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眼睛
字体: 16 + -

第16章 李家基地

    李继坤经过一番了解,终于大致弄清了自己这些佃户的组织结构。目前这267人中以家庭形式在一起的有35户,计182人。其余85人单身。

    这些人中男人基本都会种地,女人基本会做衣纳鞋底。李继坤还找到一批人才,其中铁匠共计五人,木匠七人,有功名的秀才一人,识字的童生十三人,识字女孩3人,看来大明朝的识字率还挺高的。

    搞清楚了状况李继坤很满意,目前少爷我相当于村长级别的干部,最起码手底下有二三百号人听用,目前第一件大事就是带大家去搭窝棚。

    “大家都吃完了吧?现在大家跟我一起去搭窝棚,李英战,李英太你俩跟我一起去。李英花,你把这3个没爹没娘的小孩带进去,她们太小,她们暂时就归你来照顾,好吧?”

    李英花低着头急急的来到李继坤身边:“好…好的,老爷。”然后这个不大的孩子带着一群小不点就进了大院。

    李继坤和秘书肖三娘带着二三百号人出了镇子东门,穿过镇外的一片民房直直的往东北方走去,那边有李继坤花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买的三千亩土地。

    李继坤选的这块地是一大片荒地,属于三不管地带。这块地西面是码头营,东面是王滩堡,北面是闫各庄堡,最南面就是辽海(渤海)。这块地离西面的滦河仅3000多米,这滦河在古代经常泛滥,河道飘忽不定,所以滦河两岸的老百姓吃足了苦头,当地最流行的话语就是:自古滦河多灾害,粮川美景一夜丢。要不就是:悲叹祖宗无远虑,留给儿女世代愁。

    故此,滦河两岸的荒地及其便宜,天启崇祯时期每亩荒地最高也就七钱银子,耕作过的农家熟地最多一两二钱一亩,李继坤每亩花费五钱银子其实是很合理的。而且这小子买地的时候讨价还价,他认定地块中的小河以及水泡子是过水之地无法耕种,所以不应该计算为耕地亩数,如此这般,这小子白得了四百多亩田产。

    李继坤这片荒地成长条型,东西宽900余米,南北长2500多米。因这片土地靠近滦河堤,所以河汊很多,由北向南入海的小河就有两条,期间还有七八个水泡子(小水塘)。他这块地的西端边界离码头营的东吊桥门1500米左右,南端边界距离海边两千米左右,李继坤计划着等将来有钱的时候将地里的一条小河挖深些,扩宽些,直接搞成李家私有运河,将来入海打鱼或者逃跑都极为方便。

    地块中间位置有一个大臼坨,这个臼坨大约五百米宽六百多米长,占地好几百亩。这块高坡地刚好夹在两条小河之间,北面还有一个水塘,简直就是建庄的不二之选。

    李继坤带着一众难民,熙熙攘攘的跨过一个新修的木桥来到了臼坨上。此时的臼坨上正有一群人在卸货,带队的赫然是王家的三老爷王有钱,另外一人是里长肖孺明。

    李继坤快走几步来到王有钱身边,冲两人拱手做礼:“三老爷,肖里长,辛苦二位。”

    肖孺明很恭谨的站在王有钱的身侧,含笑回了一礼却没有说话。

    王有钱摸着鼠须笑容满面的和李继坤打招呼:

    “李公子你终于来啦,老朽已经安排人将木料和大批的砖瓦从银夯柳库房运来此地,还望李公子派人查收,如若不够我再去帮李公子采买些,价格绝对公道。另外李公子要的两百石粟米今天傍晚之前肯定运到,咱码头营的人绝不会让这些辽民饿肚子。”

    李继坤也微笑着感谢乡老的帮助:

    “王老爷,有劳,有劳,我这一点小事却还要劳烦三老爷,小子感激不尽。待他日有闲一定请三老爷小酌几杯,还望三老爷和肖里长到时千万不要推迟。”

    李继坤发现王有钱这老货今天的眼神很正,他居然没有偷瞧肖三娘。李继坤说完以后王有钱哈哈大笑着说道:

    “李公子见外了,咱们以后就是乡亲,大家互相帮助本是邻里的本分。再者说你这也是为难民出力,为朝廷分忧,这可是积阴德的事,老夫只是出了些许薄力,算不得什么。”

    李继坤笑着又和王有钱聊了几句,然后告罪一声,吩咐李英岭赶快去接收物资。

    “英岭,你带着英战,你们跟肖老爷交接一下物资清单,不懂的地方多向肖老爷请教,切莫不懂装懂。”

