洲际帝国
字体: 16 + -

第九章大洲震荡蛮荒变,仲氏兵锋始无敌。

    话说秋来善和祁隽章两人,都属于一个古老民族卫族。在仲氏朝廷兴起之前,卫族是江外(江汇平原以外的土地统称江外)以东地区的大族。卫族在很早的时候就建立了六个长老国。这六个长老国内政独立,军事和外交上则是统一行动。六个长老国共同建立的联盟叫伯盟(因为每个长老国的首领对外的正式称谓都叫某某伯)。当时伯盟军拥有两倍于江汇平原的土地和人口,军事上除拥有庞大的陆军外,还有一支强大的楼船部队,分属江河、远海两大舰队系统。伯盟的最大特点是长老轮流制。六个长老国的首领,以三年为一任,轮流担任盟主,称为大长老,期间就在伯盟的圣城森牟处理军事与外交事宜,各长老国分别派遣副相参与决策。与重视农耕的江汇各国不同,伯盟各长老国尤为重视商业、手工业。以科技著名的濢致国,对于平原各国,独服伯盟,认为其他皆属蛮夷、落后之邦,唯独伯盟各长老国,政事开明、人文荟萃、官吏廉明、百姓富厚,国强而不事杀伐、不务边功;民贵而不奢侈,能勤俭为业。所以,虽然江汇平原地处中州大平原的中央,但江汇平原各国却纷纷将贵族子弟送到森牟求学。由于伯盟各国不限移民,中州各国的商贾也都选择到伯盟长老国所属的城市或属地定居。高祖起兵,建立仲氏王朝之后,对于伯盟也是尤为礼遇,不仅应伯盟之约远击现属西塞府一带的东牧侵略军,还将江汇平原所产的粮食,以极为优惠的价格卖给伯盟各长老国。



    当时高祖包括仲氏一朝的所有重臣都认为:蛮荒大变之后,中州陷入混乱数百年,原先统一的大洲之民被四夷侵扰,富足的江汇平原也因为旷世含有的大地裂变,由纯粹的陆上平原变成了四江环绕的江河汇聚之地。由此,大洲之民的血脉仅仅在江汇平原得以全面保全,而在江外,则是因为有了伯盟的存在,才保全了灾变之后仅存的大洲之民。当时,由于缺乏天险保护,又加上地震、冰雹、骤冷骤寒等各种自然灾害和千年不见之异像,大洲之民大量死亡。各路蛮族,甚至不知名的种族,纷纷侵入中州大平原。当时流传下来的史书记载说,有黑色之民执火而来;有白色之民从海而来;有红色之民骑象而来,更有骑马之民,从四面八方涌来。大洲之民被屠杀,被奴役者甚重。后来,有幸存的百岁老人叙述当时的情况时说,早晨的时候,天地还都正常,到了中午,突然天崩地裂,山川突然陷入地中,江河突然翻腾咆哮,原来一个村子里的人,眨眼之间就被一道深不可测的峡谷所隔,素来没有水的旱地,突然变成了大湖。原来的江河突然干涸,甚至一些浅海都消失的无影无踪,正剩下骇人的各种巨兽的尸骨。各种各样的人种,都向中州大地狂奔而来。有些好像刚刚进化成人形的部族,还仅仅能用一些简单的手势交流,就披着兽皮,挥舞着大棒从大洲桥一批批的冲了过来,这些人真正让最野蛮的东牧人都感到害怕。一些只在神话和传说中存在的史前巨兽,也从各个地方冒了出来,好像是经历过了长途的跋涉,到了这里,啃食一起可以吃的植物或者粮食,或者干脆就是吃人,不论是大洲之民抑或还是刚刚侵入的各种其他人种。



    当时,只有卫族人迅速的聚拢大洲之民,占据高地,选择交通发达,又有一定防护的地方,重新建立城寨。用深沟壁垒防御草原民的突袭,用锋利的刀剑斩杀各处蛮夷、用火把、火堆和经久不灭的火柱恐吓各种怪兽。同时,他们还派出胆量最大、武艺最好的搜寻队,从平原各处抢救大洲之民、抢救各类典籍、抢救粮食、器物,反正文明时代的所有东西,他们都抢救。卫族还派出一支联络队,迅速搞清楚了灾变之后的大洲地理形势,比当时江汇平原上的大洲遗民更早知道了他们所处的精确位置,并取得和江汇平原尚存的大洲之民取得联系,约定各族长老大洲祭的时候,共赴圣山会商。当时除了卫之外,另外数十个大族的族长或者族中贵族、首领,都接到了联系信息。



    为了确保会商的顺利开展,卫族各部还分方向修葺道路,画下地形图分传各族。洲祭当天,各族共同约定“分邦力拒,誓延血脉,虽越千年,不改文种”。当时,中州大平原乃至整个中洲都遭遇了地理大裂变的冲击,原来一洲之民统属一个文化,一个体系之下,所谓大洲之民,万事相合,但现在却因地理形势的变化,相互道路隔绝,音信不通,大洲之一体之政事,不能通行。所以,在祭拜祖先之后,各族都同意各邦自主祭祀,自主抗拒异种入侵,如能联合,则必须戮力同心。同时约定,虽然各族可以分邦建国,但都是大洲之民,语言,文字决不可改,发誓要保大洲血脉同文同种。这次圣山会商之后,结束了中洲的部族统一的共和执政时代,开始了中洲的列国时代。卫族中最为强大的几部,迅速建立了几个长老国。当是时,作为大洲之民天子之族的仲氏一部,自愿派出最能战的军队,渡过大江大河,分道协助江外各族与侵入的各异种作战。因此,卫族曾和仲氏代表的天子一族约定,若以后条件允许,仍复大洲之统一国政。



