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君大帝
字体: 16 + -

第74章 涤心

    站在界碑之外,其实并不觉得另一侧有何不同。

    脚下这一条窄小的古道,分明在这山间蜿蜒而去,直至被远方的那座高耸的山壁挡住。可当秦顾真正踏过了条无形的分界之时,却觉得整个人都恍惚了一下,而后只觉身体一热,眼前骤然大亮,强烈的光线刺来,让他几乎睁不开眼。

    过了好半天他才从这刺激之中缓过来,放下挡在眼前的手掌,方才睁眼看去,瞬间便愣在当场。

    出现在他眼前的是一座背山而盈的小湖,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如黛山景,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几只白色的鸟儿正在掠水而过,之后纵身飞起,直上那座高高的山崖。

    那里有一条潺潺清瀑,正从崖壁的嶙峋怪石间激流直下,凭空注入湖中,飞扬而起的水花跃然腾空,在崖石间蒙起一层缥缈的雾气。

    一弯七色彩虹,便挂在这漫漫水雾之上,让这高山清涧,更是美得如梦如幻。

    彩虹?

    秦顾心中骇然,不由抬头看去。

    果然,天空中没有那一望无际的重重铅云,只有一缕犹如飘带的白云横贯在天际。

    碧空如洗,艳阳高照,投下万丈光芒。

    那金黄色的日光,比之古凰炎轮的白光,少了三分柔和,多了七分温热。使他这适应了冥界温度的身体不知不觉已是略有汗意。

    “这是……人间?”一个宛如黄鹂初啼的悦耳嗓音从身边传来。

    而后一个同样稚嫩的男声回答她:“应该是罢。日色如金,天蓝如水,云白如棉。绿树红花之上,只有滴滴水露,没有颗颗香火。唔,和书中所记,真是分毫不差。”

    正是和秦顾一同踏入问道之路的苏萝和阎正阳二人。

    “可是我们怎么会来到人间,我们不是去那问道之路么?”

    “这问道之路,十年一开,其中之景却是次次不同,不是事到临头,谁也不知其中究竟,若是夫子心血来潮,将此次问道之路安排在人间,也是毫不出奇。怎么,你家长辈没对你说过?”

    “我们无垢谷不知多久没来这问道之路了,当然我不知道。怎么,你很得意么?”

    阎正阳嘿嘿一笑,却不答话,一溜烟跑到那湖水之畔,撩起重重水花,便开始搓洗自己脸上污渍,口中还发出阵阵惊呼:“这人间的水,果然如传言那般,好热好热,真是快烫死我了。”

    等他将脸上的泥灰洗净,重新露出本色之时,果然原本白净的脸皮此刻已被烫得通红,龇牙咧嘴的回到秦顾身边,顺着秦顾的目光向前看去:“大爷,你在看什么?”

    秦顾指了指前路。

    只见他们脚下的这条青草之间的石径通往湖畔一角,那儿立有一个亭子。红瓦褚梁,飞檐斗角,亭匾上用淡黄漆色的正楷书着“涤心”二字。

    其间有一个白衣书生,正背对几人,负手凝视着清澈的水面,似乎看得入了神。

    “唔,那应该便是做涤心之问的地方,大爷,小娘子,咱们快快过去罢。”说完,阎正阳一马当先向前走去。

    当他们走了片刻,行到亭边时,秦顾已是热得出了一头大汗,便是身有魂力的阎正阳和苏萝,额头上也是点点汗渍。

    秦顾若有所思的看着亭内,神色略有诧异,似乎那书生的背影有什么奇特之处。

    听到几人动静,那书生便转过来身来,他相貌清癯,穿着一身普普通通的麻布青衣长衫,看上去年不过四旬,可已是两鬓染霜,眉间有几道深深的川字纹,似有愁绪满肠。

    他目光淡淡的在三人身上一晃而过,轻叹了一声,道:“你们几个,却是让我等了好久。”

    苏萝乖巧的敛衽一礼,清声道:“有劳久等,还望贤者勿怪。敢问贤者尊姓大名?”

    “不过萍水相逢,何必称名道姓,你们便叫我书生罢。”

    说完,只见他袖袍一拂,亭中地面之上便出现了一个红木矮几,几面上置有笔墨纸砚,两侧各放有一个方席。

    他一振衣袂,长袍飘飘,两膝紧并,便踞坐在了里侧那方席之上,而后右手一伸,指向身前:“时候不早,咱们这就开始罢,你们谁先来?”

    秦顾不知此乃何意,当然不会贸然上前,显然苏萝和他一般无二,也没有首当其冲的意思。

    阎正阳左右看看,撇撇嘴,知道只有自己做这炮灰,也不再犹豫,迈步上前,学着那书生一般,端容跪坐于席上。

    书生显然也不在意谁先谁后,见阎正阳坐好,便道:“吾代夫子问汝,何为仁?”

    问题很简单,可阎正阳此刻却显得无比的慎重,就仿佛这是一道玄奥莫测的题目,他蹙眉深思一会,才慎重说道:“仁,即恻隐。”

    书生不置可否,又问:“何为义?”

    阎正阳又想了一会,道:“义,即共情。”

    “何为礼?”

    “礼,即谦恭。”

    “何为智?”

    “智,即明辨。”

    阎正阳边想边答,虽然只有区区四个问题,可花费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额头已是满头大汗,目光中隐有疲色。

    就像他说的不是只有区区十几个字,而是做出了一篇数百页的长篇大论一般。

    随着他最后一个字落下,只见他身前的一张白纸之上就骤然间浮现出字迹来,墨迹油亮,一字一句俨然便是他方才所言。

    书生微微颔首示意,阎正阳心领神会,将那张纸收了起来,施了一礼之后,便站起退下。

    而后便是苏萝。

    书生所问问题果然也一模一样,可苏萝的答案却和阎正阳大相径庭。

    书生问:“吾代夫子问汝,何为仁?”

    苏萝也是一派肃容,但明显方才在阎正阳答题时已在心中想好答案,此刻闻言便毫不犹豫的答道:“仁即止杀。”

    “何为义?”

    “义即共难。”

    “何为礼?”

    “礼即敬畏。”

    “何为智?”

    “智即求存。”

    说完,也拿过自己的纸,默然退下。

    最后轮到秦顾。

    在阎正阳和苏萝回答之时,他也在想着自己的答案。

    阎正阳乃是由己心度人心,其中更是隐隐藏有深意,让人绝难想象是一个十岁小孩儿心中所思,只能叹服果然不愧阎家大族子弟,天赋绝伦,心中自有锦绣。

    而苏萝年纪更小,所答也更为单纯,却是刚好和阎正阳颠倒过来,是由人心而衡量己心。一言一句简单直白,犹如一柄锋芒毕露的利剑,剑锋所指,便是心之所向。

    那么自己呢?

    当秦顾坐在席上之时,犹在涤心而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