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体: 16 + -

第60章 秦汉(24)

    李陵兵败之地离边塞只100多里,朝廷闻讯,想让李陵死战,后得知李陵投降了匈奴,武帝大怒,责问陈步乐,陈步乐自杀身亡。单于得到李陵以后,因其家族声望很高,打仗又英勇顽强,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使李陵在匈奴有了尊贵的地位。汉朝知道了这件事,就把李陵的母亲、妻子、儿子都杀了,从此以后,李家的声名败坏,凡与李陵有关的人都为之感到羞耻,朝廷上下文武群臣也都一致谴责李陵。太史令司马迁对这件事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李陵带步不足五千,深入匈奴的内地去迁制数万骑兵,转战千里,矢尽粮绝,杀伤匈奴一万多人,今虽兵败降胡,但从他的赫赫战功看,真是虽败犹荣,古名将不过如此。他不愿死,只是为了保存自己再寻机报国。武帝认为司马迁是在败坏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名誉而为李陵辩解,司马迁因此触怒武帝,受到迁连而遭宫刑。

    事后,武帝悔悟,认识到李陵是因为没有救兵才战败的。狡诈的路博德对此事负有责任。所以朝廷就赏赐了那些逃回汉朝的李陵的士卒,以做补偿。

    李广利降匈奴

    汉征和三年(前90年)春天,匈奴又大举入侵五原和酒泉二郡,杀死汉军两个都尉。三月武帝下令大举反击,遣贰师将军李广利率七万人出五原,商丘成率二万人出西河,马通率四万骑兵出酒泉,以击匈奴。

    匈奴单于听说汉军大举出击,便将其辎重全部北移到郅居水南岸,匈奴左贤王驱其人民度过余吾水向北六七百里,居于兜衔山以避汉军锋芒。单于自率精兵渡过姑且水,严阵以待。商丘成率军抵达后,大破匈奴击败部分匈奴军,向北追击,但走迷了路,不见敌兵,便向南撤回。匈奴派李陵和匈奴大将率军三万余骑在后追击,转战九天,一直追过蒲奴水(在今蒙古达兰札达加德北),汉军反击,匈奴军战败,引军退走。马通军出酒泉至天山(今新疆乌鲁木齐东),匈奴派大将偃渠率二万骑兵进行邀击,见汉军强大,自知不敌,便引军退还。马通军无所得失。这时,汉朝方面怕车师(今新疆奇台西北)国派军拦遮马通军,派开陵侯成娩率楼兰、尉犁、危须等六国之兵共同包围车师,尽掳车师王及其人民而还。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塞后,匈奴派右大都尉和卫律率五千骑兵在夫羊句山峡(今蒙古达兰扎达加德以西)邀击汉军。李广利率军击败匈奴兵,乘胜向北追击,至范夫人城,匈奴兵狼狈逃走,莫敢阻挡。

