箫十一郎传奇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三章 文惊四座(四)

箫十一郎的这一记色抓,被小公主躲开了,并且小公主趁机在众人认为是小王爷扶着醉酒的箫十一郎的时候,小公主趁机用纤纤玉手使劲的对箫十一郎的腰部好一番**,使劲的掐这箫十一郎,不过脸上倒是关心的目光和神情,嘴里说道:“怎么了,箫兄?你怎么喝醉了呢?你还没有给我你的精妙绝伦的诗词呢?”

这一掐之下,箫十一郎恢复了一点点只是短暂的神智,箫十一郎打起不是精神的精神,色咪咪的看着小公主,调戏的口吻低声醉唱道:“红藕香残玉簟(dian)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呵呵呵,来,让爷摸一下!”

nnd你他,可恶的大色狼,看来本公主日后说什么也得要阉了你啦,竟然敢当众调戏我,真是色胆包天了。气死我了,还说什么“让爷摸一下”可恶,当本公主是什么,妓女吗?好,箫十一郎,我记住你了,你以后就等着本公主无穷无尽的报复吧,本公主报复起人来那可是锲而不舍的。

这首词也有点儿太**了吧,扮作小王爷的小公主从这首词中听出箫十一郎是在说她,脸上立刻红透了,但也不好拔腿就跑,只能硬撑着,赶快叫来旁边的书童来搀扶箫十一郎到后堂去休息,以此来遮掩她的尴尬。六王爷刘伶倒是非常有兴趣的看着妹妹扮作小王爷的小公主的尴尬像,都微微的笑了起来。

箫十一郎眼见美人儿走了,怎么甘心,晃晃悠悠,对着小公主的背影调戏道:“红稣手, 黄腾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 欢情薄。 一杯愁绪, 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 人空瘦, 泪痕红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 锦书难托。

莫、莫、莫。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浑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哎哎哎,等等我。”

鬼书生见箫十一郎当中调戏小王爷,这怎么能行呢,这不是让人家认为小王爷是有什么断袖之癖,分桃龙阳之好吗。现在他醉了,我可得代他道歉,不然得罪了六王爷那可是影响他以后的仕途的。于是鬼书生一抱拳对六王爷刘伶道:“舍弟箫十一郎醉酒误言,还望六王爷不要见怪。”

六王爷刘伶伸手托起了鬼书生道:“醉酒之言怎么可当真,况且我们这是交流文章喝醉之有。”

鬼书生见六王爷刘伶并不见怪,于是也就放心下来了,想六王爷刘伶连连道谢。

箫十一郎继续发着酒疯,摇摇晃晃,虽然也不再说诗词了,但还是满嘴的胡言乱语,小美人儿,美女的叫个不停,最后直接一个大马趴趴在桌子上睡了。

此时已经是日暮西山,这次宴会让大家都载兴而归,不过临走前还不忘朝主人六王爷刘伶要上一份箫十一郎所作的诗词底稿,以便带回去让人传唱。而箫十一郎的也醉得有些迷糊了,书童刚把他放在郡王府后院一间客房的**,他就像死猪一般睡着了。

箫十一郎是睡着了,不过其他的人可没有像他这样安然入睡,对于处在文风鼎盛的京城长安来说,一个晚上足以让一个默默无闻的书生名传天下了,更何况是已经名动京城长安的箫十一郎呢?!因为大汉朝现在最好的文学家几乎都在京城长安扎堆,通过参加六王爷刘伶府宴会的文人的口口相传,入夜时分的时候,几乎所有身在开封稍微有些文名的文人都知道新近冒出来的词人箫十一郎在六王爷刘伶的宴会上大展神威,居然以“雪”“梅”为主体,连作二十七首诗词,首首经典,这真是让人叹为观止,更多的人心中徘徊着一个想法:莫非这个箫十一郎是秦朝诗仙李白(我把李白弄的朝前点哈)转世?!这家伙今天在梅园的表现也可以和李白的“斗酒诗千篇”有的一拼了!

夜深了,但离六王爷刘伶府不远还有一间屋子里面掌着灯火,灯下大汉朝的第一丞相莫文天莫奉孝手中正翻阅着墨迹未干的诗词手稿,这是他的学生从参加过六王爷刘伶府宴会文人手中誊抄了一份送过来的。

本来莫文天莫奉孝和他的学生一样,开始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是对来人一笑了之:“那王改之就算是极富文名,在一场宴会上连作二十七首诗词也太过轻佻了,哪能保证每首诗词的质量呢?他真是太不爱惜自己得来不易的才名了!”

而来人却劝说莫文天的那个学生务必看看这份宴会所录入箫十一郎的诗稿再做评说,莫文天莫丞相的那个学生将信将疑的拿过来看后,立刻就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拿着诗词手稿就到了自己的老师莫文天莫奉孝那里,让他过目。

莫文天莫奉孝字奉孝,江南西路人。十几年来,莫文天莫丞相不仅是朝廷政治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并逐渐成为帝国文坛的盟主。早在大汉朝一百五十八年擢甲科进士后,即与尹洙、梅尧臣等一批年轻文士歌诗倡和,开始变革西昆体以来的浮华旧风。莫丞相尤其推崇和提倡自前秦韩、柳开创的古文传统,继承创制不遗余力,给本朝七八十年来专以剽剥故事、雕琢破碎的骈俪文风以强大的冲击。每当他有文章写成一出,天下士无不向慕,为之忧恐不及。特别是嘉祐二年莫文天知贡举,以行政手段推进文风改革,终于大获成功,从此使文质并重的新文学蔚为风尚。文统与道统向来是与时代紧密相关的,莫文天莫丞相等人开创本朝一代新风,亦未尝不是这个变革着的时势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