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谣
字体: 16 + -

第8章 (八)

    王婉芬的肚子一天天的鼓了起来,行动开始不方便了,一天大多时间需躺在炕上静养,李贤老人心疼儿媳,不允许她做更多的家务,懂事的晓佳自觉承担起了部分家务活,现在她比以前更忙了,放学后的时间几乎全部用来做家务,之后借助昏暗的煤油灯爬在炕头写作业,还要尽职尽责伺候妈妈。她很稀奇即将出生的弟弟会长什么样子,她期望妈妈怀的是弟弟,不要生个女孩子像自己一样不受家人待见。王婉芬这几天心情很低落,晓佳关切的说:“妈,你要高高兴兴的,免得动了胎气”,王婉芬心疼的抚摸着晓佳的漂亮脸蛋说:“好,妈妈啊听你的话,高高兴兴的,你怎么知道胎气啊”,“好像是九奶奶说的”晓佳回复说,“妈妈会好好的,晓佳,你要好好读书,读高中考大学,知道吗?”,“我会的”母女俩的脸上再次写满坚定。

    其实,王婉芬心中的不快,和丈夫国生有关,在回县城上班的前一个晚上,李国生向妻子表达了让晓佳停止读书的想法,王婉芬大为不悦,两人爆发激烈的口角,李国生有两层意思,一是女孩子识字就好,没必要读很多书;另外目前家中缺少劳力,晓佳休学在家可以忙做家务活。实际上,李国生要求晓佳停止学业,根本原因是晓佳并非自己亲生,长大后嫁人便是泼出去的水,在一个和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人身上做过多投资是很不值当的。事实上,从晓佳读一年级到现在,国生从未过问,学费及平日花销都靠母女俩日日夜夜编织麦辫所得,王婉芬很清楚国生的这种心理,坚决不同意,以小姑彩娥退学为筹码进行反击,她说,论劳力,彩娥比晓佳更具劳动力价值,彩娥退学打理家务更适合,王婉芬的回击使国生顿时哑口,但他还是强烈坚持自己的意见,让晓佳退学,态度很强硬,王婉芬的意见是彩娥退学晓佳就退学,两人争吵声越来越大,晓佳早就听见爸爸妈妈的争吵,偷偷的在被窝里哭泣,李贤老人也醒了过来,听见哭泣声,问晓佳为何哭泣,晓佳哭咽着说:“爷爷,爸爸妈妈又在吵架,我不想读书了”,李贤老人安慰了晓佳,就披衣出了房间,站在廊台上朝偏房喊道:“大半夜的,不好好睡觉,吵什么吵,成何体统?”,王婉芬挺着大肚子走出了房间,见公公披衣站在廊台,说道:“爸,国生不想让晓佳读书”,李贤老人生气的骂道“混账东西,他这是在断送娃娃的前途”,冬日的夜晚透骨的冰凉,寒气逼人,李贤老人担心儿媳受寒,便说:“婉芬,你赶紧进屋睡觉去,别着凉了,让国生出来说话”,王婉芬听了公公的话,进了屋,国生打着哈欠,欲扶父亲进上房,李贤老人执意拉国生进了厨房,点亮煤油灯盏,裹紧棉袄,质问国生:“为什么不让晓佳读书?”,国生担心老父亲的身体,赶忙说:“爸,厨房里这么冷,我们到上房谈,您别着凉了”,李贤老人坚持要在厨房谈,他是不想让晓佳听见他们的谈话,李国生很无奈的和父亲一起坐在木头长条凳上,国生解释说:“爸,让晓佳退学,是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来现在乔乔治病正是花钱的时候,再加上彩娥、晓佳两人读书,家里经济压力太大,靠我那点工资基本生活都难有保障,别说供给两个人读书了?再者家里老的老,小的小,婉芬也有了身孕,都需要有人照顾……”,李贤老人打断了国生的话:“这不是你心里话,你让晓佳退学的根本原因是她不是你亲生,再说,晓佳读书,你掏过一分钱吗?”,李国生哑口,知子莫若父,国生的心思李贤老人很明白,李贤老人接着说:“我们庄稼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活的是一种厚道,裤腿一卷双腿泥,活的是一种踏实,做事要禁得起良心的拷问,既然你当初接受这个孩子,就要把她当作自己亲生孩子,这孩子知恩,你对他好,她都记在心里,人在做,天在看,我们不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晓佳脑袋灵活,爱念书,你忍心毁掉她的前程?”,见国还是不说话,李贤老人压低声音,厉声说道:“我供给晓佳娃念书”,愤愤起身回了上房,国生也慢悠悠的回偏房休息,见丈夫进来,王婉芬侧过身子背对着他,她在生气,李国生也没有说话,脱了衣服,上了炕,熄了煤油灯,睡觉了。

    当晚,李贤老人再也没有睡着,他想不通国生这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问题出在哪里?他努力寻找着答案,论工作,国生是比较优秀的,且通过自身的努力证明了这点;论做人,以处理铁匠家的事情为例,从最初对铁匠一家贫困生活的怜悯到对铁匠一家遭遇的同情,说明国生身上是有正气的;但在对待家庭的事务上,是要对国生扣分的,支撑家庭,孝敬服务,呵护兄妹,国生无疑是家庭的核心,在对待王婉芬和李晓佳上,国生是自私的,或者说是可耻的,袒护亲脉,排斥外来,固然是人之本能,若是出于家庭偏见或是个人喜恶刻意将这种本能刻意放大,这个家庭必将笼罩在厚重的雾霾下,李贤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鸿沟的不断加大,国生负主要责任。

    人是具有多面性的复杂高级生物,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意识,形成不同的价值体系,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显现出不同的性格,释放出不同的能量。在工作单位、在社会之中、在家庭里面,李国生展现出的是三种截然不同的性格状态,这三种不同性格的聚合分流或替换轮回,通过喜怒哀乐反映心里或生理的变化,这种变化的最直观表现,就是在不同环境中扮演起不同的社会角色,将生活、工作等等串织,本质的还原于生活之中,其实,处在社会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如此,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很显然,在处理家庭矛盾方面,李国生是没有把握好这个度的。

    由于李贤老人的强烈反对,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国生再也没头提起让晓佳退学的事情,晓佳顺利的和她的小伙伴一起,快乐的奔走在求学的路上。但,这个念头,一直在李国生心头缠绕,或者说,这是他的一个心结,只有解开,才能会释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