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窃贼
字体: 16 + -

第19章 接受考验

    李泰旭没想到自己会如此轻易地就出名了,虽然也知道所谓的保密肯定是不可能的。从李治咋呼怯懦的性格,他便猜到了,只要有人稍微说几句强硬的话,他必定会坦白从宽。从见到李承乾和李治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故此,等李文州和李勋泽回家把他叫到书房,李泰旭非常淡定,并交上自己这几日的功课:一叠字、几幅画、几篇读书心得(实则是对《孟子》、《尚书》、《大学》、《中庸》、《老子》、《诗经》、《孝经》的解释)。

    “祖父,阿爹,《周易》太过复杂,我只能背诵却不能深刻领悟,也试着钻研,但越是研究,发现自己有向神棍进发的趋向,所以便停止下来。”李泰旭脸上满是羞愧。那玩意儿真的是太神奇了啊,什么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若真是精通了,咱不是成为袁天罡之类的神人了?对了,这时代,袁天罡、李淳风应该还在吧?老天保佑千万不要让咱遇到他们,如果被这种神人一眼看穿是换了芯子的外来人员,肯定会架在柴火上烧死的!

    李文州父子二人心里一惊,面面相觑。“旭儿,《周易》博大精深,现在你年纪尚幼,能够背诵和知晓大致意思已属不易,还是读其它书籍吧!”李文州捏着那叠文稿,嘴唇有些抖索。

    李勋泽也担忧地道:“旭儿啊,为父知道你觉得自己耽搁了三年心里有些着急,但凡事不可太过焦虑,特别是做学问,更得脚踏实地。”他更怕某一日醒来,听到儿子再次变傻的消息,他宁可儿子稍微平凡一些。

    “哦哦,那行,我就不去管它了,还是继续读《周礼》和《史记》好了。祖父啊,我觉得《周礼》设计的制度规范比较理想化,有些在如今仍然适用,有些可以作为参考,但更多的则完全没有任何现实意义。我以为,《周礼》的价值,不在其制度规范啥的,而是其所体现的原则精神,即儒家所说的仁、义、礼。故此,学习《周礼》,我们得结合当前实际不断地审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自我,并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周围的人,这样,也算达到了学习的目的。”李泰旭侃侃而谈,既吐槽了《周礼》诸多制度规范的不合理性,又表达了自己谦虚谨慎的态度。毕竟不是真小孩,经受过二十一世纪的拔尖教育,一层层剥下来,再愚笨的人都变得圆润,何况他打小嘴巴就忒甜。

    问到《史记》,李泰旭回答说已经粗读《十二本纪》,基本了解上自华夏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但还需进一步研读。

    李勋泽忍不住问道:“你可能背诵一二?”立即招来李文州的一记白眼。甭提九岁的李泰旭了,即便是近而立之年的李勋泽,让你原原本本地背诵一篇,你能做到么?

    李泰旭点点头:“均能背诵,但不太熟悉。”说完,他便闭上眼睛开始回忆《史记》“十二本纪”。这记忆力超群就是忒让人得意,一闭上眼,仿佛就有一本书放在自己面前,翻开第一页,即是“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长长一段话,不待歇息,李泰旭继续: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

    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

    孝武皇帝者,孝景中子也。母曰王太后。孝景四年,以皇子为胶东王……疲秏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俯观嬴政,几欲齐衡。”

    终于闭嘴,李泰旭连忙抢过一碗茶,咕咚咕咚一饮而尽,又倒了一碗。这碗也忒小了些,喝不了几口。如此,一壶茶喝干,他才觉得冒烟的嗓子稍微好些。

    李文州和李勋泽从默默点头到稍稍怀疑,再到无比震惊,最后慢慢麻木。陇西李氏,历史上并非无天才神童,但从未有李泰旭如此变态的记忆力。才几天啊,不到三天吧,他从李文州书房中抱走《史记》和《周礼》,其间,他对《诗经》等作了注释,对《周礼》进行了浅读,将“十二本纪”记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

    李勋泽自认也算是出众的,少小成名,但至今也没敢尝试熟记《史记》《周礼》,不过是读几遍,知道大概的意思,别人提起立即能够回答并举一反三罢了。“咳咳,不错,能够熟记也是极好的,但是最关键的是要明白意思。”李勋泽最先回过神儿来,让人赶紧去熬银耳羹给小郎君润润嗓子。

    李泰旭清清喉咙,道:“回阿爹话,意思都明白了,已经看过祖父和长辈们做的注解。”

    李文州习惯性地揪着胡须,一不小心疼得差点叫出声来。“那你且说说‘秦始皇本纪’的大致意思,说错了也没关系,多看几遍也就是了。”他道。

    李泰旭脑子稍微一转,立即开动了电动马达,嘴里突突突地翻动:“秦始皇帝,是秦国庄襄王的儿子。庄襄王曾以秦昭王的孙子的身份作为人质抵押在赵国,在那里看见吕不韦的妾,十分喜爱,就娶了她,生了始皇……”

