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歌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 难言之苦(二)

    二

    那日之后,崇祯再也没有提过袁崇焕的事。而在崇祯面前,王承恩以及其他官员也小心翼翼,事事忌讳着袁崇焕这三字。这个名字就像从未存在过,又像是与他的肉体一同消失了一般,行刑日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在夕照的耳边响起。但是尽管绝口不提,那言言语语中的刻意回避,总是将崇祯心中这块阴影晃得愈发明晰,想隐也隐不去。

    “皇上,辽东经略孙承宗上疏奏请重筑大凌河、右屯二城。二城是辽东战略重地,需加紧巩固防御,谨防金军再度南下,威胁京城。”早朝后,南书房,王承恩照例来向崇祯禀奏官员上书中的要事。

    “准。”崇祯倚在龙案上,手中拿着书卷,低着眼皮,星目半遮,并未多做考虑便应了下来。

    “重筑大凌河的人选,孙经略举荐的是总兵祖大寿……”王承恩略一抬眼,欲言又止。

    “嗯。可。”崇祯心不在焉的,并未理会王承恩的话中之意。

    王承恩见皇上没会意,咽咽口水,硬着头皮说道:“祖大寿为……前任旧部,如此重任,奴婢以为此人不太合适……”

    “无妨。”崇祯微一蹙眉,不愿过多讨论这件事,“今后,任命之事可由孙承宗自行定夺,不必事事禀报。”

    “是。”王承恩眉眼低垂,识趣的不再多言。

    崇祯见王承恩半天不作声,轻咳一声,转而问道:

    “西北乱寇最近可还猖獗?招抚之策已施行不少时日,可有何新进展上报?”

    “回皇上,自从六月王左挂及其部下归降以来,便未有明显进展。前日总督杨鹤又上疏称灾情不赈,乱寇便难归降,故请朝廷下发钱粮赈灾招抚。皇上尚未批复。”王承恩恭敬的答道。

    “他要多少?”

    “奏折中虽未曾提及具体数目,但陕西旱灾已是连续四年,想来必是需要不少钱粮。”

    “哎。”崇祯叹了口气,放下书卷,合上眼睛,向后仰靠在椅背上,“从国库取十万两银子,教人带去陕西吧。”

    王承恩闻言,并未马上答话,犹豫半时,方才嚅嚅开口道:“皇上……今日户部新奏,国库告急,怕是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了……”

    “什么?”崇祯十分意外,蓦地睁眼,目光直指向王承恩,“国库再空虚,怎会十万两都拿不出?各个州府税赋究竟都流向了何处?”

    王承恩不敢直视皇上,只是低着头谨慎的回话道:“旱灾频发,很多州府的税赋已难收缴,国库的存银本就不多,而大多早已填去了辽东那边……所以……”

    崇祯收了目光,又将眼睛半低下去。王承恩话说一半,也止了声,不再说了。

    一时沉默。

    半晌,崇祯低声开口道:“知道了。朕会下手谕给户部,能拿多少就拿多少吧。”

    三

    不知道要长着怎样一颗心,才能做得起这皇帝的位子。这阵子,夕照常常会这样想。内有乱寇之忧,外有金虏之患,农民军比着皇太极,你方唱罢我登场。每日早朝后,折子如潮水般涌进这南书房,一日不得安宁。举国上下,大事小事,事事都要皇上来决断。而无论断是断否,断对断错,总有一座小山一样的奏折堆,载写着千万般理由,在皇上耳边喧嚷着不可不可。皇上的心若不是金刚铁打,怎能经得起如此折磨。若换作夕照自己,不消一天,怕是就要崩溃了。

    皇帝这差当真不是好做的。

    这日早朝后,夕照边走边想着,来到了乾清宫西暖阁。崇祯在宫女的服侍下,正在更衣。

    “给皇上请安。”夕照跪拜。

    “嗯。嗯?”崇祯觉察到是夕照,转过头来问道,“梁颐为何没来?”

    “回皇上,今日梁公公身体不适,特叫小人替他来伺候皇上。”

    “哦。”崇祯点点头,又端站好,宫女将皇上衣冠理正,便低下眉眼,小步倒退着出了房间。崇祯抖抖袖子,背着手,也走出西暖阁,夕照连忙赶上去,跟在皇上后面。

    “梁颐病了?”崇祯走在前面,略略回头,关切的问道。

    “回皇上,不是什么大病。梁公公说只是风寒,过几日应就好了。”

    “那便好。回去转告梁颐,叫他好生休养,勿要挂念朕这边。”

    “是。”

    南书房中,檀香扑鼻。崇祯一撩衣襟,坐在龙案后,伸手取了一本奏折。这本来是每日最常做的事,而今日崇祯却将奏折在手中拿了好久,迟迟才翻开,但又只是翻着,并不像在读。

    “你来也好。”崇祯手指在桌上点了几下,沉吟片刻,转而从桌角抽出一张薄纸。“有一件事,本想交给梁颐去做,既是他身体不好,便交给你吧。”说着,将薄纸推至夕照面前。“拿着朕的手谕,先去内官监,将万历三十八年的那些一品人参取一箱出来,后去司礼监领一出宫令牌。”

    “皇上要小人出宫去?”夕照接了手谕,不解的问。

    “嗯。带了人参……”

    一语未尽,却没了下文。夕照看着皇上若有所思的侧脸,忽觉有些不太寻常,却也不敢催促,只是在一旁静静等着。

    “带了人参,找个可信的铺子……

    崇祯顿了一顿。

    “尽量……卖个好价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