤堰、河渠,建造圩田。吴越统治者还分拨一部分军队屯驻苏州等地,称“营田都”。吴越国五传至钱时,降于北宋。自天四年建国,至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降宋,吴越国统治江浙地区长达七十多年。

    吴:唐末乾符年间,江、淮地区农民起义不断。杨行密原是农民军中的一员,后被官府逮捕,刺史郑因其勇武过人,任命他为步奏官。以后杨行密应募为军卒,补为队长,后杀官吏而据有卢州(今安徽合肥一带),其后又与秦彦、毕师锋、孙儒战于扬州。在战争中,扬行密先后占有宣州(今安徽宣城县)、润州(今江苏镇江市)、滁州(今安徽滁县)、和州(今安徽和县一带)、常州(今江苏常州一带)等地,尽有淮南、宣润。景福元年(892年),唐朝廷封杨行密为淮南节度使,连年的战争,使淮南地区经济凋敝,人烟断绝。杨行密一面安抚流民,恢复生产,一面选练军队,抵抗北方割据者的南下,使南方避免卷入中原混战中,南方割据政权由此而相对稳定。唐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唐朝廷封为吴王,统辖今江苏、安徽、江西和湖北部分地区。贞明五年(919年),部将徐温等尊吴王杨隆演为天子,建大吴国。建元武义。天福二年(937年),徐温子徐知浩(即李昪篡吴政权,建唐朝,史称南唐,自天复二年(902年)杨行密被封为吴王,至天福二年(937年)杨溥失权,吴国共传四世,历时三十多年,吴国的割据在当时保护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南唐:天福二年(937年),吴国部将李昪灭吴,建都金陵,改国号为唐,改元升元。南唐统治者继续推行吴国“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农桑,国力日强,与同时的割据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人材众多”“隐然大邦”。同时南唐统治者兴科举,建学校,成为五代十国中封建制度最完备、文化最发展的地区。后唐中主李,西灭楚,东灭闽,占地三十余州。但李优柔寡断,政治腐败,在他当政期间,剥削加重。境内不时地发生农民起义。至后主李煜时,国势则日渐衰败。李煜长于填词,是著名的文学家,但在政治上却十分腐败,其沉湎于宫廷的酒色生活中,荒于政事。开宝八年(975年),宋将曹彬率兵南下,攻占南唐都城金陵,南唐灭亡。南唐共传三世,历时三十多年。

    闽:闽的创建人是王潮和王审知兄弟。唐景福二年(893年),王潮乘黄剿起义军起义之际,率兵入闽,占据了泉州、汀州(今福建三明市以西)等地。唐昭宗封王潮为福建观察使,后又升为威武军节度使。王潮死后,其弟王审知自称福建留后。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被后梁封为闽王。王审知选任良吏,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福建地区的经济和文化在此期间都有所发展。龙德三年(923年),王审知死,他的儿子王延钧继位,龙启元年(933年),王延钧建都长乐(今福建福州市),并称帝,国号闽。改元龙启。闽政权六传至王延政时,阶级矛盾尖锐,天德天年(945年)后唐出兵灭闽。闽共历六世,37年。闽旧将留从效驱逐了南唐屯守泉州的军队,继续割据称雄。一直持续到北宋建国之后。

    南汉:为刘隐所创建。刘隐以镇压唐末农民军而起家。天元年(904年),唐朝廷任刘隐为清海军节度使,据有今广东和广西地区。天二年(905年)为岭南节度使,割据范围进一步扩大。后梁贞明三年(917年),其弟刘称帝建国,国号越,后又改为汉,史称南汉,建元乾亨。刘及其继承人都很残暴。他们在境内横征暴敛,而且刑法极其残酷,甚至有肢解、刳剔等酷刑。南汉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广东的山区与海滨都出现过反抗南汉的武装起义,其中张遇贤领导的起义便由南汉境内发起,北进一直攻打到南唐境内。张遇贤起义军相继攻克了番禺以东的许多县城,并建号“中天八国王”。南汉政权传至刘钅长时,被宋将潘仁美所灭。南汉政权共传五世,历时六十余年。开宝四年(971年)灭亡。

    楚:九世纪末,杨行密击溃孙儒,孙儒部将刘建锋和马殷率师转入湖南。占据潭州(今湖南长沙市)。不久,刘建锋为部下所杀,众人共推马殷为主,唐朝廷亦封马殷为潭州刺史。此后,马殷相继攻占了衡、永、邵、郴等州。后梁建立之后,天四年(907年),封马殷为楚王。建都长沙。成为湖南割据王国。马殷结好中原王朝,以为外援,使邻近的割据国不敢轻易进犯。并于交通要道上设置邸务,卖茶取利。他不征商税,招徕四方商贾,以“境内所余之物易天下百货”。同时奖励民间种桑养蚕,使楚国日益富强。马殷当政时,疆域曾远抵广西东部。马殷死后,诸子争位,政局日益混乱,马氏诸子又豪侈成习,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迫使境内农民大批逃亡。阶级矛盾因此激化。保大九年(915年),南唐乘机出兵灭楚。楚国共传六世,历时四十余年。楚亡后,楚部将刘言击败南唐守将;继续据有湖南。不久,刘言被杀,马氏旧将周行逢继续控制潭、朗、衡、永数州之地,并将治所迁到武陵(今湖南溆浦南),后为北宋所灭。

