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冠群芳
字体: 16 + -

第72章 敬茶

雪后乍晴,阳光映着雪光逼的人睁不开眼睛。

青砖铺的甬路扫的干干净净的并不难走,可武安郡王府比西宁候府不知大了几倍,从松风院到王府正厅寿和堂,若瑶跟在赵凌身后足足走了两柱香的功夫才到

进了院门,若瑶停下来稍稍整理仪容,缓步踏上宽大的汉白玉台阶。正房门楣上挂着一块四角雕着祥云的楠木匾,上面龙飞凤舞的三个泥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寿和堂’——?——正是当今圣上御笔亲题。

“奴婢听雪恭喜六爷六夫人!”一个穿着水蓝长比甲的俊俏丫鬟矮身施礼,旋即起身挑起猩红毡门帘,朝里面高声禀报道:“六爷、六夫人到!”

随着这一声禀报,屋中溢出的欢愉笑声骤停,众人目光都落在门口。须臾便见一淡装雅致的女子,跟在高大的赵凌身后,娉娉婷婷地款步走了进来。

肌肤雪白,鼻梁高挑,樱唇微翘不着粉黛已是绝美。一路走来被寒风吹的两腮微红,若薄染胭脂,冷热交替墨棕的眸子中氤氲着水意,益发幽深灵动。

纤细的身影拢在高大分健硕的赵凌身侧,宛如雪地中倚着苍松的一枝素梅,将开未开已然入了画境。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赵凌挪了半步正好将若瑶掩在他身后,挡住众人审视的目光。虽然只有一瞥,可头次见若瑶的几名男子已着实惊艳了一把。

窗外垂了防寒帘幕,寿和堂中并不明亮,四个墙角各摆着一只青绿三足大铜鼎,银霜炭正旺,热气源源不断的散出来,温暖如春。五间正房全部打通,只用几架摆着珍异玩器的百宝隔略做遮拦,轩朗中透着一股爽傲然气势。

迎面两溜鸡翅木扶手椅上搭着泥金铜钱蝙蝠纹椅袱,除了上首主位空着外,椅子上坐满了人,椅子后亦乌鸦鸦站了一群人。

董氏迎上来亲热地拉住若瑶的手,刚要说话,莫氏突然站起身对着若瑶笑道:“方才老太妃派人传话要喝孙媳妇茶,世子陪着王爷去请老太妃了,马上就到,我先领你认认人!”

董氏被晾在一边,登时脸色发紫,笑容讪讪地僵在脸上。

只见过莫氏几面,若瑶已知道她绝不是鲁莽的人,为何这会儿却拦着董氏不让她说话?

若瑶心下狐疑,听莫氏绝口不提武安王妃周氏,她大概猜出几分,顺从地跟着莫氏按长幼顺序依次与众人见礼

庶出的二爷赵颜面色苍白文弱,同样庶的四爷赵信却面色微黑,身材矮胖。嫡出的五爷赵普面容俊秀,一袭禇红色金丝绣花鸟的锦袍衬得他面如冠玉,眉眼却跟同胞弟弟赵凌没有丝毫相像。

二夫人高氏笑容温柔,四夫人柴氏有些木讷,未出嫁的七姑娘赵珍言语谨慎,一屋子人认下来都是兄弟妯娌并各房子侄,没有族中长辈,也没谁刻意为难若瑶,唯有五爷赵普看她的眼神三分阴郁,七分算计,令若瑶心生忌惮。

“老太妃福寿绵长!王爷福寿绵长!”

门外下人们给郭太妃请安的声音传进来,众人纷纷起身,垂手屏息。

若瑶侧身站在门边,拢在袖子里的左手微微发烫,有种做梦似地恍惚。众人起身时,离她最近的高氏没站稳,慌乱中手中的茶差点泼到若瑶身上,背对着她的赵凌竟像身后长了眼睛似地,一把将她拽到旁边。

躲过残茶,赵凌也未松开手,他宽大的掌心完全裹住若瑶的手,掌心粗砺的茧子磨的若瑶皮肤刺痛。无声的安慰与鼓励令若瑶有些迷惑,这个男人一时纵容奴婢给她难堪,一时又挺身护着她,他到底是什么意思?

生怕别人注意到,若瑶悄悄地往外抽手,却被赵凌攥的更紧。她似乎有些明白,试探着伸出手指反握住赵凌的手掌,眼角瞥见赵凌唇边漾出一抹不可察觉的笑意,若瑶若有所思,这个男人只想要个表面的夫妻恩爱,还是真想跟她相濡以沫?

身穿暗青地云水金龙妆花团龙袍的武安郡王恭敬地扶着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妇人缓步进来,伺候老妇人坐在上首,武安郡王才陪坐在下首,吩咐下人端茶过来。

若瑶眼眸微黯,周王妃还没到就开始敬茶?她虽然知道周王妃不喜欢自已,却没想到周王妃竟厌恶到了连一杯媳妇茶都不肯喝的地步!

