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歌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隐患(二)

    三

    秋风瑟瑟,吹落黄叶满地。转眼间,已是十月过半。

    “最近大凌河处为何不见战报?”崇祯对刚刚合起奏折的王承恩说道。

    “回皇上,怕是皇太极围城太紧,战报难以送出。”王承恩想了想,回答。

    “哎……围城已是两月有余,城内粮草本就不多,若还不突围,他们如何能支撑下去。”崇祯闭了眼睛,揉着眉心,难掩心焦,“援军可已召集齐备?”

    “这……皇上,如今乱寇横行,光是这方镇压兵力尚且不够,想要挤出兵马去救大凌河……怕是难啊……”王承恩低着头,无奈的说。

    “哎……”崇祯也没了话,二人一时静默。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忽然响起。

    “皇上!皇上!”

    “何人如此慌张?”崇祯睁开眼向门口看去,只见高起潜急匆匆跑进殿内,手举一份书函。

    “皇上!大凌河战报!”

    “哦?”崇祯一下精神过来,“战况如何?”

    “呃……”高起潜嘴半张着,一下子失了言语。但皇上已然问了,便不得不硬着头皮说道:“大凌河坚守两月有余,粮草耗尽,前日总兵祖大寿斩杀副将何可纲……”高起潜咽了口吐沫,偷偷看了眼皇上。

    “怎样?”高王二人水火不容,这副吞吞吐吐的样子倒是如出一辙。崇祯听得心急,一口气提起,眉头猛地一皱。

    “杀了反对开城的副将何可纲……献城投降……”高起潜用小得几乎听不到的声音吐出这四个字,但在异常安静的南书房中,却犹如晴天霹雳一般刺耳。

    “什么!你再说一遍!”崇祯不能相信自己的耳朵。

    “祖大寿献城降金,大凌河已经失陷……”

    这一次高起潜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怎么也不会听错了。崇祯呆坐在龙案后,久久不能言语,半晌,才向王承恩高起潜二人挥了挥手。

    “你们退下吧。”

    二人对视一番,僵在龙案前,谁也不肯先离开。

    “朕说让你们退下。”崇祯声音高了几分。

    王承恩见崇祯情绪不佳,此时并不是争斗的时候,于是便斜斜看了一眼高起潜,行礼退下了。高起潜见王承恩走了,也便识趣的离开了南书房。

    大凌河丢了。虽然崇祯对此已有心理准备,但如今战报白纸黑字,真真切切的铺展在眼前,阴郁的心情便难以抑制的,迅速梗塞住心房每一处角落。原来确被言官们说中,祖大寿竟真的如此不可靠。是本就存有二心,还是朕杀了他家督师逼反了他,又或是……不不,也不尽然。城中粮草本就只够支持数日,如今坚守两月有余,已是奇迹。若是全无为国之心,早该降了。可是……哎……崇祯叹了口气,用力捶了捶脑袋。城已然丢了,人已然降了,事已至此,想这些又有何用。崇祯又拿起战报,草草看了一遍,便烦躁的将其折好,掩在了一堆文书中的最深处。

    不过这一次,老天并没让崇祯阴郁太久。三天之后,就有一封密信送到了崇祯手中。此时夜已深,崇祯正准备就寝,见有加急密信送到,便迅速合了衣衫,接过密信,掌了盏昏黄的纱灯,坐在罗汉床的一侧拆阅起来。

    刚拆开书信,映入眼帘的第一句话,便令崇祯心中一紧。

    臣祖大寿恭请陛下圣安……

    祖大寿……!

    崇祯定了定神,忙接着看下去。

    臣祖大寿恭请陛下圣安:

    微臣由二月始,奉命率军前往大凌河,修葺城池,巩固防御。本应早日完工,坚固守地,抵御外虏,以报圣恩。不料却遭金军围城,突围不得,与一万士兵、两万工匠同被困于城中。金军包围甚是严密,大凌河城孤立无援,粮草耗尽,马匹杀尽,最终仍是饿殍遍地,惨不忍睹。兵士饥饿难耐,只得取人肉充饥。被困两月以来,城中人人相食,兵士居民已是所剩无几。如此下去,一万士兵必将全军覆没,届时大凌河城亦将不攻自破。迫不得已,只得诈降开城,权且保存城中幸存军民之性命。臣守城不力,致使防线重地失于臣手,实万死难辞其咎!所有罪责,甘愿一肩承担,然臣赤诚忠心并无半点虚假,日月为证,天地可鉴,叩请陛下万勿见疑,万勿见疑!

    万勿见疑吗……

    几丝乱发垂落脸颊,崇祯放下书信,低下眼睛,缓缓倚在罗汉床的床围上,轻轻呼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