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窃贼
字体: 16 + -

第14章 招揽人手

    李文州父子分了工,轮流辅导李泰旭的功课。第一日,是李文州。

    “什么?你把《论语》和《孝敬》、《离骚》都背熟了?昨日不是说完全忘记了吗?”李文州吃了一惊。这可是他亲自考校的,李泰旭的确把以前所学几乎忘了个干净,只能在提醒下偶尔记得几句。

    李泰旭耸耸肩:“还不到两万字,哪里需要许多时间背诵?哎,好些字都不知怎么读,耽误了不少时间,好在有阿爹的笔记备注啥的,不然,肯定得抓瞎。如果有一本字典就好了。”

    “什么?字典?那是甚物?”李文州听觉灵敏,一下子捕捉到了关键词。

    “啊,啥?哦哦,我只是胡说的。就是想着,如果有一种能教如何发音的书,标注意思解释,以及用在啥地方等等,遇到啥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偏旁就能知道其发音和意义,这样不是更方便了吗?”李泰旭暗暗拍自己的脑袋,真是一时得意忘形,一下子就忘记自己在啥地方了。

    李文州呵呵一笑,道:“你是指类似《说文解字》的字书吧?”

    李泰旭撇撇嘴,那个压根儿就没啥用好不好?我说的是《新华字典》啊,哦,那个不行,已经是简体字了,就算是《康熙字典》都不行,到清朝时好些字形都已有了变化。

    李文州还是有些怀疑的,便让李泰旭各自背诵了一遍,还进行了考校,发现果然是熟记于心,且均懂得基本的意思。为啥说是“基本”,因为文人们都忒爱咬文嚼字,一个字、一个词都会争辩不休。比如《论语》,别看只有区区万余字,但汇聚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是此后华夏政治伦理与社会伦理的基石,所以,每个人因其人生经历、个人觉悟不同,从中领悟到的道理也会有所不同。李泰旭参考的,不过是李勋泽年少时的认识,以及后世所获得的知识。

    “旭儿,我这里有几本注解,都是李氏数代传下的,你且拿回去仔细参详,如有何不解之处,可问我或你阿爹。”李文州按捺住内心的激动,从书架上取出一叠书册。

    李泰旭暗自哀嚎一声,天啦,真是自作孽不可活,早知道就学慢一些,不要这样积极了!呜呜,人家不过是想稍稍表现一下嘛,不料就表演出戏了。“啊,谢谢祖父!”他高高兴兴地接过来,拍了拍胸脯作保证,“我一定会好好学习,深刻领会,尽快完成启蒙教育。”

    李文州满意地点点头:“嗯,去吧,回去认真读,但也不要拘泥其中,读书不能死读书,更重要的是得学会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

    李泰旭眨眨眼,微微诧异。居然不会那种老古董,还允许自由发挥,不错不错,就算以后有啥惊天动地的言语,都可以归结于自己的感悟,不会被人放在柴火上当妖孽烧死了!“是,祖父!”他这次是真的高兴了。

    “听说你想请谋士?”正要告辞,突然听到李文州状若不经意地问,李泰旭立即警惕起来。该不是这位最高领导有啥意见了吧?因为无意听说太原王氏那边有好几个颇有名气的学者,又听王嬷嬷提起,外祖父颇有文采,连带几个舅舅在文人中的声望也挺高的,而之前又听亲娘说写信给外祖父和舅舅们,让他们给自己推荐好夫子,所以就想着,说不得王氏那边有啥合适的人选。同时,他趋向于家境普通、郁郁不得志之人,若是人家出自名门,哪里会给一个毛头小子当幕僚?

    “嘿嘿,还不是听说太原王氏族中有几个偏房旁支的子弟很是不错,但苦于族内人才太多,一时间无法出头,所以就想着给他们一个机会呗!祖父,您也给我推荐一个吧,我正愁着眼界儿太窄,好些事都看不明白,而您和阿爹平日又忙,我也不好时时打搅。”李泰旭嬉皮笑脸地道,赶紧狗腿地给李文州斟茶递水、按摩肩膀,技术非常娴熟,以前是做惯了的。原本,李文州是没有喝茶的习惯,但李泰旭一进书房就让人送水送茶,然后亲手泡茶,李文州便随他去了。

