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1海上升明
字体: 16 + -

第101章 宣慰琉球

    万延九年九月底,朱克爽乘船前往辽东参军服兵役,作为明帝国皇室代表,中途在琉球,日本,朝鲜停留宣慰。

    琉球侯尚志带领文武官员和首里城的士族在那霸港迎接明使,旌旗招展,乐工数百,歌舞喧天。

    还没有被纳入明帝国时,琉球王最重要的政事就是迎接来自中国的册封使,琉球被称为“万国津梁”,就是靠对中国的转口贸易生存的,与中国的关系决定琉球国的生活水平,所以历来十分重视。

    众人在码头对朱克爽跪拜,尚志叩首道:“琉球侯尚志恭迎闽王殿下。”

    朱克爽扶起尚志,对众人道:“都起来吧。”随后对尚志深深一揖道:“小婿见过岳父大人。”

    琉球在宗室中挑选出了最美丽的女子,过继为尚志之女,与朱克爽婚配,所以尚志是朱克爽的岳父。近三年,琉球又挑选了刚刚成年的两名宗室美女嫁给朱克臧兄弟,所以尚志还是朱克臧的岳父。

    朱克爽拿过一盒琉球光饼,一盒金楚糕,一盒花形烘糕送给尚志道:“王妃思念岳父,亲手做了这些糕点,托付小婿转交。”

    尚志郑重其事的收下糕点,交给女官,念道:“多谢王妃。”

    朱克爽又赠送了一块翡翠玉佩道:“这是小婿给岳父的礼物。”

    随后,礼官唱道:“万延九年,皇帝颁赐琉球侯尚志。常服:乌纱帽一顶,金相犀带一条,大红罗织金胸背麒麟圆领一件,深青罗搭护一件,栢枝绿罗贴里一件。紵丝四匹:织金胸背麒麟红一匹,织金胸背麒麟绿一匹,暗八寳骨朵云红一匹,素青一匹。罗四匹:织金胸背麒麟红一匹,织金胸背麒麟绿一匹,素青一匹,素蓝一匹,白丝布十匹。”

    “皇帝颁赐一品命妇,侯夫人真氏。紵丝四匹,织金胸背白泽红一匹,织金胸背狮子绿一匹,暗细花红一匹,素青一匹。罗四匹:织金胸背狮子红一匹,织金胸背熊罴绿一匹,素青一匹,素蓝一匹。”

    自从三山时代琉球向明朝请求赐服,明朝便年年赏赐大宗衣料,因此,琉球王室有穿不完的高级中国布料。本国自产的首里织和宫古上布王室倒是不怎么穿,虽然这些也是从福建学来的,但琉球王室迷信原汁原味的中国进口货。

    琉球侯和侯夫人又跪下接受赐物,民夫将大批绫罗绸缎抬走,尚志才道:“琉球侯尚志向皇帝陛下敬献窖藏百年泡盛十坛,五十年泡盛二十坛,黑糖五百斤。”

    琉球的泡盛酒是名酿,琉球侯每年都会窖藏一批质量最好的泡盛用以进贡,而黑糖更是赫赫有名,万延皇帝十分喜欢黑糖制作的点心。明国也有人酿制泡盛酒,但百年窖藏,那还真只有琉球侯才有。

    朱克爽收下贡品,和琉球王坐轿前往首里城。

    原本琉球王在识名御殿接待明使,为了不让明臣小看琉球,识名御殿特地建造成看不到海的建筑,一眼望去都是陆地,仿佛琉球是个大国,但如今,识名御殿已成了明朝台湾省琉球州的办公地点,尚志只好在王宫接待朱克爽。

    琉球王宫虽然小,但十分精致,亭台楼阁一样不缺,内外丹墀左右用白沙铺地,还有一个王家园林——龙潭。从前每当明使到来,琉球王便邀请使臣在龙潭泛舟,大放烟花,举行宴会,可见对园林景致的自信。这次也不例外,尚志还是邀请朱克爽到龙潭泛舟相谈。

    船舱内摆着一桌美味,尚志笑道:“殿下,来尝尝本侯夫人的手艺。”

    朱克爽请尚志和真夫人先坐下,自己才入座,用熟练的琉球语说道:“既是一家人,就不要称呼小婿为殿下了。克爽有燕享之福,平日有兰儿伺候五脏庙,今日还能吃到岳母亲手做的佳肴,名师出高徒,只看菜色,已令人食指大动。”

    真夫人掩面笑道:“这是第一宴,老妇献丑了。之后的宴席,就让小姑娘们侍弄。”真夫人指点道:“毛蟹燕窝,鱼翅,清蒸鹌鹑,海参,黄米糕,燕窝汤,配料是松仁、乌心豆、赤玉子、火腿、小虾、菌菇、松茸、赤豆子、笋干。鄙邦不比中国物产丰富,这些物事,姑爷可还吃的惯?”