    李英岭神情有些激动,这小子点头哈腰的答到:

    “是,老爷,小的不懂就问,保证完成老爷分派的任务。”说完以后李英岭又转向肖孺明:“肖老爷请多关照。”

    肖孺明哈哈一笑,带着尖嘴猴腮的李英岭去核对账目物资。对于派十三岁的李英岭去交接,李继坤放心的很,东西都摆在那里,李英岭只是过个数。再者说这批物资又是从王老爷家买的,这乡里乡亲的,大体上应该不会出错,交接一下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就让小猴子去锻炼锻炼也好。

    李继坤又吩咐身边的秘书肖三娘:“丫头,你去带那些女子,让她们去南边多割些苇子来。”

    小丫头对少爷的命令那是言听计从:“好的少爷。”

    李继坤望着那群不知道做些什么的难民,微微皱皱眉,然后大声喊道:

    “满铁柱,张老实,王三彪,刘福,关伯年你们五个过来一下。”

    人群一阵骚动,走出来五个人,满铁柱带头。五人来到李继坤面前站好,乱七八糟的问好:

    “李老爷好,有事您吩咐。”

    李继坤将目光扫了一下众人然后望向满铁柱,淡淡的问道道:

    “满铁柱,搭窝棚你们会不会?”

    五个人齐声回答:

    “会。”

    “不会。”

    这个不会是秀才关伯年说的。

    李继坤见有四个人会搭窝棚,于是开始分派工作:

    “满铁柱,看到那边的木料了吗?你挑二十个人去搭五个大窝棚。每个窝棚至少要睡二十五个人,傍晚之前必须完工,明白没?”

    满铁柱点点头大声说道:“老爷,您就瞧好吧。”说罢满铁柱就去人群里挑人。

    李继坤望向老实本分的木匠张老实,这位木匠年纪三十出头,身体很魁实,他的手很大,手上的青筋蜿蜒着看的李继坤心惊肉跳,这家伙要是一拳打出去那得多大的劲啊。

    “张老实,你的任务和满铁柱一样,去挑二十个人搭五个大窝棚,天黑以前搭好。”

    李老实的声音很闷,他瓮声瓮气的答道:“用不到天黑。”说完之后拍拍屁股走了。

    李继坤心内暗乐,这家伙!下一个李继坤准备喊的是王三彪,王三彪也是个铁匠,这家伙一脸横肉长相凶恶,看着就像歹徒。李继坤的眼神刚刚转向王三彪,这家伙就说到:

    “老爷,我这就去找人搭棚子,保证比他俩搭的快。”

    “注意质量,这几个棚子你们要住一段时间,别到时候塌了。”

    “放心吧老爷,要是俺搭的窝棚塌了,俺就一头撞死。”

    李继坤看着王三彪的背影,不知道该说什么。他将目光投向刘福,刘福四十多岁,尖下巴,胡须很淡。不过这位可是个高级人才---郎中。

    “刘先生,您是郎中,一会你带几个人搭个医舍,另外您再给我列一张常用的药材单子,回头我吩咐人去采买,你看如何?”

    刘福的眼神很清明,他很是欣赏的望向李继坤,然后他向李继坤深深一辑:“李老爷心系灾民,我代这些乡亲们谢谢您,我这就去安排。”

    五个人走了四位,还剩下一位关秀才关伯年,李继坤淡淡的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大学生,他不知道这位秀才能不能胜任即将交给他的工作。

    关伯年,二十七岁,应该算个老秀才。他的皮肤有些苍白,应该是很少晒太阳的缘故,一身破烂的长衫已经污浊不堪,头上的四方巾倒还算整齐。

    “关先生,如果我让你带人搭些锅灶,砍些干柴烧些热水,你可能胜任?”

    关秀才静静的看着李继坤,等李继坤说完以后他摇摇头,轻轻的给出了五个字:

    “君子远庖厨。”

    李继坤皱皱眉,继续问道:“那要是让你带人挖几个便坑,你可能做到?”

    关秀才没有皱眉,但他还是摇摇头,轻轻吐出两个字:“不能。”

    “可否带人搭个牛棚?”

    “不能。”

    “可否带人烧制些木炭?”

    “不能。”

    “可否设计几间宅院?”

    “小生不会。”

    “那你会些什么?”

    “小生会读圣贤书,会带领乡亲们寻找生路。”

    李继坤肝有些疼,嗓子也有些发干,怎么有一种要骂人的冲动呢?你他娘的把两千多人带的就剩这么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