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102章 名正则言顺

    “岳父不恨日本人吗?琉球人可是非常痛恨日本人的,正所谓民心可用。我朝要在琉球民人中征兵,还请岳父协助,显示出与我朝的亲善。”

    尚志虽从中山王降格为琉球侯,行政权力也被褫夺了,但明朝允许他保留出巡观风省民的风俗。每到十月,知州派出同知,判官,吏目,提刑按察副使,佥事,跟随琉球侯和琉球世子,公子等巡行山北,观风整俗,赈助抚绥,至十一月回首里城。

    琉球侯在琉球百姓心里还是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明朝招兵得拉上尚志。

    尚志道:“本侯自然深恶倭人,每次行到欢会门,就会想到,当年萨摩倭兵就是从此处攻入首里城,将先王掳去鹿儿岛。琉球土瘠产少,国用不足,故与朝鲜、日本、暹罗、瓜哇等地尝行通交之礼,互相往来,以备国用。然萨摩藩逼迫先王签订《掟十五条》,规定琉球与外国贸易均要得到萨摩藩的同意才能进行,海洋贸易受限,与朝鲜、日本、暹罗、瓜哇等地互不相通,琉球孤立,国用复缺。此种困境下,萨摩藩还要从琉球征收人头税,索要贡品。”

    朱克爽道:“日本人脑子不太好使,既要靠琉球挣钱,又限制琉球海贸,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

    “幕府不知奄美大岛被萨摩藩占据的事,萨摩藩生怕我们将此事告知幕府,因此限制我们进行海贸。三司官全是倭人,不得架空,不得任命其他人,琉球处在倭人监视之下。当时我们要向清国,德川幕府,萨摩藩三地进贡,苦不堪言。自从被萨摩征服之后,琉球便引入技术自力更生,从陶瓷到纺织到制糖,各项生产进步迅猛。”

    朱克爽心道:“原本靠转口贸易就活的不错,因此不事生产,破釜沉舟之后,倒是被逼出本事来了。”

    尚志接着说道:“琉球人麻平衡从福建学会甘蔗制糖之法,做成了如今小有名气的琉球黑糖。砂糖在日本是贵重的货物,各种点心还有酒酿制作都需要黑砂糖。萨摩在琉球奄美大岛大面积种植甘蔗,对日本其他地区进行黑糖专卖。黑砂糖为萨摩藩建立了财政信用,藩厅借助其利,获取了大阪等地商人的巨额贷款,因此,萨摩藩在日本战国时期成为举足轻重的势力。”

    “此外,琉球还成为萨摩对中国和南蛮走私货物的中转站。中国对俵物(干制的海产品如海参,鱼翅,鲍鱼)和海带的需求非常旺盛,名菜往往需要这些东西来压轴。于是萨摩调所秘密建立了一条纵贯日本的走私渠道,起点是虾夷地区,这里盛产品质优秀的海带和干货,富山、金泽是中继点,然后运到萨摩,再通过坊津和琉球走私给中国商人,换取中国的特产如中药、染料后运回国内销售。萨摩藩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但它是如何对待我们的呢?”

    朱克爽道:“这个,我听兰儿说过,日本人极为残暴,派出军队对产糖岛屿实行军管,对黑砂糖实行低价强买,禁止私留黑砂糖,铲除原有的水稻田,除了甘蔗严禁种植其他作物,岛民生活所需改为配给制,物资由萨摩藩的军船运输。每家每户都被分配了砂糖生产额,没完成的要遭到严厉惩罚,还设立名为黍恒目和黍检者的官吏每日监督劳作,从十五岁到六十岁的人都被强制制造砂糖。兰儿说,有个小孩子只是舔了一下甘蔗,就被割掉了舌头。”

    “奄美大岛,德之岛和喜界岛被称为黑糖地狱,三岛之民人人困苦不堪,若朝廷讨伐日本,不可放过萨摩藩,如此,本侯愿助朝廷一臂之力,将三岛之民的凄惨境况告知琉球人。琉球愿为讨伐日本流血。”

    朱克爽惬意的将一只清蒸鹌鹑吃完,这才放下筷子,笑道:“岳父真是慈悲之人。实不相瞒,萨摩藩与我朝关系甚为密切,对我朝恭敬至极。日本其他藩也是如此,我朝找不到宣战的借口,因此皇兄才派我前来,以琉球侯的控诉为由,征讨日本。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师必有名嘛。”

    尚志这才知道,朱克爽七绕八绕,其实早就算计好了。他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就是煽动百姓,协助招兵,给明朝提供一个体面的,正义的开战理由。

    万延九年,各地虽偶有动乱,但都被迅速压制住了。

    对于普通农民来说,明帝国定下的税赋比从前轻,还有许多人因这场征服战争分到了土地,日子比从前好,实在没什么可抱怨的。至于那些趾高气昂的华人老爷,他们原本就是那样子的,在泰西人到来之前,在鞑靼人占据中国之前,中南道和开南道的上等人本就是华人。

    退役的土人士兵,竭力教授自己家人汉语,若是日常使用江淮官话,便能在门口挂上一个木牌,得到牌子的人家享受较低的税赋,从事体面的职业,能送孩子去华人小学堂念书。

    “国语家庭”,是中南道新的乡绅阶级,他们是归化民,是新的明国国人。

    这批国人,由于不是那么根红苗正,迫切需要证明自己对新身份的忠诚,急于抹去过去的文化印记,甚至比明国人更爱国,更狂热,对自己的土著同胞也最为苛刻,他们通过伤害旧身份来显示自己已经与其脱离关系的决心。

    他们模仿华人的一切,语言,风俗,习惯。

    只是他们不知道,华人老爷并不是天生就如此桀骜的人群,华人本身是内敛的,厌恶也不会写在脸上。但明帝国通过报纸不断暗示自己对土著的歧视,并且煽动华人肆意表现出这种歧视。

    唐太宗不听魏征谏言,扬扬得意的宣称:“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后来突厥的数次叛乱狠狠打了他的耳光,令他后悔莫及。

    与华夏文明不同,其他高级文明毫不客气的歧视异文明,并将这种歧视付诸实践,不光消灭敌人的肉体,还消灭敌人的经济基础,文化基础,所以同化能力格外强。

    让异族归化最好的方式就是歧视,制度性的歧视。当一个人明白自己因为某种身份受到歧视而无法反抗的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摆脱这种身份,而当他无法摆脱这种身份时,屈辱的感觉会逐渐变成愤怒,变成反抗。

    所以,明帝国一方面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蛮夷的歧视,另一方面又开放了归化的渠道。

    朝鲜人和琉球人为何不能击败日本人?汉字圈国家里没有孬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