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眼睛
字体: 16 + -

第17章 建设基地

    庚申年,癸未月,庚辰日。

    一六二零年阴历九月十七日,大明天子朱由校于文华殿正式举办登基大典,祭告太庙,祭告天地,派勋戚拜社稷坛。

    这一天,福建南安石井村走出了三个少年,为首者年方十七,他长相俊美,性情逸荡。因家中实在贫寒,少年要带着两个兄弟去广东香山奥(澳门),投靠其舅父黄程。这个少年的名字叫郑芝龙,他身后的两个兄弟是郑之虎和郑之豹。

    这一天,陕西米脂县李继迁村,一个十五岁少年,正在荒草地里舞枪弄棒。远处一声笑,继而传娇言:“李鸿基,莫要牧丢了我家的羊。”这个男孩闻言放下木棍,回头看看身后的羊,然后转身面向声音来处,他涨红着脸答道:“姬大小姐,我早就不叫李鸿基了,我现在叫李自成。”

    这一天,陕西定边县柳树涧堡,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正捧着一本杂书看得津津有味,那本书的名字叫《水浒传》。这个少年比李自成仅仅大了四天,他的名字叫张献忠。

    这一天,一个九岁的小孩正在辽东的军事重镇锦州玩泥巴,他的名字叫吴三桂。

    这一天,河南省河内塘村,一个名叫李信的少年刚好十五岁,如今他已经有了秀才的功名。

    这一天,有位书生带着一个家仆刚刚踏进福建省邵武县,这位书生今年已经三十七岁,去年刚刚考中三甲第四十名进士,他在京城等了一年终于等来了一个知县的官缺。三十多年的寒窗苦读,今朝终于要熬出头,此时的书生意气风发,很不得架起一片祥云好尽快去坐坐那七品的官厅,这位书生的名字叫袁崇焕。

    这一天,辽东经略熊廷弼熊大人也没闲着,为啥?因为有人在朝堂上弹劾他,熊大人可是个暴脾气,粘火就着的主,老子在辽东干的好好的谁他奶奶的弹劾老子?后来一打听老熊更加来气,他奶奶的原来是姚宗文这小子。亏得大家以前还一起喝过花酒,骂过东林党那帮狗屎,如今你小子诬陷老子,老子也要写奏章。

    这一天,辽东的奴尔哈赤也没闲着,这位大汗喝了点小酒又想起辽阳城里那个熊蛮子。他奶奶的熊蛮子,你一天到晚敲锣打鼓到处炫耀,你给老子等着,早晚有一天老子打的你哭爹喊娘。心情烦闷的的老奴把酒杯一摔,带着他家一众大小奴才出发,奶奶的老子弄不过熊蛮子,难道还对付不了小小的叶赫部吗?

    这一天,后金军正白旗下袁二狗再次得到封赏。袁二狗今年十九岁,以前是汉族,因在萨尔浒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而被大汗亲自抬旗。目前袁二狗属于皇太极正白旗下,牛录额真阿姆牙的奴才兼狗头军师。

    要说这位袁二狗在后金可是个大大的名人,袁二狗曾经带领领十九个汉人奴才,一举击溃了大明朝总兵官李如柏的两万大军,毙敌一千余人,缴获铠甲兵杖牛马无算,而袁二狗等二十人却毫发无损,后来被皇太极笑言-----后金第一聪明人。

    袁二狗的那一仗是怎样打的呢?话说萨尔浒之战的时候,老奴带着大小奴才们打败了明朝四路大军中的三路,得知消息的明朝大军总指杨镐急令李如柏部撤退。

    当时袁二狗正带着十九个汉人奴才们巡山,忽见明朝大军在山下经过,袁二狗吓得几欲尿裤子,他的两手一哆嗦,却没想到无意中敲响了手中的螺。这一下可好,十几个弟兄们也跟着一顿乱敲,李如柏军误以为中了敌军埋伏,这一通跑啊,直接踩死者就一千多人,扔下辎重无数。就这么着,战后论功,袁二狗勇排第一,二狗大名传遍天下。

    同样是这一天,李继坤跌落大明王朝已经十一天。经过这十几天的努力,李继坤在大明朝买房置地,呼奴唤婢,终于实现了成为一个地主的梦想。如今的李继坤一身娟绸,头戴网格巾,腰系银丝带,脚踏顾氏靴,手摇东倭扇,身后跟着俩瘦弱的美婢肖三娘和李英春,这个骚包正在巡视自己的领地----李家窝棚庄园。