    末了,他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以为,秦始皇的对华夏民族的形成和壮大做出了重大贡献,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交通、文化、对外六个方面。政治上……但是,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主要表现为:一是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二是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三是严刑峻法,民怨鼎沸;四是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结论是:因此秦始皇功大于过。发言完毕,谢谢!”习惯性地鞠躬行礼,立即醒悟过来,自己并非在做论文答辩,憨憨地挠挠脑袋,赶紧抢过一碗茶装模作样地喝着。

    李文州父子像看怪物般盯着他仔细打量着,半晌没说出话来。李泰旭被盯得后背发毛,眨眨眼,故作不解地问:“祖父,阿爹,是我解说得不好么?若有不妥之处,还请祖父阿爹指出,我回去仔细研读,务必弄清楚。”点赞啊,你们咋忘了呢?这iq肯定超过两百了吧!可惜没法测试。

    李文州深深地吸口气,摇摇头:“罢了,既然你已经记牢且明白了意思,某便放心了。但是,须知,读书而不讲,是念藏经也,嚼木札也。再有,人之才不一,有小才而锋颖者,可以取快一时,终无大成就;有大才而汗漫者,须二十年功,学问既博,收拢起来,方能成就,此时则非常人所及矣,须耐烦。切记切记!”

    读了这么久的古文,李泰旭的理解能力嗖嗖嗖地上涨,所以立即启动脑部计算机自动翻译,马上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这是让自己不要死记硬背读死书读呆书,如孟子他老人家所讲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要学会辨证地去看待问题,学会运用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告诫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更不要妄想走捷路,做学问是要循序渐进,慢慢积蓄,充分准备,厚积薄发。李泰旭乖巧地频频点头,道:“谨遵祖父教诲,我会加倍努力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书中道理与现实生活融会贯通,做一个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嗯,李氏好儿郎!”好险好险,一不留神又差点说错话了。

    李文州和李勋泽大大地松口气,既为家里出了个天才儿童既骄傲自豪,又挺让人揪心,就怕他因为学习太容易便狂妄自大目中无人,也担心他只知一味地读书信书忘记了肩上的责任。作为家族继承人,最重要的不是读书优异,而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领导本房乃至本支繁荣昌盛走向辉煌。李文州只是陇西李氏范阳支三房,本支的绝大部分资源都留给了作为正宗继承人的大房,若无一个能力出众的第三代继承人,那本房必定会被其他房超越。正因如此,作为嫡长孙的李泰旭前几年变得愚钝不堪,而娟娘又再无身孕的情况下,李文州已经在考虑是否将次子作为第二代继承人。

    “旭儿啊,为父知道你的心意。九郎和王十五郎也向某禀告过,赞你勤奋好学、才智过人、谦虚谨慎、待人和善,但又担心你身体受不了。”李勋泽忧心忡忡地看着李泰旭。这孩子怎看着还是没长多少肉啊,脸色稍微好看了些,但仍是瘦得像竹竿子一般。这话是娟娘在枕边嘀咕的,说每日都会将管理墨渊居衣食住行的管事们唤来叮嘱,亲自查看菜谱,确保顿顿不重复,力保儿子能吃得好睡得安,但是,就没见儿子长个儿长肉,问是不是从外面请名医来诊诊脉,府里的大夫老是说正常,可前几年不也说正常吗?

    李泰旭想了想,自己的确是挺努力的,但与高中那时相比,已经算是好的了,至少没有凌晨一两点钟还在死磕卷子,没有五六点钟就揉着眼睛打着呵欠不甘不愿地从被窝里爬出来。咳咳,一切都仗着有个好记性,所以省下了大量的时间。哎,如果那时能有如此恐怖的记忆力,自己哪里会因为被那些学霸揉虐而差点丧失信心怀疑人生?他笑盈盈地道:“祖父、阿爹不必担心,其实我都有学习时间表的,除了读书练字,我还开始学习琴艺、棋艺,学吹笛吹萧,原本听说七叔父擅长乐器,几番前去听荷居请教,不料七叔父或是避而不见,或是一言不发,我只得跟着九叔和表兄学习了,可惜他们也是略知一二,并不精通。此外,每日我还特意留出学习棋艺、骑马的时间,也是跟随九叔和表兄学的。”这时代的世家子的确太不容易,即便是偏房庶子,也得学习君子六艺,随时都用得到啊!如今,终于明白为啥后世的那些名门(非豪门)子弟看上去就和普通人不一样,那气质,可不就是从小潜默移化养成的么?就算是纨绔,人家也是从世界名牌大学毕业,知天文晓地理,古往今来如数家珍,艺术体育信手拈来,再加上风度翩翩一表人才,你说,漂亮女子岂能不趋之若鹜?咳咳,现在有机会了,自然得紧紧把握好,不能在成为众位女生的前男友、男闺蜜。想想,真是有点丢脸啊!

