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探秘
字体: 16 + -

第107章 、《红楼梦》创作地点和创作时间之谜(4)

    “月”和“花”的主题不仅体现在文字上,也体现在画面上。在题壁诗文的中央,也就是紧靠唐寅诗的右边,有一个很大的空当,就像绘画中的留白,其形状为圆形,看上去像一面镜子,又像一轮圆月,其右侧就是那首《百花洲》的诗了。有了月,自然少不了花,那么“镜中花”又是怎样体现的呢?在这个圆形空当的中间有一个菱形图案,它所代表的就是“镜中花”,因为它具有菱花的寓意。

    我们可以把这个图案看作菱花镜,在《红楼梦》里“菱花”是香菱,“菱花空对雪澌澌”指的就是她。香菱是甄家之后,她是“真”的代表人物,而“真”指的正是与“水中月”珠联璧合的花袭人,所以香菱是真嗣子的象征。书写者把菱形图案放在整个画面的正中间,其目的就是要让“镜中花”这个主题能一目了然。《红楼梦》中的“镜中花”是东宫的主人,那么这个“镜中花”指的又是谁呢?他们是不是同一个人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墙壁上的这些文字当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在菱花镜的下方有两个六角形图案,看上去很像两颗硕大的珍珠,可以说它是整个画面的点睛之笔,因为里面隐藏着“镜中花”的秘密。我们知道,《红楼梦》里的珍珠是“花袭人”,它是皇位继承者的代称。那么这两颗珍珠是不是有着同样的寓意呢?

    这两个六角形图案由两组文字组成,一组是:“困龙也有上天时”,另一组是:“甘罗发早子牙迟”。“镜中花”的答案就隐藏在这里两组文字当中。它们是什么呢?就是“困龙”和“早子”。“困龙”指落难的、失去自由的“龙”。“早子”就是“早立子”,也是东宫的主人。这两组文字明确告诉我们,题壁诗文中的“镜中花”不是别人,就是皇位继承者,就是真龙天子。这个人本是一位风光无限的“早立子”,最终却变成了失去自由的“困龙”。但不管怎么说,其“龙”的身份,其“龙”的性质不会因此而有任何改变。

    两个“镜中花”的经历如此相似,两条“龙”的遭遇如此类同,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相信,隐藏在题壁诗文背后的主角与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主角是同一个人,隐藏在题壁诗文背后的秘密与隐藏在《红楼梦》背后的秘密是同一件事。谁也不会想到,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在这里又一次重合,一段辛酸的往事在这里又一次相遇,这难道是巧合吗?绝对不是。

    透过这个“菱花镜”,我们似乎又看到了皇权之争的残酷,又看到了主人公血泪斑斑的历史,又看到了康熙遗诏背后的风风雨雨。正是这镜花水月的主题,把题壁诗文和《红楼梦》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感叹,再一次体会到了“高处不胜寒”的悲凉,也再一次的领略了作者的坚韧和执着。

    5、从中心思想上看

    题壁诗文的中心在哪里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是那个代表“镜中花”的菱形图案,它不仅处在整个画面的中心位置,而且菱形与“心”的形状极为相似,被作为中心的意图十分明显。“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寓意,古人历来认为,天圆地方以中为大,“中”是主宰者的象征。题壁诗文以描绘西湖风景的诗为背景,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寓意,把天和地的概念很自然的隐含其中,使得菱花镜作为中心的地位越发凸显,越发醒目。

    菱形图案由“远富近贫,以礼相交天下少;疏亲慢友,因财而散世间多!真不错!”的对联组成。这副对联无论从内容上看,还是从风格上看,都显得比较通俗、质朴,甚至带有大白话的味道。可是书写者却把它放在了如此重要的位置,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这幅对联的重点在哪里,只要找到了重点也就找到了谜底,找到了答案。笔者认为,它的重点在“以礼相交”和“因财而散”这八个字上。“交”与“散”对应,“礼”和“财”对应,前者体现的是“合”与“分”的对立,后者体现的是“正”与“邪”的对立。要知道,一个“礼”字包含颇大,既有对朝纲大法的尊崇,又有对圣上懿旨的恭敬,还有对自身道德行为的规范,可以说,涵盖了“明明德”的全部内容。而“财”则恰恰相反,它带着铜臭之气,具有唯利是图,不择手段,为所欲为的非礼性质。

    总而言之,“以礼相交”的是君子,“因财而散”的是小人。君子高雅,小人低俗,正因为如此,在两个六角形图案的下方,又出现了两个扇形图案,与前者呈一高一低排列。如果说西湖诗是天和地的分界线的话,六角形在它的上面,说明是在天上,扇形在它的下面,说明是在地上。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二者之间的区别也由此可见。

    六角形代表“六合”,与“以礼相交”相呼应,扇形代表“全散”,与“因财而散”相呼应。两个六角形代表“两合”,两个扇形则代表“两散”,因而“两合”和“两散”就是题壁诗文的中心思想。(未完、待续)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