    当初,李广利在离开长安,到五原指挥军队出征时,丞相刘屈为李广利祖道,送至渭桥。李广利以当时武帝原来的太子刘据因巫蛊之祸而死,新太子尚未确立,想努力立自己的妹妹李夫人所生的昌邑王刘为太子,便对刘屈说:“愿君侯早日向陛下请求立昌邑王为太子。如果昌邑王为帝,君侯还有什么可以忧虑呢?”刘屈答应了此事。李广利的女儿又是刘屈的妻子,因而二人都想要武帝立昌邑王为太子,但是,李广利走后,内谒者令郭穰告发:“丞相夫人祝诅圣上,又和贰师将军李广利共同祷祠,欲令昌邑王为帝。”有司按验属实,罪至大逆不道。六日,武帝下诏将刘屈用厨车载以徇示,然后在长安东市腰斩,妻子枭首于华阳街。贰师将军李广利的妻子也被收捕。李广利在军中听说后,恐惧而不知所出。李广利的掾属胡亚夫也是因为避罪而从军击匈奴,乘机劝李广利说:“夫人、室家皆在官府,如果将军回去,不巧被抓起来,还能再见到郅居水以北之地吗?”劝李广利投降匈奴。此时,李广利狐疑不决,不愿投降,想深入匈奴,立下大功以赎罪,便率军北上,进至郅居水边。匈兵早已退走。李广利继续深入,派护军率二万骑兵渡过郅居水北进。汉军刚渡河,恰逢匈奴左贤王和左大将率二万骑兵赶到,双方大战一日,汉军杀死匈奴左大将,匈奴兵伤亡惨重。李广利军长史和决眭都尉火军渠侯商量说:“李将军心怀异心,想危众以求功,恐必败。”准备一同将李广利抓起来。李广利知道后,斩杀长史,率军南撤,至燕然山,匈奴单于知道汉军长途行军,疲劳不堪,便自率五万骑兵遮击汉军,双方大战,死伤都很惨重。夜里,匈奴单于乘着夜色在汉军南撤的必经道路上挖了一条数尺深的沟,然后从后面猛击汉军。汉军毫无防备,前军突然隐于沟中,后军赶到,叠相践踏,遂陷入混乱而大败。李广利见汉军已败,便投降了匈奴。匈奴单于素知李广利为汉朝大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广利,尊宠在卫律之上。汉朝听说后,遂族灭李氏宗族。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最后一战,以汉军失败告终。

    汉征朝鲜

    战国时期,中原战乱,邻近朝鲜的燕、齐两国人,为了逃避战乱,曾成批迁到朝鲜。秦灭燕国以后,朝鲜属于辽东郡外侧的国家。汉朝建立后,由于距离朝鲜太远,难以防守,修筑了战国时辽东郡的原有要塞,一直到氵贝水为界,将该地划归燕国。后来,燕王卢绾逃往匈奴,燕人卫满乘此机会,率领千余人,渡过氵贝水奔到朝鲜,立自己为朝鲜王,建都王险城,统治朝鲜半岛西北部。

    孝惠帝和吕后统治时期,天下刚刚安定。辽东郡太守就约卫满做汉朝的外臣,替汉朝防守塞外的蛮夷人,以防止他们滋扰汉边境。

    汉武帝时,卫满的孙子右渠当政,招诱汉朝很多逃亡的人民,不去晋见汉武帝,而且,蛮夷族想晋见汉武帝的国王,也被右渠挡住。元封二年(公元100年),汉武帝派遣使者涉何出使朝鲜,指责右渠这种不友好的举动,右渠不服。涉何离开朝鲜,到达汉边境时,命令士兵杀死前来送行的右渠手下的裨将长。回国后,向汉武帝报告了出使的情况。汉武帝命涉何住辽东郡东部都尉。右渠因涉何杀死手下将领,派兵攻击辽东郡,杀死涉何,汉武帝下诏令,招募天下罪人编入军队,派遣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五万余人,左将军荀彘从辽东郡出兵配合,征讨朝鲜。

    右渠派兵凭借险要地势进行抵抗。荀彘率领的辽东郡士兵先被击败。杨仆率精兵七千余人攻到王险城,右渠指挥军队出城迎战,杨仆的军队也被击攻。杨仆在山中躲避十多天,重新召集失散的部卒撤回。汉武帝见军队失败,派遣使者利用兵威去诏谕右渠,想令其不战而降。右渠见到汉使者后,就叩头谢罪说:“我本来愿意投降,只因怕被杨仆和荀彘欺骗,遭到杀害。现在,看到了你所持的信节,我请求投降。”派遣太子随汉使者到汉朝向武帝谢罪,并且献出五千匹马,并馈赠汉军军粮。右渠的太子随行的人有一万多,并且全副武装。在渡过氵贝水时,汉使者和荀彘怀疑其中有诈,就命令他们,既然是去谢罪的,不能携带兵器。太子怀疑汉使者此举是阴谋杀害他们,又率部众返回朝鲜。汉军又继续攻打朝鲜。荀彘率军攻破了右渠设在氵贝水的守军,继续向前推进,包围王险城。杨朴的军队也在王险城与荀彘军令师,两军合力攻打,但右渠率兵坚守不出,双方相持数月,汉军也无所建树。