    荆南:天四年(907年),高季兴镇守江陵,后梁朱全忠封他为荆南节度使。朱全忠死后,高季兴便阻兵自固,并占有归、陕二州。后唐同光二年(924年),后唐封高季兴为南平王,据有今湖北江陵、公安一带,建都荆州(今湖北江陵县),荆南是割据十国中占地最小、势力最弱的割据者。高季兴及其继承者便向四周各国“所向称臣,利其赐与”。并靠征收商税和掠夺过境者的财物维持用度,因此而被诸国称为无赖。荆南国共传五世,历时四十余年,乾德元年(963年)为北宋所灭。

    前蜀:九世纪末,唐委派在四川的军人彼此兼并吞噬。大顺二年(891年),原唐将之一的王建攻取成都,占据了四川的绝大部分地区,天复三年(903年),唐朝廷封王建为蜀王。天复七年(907年)当朱全忠杀害唐昭宗建后立梁时,王建也建都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第二年改元武成。蜀国所辖地据有今四川和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因素称富庶,唐末士人,多依王建。乾德元年(919年),王建死,其子王衍立。王衍以奢侈荒淫著称,其在成都扩建宫苑,大兴土木。自己荒于游宴,而将军国大事委以“但益家财,不恤民事的王宗弼和宋光嗣。前蜀政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咸康元年(925年),后唐出兵击蜀,受到了蜀人的欢迎,前蜀因此而亡。前蜀共传二世,历时23年。

    后蜀:后唐出兵灭蜀后,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激化起来。后唐派去统治四川的孟知祥,利用时机,在四川扩充自己的势力。咸康元年(925年)后唐封孟知祥为后唐西川节度使,后唐长兴四年(933年)又封他为蜀王。第二年,孟知祥杀后唐所派的监军李严,在成都称帝,国号蜀,史称后蜀,建元明德。孟知祥称帝仅半年就死去,其子孟昶继位。孟昶当政初期,以前蜀王衍为戒,力求不夺农时,与民休息。但后期则奢纵成性。其手下大臣也大都是贪污腐化的人。宰相李昊“家资巨万,奢侈逾度”。广政二十八年(965年),宋出兵灭后蜀。后蜀共传二世,历时三十余年。

    前蜀后蜀在四川一带相继统治达五十年之久。政府的“府库之积,无一丝一粒入于中原”。又因五十年间未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农民能够安心生产,所以蜀地非常富庶,以致地主之家相竞移于城中居住。

    北汉:乾四年(951年)后周灭后汉,后汉河东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之弟刘在太原称帝,国号汉,据有今山西北部和陕西、河北部分地区。北汉是十国中唯一的一个北方割据王国,他勾结契丹为外援,与后周、北宋相抗衡。乾七年(954年),刘联合契丹,大举进攻后周,在高平(山西晋城县)被后周军击败。后周柴荣率兵直奔太原城下,受到北汉所辖地区人民的欢迎,但由于事先无攻城的准备,后周攻太原失败。宋朝建立后,先平定了南方的割据国,然后出兵北汉。开宝元年、二年、三年(968、969、970年),北宋都曾大举进攻北汉,但由于契丹对北汉的支援,致使北宋无功而还。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率大军出击北汉。北汉则因“土瘠民贫,内供军国,外奉契丹,赋役繁重,民不聊生”而无法抵抗北宋的强大攻势。同年为北宋所灭。北汉共传四世,历时29年。是十国中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割据国。北汉被灭后,中国又进入了南北统一的时代,自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到此彻底结束。

    陈桥兵变

    宋王朝的建立者名叫赵匡胤。他可不是等闲之辈,而是一位在历史上很了不得的人物。赵匡胤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十一月,镇州(今河北石家庄)、定州(今河北定县)的守将向朝廷报告:北汉联合辽朝军队大举来犯。继位不久的7岁小皇帝柴宗训不知所措。于是由宰相范质、王溥做主,派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往抵御。

    赵匡胤是涿州(今河北涿县)人,于927年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高祖赵,在唐朝当过县令。曾祖赵,做到御史中丞。祖父赵敬,当过几个州的刺史。他的父亲赵弘殷,自幼骁勇,善于骑马射箭,随从后周世宗南北征战,功勋卓著,官至检校司徒,封天水县男,与其子赵匡胤共典禁军。死后赠武清军节度使、太尉。

    作为将门之子的赵匡胤,身材魁梧,器宇轩昂,武艺高强,识见非凡。有一次,朋友送来一匹性情暴烈的马,谁都无法接近。赵匡胤没有用马鞍、缰绳,就跃上马背。烈马立即暴跳狂奔,都未能将赵匡胤抛下。马奔上城墙斜道,赵匡胤一抬头,额头碰到城楼门楣上,摔了下来。观看的人都以为他不死即伤。想不到,只见他一个鹞子翻身,跳起来,又骑到马背上,人们无不为之喝彩。幼时,父亲曾一度要他弃武学文,替他请了一位很有学问的先生,给他打下了扎实的文化基础,懂得传统的治国平天下的道理,而且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后来,无论在军务倥偬之际,还是燕居闲暇之中,他都手不释卷。听说民间有奇书,他往往不惜千金,设法购买。读书使他增长了见识,学得了古代圣君贤臣的统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