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行
字体: 16 + -

第一章 深寒有雪,向北有关

    每一个故事如一卷云,如一缕烟。



    每个人都是各自的主角,又是其他故事里的配角,各自的故事或交错、或平行、或纠缠。在变幻如云的命运中,演绎着千万年来历史的繁华和悲情。



    北原以北,大唐最北



    这里寒风肆意呼啸,起伏唔咽,如诉说千百年来发生在这里不为人知的往事。



    雪,一簌簌,欢快的向下飘落,落在它们认为的天堂,一层又一层,遮盖了过往。



    连绵的雪丘上,倔强的枯草挣扎着向上延伸,它们不愿被命运束缚而抗争着,随风摇摆但坚韧不拔。



    这是一片长期被雪和严寒埋藏的土地,没有峻岭,但有丛山。



    生活在这里的人,艰苦而卓绝,但没有因为条件艰难而心生怯意,每个人的眼神里都透出对生活的光芒。因为这里是被他们称作家的地方。



    对于北风他们不屑一顾,



    对于南风,却像迎接远方亲戚一样。因为北方以南是他们曾经的故土,还有曾经的故人。



    他们时而望向北方,眼神里有温柔和期望,那里有他们现在的亲人和朋友。



    他们



    随冬而忍,向春而生



    身处最北,心望怀南



    一座孤峰耸然入云,不知几万丈,零零的矗立在这片大地,传说在最顶端那里有直通天庭的路。它就像一把天剑掉落人间,又像一根擎天之柱支撑这片天地。



    神话传说这是一片远古战场,两位神袛在这里打的天昏地暗乾坤逆转,峻岭被打成了平原,而擎天柱则是遗落的神器,这种虚无传说被百姓们演绎得神之又神。



    在丛山延伸至尽头的平原,有一道高厚的城墙,它如一条长长的分界线,隔离出两个世界。



    屹立边关的城墙紧紧扎根,千年不倒,死死的钉立在这片北寒之地:断南关



    曾经一位游侠诗人经至断南关,登高望远。一天一夜后,游侠虽心有诗篇一十六,却没有一首符合他此心此景此境,心中有如万千厉剑游走。游侠有感而动,步随意走,轻盈而灵动,右手双指并拢如利剑出鞘。又是一天一夜后,游侠从此弃文练剑,成为大唐首屈一指的剑士。



    因剑诀是十六篇诗文感悟而来,所悟剑诀叫《十六诗决》。而游侠所站之地称为‘悟剑台’。



    游侠诗人于断南悟出剑诀,成为大唐一番美谈。各种传说在乡间坊市流传,此后各方江湖游侠纷至断南关,希望也能感悟出剑意,但都失望而归。



    .



    断南校武场旁:



    “大个,你说咱断南关城有多高?”



    “很高很高”



    校武场旁边的角落里蹲着三个人,专注的盯着地面,就像小孩热衷于凑在一起观察蚂蚁搬家,他们当然不是小孩,所以他们是在学习。奇怪的搭配。



    被叫大个的身材雄壮,说话的是一个干瘦中年,浑名“地龙”。还有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拿这树枝在雪地上写字。而另外两个,眼睛专注盯着少年写的字,却又随意的聊着天。



    “那有多厚?”



    “很厚很厚”



    “你看墙上那些坑痕,得打多少次战多少次才这麻密?”



    “你猜不到的很多次很多次”



    “切,跟你唠真是冒味,大字不识得几个,还扮个深沉呐”



    大个是个闷人,话不多。而地龙是个话唠,跟谁都是自来熟。偏偏地龙就喜欢跟大个相处,也许这也是另一种动静结合?



    ……………



    两个人结束了他们日常无营养的对话,把心思又放在少年写的字上,字迹可清晰辨认,‘’杨家军,断南关,义父‘’字眼,



    字体工工整整,有如杨家军堂堂正正



    无名依然在雪地上写着:



    ‘吾心安处是吾乡’



    .