    被围困在王险城的右渠得知,荀彘在朝中任官,极受皇帝宠爱,军队作战力强。而杨仆的军队屡遭失败,心情沮丧,战斗力不强。右渠利用这种机会,假意派使者到杨仆军营中,声言向杨仆投降。杨仆很高兴,就和朝鲜使者多次商谈。荀彘几次和杨仆约定日期共同出兵攻击,杨仆的军队按兵不动,准备接受右渠的归降。荀彘派使者劝右渠投降,而右渠却扬言,要向杨朴投降。这样,造成杨仆和荀彘两将领之间的互相猜疑。荀彘怀疑杨仆按兵不动,阴谋联合朝鲜反叛。双方互相僵持。汉武帝见汉军久攻不下,派遣洛南太守公孙遂为使者,本着对国家有利的原则,前来督战。荀彘见到公孙遂后,就把杨仆军屡次不按约定的时间出兵,有阴谋联合朝鲜反叛的迹象告诉了他,并劝他捕杀杨仆,免生后患。公孙遂用天子所颁的符节,以征召杨仆到荀彘军中议事为名,逮捕了杨仆,将杨仆的军队归荀彘指挥。

    荀彘率领两军合力攻城,右渠指挥军队奋起抵抗。右渠手下的相路人、相韩阴、尼溪相参、将军王口夹见汉军攻城猛烈,而右渠又不肯投降。恐汉军攻破城后被杀,韩阴、王口夹、路人相继逃亡,投降汉军。汉元封三年(前99年)夏天,尼溪相参派人诛杀了右渠,逃出城去,投降了汉军。但是,汉军还是没有攻下城来。右渠的大臣成巳派人诛杀准备投降汉军的官吏,率兵继续抵抗。荀彘派遣右渠的儿子长降返回城中,诛杀了成巳,汉军终于终占了王险城,平定了朝鲜。

    汉武帝在朝鲜设置了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并封尼溪相参为氵画清侯,相韩阴为荻苴侯,王口夹为平州侯,长降为几侯。杨朴和荀彘因在作战中争夺功劳,互不配合,荀彘被杀,杨仆被削为平民。

    燕王谋反

    汉武帝共生六子,燕刺王旦是第四子,为李姬所生。他与其兄弟齐怀王闳和广陵王胥同日封王。他为人机智,颇有辩才;博学多识,喜欢星相历数之术,迷恋骑射田猎之事;而且还广交游士。

    汉征和二年(前91年),太子据因江充用事,被逼起兵造反,结果被诛,齐怀王闳又早逝,燕王旦自以为应当立他为太子,于是就上书武帝,要求入宫宿卫。无奈事情做得过于露骨,招致武帝嫌恶。武帝勃然大怒,要对他兴师问罪。后来又因罪被削去良乡、安次、文安之县。燕王既已失宠,当然,其太子梦也就无法实现了。

    武帝死后,立了燕王的弟弟,年仅八岁的幼子昭帝,并命霍光等辅政。燕王心怀怨恨,得到武帝的遗诏时,不肯哀哭,怀疑玺书有假。并立即派心腹孙纵之、寿西长、王孺等到长安,探问有关皇位继承问题的确切消息。及见承位无望,更加愤怒。于是开始与宗室中山哀王的儿子刘长、齐孝王的孙子刘泽等人合作,积极为篡位作准备。其心腹郎中成轸劝他起兵夺位,说:“大王您失去了皇位,只能起兵夺取,不能坐享其成。如果大王一起兵,就是国中的女子都会支持您的。”燕王旦也大肆诋毁昭帝,说昭帝不是武帝的亲生儿子。刘泽也表赞同,准备与燕王共同造反。燕王旦于是招募死党,蓄治甲兵,整顿军队,扩充实力。郎中韩义等多次劝谏,反而遭其谋害。正赶上有人揭发刘泽反状,刘泽被青州刺史不疑收系,连及燕王。刘泽被诛,燕王却承赦宥。

