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官场斡旋:基层女干部
字体: 16 + -

131 丁秘书长来电话

第三卷 邂逅相遇改前程 131 丁秘书长来电话

131

丁秘书长来电话

梅香说:“书记放心,我不要资金方面的支持。我首先要的是以县政府名义发一份‘有关整治爱民路的文件’;再是以县政府名义组织召开一次沿路产权单位的协调会;最后请您在协调会上作一次动员。”梅香一条一条说得清清楚楚,没有一条涉及到资金。

梅香胸有成竹,这三条要求,书记肯定会答应。两年来,她跑断腿,磨破嘴,终于让单位出钱建设城区交通要道。这次改造,把单车道扩为双车道,这是政府多年想办的事,再者,这次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中心城区脏乱差的问题。这样一项大的工程,不要县里拿一分钱,书记还能不同意?何况,张书记为这条路也挨了市领导多次批评呢。她心里有了这些底气,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使听者深信不疑。

听完梅香的话,书记看着她,问:“就这三个要求?”

梅香看书记有点不相信她的话,笑了笑,说:“嗯,我这两年对沿路产权单位做工作,一直是以县的意见为名,我想,这条路本来就是市县两级领导要整治的嘛。现在工作做好了,都快要开工了,县领导还不出面,呵呵,我怕产权单位的领导说我打县里招牌。只要县里发文件,县里主持会议,以后的工作就不麻烦县里了。”

书记笑着说:“好!这三条要求不成问题,我全力支持!文件你先草拟一份,会议你做好准备,时间定在本周,地点就定常委会议室。我一定到会讲话。”

取得了书记的支持,梅香干劲更大了。同时,她的压力也更大了,现在,张书记已经同意参加协调会了,这个协调会可不能有半点散失啊。

这几天,梅香带着城管办主任,挨家挨户亲自发会议通知。到一个单位,她就向一把手宣传“市县两级”领导对改造爱民路的意见。整治爱民路,的确是市县两级领导的意见,但是究竟怎么整治,领导可没有具体意见,更没有说要人家单位拿钱出来修路。那些所谓?“各自打扫门前雪”?的领导意见,全是她徐梅香的意见……

上午八点半,参加改造爱民路协调会的领导都来了,而且来的全都是产权单位的一把手。

张书记还在办公室“就诊”,里面有很多人在排队。等这些人都“就诊”,张书记就参加不成协调会了。

梅香焦急地在张书记办公室门口等了十多分钟,趁出来人,她往里面一看,还有很多人。她轻轻敲门,进去说:“张书记,九家单位都到齐了。”

张书记对她点头示意知道了。他站起来一边将桌上乱堆放的文件整理,一边对办公室的那些人说:“这样吧,你们把材料放在我桌上,我看后再说。”

那些人陆续走出书记办公室。

有一个人提着一个塑料袋,坐在书记办公室不肯出来。这个人梅香认识,机关干部几乎都认识他。人称李憨子,是个修自行车的个体户,也是个有名的上访户。近四年,他年年上访,月月上访,有时候还天天上访。他说他的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他就上访到底。

李憨子家住在县政府斜对面,这是他上访的有利条件。他跟领导磨一阵后再回去补自行车,他可以做到上访和赚钱两不误。他有上访的经验,知道早上上班、开人代会、政协会和上级来了大领导,这些时候是上访的最佳时候。

按理说,李憨子是徐梅香管辖的居民,他有事应该到城关镇去找徐书记。可他这次上告的是县法院和县房管局,他知道徐梅香管不着,就直接到县里上访来了。他的塑料袋里面全是有关上告材料,厚厚一大摞。

这个李憨子,其实一点也不憨。他做的事是一般聪明人无法做到的。

李憨子做房子一做就是四年,至今还没做起。他把人行道上堆放一些杂物,过往行人不解地问,这房子怎么老是做做停停,停停做做?每当有人搭话,李憨子就会大声诉苦:“政府不让做呀,我好冤枉啊……”人们就更不理解了,违规就让他撤,否则就让他做嘛,这么简单的问题,政府怎么就搞不定呢?人们都说政府不作为,对李憨子表示同情。

李憨子的房子真还做不成,原因是他违反了城市规划中的两条,一是占红线一尺;二是房子加高了楼层。可是,问题在于占红线是规划局放的线,房子加层有房管局的批文。

不准做了,李憨子就拿着房管局的批文打官司。法院注重的是证据,这批文一点也不假,他的官司打赢了。可是,占红线和加高层次,又是事实。房管局收回了批复,下达了新批文。按有关规定,他的房子只能按原样修复不得加高。再加上,他擅自占红线一尺,这样还是不能做。

