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105章 救援 散伙

    “禀告将军,我们在洛阳西二十里附近发现有两只军队交战,看旗帜,一方似乎是曹将军。”两个时辰后,于糜和樊能两人就带着士卒推着一辆辆满载着竹简的辎重车走出了洛阳,武安国和刘巴两人正在查看车上的书籍,突然,一名哨探飞马来报。

    “曹操?”

    听了那名哨探的禀报,武安国就知道这曹操肯定是如原历史中的那样撇下联军,独自去追击董卓去了。结果被吕布等埋伏,差点全军覆没。不过虽然此刻得到了曹操兵败的消息,但是武安国却在犹豫自己要不要发兵去救,很简单,曹操不是刘备,也不是孙坚、孙策,这家伙凭着一己之力,连连以弱克强,直至最后一统中原,可谓整个汉末、三国时期第一枭雄。如果自己不打算投靠曹操的话,那么不论是何种情况,他都会是自己最大的敌人。虽然历史上曹操在没人支援的情况下也最终逃的一命,但凡是都有个万一,万一此次能够借董卓的手除去曹操呢?

    “来啊,整军,命令我部的一万骑兵随我去接应曹孟德···。”

    犹豫了许久,武安国还是决定出兵救援。道理很简单,眼前武安国最大的敌人是袁氏两兄弟而不是曹操,留着曹操就能够最大程度的拖延袁氏两兄弟的发展速度,给自己争取时间。至于以后的事情,也只能以后再说了。

    “操命丧于此矣,贤弟快去,或可脱得一名。”

    “公可上马,吾愿步行。”

    “那如若贼兵追到,公将如何?”

    “天下可无洪,绝不可无曹公啊。”

    此刻的曹操,还不知道武安国已经带兵前来救援,正是身处绝境之时。身边只有曹洪一将,得了曹洪让出的战马后,仓皇而逃。

    “命已至此,不得复活矣。”二人一骑马一步行,行了几刻钟,却来到了一条大河之旁,挡住去路。更为绝望的是,河对岸有一只西凉军,将旗上大写一个徐字,隔河追来。

    二人反身就逃,但是不过一刻钟就被西凉军追上,曹操正绝望的时候,夏侯兄弟却带着数百骑兵赶到,拼死挡住了西凉军。“唉,虽得元让、妙才的援兵,但终归杯水车薪,看来是天意要操丧命于此啊。”看着重重围来西凉军,曹操顿觉一阵阵绝望,拔出腰间佩剑就要自刎。

    “孟德勿慌,某武安国来矣,贼将受死···。”

    正在这时,武安国带着一万骑兵飞马赶到。正好西凉军的将领正在两军阵后指挥兵士,武安国一磕马腹,飞马朝着徐字旗下的西凉军将领冲了过去。“啪啪啪···”数锤,砸死了想要上来阻拦的西凉军,一锤磕飞敌将手中的铁枪,然后锤柄一转,就将敌将砸于马下。“给我杀···。”一面命亲兵将还在挣扎的西凉军将领绑了,武安国一面下了全军冲锋的命令。

    “兄弟们,是武安侯的交州军,我们的援军到了,随我杀啊。”曹操也看到了武安国的将旗,当即就将刚刚架在脖子上的宝剑拿了下来,催马带着麾下残存的士兵当先发起了攻击。

    “徐将军被擒了···。”

    “敌军援兵到了···。”

    “逃啊···。”

    刚刚还在围攻曹操的西凉军,刹那间就陷入了被前后夹击的尴尬境地。再加上主将被武安国打落马下擒住,这些西凉兵瞬间就失去了战意,四散而逃。

    “孟德为何不与袁本初等在一起,反而在此被西凉军围攻呢?”杀散西凉军后,武安国策马来到曹操跟前,明知故问道。

    “别提袁本初,此次董卓仓皇而逃,本是我等追上将其剿灭,匡扶汉室,立不世之功之时。谁知这这庶子却左右推脱,逡巡不前。无奈,操只得带着本部人马独自追击。当真是小看天下英豪,故此才中了敌人伏兵之计,如果不是侯爷及时来源,操恐怕要命丧此地了。只可惜那万余跟随曹某讨董的壮士,都因操一时莽撞,而丢了性命···”拄着宝剑,曹操一脸悲怆的道。

    武安国点点头:“孟德此番却是孟浪了,董卓此贼虽是仓皇而逃,但实力毕竟未损,岂可独自追击?至于那袁氏,国本就对他们不报以希望,听闻当日就是这袁本初向何进觐见,招外军入京,方才致使今日悲剧。我看要不是董卓杀了那袁绍全家,他估计连猛攻虎牢关都难。哎,世家阀门,这些人未必就比董卓这贼子好到那去,孟德今后与他们相处,要千万小心。”见曹操对袁绍一脸不满的样子,武安国当即就开始给袁氏上眼药。

