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的眼睛
字体: 16 + -

第3章 语言进修

    泰昌这个年号是明光宗朱长洛定的,只不过朱长洛死的太快,所以泰昌这个年号一般只出现在史书里,不光李继坤不知道,其实由于古代信息的滞后性,当时许多大明朝的老百姓也都不知道,那个小乞丐不知道也就不足为奇。

    朱长洛这个人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他是万历和一个侍女所生,因为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很注重尊卑,所以他当皇帝以前在宫里混的比较惨。万历皇爷去了以后,1620年八月初一朱长洛便以好不容易保住的太子名义登基。万历皇帝的小老婆郑贵妃为当上皇太后,绞尽脑汁溜须拍马,终于想出一条妙计,一下子给皇帝陛下进献了八名窈窕美女。好不容易大权在握的朱常洛同志照单全收,刚刚到八月初十就卧榻不起。郑贵妃以为皇帝伟哥吃多了需要泻火,所以又好心的安排自己的心腹太监崔文升给皇帝进了一味“通利药”,其主要成分就是大黄,说白了就是负责拉肚子的药,结果光宗吃了药一晚上拉了三四十次,整个人啦的奄奄一息。但是本着药不能停的原则,当时的鸿胪寺丞李可灼(相当于外交部部长)又给皇帝陛下进了一颗红色的仙丹,据说是用妇人经水,人乳等材料精心调制而成,吃了仙丹八成能成仙,结果光宗才吃两颗就升仙而去,史称一月天子。就这样,泰昌这个年号在当时的大明朝很多人都不知道。

    虽然朱长洛除了生病正经当皇帝的时间才几天,但史书对他的评价却很高,认为他砍掉矿税,椎税,商税,撤回他老爹派出的矿税使等等措施是明君所为,诏书一出朝野欢腾。在众位东林君子的劝谏下,皇帝又从自己的内帑(皇家专用小金库)拿出四百万两银子犒赏边军。在东林诸君的建议下又启用了不少被万历老爷子打入凡间的官员,比如东林党魁叶向高等一批博学多才的大佬。因此史家称其为海内属望,天不假年,措施未展却英年早逝。

    对这些东西李继坤当时还不知道,他脑中带着疑惑,继续艰难的和小乞丐交流,终于弄明白自己到了哪里,原来这里是永平府乐亭县马头营附近的滦河口(后世的下马坨村),西北面不远处就是大明朝顶顶有名的边海重镇码头营,刚才追着自己跑的那几个家伙是码头营十四个预警墩之一刘家墩的人。

    日以西斜,弄清了处境的李继坤望着两个可怜兮兮的小乞丐有些不知所措,他自己还不知道如何在大明立足呢,再带俩拖油瓶合适吗?他挠挠脑袋仔细想了想,那个叫肖三娘的丫头虽然抢了自己的饼子,但也正是她和她弟弟肖五郎将大明的情况告诉了自己,收不收?李继坤有些疑惑的问肖三娘:

    “码头这么多人,你们为什么要跟着我?”

    “我经常在码头给弟弟抢东西,只有你没打我们,也没骂我们,你是好人。”

    望着那个一脸坚定给自己发好人卡的肖三娘,李继坤心里轻轻叹息一声,心里琢磨着:在这个未知的世界我能养活她们吗?李继坤抬头望着西方落日的余晖陷入沉默。肖三娘紧握的小手关节处都有些发白,脏兮兮的脸上一双灵秀的眼睛死死的盯着李继坤,似乎要在他那张英俊刚毅的脸上找出答案。

    存在即是合理,相遇就是有缘,小爷可是来自后世的准大学生,按现在的说法小爷也算准秀才,我一个人是闯荡,带上两个拖油瓶又如何!

    “你们以后就跟着我吧,只要我有口吃的你们就饿不死。”

    肖三娘听懂李继坤的话以后将紧握的小手松开,又拉着弟弟肖五郎一起恭恭敬敬的给李继坤磕了三个响头:

    “谢谢少爷,从今以后我们就是你的人了”

    李继坤嘴角抽了抽,感觉有些蛋疼,但无论如何先要解决几个人的肚子问题,于是他问道:

    “那边有当铺钱庄啥的没,你以前去换过银钱么?”

