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98章 忠狗孙氏

    在征得了孙坚的同意后,武安国直接带着士卒和孙坚的江东军返回了汜水关下的联军营寨。同时他还派出哨探,让他们往西北两个方向寻找公孙瓒和张扬。告诉他们他已经接应到了孙坚,可以收兵回应了。

    等公孙瓒他们收兵回营之时,已经是一个时辰之后。负责侍候孙坚的士卒也来报告说孙坚已经包扎梳洗完毕,所以武安国和公孙瓒等人就命人将孙坚请了过来。

    “坚再次谢过武安交州、公孙将军、张太守和鲍相国几位的援手之恩。”不一会的功夫,孙坚就拄着一只木棍,带着五个将领走进了帅帐。

    武安国等人都是摇摇头:“孙文台不必多礼,我们份属同袍,这确实应当的。”然后武安国又开口道:“请孙太守给我们仔细讲讲你们那一路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孙太守何以会兵败至此?”

    听武安国这么问,孙坚一时间五味陈杂,长叹一口气道:“哎,一言难尽啊···。”

    原来当日分兵之后,袁绍就派孙坚为先锋,先一步往虎牢关而去。一是为大军探明虎牢关的实际情形,而是为了给大军准备营寨等事。对于袁绍的命令,孙坚当然是不敢违背。不过等他来到虎牢关之时,董卓已经带着吕布进驻了虎牢关。除此之外,董卓还让吕布带着他麾下的三万并州军在关下立寨,以为屏障。

    这孙坚看到如此情况,当然就试探着发起了挑战,幸好当时吕布正忙着安营扎寨,所以没时间理他,就派了一个偏将带着五千士卒迎战。区区一偏将,哪里能够挡得住江东猛虎?所以孙坚当即就斩了吕布派来的偏将,全歼了这五千并州军。

    旗开得胜,孙坚自然要写信回去,一方面是报捷,一方面则是催粮。因为只是为先锋,大军随后就到的原因,孙坚的江东军随身只带着一日的口粮。可是奇怪的是,不论派出几波使者,都没有回信。更加奇怪的是,信使派出后,非但他的粮草没到,就连袁绍随后就到的联军主力也没了踪迹。如此一来,孙坚的江东军就陷入了既无粮草、又无援军的窘境。虽然孙坚已经尽力维持,但是第三日江东军还是发生了混乱。

    此刻早已安定下来的吕布得到细作的情报后,果断带着两万并州军对孙坚的大营发起了攻击。孙坚的江东军因为两日无粮,士卒们饥饿虚弱,如何能够抵挡如狼似虎的并州军?当即一触即溃。眼见无法抵抗,孙坚就像带着败军往陈留方向撤退,寻找袁绍主力。可惜的是吕布早就看穿了他的企图,凭借着骑兵对步兵的速度优势,先一步断了孙坚军的后路。得知后路被断,孙坚只得带着士卒尝试往汜水关方向撤退,希望得到武安国他们这一路联军的接应。还好因为孙坚的江东军溃而四散,吕布不得不分兵追击,压力减小的孙坚方才能一路边打边逃,挨到了武安国的援军到来。即使如此,为了引开吕布主力,孙坚还是失去了带着他假扮孙坚的心腹大将祖茂。

    听了孙坚的叙述,武安国等人的眉头都高高的皱了起来。不怪他们疑惑,这情形实在是太过诡异了。按照孙坚的叙述,只有一种解释,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那就是袁氏兄弟故意在陷害孙坚。可是这普天之下,是个人都知道孙坚是袁氏的忠实狗腿。这袁绍、袁术两兄弟难道是失了智,要做这种损人且害己的愚蠢举动?

    所以武安国试探的问道:“这个···,孙将军与那袁绍兄弟的关系不是一直很好吗?”

    孙坚点点头,肯定的答道:“对啊,两三个月前前将军还说要表我为豫州刺史呢。”

    “噗···。”听孙坚这么说,刚刚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的武安国,顿时将嘴里的茶水全部吐了出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在下失礼了。不过此事实在是太奇怪了,据本将所知,那袁术袁公路刚刚于月前上表朝廷,要表九江太守周昂为豫州刺史。孙将军,你确定袁公路和你说的时候,你没听错?”武安国一面手忙脚乱的擦着铠甲上的茶水,一面开口解释道。