    后来,燕王旦与鄂邑盖长公主、左将军上官杰、御史大夫桑弘羊结成反对霍光联盟,企图首先翦除霍光,搬掉自己篡位过程中的主要障碍。于是在治始元六年(前81年),他上书昭帝,一方面离间昭帝与霍光,另一方面要求入宫宿卫,以便宜行事。年仅十四的昭帝却并不上他的圈套,他不但不信燕王旦之言,反而对霍光日益信赖,对上官杰等日见疏远。

    万般无奈之下,燕王旦与上官杰等就孤注一掷,企图先杀霍光,再废黜昭帝,然后自己篡位。为了拉拢上官杰等,燕王旦信誓旦旦,答应事成之后封上官杰为王。同时,外连豪杰数千,随时准备起事。他的国相平对他说:“大王您前次与刘泽结谋举事,之所以事未成即被发觉,是因为刘泽平日喜欢炫耀。我听说左将军上官杰是一个轻率之辈,车骑将军年青骄纵,与他们谋事,恐怕难以成功。即便成功了,他们恐怕会来谋害大王您的。”燕王旦说:“前不久有一个男子到朝廷参见,自称是已故的太子,此事轰动整个长安,老百姓争着去看他,闹得一团糟。大将军霍光心中害怕,派军队保护自己。我是先帝的长子,众望所归,人心所向,怕他们造反怎么的!”

    汉元凤元年(前80年),天下大雨,彩虹落至宫,井水干枯了,厕中有猪群跑出来,弄坏了官垒;鸟在空中争斗而死;老鼠在殿中跳舞;殿上的窗户自动关上,连打都打不开。如此种种的怪事接连发生,大家都吓得提心吊胆地过日子。迷信鬼神方术的燕王旦惊出一身病来,赶紧派人去祭拜葭冰和台水。正在这时,其姊盖长公主的一个门客的父亲叫燕仓的,知道了燕王的阴谋,就向大司农杨敞告发了。杨敞为事历来谨慎,且胆小怕事,不敢理此大案,于是就装病违避。燕仓又告到谏议大夫杜延年之处,杜延年上奏昭帝。九月,昭帝下令逮捕了燕王旦的同党上官杰、孙纵之、桑弘羊等,都被宗灭;盖长公主自杀。燕王旦听到消息,召集其相平问道:“事情已经败露了,可以起兵了吧?”平阻止他说:“左将军上官杰已死,老百姓都已知道了,不能再发兵了。”燕王旦忧虑愤懑,但毫无办法,只好束手待毙。他设宴与自己的大臣和家人相别,正赶上昭帝责备他的诏书到来,于是他就上吊自杀了。他的王后、夫人随他自杀的共达二十余人。昭帝赦免其太子建为庶人,谥燕王曰刺王。

    昌邑王之废

    汉元年元年(前74年),聪明果断、年仅23岁的汉昭帝突然病故。昭帝没有儿子,因此,谁继承皇位便成了问题。当时汉武帝的儿子在世者只有广陵王刘胥。大将军霍光和群臣商议,都觉得按次序应立刘胥为帝。但刘胥本来因为行为有失,武帝才不立他为嗣,霍光不愿立这样的人为帝,心中却又不自安,怕别人讥自己擅权。恰巧有一个郎官上书,说为国家社稷计,可以废长立少,广陵王不适合为帝。此言颇合霍光之意。故霍光以其书示丞相张敞等人,擢这个郎官为九江太守。经商定之后,承皇后诏,遣人迎昌邑王刘贺入京,准备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