武安郡王干咳一声,“时气不好,你母妃旧疾发作,刚用了药养着,晚几日再喝媳妇茶也是一样的。”

周王妃病了,儿子媳妇们却像没事人儿似的坐在正厅里等着喝新妇茶?纵然知道是周王妃有意为难,可突发旧疾这个理由谁也说不出什么

。何况武安郡王亲口向她解释,也算是全了她的脸面。

若瑶柔顺地应了一声‘是’,接过小丫鬟递过来的茶,跪在郭太妃面前。

“好孩子,快起来吧!”接过若瑶高举过头顶的菊瓣汝窑茶盅,面容和煦的郭太妃象征性地抿了一口,便示意若瑶起来。她身边的嬷嬷忙将一个朱漆匣子递到若瑶手上。

若瑶原本以为郭太妃是个严厉肃穆的人,没想到竟是个面容富态丰腴和气的。她肯踏出莲心院来寿和堂喝这杯孙媳妇茶,已给足了自已体面,若瑶心中感激,重重地磕头谢礼,示意美玉把给老太妃准备的东西端上来。

不知道郭太妃给若瑶的盒子中装的是什么,可看到上面精巧的九子连心转锁,董氏便猜出盒中物品价值不菲,眼眸骤然阴沉下来。

转眼瞧见若瑶孝敬郭太妃的是一顶湘绣抹额,上下沿俱是黄豆大小的蜜腊,正中却镶了块西域来的上等砗磲。她忍不住牙根犯酸,“六弟妹到底是修行过的人,长的俊不说手也巧,心思更是灵透。太妃最爱的宝相花生生绣的就像是真的。”

知道董氏是奚落她从小长养在庙里,还暗中讽刺她阿谀逢迎郭太妃,若瑶抬眸瞧了董氏一眼,见董氏的眼睛紧盯着那块砗磲不放,若瑶忍不住冷笑,一块指肚大的砗磲就让她挪不开眼睛了?王府当家夫人的眼皮子还真浅!

若瑶起身满脸羞涩地道:“蜜腊和砗磲是太后娘娘赐婚时赏的东西,我福小命薄受不住,白放着又可惜,给长辈做些东西才是正理。想着佛家宝物要佛家的花才配得上,不想误打误撞,我这点浅薄风识竟承五嫂夸赞,倒让我于心不安!”

她温柔贞静,一翻话娓娓道来却令在场诸人暗生诧异,没想到林四不光长的美,还有一张巧嘴,受了奚落竟不急不燥地抬出太后娘娘,反让牙尖嘴利的董氏吃了个哑巴亏?

董氏脸色微胀,攥紧手中的帕子尴尬地笑着,还想再说什么,却听郭太妃咳嗽了两声。感觉郭太妃的目光在她身上掠过,董氏忙垂下头,不敢言语。

若瑶又跪在给武安郡王面前给他敬茶。武安郡王保养的极好,年近五旬的人仍面色红润,与世子赵恺有几分相像,虽然体态发福,可也能看出年轻时亦是英俊风流的人物。

武安郡王痛快地接过茶喝了,随手赏了一个琦寿长春盆景,整块羊脂玉雕的盆子中是一株翡翠做的松树并两只仙鹤,整个盆景不过巴掌大,却是翠为青针,翡做虬枝,晶莹剔透价值连城

瞧清楚武安郡王的回礼,众人顿时面面相觑,转瞬又低声议论纷纷。董氏‘呀’的一声惊叫,这次不禁是她,连世子赵恺也倒吸了口气,父王竟把这件东西赏给六弟妹了?

高氏撇了一眼董氏,笑容便有些僵硬。唯有柴氏仍是那副木讷模样,半垂着头仿佛屋中一切与她无关。

若瑶不知道这物件的来历,可听见背后众人反应,也知道这东西非同小可。要是没有特殊意义,纵然价值连城,也不会让见惯宝物的王府众人如此失态。

她举着盆景有些犹豫地看了看武安郡王,只见他满眼希冀地瞧着赵凌,似乎盼着他有所表示。而赵凌却面无表情地站在那儿,即不惊也不喜,转眸对若瑶淡淡地道:“长者赐不可辞,你收着吧!”

武安郡王眼中略有失望,笑容却依然慈爱温和。

若瑶叩头道谢,按规矩奉上自已亲手做的四季衣帽鞋袜。

给两位长辈敬完茶,若瑶又端茶按着长幼顺序给众人敬茶,算是正式见面,并按风俗送上亲手做的鞋袜。

众人语笑宴宴地接了,纷纷回礼,都是金玉物件,虽然样样精致,可也没什么特别之处。

只有董氏接了鞋袜笑道:“我有福了,几年的功夫竟穿了两回六弟妹送的鞋袜。”

若瑶眉头微挑,董氏口中的六弟妹可不是指她一人,还有早亡的元配容氏!心中暗怒董氏咄咄逼人,口中却淡笑道:“要是五嫂不嫌弃我针线粗糙,日后得了空,我再给五嫂绣一条喜鹊登枝的帕子!”

喜鹊登枝叫喳喳,无事招灾惹祸殃?

旁人不懂这句俗语,自小生在江南的董氏却气得不轻,瞪着若瑶,忖度她这话是碰巧还是故意嘲讽自已。

若瑶一脸坦然地跟董氏对视,忽听外间门帘一挑,一个穿着孔雀纹大红羽缎披风的俏丽女子夹着寒气,快步走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