打了几个月的官司,好不容易打赢了,还是不能做房子,他又反过来上告法院执行不力……

李憨子为做房子,法子想尽,前些年就做了准备工作。他想,要趁重新做房子,占“公用巷”一尺,还要在原来两层的基础上想办法加高一层。他们家所占的地段可是一级门面,寸土寸金,加一层,这将给他带来多大的效益啊!这是儿子儿孙的金饭碗。为这他可是寝食不安了。

一个星期天,狂风暴雨,李憨子哭天喊地跑到房管局,去报告自己的房子倒塌了。虽然星期天没有人来跟他现场办公,可住在房管局的人都知道李憨子的房子大风吹塌了。

李憨子在房管局哭了半天,有人劝他回去,说星期一再来。他收起哭声,立即回家,赶快动手撤房子。

星期一,他又去房管局找领导,要求为他开有关证明,房子塌了,他要重新做屋,这是天经地义的事。

办事人员问:“你房子是几层?”

他哭着脸说:“三层。”

办事人员皱了皱眉头说:“好像是两层吧?”

他说:“你别和我开玩笑了,我明明是三层的房子,你怎么能说我的是两层呢。”

办事人员也记不得究竟是几层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跟他一起去看现场。可是,房子昨天已经塌了……

李憨子拉来一个人说:“你问问他,他是老街坊。”

老街坊说了:“是三层。”

为了更进一步证明是三层,李憨子又拿出一张发黄的老照片,说:“你看,这是我前几年站在自己家门口照的照片。”

办事人员接过一看,这的确是李憨子的屋,有上面的一根电线杆为证。再仔细一看,上面隐约看见就是三层楼。

办事人员在人证物证面前丝毫没有了怀疑。李憨子顺利拿到了做三层楼的许可证。

他又跑到规划局,办好了有关手续。规划局来人给他放了红线。他做好了建房的一切准备,就是迟迟不开工。在“十一”加星期天的休息日里,他飞快地将房子修到了二楼。上班后,规划局发现他占红线,通知他拆出红线。

东边的邻居知道李憨子想做三层楼,这样就挡住了自己家西边的窗户,跑去告诉房管局的领导,说他老房子只有两层楼。房管局就此事作了认真的调查,老房子确确实实是两层。

照片上的三层楼,那是李憨子自己在老房子屋顶上靠西边搭的一个小杂屋亭。照成相片不认真看,那就是三层。

房管局马上开出了更证说明,不允许做三层。

于是,李憨子拉开了各种官司的序幕,这一打就是四年……

后来人们知道了真象,无不摇头。哎,这个李憨子什么人都不怕,什么道理都不讲,只是会胡搅蛮缠……

梅香跟他很熟,连说带哄地把他劝出了书记办公室。

李憨子一面摸着鼻子,一面大声说:“徐书记,我今天看你面子先走了,真是看你面子哦,以后你要为我说话呀!”

梅香说:“好好好,你要有正当理由,我会不为你说话?”说着将他推走了。

送走李憨子,梅香赶快跟在书记后面小声说:“您把话说硬点,就说改造爱民路是市领导的意见,他们回去后还要开班子会研究的。要说得他们不能推辞。”

书记微笑着走进会场。梅香暗暗舒了一口气,书记亲自到会,她以后的工作更好做了。

会议由分管城建的副县长主持。梅香作为辖区的领导,在会上将爱民路的整治方案作了详细的说明,并把效果图给到会的人传看。效果图的确做得非常漂亮。所有到会人员赞不绝口。可是,谁也不知道,这效果图是徐梅香打欠条换来的。

医院的张院长率先表态说:“爱民路的改造,是众望所归,这对方便群众,提升城市形像大有好处,特别对我们沿路产权单位来说,更是一件大好事。我感觉这是县委县政府为民办的一件大实事。在政府财力不足的情况下,提出要我们‘各自打扫门前雪’我们能够理解。这样吧,我们一定积极响应,全力配合,当我们出的钱我们一分不少,决不拖县里的后腿……”

张院长的这番表态,不完全是受徐书记之托。爱民路两边,一边是他们的工作区,一边是他们的生活区,这条路又窄又乱,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受到严重影响,每年都有救护车撞死(伤)人的事故。他早就想整治这条路了。可是,他想也不敢想把单车道变为双车道,因为沿路还有其他产权单位,他不可能联合别个单位一起修路。现在,有政府出面协调,他从内心拥护……

其他单位的领导看到出钱最多的一医都如此积极,在表态的时候也就都一致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全力支持。

最后,张书记作了一个很重要的讲话,他从提升城市形象,营造招商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说明了改造爱民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协调会开得十分顺利。这样的局面令张书记感到有点意外,他想,既然产权单位思想如此统一,还要他来强调什么呢?