    李文州担心的是“时间够吗”,李勋泽担心的是“身体吃得消吗”。李泰旭笑着道:“够了够了,这是我的学习时间表,请祖父、阿爹过目!”

    他飞快地将每日的作息时间表写下来。

    起床:卯正二刻(六点半)

    锻炼:卯正二刻至辰时一刻(六点半至七点十五分)

    洗漱早餐:辰时三刻(七点四十五)完成

    上午的课程。主要分成四个部分:复习功课、学习新课程、练字、练琴。

    午正(十二点)吃午饭,然后休息到未时二刻(下午一点半)。

    下午课程。也分为四部分:学习新课程、学笛萧、学棋、骑马或射箭。

    申正二刻(六点半)吃晚饭,休息两刻钟(半小时)。

    晚上:温习功课、练字、练琴

    子初(晚上十一点)休息。

    李泰旭数了数,足足七个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加上中午,已经达到了生长发育所需的八小时。这比过去自己读书舒服多了。从初中开始,六点一刻被生活老师叫起来去操场跑步做操,七点一刻进教室开始早自习,八点到十二点一刻上课。冲到食堂排队打饭,快速把饭菜塞进肚子里,一点钟之前进宿舍,躺在床上赶紧塞上耳塞一边睡觉一边背诵课文或单词或公式。等生活老师一离开,立马起来做作业,不然你晚上就惨了。两点十五前被撵出宿舍,两点半至六点共计四节课。

    经常是六点半老师会提前上晚自习,一直到十点钟放你回宿舍,一半时间讲课一半时间做作业,临近期末会一整晚讲课或者做试卷。依规定,十点半之前必须熄灯,但等生活老师一走,纷纷打开手电或者拿出充电台灯赶作业。没办法啊,你想得好学校取得好成绩不多多地付出咋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打小老师就这样教育学生,却不知,付出一分你并能收获一分,往往需要付出十分你才能得到一分收获,特别是对于那些资质普通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到高中,特别是重点高中、重点班级,你更是得主动给自己加个马达,拼命运转,不然,一不留神你的名次便会节节下滑。

    人生便是如此无奈。

    你若是以为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就算万事大吉了,那你就等人被虐吧!展望四周,一个个名副其实的精英、天才、神童,读书好不说,还能歌会舞多才多艺。你不得不又逼着努力再努力,勤奋再勤奋,唯有比别人更勤奋,你才不会落后太多。

    终于熬到头了,你毕业了,进入社会开始工作了……呃,李泰旭就此戛然而止,因为,还没等到他拿到学位证啥的,一觉醒来就变成一个面黄肌瘦一身排骨的矮豁子。

    李泰旭摸摸自己的嘴巴。嗯嗯,门齿终于长出来了,终于说话不漏风了。可喜可贺!

    看了课程表,李文州父子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他们是从三岁开始启蒙,五岁正式上课。从卯初(早上五点)开始,一直要读到申正(下午四点),除了各种儒道法墨经典,还有文史、诗词等等,骑马、射箭等便在申正以后学习,晚上做功课、练字,一般不到子时二刻是不能结合的。一年只有四天假,分别是:春节、端午、中秋、自己的生日。若是遇到长辈大寿,也可放一天。

    李勋泽暗暗撇撇嘴,算下来,一天真正读书用功的时辰并不多嘛。所说提倡“君子六艺”,但你也不能堂而皇之地把练琴骑马等等都算在学习上啊!

    “旭儿,你这安排似乎不太妥当,为父觉得,读书的时辰是不是少了些?”李勋泽委婉地道。

    李泰旭笑眯眯地拍拍脑袋:“阿爹不必担心,我眼神儿好,记性好,脑子灵活,看两遍就记住了,主要还是耽误在理解领悟上,不然,《周礼》早就学完了。那礼节,忒复杂了些,不过,研究一番也是挺有趣的,至少,咱们以后看到谁不顺眼,就可以用《周礼》去批评教育他。”

    “啪”的一声,一本书打在他脑袋上。李勋泽强忍着笑意皱着眉头呵斥道:“你学《周礼》就是为了挑旁人的毛病?难道不是该日三省吾身,查为人谋而不忠否,或与朋友交而不信否,或传不习否?”

    “哎哟,阿爹,我不是看你和祖父太严肃了,所以才说说笑话活跃气氛吗?您别打头,会打坏的,我才变聪明呢!”李泰旭捂着脑袋嬉皮笑脸地道。

    李文州摇摇头,道:“罢了,不过是说笑而已,即便要责罚,打左手即可。”

    李泰旭撇撇嘴,一咕噜跑到李文州跟前,笑眯眯地道:“祖父啊,现在时间不早了,我今天的功课还没完成呢,是不是可以告退了?不然,肯定得忙到半夜三更,这样对生长发育很不好啊,会不长个儿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