    一路前行,李老爷好的问候声很耐听。如今这些难民已经被李继坤安顿妥当,茅草的窝棚虽简陋,但对于这些失去家园的人来说却也是个安身之地。尤其还有两个大窝棚居然存放着两百多石的粮食,大伙那漂泊的心如今是如此的安宁。今后大家只要勤恳些,生存繁衍下去将不在是难题。

    尤其李老爷给大家描绘的那个宏伟蓝图,想想都觉得兴奋。李老爷说了,只要跟着他好好干,十年内大家都会有自己的房子和自己的土地田产。而且李老爷还承诺,只要忠诚于李家,忠诚于李老爷,那么十年之内大家都会成为百两富翁。心安了,有盼头,大家做事的积极性瞬间高涨。

    伙房的妇女们在满铁柱媳妇的带领下正在烧水,关秀才在一个大窝棚内给十三岁以下的孩子们授课开蒙,刘福刘郎中带着两个女孩在窝棚周围撒着生石灰,此情此景尽显农家庄园的温馨。

    不远处的田野里,王三彪和满铁柱正带着一百二十名男女老少屯田开荒。十头瘦牛在犁地,男人们在担土填壕,女人们在捡拾根须碎石,整个田野里一片繁忙。有了地将来就会有粮食,有粮食大家就不会饿肚子,大家心中带着希望,脸上带着笑颜,辛勤的劳作。

    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擦了一把额头的汗水,笑嘻嘻的问身前的王三彪:“彪叔,咱们弄这些土围子干吗?”

    王三彪停下正在铲土的锹,用左手亲昵的拍了拍小家伙的肩膀,却没想到自己的力气太大,居然将小家伙拍了个跟头,引得身边众人哈哈大笑。王三彪笑着骂道:“你个驴球子,瞧你那弱不垃圾的样,老爷说过,这叫十字围田。”

    边上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好奇的问:“他彪叔,十字围田是要种啥子?弄这么多的土围子多浪费地力呀。”

    王三彪看看左右十几号男女都向他看来,一个个眼里充满了好奇,王三彪挠挠脑袋,黝黑的脸看不出有没有变红,只是他很不耐烦的大骂一声:“都他娘干活,我又不是老爷,我哪知道老爷要种啥,大家干活,干活。”

    又是一阵哄笑声在田间地头响起,这笑声还会传染,不多时田野里便充满了欢声笑语。

    有位五十多岁的老农居然还喊起了号子:

    “咿呀么嗨哟,咱们的地里有黄金啂。”

    “咿呀么嗨哟,刨了黄金娶媳妇儿呕。”

    “哎呦呦,娶了媳妇儿干嘛哟?”

    “哎呦哟,娶了媳妇儿做新郎哟。”

    “满山叔,娶了媳妇儿莫忘娘呦。”

    “你个小兔崽子,莫让老子逮住你。”

    一时间,笑语欢歌,洒满田间地头。李继坤微笑着摇摇头,带着他的跟班继续视察。

    窝棚的南边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大工地,几十号人正在那里大兴土木。按照李继坤的要求,这里将来会是一个长宽各五百米,跟县城一般大的城堡。只不过,这个未来的城堡上如今一处房子都还没有。

    张老实带着三十来号人正在挖地基,他们的任务是盖房子。按照李老爷的要求,大家要在两个月以内盖好六十栋房子。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大伙的积极性却非常高,因为这些房子将是他们过冬的保障。

    张老实看到李继坤后急忙拿着一张图纸跑过来:

    “老爷,您看第三排的房子是不是有些太大?这么大的屋子不利于取暖,咱们要不要改一改?”

    李继坤没有接图纸,李大少爷根本不用看,因为那张图纸就是他设计的。第三排的房子将来是育秧用的,这年月没有塑料布,罩不了暖棚,要想育苗就得搭棚子保暖。明末的小冰河天气可不是盖的,李继坤考虑到一劳永逸,所以直接设计了一排大房子,用于今后每年春季育苗之用,这个肯定不能改。

    “张老实,这第三排的房子不是用来住人的,你照着图纸盖就好,这排房子以后我有大用。”

    张老实疑惑的看看手中的图纸,然后又说道:

    “老爷,这天气说冷就冷,我考虑着咱们应该先盖这四十套民房,这个匠作坊咱们能不能最后在盖?”

    李继坤考虑一下,然后指示到:

    “恩,你的想法很好,但匠作坊也不能太晚。这样,你们先盖二十套民房,然后再盖其余的那些作坊,最后在盖剩下的二十套民房。你们要抓紧时间,但也要注意安全。”

    “是老爷。”

    “石头不够你就派人去北边的乱石岗搬,要是木料砖瓦不够你尽早跟我汇报。”

    弱弱的求个推荐和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