    李文州闭上眼,满意地让孙儿替自己揉捏、敲打僵硬的颈部、肩膀,别说,听舒坦的,比那些婢女揉得更好,力道合适,觉得整个人都慢慢放松。

    “利用特殊手法按摩头、颈、肩、背、四肢,可以消积导滞、解痉镇痛、消淤散结、通经理筋、运行气血等作用,这可是我从书上看到的,只是学得不精,等我认真揣摩一番,再交给下人,每天让人给您按按、捏捏,保准儿您百八十岁都能健步如飞,精气神儿比少年郎都还好!”揉捏敲打一阵子,李泰旭开始气喘吁吁。这身子骨糟糕的,真是让人头疼,简直就像弱风扶柳的女人一般。

    李文州微微一笑,道:“罢了,等你学精通了再给我捏吧!”

    李泰旭住了手,喘几口气,揉揉手,不满地道:“明天开始,我就加强锻炼,争取早日把这破身体恢复过来!”啊啊,我的八块腹肌,我的肱二头肌,真是太让人怀念了。

    待他走到书房门口,便听见李文州淡淡的话:“过几日祖父替你找几个人来,你瞧瞧谁合适就留下谁,必定会依着你的要求,德才兼备、见多识广、至诚高节。”

    李泰旭一喜,忙回转身推手鞠躬行礼:“有劳祖父费心了,我一定不辜负祖父和阿爹的期望,努力学习,积极向上,把李氏三房发扬光大!”

    李文州摆摆手,眼里闪过一抹笑意。这孩子,还是像以前那般嘴甜。

    暗暗哼着小曲儿离开世安堂。为啥不敢出声儿,怕被人说有失体统呗!哎,这时代对人性也忒约束了,处处讲规矩、讲仪态,好像这门阀世家子就得成为一个模板,温文尔雅、多才多艺、博学多才、风度翩翩。当然,芯子咋样就天知地知自己心知肚明了。李泰旭觉得,自己活泼的性格不得不收敛了,不然,肯定会当成异类。不过,幸运的是,这身“马甲”是嫡支嫡子,如果从哪个小三小四肚子爬出来的,自己哭都哭不出来。世家门阀,最重视“血统”,若真出现一个才华超出嫡子的庶子或偏房,要不被打压死,要不成为牺牲品,反正在这时代就没你能出头的机会。这也是他敢肯定能寻到德才兼备的幕僚的原因了。

    “吓,你是谁?”虽然到处都点着灯笼,但就米粒大的光亮,突然,从树丛中冒出一个人来,把李泰旭很吓了一跳。

    不待王嬷嬷吩咐,两个婆子已经上前把拔腿就跑之人逮住了。“说,躲在这里有何意图?”一个婆子将手中的灯笼凑到那人脸前。李泰旭一看,不认识,年纪大约十二三岁,长得眉清目秀,丫头打扮。

    王嬷嬷皱了皱眉,有个伶俐的小丫头连忙低声禀告:“婢子认识,此人是张姨娘跟前的莺歌,原是二等丫头,因桃红、柳绿二人被关押,莺歌和蝶舞便近身伺候张姨娘。她七岁被亲爹娘卖进府,是签的死契,家中有一兄一弟、两个姊姊,据说是为了给长兄凑聘礼,爹娘便把她和时年九岁的二姊卖掉了,最年长的姊姊顺利出嫁。”说完,垂着头默默退下。

    李泰旭随意瞟了一眼,这丫头不错,能够将对方的情况知道得如此清楚,如果人品可靠,值得培养。“嬷嬷,这事儿交给你们处理吧,我就懒得掺和了,事多着呢!”他淡淡地道。

    自有婆子将莺歌的嘴一捂快速地拖了下去审问。

    回到墨渊居,王嬷嬷笑盈盈地将先前那丫头揪出来,拍拍她的脑袋,道:“小郎君,这是老奴的孙女,娘子取名为‘慧’,今年五岁,没正经当差,平时就让她在院里瞎混着,所以认识的下人多了些。”

    陈慧?王嬷嬷的夫家姓“陈”。李泰旭饶有兴趣地打量着这个扭捏着手略显拘谨的小丫头,长得白白胖胖憨憨乎乎,眼睛却咕噜噜地转,显然并不像外表那样憨厚老实。轻轻一笑:“嬷嬷也不必拘着她了,年纪还小呢,没事儿就让她多在院子里走走,多看多听多记,但是不能多嘴多舌,更是要机灵些,不要犯了谁的忌讳。”