    断南关将士,有一种归宿感



    这种归宿首先是杨家袍泽,然后是断南关士卒,然后再是大唐子民



    身为杨家袍泽,视将帅杨继业如兄如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身为断南关士卒,视将帅杨继业如君如王,令旗所指,兵锋所致。



    身为大唐子民,以身为关,半步不退,宁死不退



    断南关是大唐最北的边关要塞。断南,断北厥南下之路。而北厥是大元的最强部落。



    断南以南,是一个名为怀南村的小镇,镇以村为名,因为所有袍泽兄弟本就是一家人。而怀南村大部分都是断南关将士的亲眷,杨家镇守了三代,望夫村就繁衍了三代。



    “哎哟,蹲太久腿个麻了”地龙本想站起来,却又一屁股坐到了地上,砸出一个雪坑。



    “我也是”大个干脆直接坐地上了



    “那再坐会,再唠唠”地龙又要开话匣,却被大个直接无视。



    …………



    “咚”



    随着一声鼓响,每日的晨练要开始了。



    一千五百将士迅速队列,井然有序,士气昂然。



    将台上站着三人,中间的浓眉丹凤眼,身姿挺拔,英气勃发,人称“万人敌”的关将军。右侧的那位相貌平平,鼻挺唇薄,身后一把牛角大弓,人称“千丈洋”的曹将军。左侧一位身着常服,头上发带随风轻杨,宛如书院先生,平易近人,人称“杜先生”。



    “咚”



    第二声鼓响,晨练正式开始



    …………



    晨练结束后,就是每天的试武对垒,一对一、一对多、或多对多。



    今日无名对阵的是“凿阵营”突字小队十人



    凿阵营是杨家军的一把尖刀,两军对攻时,他们负责打开缺口,所有个个都是敢死敢拼的角色。无名对上他们估计讨不到便宜。



    两年前无名十二岁,在杨家军营呆了几年,已经是杨家军里顶尖的好手,但年龄太小不能列入正式士卒,属于编外人员。



    无名体格单薄,爆发力极强。有一天深夜,竟然举起了帅帐前的千斤压山鼎。



    杜先生知道后,对此点评:



    “力之所竭,乱伤己身”。



    杜先生是无名的授业先生,也没有正式军职,只是挂职。



    此后杜先生给无名定了条规矩:识几字则战几人。



    第一年无名虽然力大,但没有技巧,只会使用蛮力,每天都是惨败。随着识字越来越多,再加上杜先生的悉心教导,无名对于力的使用和把握越来越纯熟,军营能胜之人寥寥可数。而无名也成为杨家军的磨刀石。



    今日无名对上凿阵营,均是以一对二。



    两人一前一后,先发制人,迅速冲向无名,士卒甲攻上路,士卒乙攻下路。



    无名右脚蹬地爆发而起,笨若迅雷,右手成拳,“潜龙出海”直接对上甲,



    “轰”,甲被震退五步,刚好稳下身形,拳再至,甲再退,瞬息间,无名出拳二十。士卒甲已被拳力震得浑身发麻,却依然不倒,可见凿阵营的强悍。士卒乙见势改变攻路,跃身而起,双腿成弓砸向无名,无名早有准备,步形偏移,侧身抓住乙砸向地面。



    “轰”,尘土飞扬。



    士卒甲抓住一顿的机会,猛然发力,右腿弯曲,膝盖撞向无名肩膀,无名被轰退五步,身形未稳,士卒乙已经起身,靠近无名后“横扫千军”猛力一踢。无名再退。



    场面形式依然一对二,三人成三角式,



    杜先生在台上观察着无名,知道他还没有发挥出一半的实力,接下来才是正式对决。



    无名调整气息,嘴角微微上翘,眼神中的战意渐渐浓烈,先前只是试探,接下来要拿出一点实力了。



    无名以迅雷之势攻向乙



    “好快”



    乙才反应过来就已经倒飞出去了,腹部遭受重重的一拳,无名停身一转,又迅速攻向甲,只见一道身影一闪而过,甲的腹部也遭受肘,倒地不起



    战斗一开始就迅速进入激斗,然后又迅速结束战斗。



    .



    “大个,依然没有意外啊!啧啧,也不知道无名的真正实力是好多哦”



    地龙搭着大个的肩膀,被大个拍掉,



    地龙又搭上去,还是被拍掉,如此反复,



    地龙乐此不疲,大个也没有不耐烦,



    “如果无名对上关将军或曹将军,哪个会赢?”



    “关将军”



    “当然是关将军撒,无名很多战斗技巧都是他教的咧”



    当然是理所当然,一个“万人敌”,一个“敌百人”



    .



    接下来的四场比试,无名虽然赢了但并不轻松,



    毕竟“人力有时尽”


上一章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