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十一郎传奇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四章 文惊四座(五)

灯下,年近58岁的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正在得意门生鬼书生苏玉龙的陪同下翻阅着东阳郡王府宴会上的诗稿,当然这里面大部分是箫十一郎所作的,除此之外还附带了同时参加宴会的两个人的诗作,这两个人便是王煜王元泽和刚满二十岁的鬼书生苏玉龙的诗。王煜王元泽和鬼书生苏玉龙这两个人,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都是多少知道些的:王元泽素有才子之称,其父王冬玉也是文名鼎盛,现在金陵为母丁忧,顺便著书立传开课授徒,这样的青年才子作出的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毕竟家学渊源嘛;而鬼书生苏玉龙是进京考准备科举的很有名的读书人,身负功名,而且在京城长安的这两年也是交友广阔,写得一手好字,在京城长安文人圈子里面也极富文名。

让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最为吃惊的就是刚刚在京城长安广为流传的“箫词”主人箫十一郎了,这个年轻人冒起极快,在外面的诗词传唱到京城长安的大街小巷,但人却从来没有露过面。最早听说他还是在自己的弟子鬼书生苏玉龙的口中听到的,当时鬼书生苏玉龙对箫十一郎赞赏有加,尤其是他的那首“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很是阔达豪放,发前人之未发,振聋发聩。箫十一郎在京城的这一次,这还是他第一次公开正式在文人圈子里面出现。而且他第一次登场便制造了这么大的轰动,连作二十七首诗词,这本手稿上除了开头两页纸是王煜王元泽和鬼书生苏玉龙所写的两首诗词外,厚厚的一打都是箫十一郎的诗词,这也未免有些太恐怖了吧?!

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和上诗词手稿,揉了揉已经发酸的眼睛,看着这本手稿叹了口气: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江山代有才人出啊!鬼书生苏玉龙看见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阅览完毕书稿,便从仆役手中端过一杯茶轻轻的放在他的案头:“老师,您觉得这些诗词怎么样?”

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看了看自己的得意门生,笑着说道:“这本诗词手稿这是让人阅后不已快哉!能有这样的年轻才子是我大宋之福啊!子瞻(鬼书生苏玉龙的表字),你可要加把劲了,这三个年轻人现在不过二十一二吧?”

“不是的老师,他不过刚刚 年将16岁。”鬼书生苏玉龙隔着书案与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对坐,说道,“学生傍晚自六王爷刘伶那醉酒后,从好友那里得来这本东阳郡王府诗词宴会的诗词手稿,看后不禁欣喜,所以才这么晚到老师这里来请老师来点评。这王煜王元泽是金陵王冬玉的儿子,家学渊源,自从王冬玉到金陵为母丁忧后,他就独自留在京城长安,在京城长安与他接触的人都称他为才子;这个王煜王元泽与学生日常来往甚密,他的字写得非常好,而且在京城长安文人中也广有才名。至于这个箫十一郎是学生最不了解的,不过他的诗词最早是半年前由学生散发出来的,曾经一时轰动京城长安,只不过此人素来不露面,一个时辰前六王爷刘伶曾将箫十一郎所写的诗词合集刊印成了一本《岚山诗抄》,京城长安的文人士子都争相抢购,也是近年来少有的一件盛事,最近才接受东阳郡王的邀请来参加今天的诗词宴会,不想其诗词才学了得,一杯酒一首诗词,竟连作二十七首,学生读过这份诗词手稿也见猎心喜,特拿过来让老师过目。”

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作为大宋当代文坛泰斗向来喜欢提携后进,这一点鬼书生苏玉龙非常了解他的老师,因为他自己和弟弟就是在父亲的带领下通过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来结识了当时文坛上一些名流,从而赢得了很大的声誉。他对箫十一郎的诗词非常赞赏,所以想通过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来让他结识更多的名流,但他不知道那个被他赞赏有加的箫十一郎实际上个无耻之徒,大量盗用他将来写的诗词来完成他的成名之路,不过鬼书生苏玉龙更没有想到的是箫十一郎对于盗用诗词出名的想法实在是后悔到家了。

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也知道自己学生的想法,在内心中他是非常赞赏箫十一郎的诗词的,所以不用鬼书生苏玉龙说,他也会提携箫十一郎的。莫文天莫奉孝大丞相站起来走到书架旁从书架上抽取了一本书递给鬼书生苏玉龙,鬼书生苏玉龙一看封面是:《岚山诗抄》。当下就知道自己老师的想法了,也不禁笑了起来……