    王嬷嬷会意,戳戳陈慧的额头,嗔道:“慧娘,可听见小郎君的吩咐了?以后看到听到啥,悄悄回禀,不要整日咋咋呼呼的,简直没一个小娘子的模样!”娟娘早在数年前便放了王嬷嬷长子陈忠一家的奴籍,陈慧并不算是下人,而王嬷嬷深得娟娘器重,连同郑氏和李勋泽对她都很客气,所以陈慧才能在院子里四处游逛而不被人呵斥。

    陈慧偏偏脑袋,眨眨眼,问道:“小郎君,婢子是不是可以不用回庄子了?”陈忠替娟娘打理田庄,陈慧还是不久前打着看望祖母的幌子进府的。虽然府里规矩多,但她觉得人挺有趣的,整天或是听老人讲古或是看下人们拌嘴,她嘴巴甜,手脚勤快,又大方,这个嬷嬷、婶儿,那个阿姊、妹妹,很快就和下人们打成一片,也探听到许多小道消息。

    李泰旭笑眯眯地点点头:“如果你表现好,我可以向你祖母求情,让你长期待在这里。”

    陈慧眼珠一转,撇撇嘴:“婢子才不愿整日关在巴掌大的地方呢,又担心哪天会不小心犯了规矩。再则,娘子开恩放了婢子一家的奴籍,可进府又得签卖身契,不是辜负了娘子的一片恩情?”

    李泰旭不由呵呵大笑。后世五岁的小女孩还在父母怀里撒娇吧,拿着棒棒糖哄几句就能骗走,可这丫头便有如此见解了,分明担心会变成下人奴婢,却又不明说,真是不能小瞧了古人!“放心放心,我不会让你签啥卖身契的,也不会把你整日关在院子里,有空我会教你读书识字,也会带你出门儿,若是你做得好,我还会给你准备一份嫁妆,让你风风光光地做当家主母。怎么样,慧娘,回去好好想想,也和家人商量商量。”他道。

    众人纷纷羡慕地看向陈慧。陈慧大大地松了口气,不用签卖身契就好,但是需要我做些什么呢?哦哦,还能读书识字,还能跟着小郎君出门逛街,太好了!

    李泰旭看向众人,严肃地道:“你们都是我阿娘派来的,想必是可以信赖的!”

    众人立即俯身表忠心。他们都是娟娘的陪嫁,与娟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只有娟娘和李泰旭好,他们的日子才会好。

    “大家原本都有自己的差事,我阿娘也离不得你们,肯定过阵子大部分都会回去干原本的事儿。我这院子呢,也需要一些人,不知你们有啥人可以推荐的?我的要求是:忠厚却不愚笨,老实却不呆傻,机灵却不狡诈,长相啥的就不重要的,只要不是太见不得人就行。每月按时支付月例,过年过节或是做得好有奖励,每月四天假,节日轮流休假,无论男女一律教识字算术,男的成年给安家费,女的添嫁妆。想好了,就到嬷嬷那里报名,经审核符合条件便能上工。”这事儿,李泰旭想了很久。这些婆子丫头都是亲娘的陪嫁,都是她得力的人,肯定不能长期霸占,而李府下人盘根连枝,太过复杂,因为府里还住着老爷子的一大堆小老婆和两个尚未成亲的庶子。李勋泽另有同胞兄弟三人,皆已成婚生子,两人在外为官、一人在外求学。其余庶弟四人、庶妹五人。那两个留在府中的便宜叔父,李泰旭并未见到,据说,一个勤奋积极做事张扬,一个默默无闻甚为低调,这便让人寻味了,这对比也太鲜明了吧?庶子,还是在嫡长兄眼皮下生活,你居然敢如此嚣张高调,难道就不怕被打压死?另一个低调得如同隐形人,连不少下人都记不住他现在的模样,难道真的甘心被忽视如此?再说,庶子以后肯定会被分出去的,若是你识抬举将家主奉承得好,说不得还能分你三瓜俩枣,若是你行事惹人厌烦,给你一间破房子就是好的了。反正,庶子是没啥家产继承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