    “是啊,也怪操识人不明,才错推那董卓当了盟主,致使讨董大业功亏一篑。如今这董卓逃回了长案,紧靠其凉州根据地,又有潼关此等险关,想要再胜之,恐怕就难了。”曹操此刻正是对袁绍厌恶值max的时候,因此对武安国的挑拨是照单全收。

    武安国也装模作样的叹了口气:“是啊,那袁本初心怀二意,只凭你我,难成大势,我们还是回军洛阳,修整一下,再与大军会和,看看那袁本初下一步是如何打算的。”

    稍稍调拨了一番之后,武安国便见好就收,带着军队和曹操返回了洛阳城外。“这是怎么回事?”令武安国吃惊的是,等他到达洛阳城外后,看到的却是遮天蔽日的旌旗和连绵不断的营寨。

    “在将军离开后不久,袁绍就带着大军赶到了洛阳。”早已得到消息的刘巴,在营寨外迎接武安国的他小声的说道。

    “那我们的书呢?”听说是袁绍来了,武安国瞬间就担心起他们从东观取出的书籍来。毕竟袁绍可不是孙坚那满脑子肌肉的家伙,知道这些书籍的价值。

    刘巴看了看随后而来的曹操,对武安国使了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大声道:“将军放心,袁绍此刻正在帅营内和孙太守对峙,您和曹将军还是赶紧去看看吧。”

    “怎么回事?袁绍怎么会和孙文台打起来?”刚刚赶到的曹操,就听到了刘巴的这番话,于是奇怪的问道。

    刘巴对着曹操施了一礼,然后道:“袁本初收买了一个孙坚的士卒,指证孙文台在扑灭皇宫大火之时,私藏了玉玺,但是孙坚却矢口否认,此刻袁绍和袁术正连同其他人一起逼问孙坚,让他交出传国玉玺呢。”

    “这是怎么回事?”等武安国和曹操带人进入帅帐后,果然看到孙坚和他麾下的四大金刚站在一侧,袁绍和袁术带着人站在另一侧,双方刀剑想向,中间躺着一具鲜血四溢的尸体。

    听了武安国和曹操的问题,袁绍轻蔑的指了指孙坚:“这庶子,竟敢私藏传国玉玺,被其麾下的士卒举报,还咬死不忍。”说完,又对着孙坚道:“孙文台,你也不想想,传国玉玺那是宵小之辈可以窥视的吗?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的把东西交给我袁氏,否则早晚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袁绍这番话后,武安国是一脸的冷笑,而曹操则是皱眉不已。很简单,袁绍的这番话,一是指出传国玉玺不是宵小之辈可以窥探,而不是说传国玉玺乃是刘氏专属。二是袁绍要孙坚把玉玺交给他们袁家而不是大汉。就这两句话看来,这袁氏的不臣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

    孙坚也是够狠,听了袁绍的指证之后“啪”的一声将宝剑插在了地上。然后指天盟誓道:“坚如若真的私匿传国玉玺,来日当不得善终,早晚死于刀剑之下。”

    见孙坚发下如此毒誓,除了袁绍、袁术和武安国外,其他人都是一脸动摇,曹操更是劝道:“袁盟主,此事你确信查明了?毕竟藏匿玉玺乃大罪,不可胡乱诬陷于人啊。”

    袁绍冷哼一声,指着地下的尸体:“此人亲眼所见,还能假否?如若不是这孙文台做贼心虚,何必要杀人灭口?”

    听袁绍这么说,众人又一脸怀疑的看向了孙坚。“既然盟主信不过我,那么坚再在此也无异议,某这就回长沙去了,告辞···。”说完,孙坚就自顾自的离开了帅帐,领兵离开了。

    “放肆···。”袁绍当即就要派人追赶,却被曹操拉住。袁术见曹操接连阻碍于他们,当即阴阳怪气的道:“曹孟德连番替那宵小之徒说话,难道是你也对传国玉玺有不轨之心,要行那忤逆之事?某刻劝你想清楚了,你是大汉的臣子···。”

    曹操本就因为兵败之事而心气不顺,刚刚又被武安国挑拨了一番,再加上袁绍刚刚那番话更是证实了他的猜测。此刻听了袁术这心怀不轨之人竟然还敢反诬自己谋逆,当即怒不可遏的道:“你袁公路还有脸说某?当初是谁建议何进招外军入京,致使今日悲剧的?更何况了,在操看来,即使那孙坚真的私匿了玉玺,你们袁氏比之这逆贼也丝毫差不到哪里去,尔等敢说董卓猖狂至此,没有你们袁氏刻意纵容的原因?也怪曹某眼瞎,没有早看到尔等的狼子野心,方才将你们袁氏推举为盟主,方才致使今日讨董之事功亏一篑。操识人不明,有愧于天下。如今看透尔等狼子野心,再不能助纣为虐,联盟之事,就到此为止吧,操也告辞了。”说完,怒气冲冲的曹操也是抱了抱拳,不顾其他的诸侯阻拦,带着人冲出了帅帐,领兵离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