只有梅香的心里清楚,以县政府名义召开的协调会,有副县长主持会议,县委书记亲自到会并作重要讲话,这对没路产权单位来说是一个无形的压力。

梅香筹划这次协调会,正是想借领导的力量统一思想。她的目的达到了!

散会的时候,梅香的手机响了,她拿起一看,啊?!是丁秘书长打来的。

丁秘书长询问她现在的工作情况。梅香对丁书记的问候有点受宠若惊,连忙说:“还好。”她觉得自己不知说什么好,就顺便把爱民路的改造计划说给他听。

丁秘书长关心地说:慢慢来,相信你会把爱民路建设好的。

散会后梅香急着赶回单位,叫来城管办主任,要他马上与建设局联系……这时,她的电话又响了。看号码就知道是丁秘书长办公室的电话。梅香有些吃惊,没想到只隔了一会儿,丁秘书长又给她打来电话。

丁秘书长呵呵地笑着说:“我在替你想,你计划要做那么多事,哪来的钱?”

梅香告诉他,这次爱民路的改造主要是组织有关单位集资。

他又哈哈的笑着说:“还很会想办法的嘛,不过,临江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你还可以向省财政厅打报告要一点。”

梅香“啊”的一声说:“还可以向省财政厅要钱?有这好的事?我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丁秘书长说:“你跟县里的领导商量一下,以县里名义向财政厅打报告,内容就写关于老城改造的所需资金。刚才我已经跟财政厅长说好了,给你拨一百万,够用吧?”

梅香以为自己听错了,试探地问:“您说可以向省财政厅打报告要钱,一百万!是真的?”

“当然真的,你的工作计划我很感兴趣,我回临江不是要走爱民路吗?你看,我刚听了你的计划,就马上跟你想办法筹钱,不到一个小时吧?不过。”他停顿了一下说:“你千万不要对别人说起是我打的招呼,老家来找我的人太多,我不想管别人的什么事,可是,你是王老师的学生,你是唯一例外。”丁秘书长的声音极为柔和。

梅香心里暗自高兴,她想,上次到宾馆看丁秘书长真是去对了,当时还怕去哩,没有上次给他的汇报也许就没有机会调回城,就更不用说当城关镇的书记了。现在看来,即使为公家办好事也要有一定的关系。天哪,一百万!这么大一笔钱,丁秘书长一个电话就解决了。简直叫人不可思议!可是,丁秘书长嘱咐不对别人说起是他打的招呼,那我怎么好要县里领导写报告呢?领导要问自己凭什么给省财政厅打报告,我怎么回答?她觉得不把真像说清楚,自己就不好找县里领导写报告……

这时电话那头传来声音说:“怎么啦?你高不高兴?”

梅香还沉浸在兴奋之中,马上回答:“高兴,当然高兴,谢谢您,丁秘书长……”

丁秘书长呵呵笑了一阵,说:“五岔河供销社以前的张副主任找我,想把朱英调到县供销社,还要求任副主任。听说张主任的儿子是朱英的干儿子,是不是有这么回事?”

梅香听丁秘书长说这事心里微微一惊,听那口气,好像丁秘书长知道朱英与张主任的那种关系。她说:“朱英是张主任儿子的干妈,这大家都知道,怎么了?”

丁秘书长又呵呵笑了一阵,说:“没什么,我随便问问……”

丁秘书长说话的口气,梅香心里很清楚,他是在告诉自己,他知道朱英和张主任的那种关系。梅香有些不解的是,丁秘书长这么大的领导,为什么要在自己面前提起这件事呢?在她的心里,丁秘书长是不会在她的面前谈起这些事的。

梅香从心里有点不愿意听到朱英两个字,不知为什么,一听到朱英两个字,她就会想起“借书事件”,那件事,她一直认为有人从中挑唆张嫂,虽然自己没有证据,但她真是怀疑与朱英有关。丁秘书长这次提到朱英,她预感到朱英很快就会调进县城。她深知朱英的能耐,只要她想调进县供销社,那她一定能做到,何况,她已经通过张副主任找到了丁秘书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