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我做主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匈奴来使

    刘宏的无赖之举,让貂蝉在未央宫中,呆了一夜,而且还陪了刘宏喝了几杯,弄的头晕眼花,直到第二日清晨,刘宏才放貂蝉而去。

    不过刘宏并未就这样放过貂蝉,在临行前,刘宏曾对貂蝉吩咐,道:“朕和你共度一夜,甚是投缘,从今日开始你就伺候与朕,不用回去了。”

    刘宏这话,差点没让貂蝉一哭,正要开口大骂,一名小太监突然跑进来,道:“陛下,朝会即将开始,文武百官已在殿外等候。”

    “朝会。”刘宏顿时一懵,问道:“什么朝会,朕几时吩咐过?”

    “陛下难道忘了?”小太监不解,解释,道:“一月前,匈奴使者来见,陛下无心分忧,下令让匈奴使者一月之后上朝拜见,转眼时间已到,就是今日。”

    “朕知道了,退下吧。”经过小太监一说,刘宏知道了,脑中记忆一下喷出,确实如小太监所说,一月前匈奴使者来见,自己正在西园玩乐,下令让匈奴使者一月之后,上朝拜见。

    “还不快为朕整理妆容?”见貂蝉还在一旁气呼呼的站在,刘宏就不悦,这个时候,岂能让貂蝉离去,文官百官全在外面。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刘宏刚刚整理好妆容,上朝议政的钟声便响彻整个皇宫之中,文武百官依次列队而进,文官在左,武将在右,文官之首,以太尉杨赐为首,武将以董重骠骑将军为领。

    “陛下。”刘宏端坐中央,文武百官齐声跪拜,行三跪九叩之礼。

    这个时候当然少不了,宦官之首,十常待中的重要人物,张让,赵忠,两人。两人共同站在刘宏下方,一左一右,分居两旁。

    “匈奴来使,突然来我大汉,各位卿以为有何缘由?”自己第一次面对如此情景,刘宏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只能借匈奴来使,这事化解心中的紧张。

    “臣以为。”太尉杨赐侧步而出,作揖道:“臣以为,匈奴贼子来我大汉,必未好心,如今大汉边境之地,时常发出叛乱之事,匈奴贼子,此时前来,定是挟此事,要挟大汉。”

    “胡言乱语。”杨赐这话,张让第一个不同意,出列道:“陛下,杨太尉所说,实乃妇人之见,况且我大汉,民风祥和,百姓更是安居乐业,岂来杨太尉所说,边境叛乱一事,实乃扰乱陛下之心之言矣。”

    “张常待此话怎讲?”杨赐略显温怒,道:“边境叛乱,天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晓?西汉时期,匈奴便被,赶出大汉之地,如今为何卷土重来,我想张常待很清楚吧。”

    “嘿嘿,杨太尉可要注意言辞啊。”张让一双小眼一迷,似笑非笑道:“这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讲,须知与人为乐,其乐融融,与人为恶,危险重重啊。”

    “哈,哈,哈。”闻言,杨赐放声大笑,直视张让,道:“先有大秦赵高误国,致使秦国基业一夜崩塌,被汉灭之,今日你张让和赵高有何两样?皆是一丘之貉。”

    “杨太尉好大的胆子。”张让回身,对着刘宏一拜,道:“此乃大汉天下,大汉朝廷,杨太尉身为文官之首,不作表率也罢,还侮辱高祖,实乃该死。”

    “小儿之言。”杨赐大怒,这个罪名可不是他能承受的,急忙对着刘宏作揖,道:“陛下,臣乃就事论事,张让之心,同赵高无异啊。”

    “荒谬!”张让一拜道:“高祖何等人也,岂能如杨赐所说,杨赐不仅诬陷与臣,还轻视高祖之风,实乃不是臣子所为,陛下应当处以削首之刑。”

    “张让莫要迷惑陛下。”杨赐大怒,怒指张让道:“我何时轻视高祖之风?皆是你张让搅乱是非,张让不扫,何以扫天下,陛下三思啊。”

    “杨太尉,你我无冤无仇,为何如此辱我?”张让一脸痛心,道:“陛下,臣所说皆是事实,杨太尉之意,先秦灭亡,乃赵高所做,同高祖无干,高祖何能人也?岂会白白享受赵高之果,这天下乃高祖一剑一刀拼杀而出,和赵高有何关联?”

    “何曾说过这天下是受赵高之利?”杨赐无奈,张让黑说白,白说黑,不管怎样,自己都是罪人,可自己位列三公,岂能放任宦官乱朝?

    “够了。”听了许久,刘宏不得不承认,张让这嘴,确实了得,不过自己也不是昔日的刘宏。

    “杨卿之言,确实欠妥,本应重罚,但念在卿一心为大汉着想,又对大汉忠义不二,一身心血皆献与大汉,朕便不予追究了,日后行事,还得慎重。”刘宏先看向杨赐,对这杨赐指责一番。

    才收回目光看向张让道:“卿乃朕之忠臣,又是朕的左膀,所言之事,朕定会优先考虑,今日匈奴来使,岂能让匈奴人,看了笑话,当以大局为重。”

    “既然匈奴来使,来我大汉已久,为何迟迟不见人影,朕乃一国之君,难道各位爱卿让朕等候与他?”

    众臣这个时候才反应过来,刘宏乃一国之君,岂能等候区区匈奴贼子?蔡邕大学士,站出身道:“陛下莫慌,大汉自古以为,就是礼仪之邦,不如差人前去通告匈奴使者一声,来与不来,随他之意,陛下继续主持朝会便可。”

    “不错。”刘宏不经看了眼蔡邕,这可是名人啊,他的女儿更是名人,除宦官之事,还需他的女儿,蔡文姬一助啊,不可以把关系弄僵咯。

    “蔡卿所言甚是。”刘宏取纳了蔡邕的意见,道:“派人通知匈奴来使,众卿继续朝会,将明日朝会提至今日,有何政事皆在今日处理。”

    “大将军之位一直空缺,臣以为该择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担当,毕竟军中不可一日无将。”十常待之一的赵忠出列道。

    “哦?”“那卿以为何人能担当此位?”刘宏斜睨一笑,也是好奇,赵忠会把谁推荐出来。

    “臣以为蹇硕能当此一职。”赵忠思索半响,说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