    自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又被袁隗、袁逢两兄弟为首的士人党玩死。时至今日,大汉的政权完全落入了董卓的魔爪之中。如此一来,灵帝当初主持的恢复州牧制,废除刺史制的政策已经被改的面目全非。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一是非刘氏宗族不可出任天下州牧的规定被董卓彻底废除。想当初武安国为汉朝立了多少军功,对灵帝多么的中心,也只是得了个交州牧。而如今呢?韩馥何许人也,既无功也无才。只因为董卓天真的以为,只要他对士人党好,就可以将其拉拢,所以就轻松的坐上了冀州牧的高位。二嘛,就是如今这大汉诸州之内,州牧与刺史共存的诡异局面。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荆州了,刘表于曹操发檄、号召天下人讨董之前就已出任荆州牧。照理说,荆州有了军政一把抓的州牧,自然就不再需要监视各郡太守,调配诸郡的刺史。可是诡异的是,朝廷并没有召回当时的荆州刺史王睿,这就导致了荆州境内州牧、刺史并存的局面。

    不过说到这里,武安国突然想起了之前来会盟的路上,通过荆州时的传言,说孙坚逼死了刺史王睿,又杀掉了南阳太守张咨。“难道,袁氏兄弟突然对孙坚翻脸,并欲至孙坚于死地,是和这两件事有关?”想到这里,武安国忽然觉得自己像是找到了事情的真像,却又像是隔着一层轻纱,模模糊糊的似是而非。

    “你胡说,我爹与公路叔叔乃是至交,你休想挑拨我父与公路叔叔的关系。”武安国的话音刚落,孙坚身后就转出一少年,指着武安国大声呵斥道。

    “策儿,不可放肆。”孙坚先是呵斥了那少年,随即又对武安国道歉道:“将军恕罪,此乃小儿孙策,没有见过什么世面。”

    “无妨,一晚辈而已。”武安国表面上一脸不在意的样子,心头却是暗自冷笑:“又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肌肉儿。还一口一个公路叔叔,叫的真亲切。殊不知,你拿人家当叔叔,人家只是拿你当条狗!”

    对于孙策,武安国连跟他计较的心思都没有。概因为这家伙和孙坚一样,属于那种满脑袋肌肉的傻缺。自己的父亲就死在袁术手中,这家伙还一心一意的给袁术开疆扩土。更为夸张的是,折价后还险些和吕布一样,认贼作父。要不是后来袁术见孙策这傻儿子太过听话,故意折损与他,又谋取孙坚留给他唯一的遗物——传国玉玺,这家伙还真有可能认袁术当爹呢。

    公孙瓒也看出了这孙氏父子似乎对于袁氏极为忠诚,根本不愿别人说袁氏一句坏话,所以赶忙道:“既然袁盟主那一路联军安然无恙,我等也就放心了。孙坚军不妨先待在我们营中,收揽败军。我们已经将你的情况遣使告知了袁盟主,相信袁盟主的回信不日即到,到时候孙将军再决定是去是留。至于粮草之事,孙将军等到当面见到袁盟主与袁公路之时,再亲自问过也不迟。”

    包括此刻武安国,都不想扯进孙坚与袁家的烂事当中。而孙坚父子也一直坚信袁氏是爱他们的,所以这件事就只到此为止,草草了解。

    第二日,武安国就整合四路兵马,开始进攻汜水关。只不过连续几日,武安国对于汜水关的攻击都是浅尝辄止,根本没有丝毫全力进攻的意思。公孙瓒等人虽是奇怪,却也全部明治的闭上了嘴。毕竟他们会来参加会盟,都是因为臣子本分,曹操手中有天子诏,所以才不得不来。但是又有几个愿意为了铲除董卓和耗尽自己所有的兵力呢?所以武安国此举,他们还巴不得呢。

    就这样,一连几天的日子过去了。“将军,从汜水关来了一位朝廷的使者,声称又陛下的圣旨,要见将军?”傍晚,武安国正在帅帐内和刘巴、李英奇谈论时局。忽然一名亲兵走了进来,对三人小声的说道。

    朝廷的侍者?武安国和刘巴、李英奇三人对视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疑惑。如今既是朝廷的使者,又能拿出圣旨的,可能来自两个势力。一是此刻独掌朝纲的董卓,而是献帝、或者说是献帝身后的士人党。不过这两股势力,不论那一股,都不应该会派使者来找武安国才对。首先是董卓,如今双方是生死相搏的敌人。其次是士人党,武安国与他们也早就是不死不休的关系。“好吧,请这位使者进来。”不过虽然如此,武安国还是下令将人请了进来。他倒要看看到底是谁,又要搞什么把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