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眼睛
字体: 16 + -

第10章 有客来访

    明朝阴历的九月初如果按照后世的阳历来算也应该到了十月份,所以天上的太阳早早的就往西边掉,晚霞赤红,余晖袅袅,码头营在落日余晖之下更显祥和。老乡们都很守承诺,各类物品已经送到府上,而且还有好心人帮着把辘轳井安置好。

    李继坤心里算计着自己的银子,好像花的有点快,这才一天就花掉好几百两。而且家里一下子又填进来六口人,这些可都是半大孩子,绝对都是吃货。俗话说坐吃山空,这可不行,要想办法开源节流才是长久之计。

    做点肥皂还是研究研究镜子?不过这些东西太特么的暴利,少爷我人单势孤,可不能瞎冒险,等以后招几十个家丁再说吧。想了半天李继坤也没想出个二五六,正当他有些恼火的时候,丫头却来告知门外有客来访,丫头也认识,来的是王老爷家的三少爷,此时正在南客厅等候。

    李继坤带着疑惑出了二门,咦?这位不是上午逛窑子的秀才么,他来干嘛?

    来者即是客,李继坤带着满脸笑容,拱手做礼:“王兄好,小弟初来咋到,这桌椅茶案还没来得及制备,请多多海涵。”

    王秀才此时戴着书生帽,又换了一身淡白的长缀衣衫,大冷的天他手里拿着一把倭扇还在乱摇。王秀才脚上穿的靴子李继坤居然认识,因为他也定了两双一模一样的,只是还得等半个月才能到货,那可是松江府崇名县爱香园的靴子,顾氏绣品,海内驰名,一双靴子就二两八钱银子。

    王秀才也回了个礼,边说话边仔细打量着李继坤:“李兄不愧是见过大世面的,果然一表人才。在下王佳昌,冒昧来访还请李兄见谅。怎么样,对我家这老宅子还满意吗?”

    李继坤微微一笑,心内暗自吐槽:当然满意,要不然小爷能掏银子吗,不过见过世面和一表人才有个屁的关系啊,但吐槽归吐槽,该回话还得回话:

    “大体上还算满意,只是如今连个招待客人的坐塌都没有,小弟实在惭愧。”

    李继坤的意思很明显,你们老王家搬家搬的也太狠了吧,整个院子就给少爷我留了两把快散架的椅子,至于吗?

    王秀才听后一点不好意思的表情都没有,这家伙笑嘻嘻的说道:“嘿嘿,无妨,我一会就走,和清新雅居的梦寒姑娘约好的今晚要吃花酒。”

    李继坤实在佩服这位王家三少,嫖娼都嫖的如此理直气壮,不过李继坤还是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那王兄到舍下来可是有何要事?”

    “哈哈,也没什么事,我就是来看看到底是何方俊杰又在咱们码头营落户,我这一看你我就是同一类人,咱们先混个脸熟,以后有什么事也好相互照应。”

    李继坤鼻子差点气歪喽,怎么说话呢,谁他娘的跟你是一类人啊?少爷我可还从来没逛过花街呢。

    王佳昌王三少爷也没等李继坤回话,这小子接着又说道:

    “另外我得提醒李兄一件事,我们家这个老宅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这个正堂可是五间七架的,如果李兄家里没有官身的话,最好到县城打点一二,免得到时候被那些小人抓了把柄。”

    王三少这句话才是他的主要来意,可李继坤却听的莫名其妙,啥意思?少爷我是现代来的,掏钱买房合理合法为什么还要打点?这什么几间几架我真心不懂啊。不懂就要问,这里正好有个现成的花花大少呢。

    李继坤经过一番了解,这才弄明白,像王家这样的大宅子可不是有钱就能住的。人家王老爷家能住是因为其祖上出过一个五品的大官。

    原来太祖爷朱元璋为了更好的统治大明朝臣民,曾经在吃穿住行婚丧嫁娶等方面定下了许多硬性规定,其主要目的就是强化尊卑强化阶级。比如住宅制度是这样的:

    啥也不是的平头老百姓家的正厅(主宅)不得超过三间五架(后来改为七架),也不得用斗拱(房檐边角是向上翘的那种),不许涂彩色。

    六到九品官,正厅不得超过三间七架,正门一间三架。

    三到五品官,正厅不得超过五间七架,正门一间四架。

    一二品大官,正厅不得超过五间九架,正门一间四架。

    像李继坤买的这处宅子就是五品以上官员才能享受的,整个宅院典雅稳重落落大方,做工讲究格局比例也很完美,装修精美,雕刻和彩画细腻而雅静。

    王三少爷见李继坤听完后沉默不语,便又给这个据说是来自海外不太懂规矩的客人继续科普一些重要知识点,比如平民家里不可以买奴隶(李继坤买了六个),农民不许穿靴子(李继坤定了两双),商人不可以衣绢帛(李继坤定了好几套胡罗衣衫而且还准备经商),官员不可以嫖娼(这个李继坤也想去见识见识)等等等等。

