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松鞭
字体: 16 + -

第35章 人生低谷

    唐德二年,秋天,八月。

    长安的天气还是非常炎热,但李世民觉得非常寒冷,在刘文静被处决的那天起,李世民的冬天就已经来了。

    这是李世民第一次的人生低谷,当然也有第二次和第三次,那是后话了。

    从那天李世民和李渊的争吵开始,李渊就不正眼看过李世民,李世民提出的任何建议,也是充耳不闻。先知堂的事,李渊也开始从不过问了;李世民的军政要务,李渊更看都不看一眼!

    龙颜大怒,真是不可小看。李世民如果不是李渊的儿子,李渊估计早就把他与刘文静一起处决了。李渊或许也有考虑到,李世民的军事才能,和他现在的威信及地位。

    然而,在李世民眼里是对就对,是错就错。无论谁都一样,连皇上也一样,父皇又如何呢。李世民从没想过向李渊屈服。李渊可能也看穿了李世民的脾气,要磨磨他的意志,灭下他的威风。

    李世民府上有个谋士,曾建议李世民向高祖低头认错,说毕竟是自己的父皇,儿子向父亲认错很正常。但是,李世民连骂都不骂他,直接就把他赶出秦王府了。他的意思是“不分是非之人,永不录用”,认为自己对李渊的事没做错,何来认错。

    然而,李世民却觉得刘文静之死,自己有很大的负责。刘文静以前是经常过来大花园里找李世民喝茶,与他谈论朝廷大事。然而,这几个月,刘文静可能是因为一些事情太过郁闷,去其他地方喝酒,而没有来找李世民。可能是因为李世民这里没有酒喝,只有茶喝,才没有过的。李世民觉得,这么久都没见到刘文静了,自己都没注意到。认为这是他的错,如果他早点可以发现,这样或许刘文静就不会死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在大花园,都曾建议李世民应该尽快把刘文静之死的事情放下,忘记了,不能让皇上李渊觉得我们一直挂着那事,这样下去,对大家都不好,对李世民的身体会更不好的。这件事已经过去,但如果李世民再出点什么事,就得不偿失了。

    李渊对李世民的态度,让很多人都觉得李世民不可能有出头之日了,连皇上都敢骂,都敢顶撞,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在那时就算是普通的父子,儿子骂父亲,就是不孝,是要被打得半死的。更可况他们又是君臣关系,很多人都觉得,皇上没有处理李世民是看在他昔日的功劳上。要不然,不是关进牢房,就是判死罪了。

    其实,李世民也想李渊给他来个处决,好让他觉得没那么对不起刘公。李渊却只是把李世民冷落,把他冰封起来。

    李世民觉得父亲变了,自从攻入长安之后,父亲变得自私无情,经常是亲小人,而远贤臣。李渊对于与李世民意见不一致的话,也不愿意多听半句。

    李世民认为父皇的变化,一定与他现在拥有的权力和财富有密切的关系。那个时候,李世民也曾经想过,如果自己做了皇上,一定不会随便夺人性命。但是,这也只能想想,因为他知道自己不是太子,而且现在天下大乱,大唐四面被人围攻,随时都会被人灭亡的。李世民为自己现在能力弱小,而自责。

    一个人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没有人天生就是做皇帝的,李世民也不能例外。李世民一样会受人白眼,受人批评,受人指责,被人说整天无所事事,被人背叛,被人出卖,被人欺凌。

    现在还是李世民人生的最低谷,但他从没有放弃,从没有停止,反而是争分夺秒。他明白了,就算他不为父皇打天下,也要为老百姓而征战四方,平定天下,也要为自己的梦想奋斗到底!

    李世民经过三个多月全身心研究及练习,对青松鞭法已经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青松鞭是看得见的制胜武器,而在于快;同时又是看不见的制心武器,而在于脑。他认为,之前第一次可以用青松鞭变成的狼毫笔写出十二军制度,是他脑力与青松鞭配合的结果。

    而现在对于青松鞭,李世民在华山上的练习,让他再一次觉得不可思议。

    趁着黎明前的黑暗,李世民骑着特勒骠来到华山,按照平日的计划开始练习。

    李世民看到很多非常高大的树木,挥鞭而上。青松鞭挂紧树枝,李世民的身体顺其自然地腾空而起,再挥向另外的高树,像飞一般到了另外一棵树下,不停地挥动,不停地飞舞,速度之快连山里面最快的猴子也自叹不如。其实也不是真的飞在空中,而是借助青松鞭和自身快速的力量,凌空而起,跳跃在树与树之间,就是速度太快了,会让人觉得是飞舞在空中。