    蛮荒大变之后的九百年,大体分为驱逐异种、分邦建国、列国纷争、共击东牧、江汇一统、中州归一六个时代。前三个时代,卫族在江外建立各长老国,致力于复兴大洲之民的文化;仲氏一族则以武力协助江外各国打击异种和异种所建之国,同时也与大洲之民在蛮荒大变前就极为愤恨的东牧为代表的草原之民血战。这个期间,卫族曾与仲氏一族订下密约,仲氏一族因起源地在江汇平原,因此卫族在仲氏一族协助卫各长老国驱逐异种后,会协助仲氏一族在江汇平原建立国家。如仲氏一族能够代表天子之族恢复大洲之民的统一,卫族一定撤销国号,复归大洲的统一号令。因此,卫族虽然早早建立了长老国,却始终不行一元体制的统一政令,而是建立了一个长老国联盟,这和两族的密约有很大关系。仲氏是天子一族中最善战的部族,因此,由仲氏一族恢复大洲统一则有法理根据,也较有说服力。前三个时代之后,原来的大洲之民和一些原来属于大洲之民附庸的种族,渐渐确定了疆域,原来遍及整个中洲大陆的大洲之民,逐渐聚居在沃野几万里的中州大平原,其他各地的大洲之民,则随着历史而湮没无声。异种入侵的狂潮在这三个时代中也渐渐退去,其中文明开化的人种和部族,则在中州大平原或中洲大陆其他地区建立了国家,大多数都与原来的大洲之民建立的国家保持了良好的关系。但最为头痛的是,一直被大洲之民排斥的草原民东牧部族,却兴起了,原来他们只是占有大陆东部的一片草原和荒漠,在异种入侵时代后,他们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大陆上的草原,还隔绝了大洲之民的原有的不少海路。



    经过三个世纪的艰苦征战的仲氏部族,在完成了自己许诺的“天子之族,必驱异种,必保洲民”的百年誓言后,发现自己竟然只在江汇平原上有一处小小的容身之地。由于回去之后,也可能没有封地养活如此多的军队,很多仲氏部族将领不得不按照部族长老会的意见就地加入所援助国的军队体系,只有属于仲氏最高等级的贵族将领先后回到了江汇平原。在圣山之祭的时候,仲氏代表提出异种已趋,大洲之民当复统一的建议的时候,竟然遭到了除卫族之外的所有其他各国的激烈反对。由此,仲氏部族暗下决心以武力统一中州大陆。这就有了后来的,仲氏一族发起的统一之战。当然,在内部仲氏王朝一直认为,他们并不是新起国家,而是恢复理所应当的大洲之民的统一。在仲氏部族回到江汇平原的时候,已经距离蛮荒大变过去了三百多年的时间。原来在大洲之民统一的旗帜下生活的诸多部族,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这些国家的贵族尤其不愿意拱手让出自己世袭家传的地位和财富。因此,不但江外各国,江汇平原内的各大国,也不在遵守圣山祭的诺言,开始大肆进攻本就地小民少的仲氏部族。但十几个世纪以来,仲氏部族就是整个大洲之民中最能征善战的,再加上三百多年的驱逐异种的作战,更是把仲氏部族的每个人,都锤炼成了无敌战士。当时,江汇平原各国勾结江外各国,集结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在仲氏的祖居之地四面摆下了铁桶阵,当时回到江汇平原的仲氏高级武士只有区区不到三万人。卫族在这个时刻及时给仲氏部族的首脑人物传达了关键信息,使仲氏部族做好了迎战准备,同时,在江外各国军队的仲氏将领也在卫族各长老国的协助下,在各个码头迅速集结部队,准备开入江汇平原与入侵的敌军决一死战。最有意思的是,当时仲氏在外的部队,统共也不足十五万。但因为仲氏将领善于带兵,又极善用兵,每个士兵在作战时候都是与自己的长官一同冲锋,仲氏部族军又在几百年的征战中在大陆上树立了无比光辉的形象,因此,当仲氏将领要求脱离所援助国军队体系,回归江汇平原作战的时候,竟有不少所援助国的士兵、将领主动要求一起同去。结果,本来预定好集结十五万人的各个码头,最后竟然来了不下三十万人。卫族只好把商船全部征用,还调集了部分海船,才勉强能够满足运输需要。不过仲氏部族的首领当时头脑还是很清醒,知道一旦所有仲氏军全部回归江汇平原作战,那这个沃野千里,有近两千万人口的,号称富庶的江汇平原将会变成千里赤地。因此,他一方面要求卫族提供帮助运送了两个军团的士兵到仲氏领地后方的靖唐港,以报自己不腹背受敌外,其他江外各军,被他要求执行江外攻击令,专门攻打出兵攻击仲氏领地的江外各国。 一开始,剿仲联盟还气势汹汹,意图率先发动进攻,一举消灭对手。但是一战下来,仲氏部族武士就斩杀联盟军八万余人。这还是仲氏大首领有意放各国一条生路,不想屠戮大洲民。如果放开手脚冲杀,恐怕这三十万军队就会全部报销。



    后来,仲氏王朝统一江汇平原,在卫族协助下又建立水军,开始沿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进攻,实现大洲一统的宏大战略。应该说卫族和仲氏一族,是古老大洲之民各部族中最优秀的代表,也是真正的兄弟之族。至于到了最后为何有秋来善和祁隽章所说的因仲氏王朝的进攻,伯盟长老国举国被灭,乃至全族覆亡的惨剧出现,这就要细细说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