    王三少爷等李继坤的嘴越张越大的时候,这才满意的指点到:

    “李兄也莫要惊慌,如今世风日下民众奢靡,其实这些规矩早就没几个人遵守,只不过需要李兄准备些银钱,上下打点打点,只要大家花差花差,为兄保证绝对没人再来找你麻烦。”

    李继坤沉默片刻,为了在大明朝当个舒舒服服的地主,李大少爷立马对王大少爷转变了态度。刚刚还被李大少爷鄙视的嫖客马上变成了世交好友。哥俩一个虚心请教,一个耐心解答,什么哪个衙门的头喜欢银子,哪位大人喜欢美妾,哪位大人喜欢字画等等等等不一而足,李继坤都得到了满意的答案,总之只需百十两银子一切就都能搞定,李继坤琢磨着到也不算太贵。

    哥俩聊着聊着李继坤忽然在心中大骂:“靠,这个老乾婆欺人太甚。”这傻小子终于弄明白了这些小奴隶的价格问题,像他们这样的半大崽子最多三四两银子一个,他奶奶的少爷我英明神武居然被个老巫婆坑了八十两银子。

    情况了解的差不多,李继坤便微笑着将急着去嫖娼的王三少送出了大门。却在门口又迎来送蚕丝被的裁缝铺伙计和裁缝刘大娘。刘大娘来干嘛?当然是来做生意的,李大老爷出手大方,这是全码头营都知道的事。这不是听说李大老爷又买了六个叫花子吗,所以这刘大娘就跟着送被褥的伙计一起来做上门生意。

    李继坤这次学了个乖,一群丫鬟下人要什么自行车啊?大家一起用棉布棉花做衣服被褥就好,可不能在做蚕丝被,这次坚决不能再被人给坑了。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李继坤给丫鬟下人每人定了一套棉衣,两套鞋袜夹衣,每人在给定做一套加急的被褥。最终平均每人花费银子八钱五分四厘,六个人共计才花费五两一钱二分四厘,这还是加急的价钱,统共加起来还没肖三娘那两双靴子贵呢。

    定好了材料量好尺寸,神采飞扬的肖三娘将刘大娘送出大门老远才肯回来,这丫头看向自家少爷的眼神温情似水,跟李继坤说话的时候声音中都透着一股难言的欢快,弄的李大少爷莫名其妙。

    大慈寺的鼓声和镇子里的鼓声同时传进了李大地主的院子,戌时(十九点)整,那个会刷马桶的李英花结结巴巴的来汇报饭菜已经烧好,请李大老爷用饭,李继坤翻翻白眼点点头表示同意开饭。

    李继坤一个人在正厅里吃饭,李英春的手艺还不错,她今天做的是牛肉炖萝卜蒸白米饭。牛肉炖的很烂膻味也不大,只是米饭里依然还有好多稻壳。李继坤的边上还有个衣裙飘飘神情愉悦的丫头侍候着,厅外还站着三个衣衫褴褛的丫头,她们在秋风中打着哆嗦,那个会刷马桶的李英花偶尔还会流点哈喇子。这古代的规矩真好,李大少爷心里美滋滋的,这古代地主当着就是快活,祝愿我大明永昌!

    李继坤吃饱喝足以后这才吩咐大家也开吃,小丫头微笑着温柔的用锦帕帮李大老爷擦擦嘴,然后才带着女孩子们收拾东西离开。

    李继坤这个美呀,在靠椅上消消食儿,悠忽间觉得应该巡视巡视自己的领地。他先来到前院,看到肖五郎和其余的男孩们正在门房吃饭,饭菜和李继坤的一样都是白米饭炖牛肉。

    李继坤发现老大李英战和那个尖嘴猴腮的李英岭一边吃一边在掉眼泪,肖五郎和李英太这两个小家伙却没那么多的心思,这俩货吃的及其欢快。当李英岭发现李继坤后他连忙放下碗筷起来行礼,李英战反应过来后也急忙起立,那两个小的却还在吃,直到李英岭踹了他们每人一脚他们才起立。赚足了存在感,心满意足的李继坤这才微笑着摆摆手示意大家继续吃,他老人家什么也没说转身绕向了后院。

    后院,四个女孩围坐在一个用破木板搭着的饭桌边正在垂泪,桌上香喷喷的饭菜却没人动。丫头们谁也没看到天下第一心善的李大老爷,这存在感刷不成了,李继坤站在月亮门处默默的注视了一会,便轻轻叹息一声摇着头转身走向正房。

    这一声轻微的叹息被心灵手巧的娃娃脸李英秋捕捉到了,她起身静静的目送着李大少爷的背影,然后她带着未滴落的泪水向着老爷消失的方向深深一躬,当她起身时却发现另外三个女孩还在弯着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