同样在城西的一个院落中,也参加东阳郡王府诗词宴会的王煜王元泽,他手中也拿着箫十一郎的诗词手稿。王煜王元泽在京城长安京城长安已经居住了好几年了,他的才学不仅得到了父亲的肯定,而且也被大家称为公认的才子,不过相信今天参加过郡王府宴会的人见过箫十一郎后,就再也不会有人自称为才子了,这使他的自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不过王煜王元泽也不得不承认箫十一郎这个和他同龄的年轻人在诗词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天赋,今天箫十一郎在宴会上的表现也不得不让那些自诩为才子的文人所折服,连作二十七首诗词啊!这是个怎么样的概念?

箫十一郎的表现也同样让王煜王元泽所折服,尽管他从小就被长辈们所夸奖,长大成人后也是生活在同伴的赞叹声中。但王煜王元泽到不至于真的对箫十一郎的才能服气,毕竟这诗词只是文人才能的一个方向,而且这个箫十一郎身上没有功名,现在市面上还没有他写的经义策论方面的文章出现,这可是衡量一个文人才能的重要指标。相比之下自己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功底,王煜王元泽相信在这方面箫十一郎离自己差的还远呢!

虽然王煜王元泽心中暗地里把箫十一郎鄙视了一把,但他还没有狂妄到认为老子天下第一的地步,他还是坐在书案旁,提起笔给远在金陵的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上详细记述了今天在郡王府宴会上的情况和他所知道的关于箫十一郎的事迹,还随信附寄了一本箫十一郎今天刚刚所刊印发行的《岚山诗抄》和今天宴会上的诗词手稿。

就这样,在箫十一郎还在郡王府的**醉酒不醒的时候,大汉朝京城长安的文人们都在四处传播他今天在郡王府上的诗词,甚至当夜分散在各处秦楼楚馆中的歌女也在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些诗词给唱了出来,这是箫十一郎所未能想到的。

不过箫十一郎酒醉终归是要醒的,当他敲着还在发蒙的脑袋从**坐起来的时候,旁边等候伺候客人的丫鬟立刻奉上了一杯清茶,他现在口干舌燥最需要的便是这东西,接过后一口饮尽,脑袋顿时清醒了很多。也就马上想起来自己今天好像是调戏了一个女扮男装的人来着,哦,想起来了,那个小美女说不定就是一个小公主呢,坏了,坏了,这一下自己惨了,呜呼哀哉。搞不好自己以后再遇到那个小心眼的小公主时,人家小公主说不定给自己什么小鞋穿呢。酒,这东西真是自己的克星啊,以后可是要节制饮酒了,不过,箫十一郎说是这么说,但是能不能做到还是个未知数呢。

这时箫十一郎才从房间内的装饰上看出不是在自己下榻的客栈内自己的房间里面,旁边和由六王爷刘伶指定的伺候他一起来参加宴会的书童走了过来恭敬的说道:“箫公子,你已经睡了两个时辰了,我们是否准备回去?”。原来六王爷刘伶在箫十一郎醉酒后指示书童和马车夫在里郡王府不远的茶楼中等候箫十一郎的差遣,但左等右等,箫十一郎还是没有出来,看到很多参加宴会的文人士子从郡王府中走出来各自回家的时候,书童终于忍不住到郡王府中来要人了,不然的话,要是六王爷刘伶归罪下来,自己可是吃罪不起。不过这次郡王府的门房和管家倒是没有难为书童,一听是王爷指定给箫十一郎的书童就立刻把他和马车夫一起叫进郡王府,书童则在箫十一郎的房间中等候他的醒来。

箫十一郎下床整理了一下衣服对丫鬟说道:“麻烦你代我向东阳郡王道谢,谢谢他今天的热情款待,王某宴会上失态,这真是给你们添麻烦了!我现在就拜托书童大哥送我回去了,还请姑娘带路。”

这边六王爷指定的伺候箫十一郎的书童和这个小丫鬟一起小心的扶起来箫十一郎,搀着刚刚醒酒过来的箫十一郎慢慢的走出门去。将箫十一郎扶进马车,小丫鬟也就回了,书童和马夫将箫十一郎送到箫十一郎下榻的客栈后也就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