    李世民第一次知道青松鞭可以如此使用,他觉得可以尽力更快点,青松鞭真的更加快起来。他想如果周围的高大树木是敌人,应该怎样应付,于是他来一招青松鞭法的横扫千军,周围树木应鞭而倒。

    李世民想起刘文静,他们在太原同谋策划起兵,一起攻打长安,携手平定西秦薜家父子。刘文静虽然比李世民大很多,但他们早是战袍之兄弟。刘文静现在出事了,李世民却没能救下他,李世民觉得对不起兄弟之情义,对不起大唐!李世民不由自主地再来一招青松鞭法的盘古劈山,前面的巨石应鞭而开,被劈开的那边瞬间粉碎。

    威力之强,破坏力之大,远远超出了李世民的想象力。李世民认为要控制好怒火,手握青松鞭的时候,更加要注意。李世民迅速查看树木、巨石,多次仔细观察周围情况,发现没有问题,便马上离开。因为这次动作太大、声音太响,必定会引来在附近的人。

    李世民在树林里跳跃的时候,太过开心,忘记了时间。他从华山下来时,早已天亮了很久。当他回到长春宫时,大部分的人已经起床了。

    李世民骑着特勒骠刚回到门口,见到安儿正准备出去。

    李世民道:“安儿,这么早去哪啊?”

    安儿道:“世民哥,你回来啦。我担心你,正要去找你呢。”

    李世民道:“是发生什么事了吗?”

    安儿道:“我刚起来,就听到外面远处好像有声音,去找你,这么早又没有见到你,以为你出什么事了。”

    李世民道:“我没事啊,就刚才出去走走了。”

    这时,房玄龄追跑出来道:“秦王,你可算回来了。”

    李世民道:“出什么事了吗?”

    房玄龄松了口气道:“没事了,我们以为你出事了。”

    李世民道:“我出去了一小会,看你们急的,不好意思啊,让你们担心了。”

    房玄龄道:“主要是安姑娘说,听到外面远处有很大的声音,担心是你出事了。”

    李世民道:“很大的声音?你们其他人也都听到了?”

    房玄龄道:“没有啊,只有安姑娘和秦将军听到了。”

    李世民道:“我也没听到,没事的。”

    既然李世民说没事了,大家也都散开了。秦琼和安儿也没再说什么了。

    李世民在心里不禁暗暗佩服秦琼和安儿,这么远的地方也能听到,而且是可以听到别人听不到的声音,他们真不简单啊,必有过人之处。

    李世民也不是只因为这次的事,才佩服安儿的。

    就在前不久,李世民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打仗了,太怀念打仗的金戈铁马。

    李世民拿起奚琴来到外面一个无人的地方,就不停地拉奏起来,像是空山鸟语,像是山涧流水,像是春风和暖,像是狂风暴雨,像是千军万马。奚琴就是现在说的二胡,李世民是从北部的少数民族那里学习到的,因为简单而不好看,很多人都看不上,但李世民却独爱。他免得别人看见,所以才偷偷拿出到外面独奏的。

    那时安儿非常担心李世民,一直在他附近偷偷地照看着。当安儿看到李世民拿着东西偷偷地出去,不太放心,才跟出到城外,又听到声音,才发现李世民在独奏奚琴。

    正当李世民兴致渐起,旁边有个婉转悠扬的声音,慢慢地融合进他奚琴声中来,让李世民感觉特别暖心。

    他们都没有停下来,李世民边奏边转身,看到安儿有点惊讶。安儿正拿着一片叶子吹奏着,吹出来的声音,是他奚琴的伴奏,曲调圆滑流畅。

    一曲下来,再来二曲。

    李世民意犹未尽道:“想不到,你还会这个啊。”

    安儿得意道:“那当然,我会的还多着呢,以后你会慢慢知道的。”

    李世民静静地看着安儿,情不自禁地伸手过去,抱着安儿,紧紧地抱着,他们都不愿放手。

    现在的这种暖心,真是雪中送炭,这时候的李世民太需要安慰了。

    李世民觉得自己没看错人,安儿确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