    朱克爽喝了一口燕窝汤道:“娶了琉球女人六年,被喂胖了一圈,岂有吃不惯的道理,何况岳母手艺精妙更在兰儿之上。”

    尚志面露得意之色,笑道:“那就好,我还怕兰儿手艺不好,闹出笑话。贤婿,我的小外孙和小外孙女都长高了吗?”

    “都长高了。宸儿今年满五岁了,皇上立他为世子,闽王府后继有人,小婿也可心无挂碍,去辽东服兵役。”

    “近三年,应当没什么战事,太子殿下才会让贤婿前往辽东服役吧。”

    朱克爽道:“正是有大战,宗室子弟才要入伍。不参军不服兵役不亲临战场,以后如何掌兵?将士如何信服?正所谓'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我朝以武立国,以武复国,朝野文武官员,俱是从尸山血海中杀过来的。若置身事外,消极避战,朝中恐怕容不下我立足。”

    “贤婿还要上前线?”

    朱克爽垂下眼睛,点了点头,“锦衣卫的一千五百名大汉将军,可不是花架子的仪仗队,他们都是勋贵子弟。大批没有爵位继承权的五爵之子等着报效朝廷呢,尚成,尚业,尚颀都成了天子亲军,为的什么?锦衣卫的一个小小校尉和皇帝只隔着五层,校尉-旗官-百户-千户-镇抚-指挥-皇帝。开国和靖难两次大战,一代人的光阴,小兵可以做到正三品指挥同知,而太平年间呢,几代人恐怕都是原地踏步,千户就是普通人能达到的顶点了。”

    “一介小兵要成为从七品的小旗,哪怕办事得力的,都得耗去父子两代数十年。如今呢,打仗的时候站在第一排,大难不死就是从六品武骑尉的勋位,这种好光景,过去了就没了。小婿虽是世袭罔替的闽王,也不过是沾兄长的光,混个富贵荣华罢了,小婿说话,有谁会听呢?”

    朱克爽饮了一口泡盛酒,赞道:“好酒,好酒。”女官给朱克爽斟满酒,朱克爽举杯道:“岳父,岳母,小婿敬你们一杯。”

    尚志和朱克爽碰了碰杯,一口饮下,思考着朱克爽的话,“琉球大部分人家几百年都是子承父业原地踏步,这有什么不好。”

    朱克爽道:“岳父,此前从琉球士族中征募的一千兵卒,十分骁勇,深得皇上欣赏,因此兵部打算在琉球百姓中挑选勇壮,组建一支琉球军,用以对日作战。”

    尚志惊呼道:“打日本?”

    “是。而且以朝鲜人和琉球人为主力。”

    尚志脱口而出道:“那能打得赢吗?”

    “岳父对琉球人很没有信心啊。”

    尚志自知失态,苦笑道:“贤婿不知,当年萨摩岛津藩一藩之力,不到一月,就将先尚宁王连带宗室子弟百余人掳去鹿儿岛,强迫签订《掟十五条》后才放归琉球。”

    朱克爽笑道:“小婿岂会不知,朝鲜也被日本入侵,顷刻之间国土尽丧。正因如此,日本人向来轻视琉球人与朝鲜人,而皇兄认为,日本已是我大明手下败将,再胜一次也不足以彻底打击日本武士的信心。以朝鲜人琉球人为主力取胜,才能让日本心服口服。”

    “上兵伐谋,杀人诛心。心死,则人与心俱灭。”

    尚志看着自己的女婿,不禁有些恍惚,那明国是个什么虎狼之地,从前温润如玉的少年,如今眸子透着一股冷意。

    真夫人见二人谈到国事,找了个由头,带着女官离席而去,船舱中只剩下翁婿二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