    肖三娘一点也不害羞的回答:“回少爷,我以前偷来首饰啥的都去那边换,我听我舅舅说那边的徐记是南直隶徐国公家开的,信誉很好。”

    李继坤听后取下背包,将那对本来要送给母亲的银镯子翻了出来,把玩一会,有些不舍的将其中一只交给了眼睛瞪得大大的肖三娘,让她这个本地的乞丐去码头那个徐记‘金银玉器通兑’兑点银子并买些肉和吃食来。

    肖三娘并没有拿着李继坤的手镯逃跑,也不知道她是真心的愿意跟着李继坤,还是因为她弟弟肖五郎正与李继坤在一起,反正她很快就带着一些吃食和碎银子回来了。

    “少爷,镯子重八钱,去掉火耗四分八厘一共换了七钱五分两厘,买吃食用去七分三厘,这是剩下的。”

    三十多克的镯子,换来七钱多银子,李继坤不懂古代的换算所以他也不知道亏没亏,反正一点小钱,亏不亏以后再说。

    李继坤没有接肖三娘的递过来的碎银子,只是淡淡的吩咐她小心收好。开什么玩笑,语言不通,小爷拿着钱都不知道怎么花。可李继坤这个不经意的举措,却害得小姑娘转过头默默垂泪。

    干巴巴的黑饼子,苦咸的牛肉干,吃的李继坤心里泪流,吃的肖三娘姐弟眉开眼笑,小姑娘还不时偷偷的描几眼自家刚认的少爷:少爷人好,长的也好看,将来不知谁家的小娘有福气。

    “丫头,你爹娘是怎么死的?”

    “回少爷,我爹是去年开春病死的,我娘后来投了河。”

    “丫头,你还有别的亲人吗?”

    “回少爷,我还有两个叔叔一个舅舅。只是他们也很穷,无力照顾我们姐弟,我爹病的时候还欠了他们很多钱,到现在我还没还清。”

    “那你和小五就是靠偷抢过活吗?”

    “回少爷,…..

    李继坤学到了古代两个专用词语:

    ‘跪门讨’,‘望门寡’

    小丫头肖三娘和弟弟现在的身份是码头营的‘跪门讨’,码头营共有217户人家,丫头每天带着弟弟在晚饭的时候跪在其中一家门前,主人会施舍两碗稀稀的粟米粥,第二天换下一家,从1到217,然后从头再来,这就叫‘跪门讨’,古人说的吃百家饭就是这个意思。

    ‘望门寡’:如果镇里有年轻男孩得了重病,大多会和本镇或本里的‘贵门讨’订婚来冲喜(本里没有就找别处的或找穷人家的孩子),‘跪门讨’不得拒绝。可还没等结婚入洞房,新郎就死了,这个女子就要守一辈子活寡,守不住就抓起来沉河。

    小丫头现在是‘跪门讨’,她不想当‘望门寡’所以才想着跟个好人当丫鬟。她抢了李继坤的饼子,可李继坤对她们姐弟没打没骂,所以她那幼小的心灵便认定李继坤是好人,值得托付。

    夜的黑不知何时从四面八方涌来,李继坤颓废的枕着背包躺在一堆杂乱的芦苇上,有一句没一句的跟肖三娘学着本地的方言,心里却在考虑着今后的生计。背包里的六只玻璃杯在这个年代应该很值钱,可以换些银子。两套化妆品就不卖了,留给将来自己的媳妇儿,手机那天忘记充电肯定就是个摆设。那些药品过不过期无所谓,反正坚决不能卖,以后说不定就指望它们救命呢,至于那套刀具没啥大用也不值几个钱,留着切菜吧。

    李继坤翻来覆去的琢磨过后,认为也就那六只玻璃杯和望远镜还有些用处。但今后该如何在这里立足也是个问题,因为刚才肖三娘说了,近期这里来了好多辽东的难民,码头上就有好几十个辽东苦力。小丫头听人说北方正在打仗,和谁打这丫头不知道,但李继坤知道,那肯定是后金的奴尔哈赤。这下麻烦大啦,这特么的真是晚明,中间过程李继坤不太清楚,但他清楚的记得崇祯是在1644年三月吊死的。

    怎么办?怎么办?我该怎么办?滦河!这里是滦河口,水路陆路海路都很发达,真有事就跑呗,少爷我怕个屁呀!而且现在才1620年离1644年还早的很,这就是上天的恩赐,命运之神的安排。对,小爷先在这里立足,积攒些钱粮船只水手,再弄一堆豪奴,买几个丫鬟。嘿嘿,当个大明朝的小地主也不错,赶明儿先买它几百亩地,潇潇洒洒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到时候实在不行小爷就坐船跑台湾去。李自成,皇太极你们能奈我何?

    天上的星星好像能窥探到李继坤内心的秘密,它们眨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那个熟睡中嘴角还在微翘的少年,心底却在暗笑:

    “小小骚年,你想得太天真啦,没看到月亮姐姐都把腰笑弯了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