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97章 援救

    “报···,我军哨探在营外二十里处探到了大规模的交战的迹象。根据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士卒讲,他们是长沙太守孙坚的麾下,被吕布击败,现逃亡至此,请将军尽快出兵救援。”那名哨探风风火火的闯进了帅帐,气喘吁吁的对武安国等人道。

    “孙坚?他不是袁盟主那一路的吗?怎么会败逃到我们汜水关附近来了。还有,他败了,那袁盟主呢?”听了哨探的探报,公孙瓒等人一脸不可思议的道。

    “这个,小人就不知道了。”对于公孙瓒的问题,哨探也摇摇头表示不知。

    看到明显有些慌了的公孙瓒和鲍信等人,武安国赶紧摆摆手,安慰道:“不必惊慌,要知道袁绍那一路可是有十五万大军,与董卓实力相当。这么多人,就算袁绍是头猪,也不可能在一日间全军覆没。而如果没有全军覆没,只是单纯的被击败,那我们应该早就收到了袁绍的求援信才对。既然没有,那就说明联军主力还安然无恙,败的只是孙坚这一路而已。”

    听了武安国的分析,公孙瓒等人方才平静了下来。“既然如此,对于孙坚的败军,我们是否要发兵接应呢?”松了口气后,公孙瓒等人又对武安国问道。

    武安国点点头:“当然要,虽然这孙坚是袁绍那一路。但我们到底都是联军,份属同袍。如果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坐视孙坚被西凉军歼灭,那么非但无法对其他同僚交代,更是无法对大汉子民交代。”

    “好,我们就派兵支援,只是不知要派多少兵,何人领军,又有何人留下守营呢?”公孙瓒等人点点头,然后又向武安国询问出兵的事宜。

    武安国想了想道:“看情况,这孙坚部定是已经被打散了,我们只出一路的话,怕是很难接应到孙文台。这样吧我们分三路,我帅麾下的一万骑兵,公孙将军也出一万骑兵,张太守不是也有五千骑兵吗?我们三个分东西南三个方向,分别搜索接应孙文台。至于鲍国相,你部骑兵较少,就留下来统帅其余士卒,留守大营,你们看,如此可好?”

    公孙瓒三人点点头,一同道:“喏。”

    商议已定,三人当即就各自回营,领兵出征。公孙瓒和武安国分到的方向是西方和南方,张扬因为兵少,分到的则是相对安全的北方。“将军,北方发现战场遗迹。”武安国他们向南行军了十数里,就有开路的哨探回来通报道。

    “不错,看死者的铠甲和地上散落的旗帜,交战双方正是西凉军和孙文台部,顺着这个方向,我们走···。”看了看地上死去的兵士的铠甲和旗帜,武安国确定这些人就是西凉军和孙文台的江东军了。

    又向北行进了数里,就渐渐听到了喊杀之声。“将军,前方又数万人正在交战,一方被围在了一座小丘之上,看旗帜,应该是孙坚将军无疑。”

    “好,兄弟们,随我出战···。”确定了前方就是此次要救援的孙坚,武安国一举手中的铁枪,然后就带着麾下的一万骑兵飞速的向孙坚部所在的那座山丘冲了过去。

    呼吸之间,武安国就带人冲进了还在混战的战场。一枪挑飞一个迎面冲过来的西凉军,武安国开口大喊道:“我乃后将军、交州牧、武安侯武安国也,挡我者死···。”

    武安国之所以这样做,一是为了给孙坚军大气,告诉你援军到了,在坚持一下就能获救了。二则是表明身份,为了避免误伤。

    “援军到了,援军到了,我们得救喽···。”

    果然,听了武安国的喊声,被围在中心的孙坚军士气大振,士卒们的喊杀声都高昂了起来。

    “援军到了,我们不可恋战,撤···。”见孙坚的援军到了,西凉军的将领迅速的判断了一下形式,然后果断的选择了撤退。他们这一路追追打打的,到了此地,兵力本就已经不占优势。如今孙坚得了援军,士气大振,谁胜谁负就很难说了。再者,除了武安国这一路外,他很难确定是否还有其他援军。因此趁还能撤的走,他就果断的下了撤退的命令。

    “将军,敌军撤了,我们要不要追?”一个冲锋将西凉军凿穿之后,武安国本想带着麾下的骑兵掉头再冲一次的,却听曹罗指着西方对他大声道。

    武安国从马上站起来一望,果然见战场上的西凉兵都跟各自的对手摆脱了开来,然后渐渐往西方撤去。“不必了,我们这次出兵的主要目的就是救援孙文台,如今目的已经达到,就不必多做纠缠了。更何况,敌人虽撤,但是阵势未乱,我们贸然冲过去,恐怕很难讨到好处。”武安国伸出一只手,制止了蠢蠢欲动的部将们。然后带着士卒,缓缓的朝着孙坚部所在的小丘靠了过去。

    “在下孙坚、孙文台,多谢武安交州援救之情,否则孙某今日恐怕就要命丧于此了。”武安国刚到小丘之前,就见两个士卒搀扶着虚弱的孙坚从丘上走了下来。

    此刻的孙坚,可谓是凄惨至极,之前头上戴的布锦早已遗失,披头撒发,因为血渍和汉水的原因,结成一缕一缕的。身上的铠甲也被人从胸部以下砍断,其内还有血渍渗出。四只上也是有多处伤口,鲜血淋漓。“孙太守不是和袁盟主一路吗?何意兵败至此?”看着凄凄惨惨的孙坚,武安国不解的问道。

    孙坚伸出一只手,刚想答话,却因气短憋了回去。“先不说这个了,将军身上是否有干粮,与我充饥一下···。”好半天,孙坚方才恢复了过来,气息虚弱的道。

    武安国赶忙从怀里掏出了馒头,递给了孙坚。这次出来,因为不知何时能够寻到孙坚,所以武安国特意让士卒们带了一日的干粮。“这是馒头,由谷物磨粉制成,易携带,好果腹···。”见孙坚奇怪的看着布包里的馒头,武安国笑着开口解释道。

    这个时代还没有馒头的存在,历史上馒头的出现,还要等诸葛亮火烧藤甲军的时候。再次之前,士卒在外打仗,所携带的干粮都是提前制好的干饭,或者随身背着谷物现做。武安国因为麻烦,所以特意教与了军中伙夫这馒头的做法。

    闻言,孙坚拿着馒头试探的咬了一口,感觉不错后就狼吞虎咽的撕咬了起来,看的一旁江东士卒们直咽口水。“兄弟们,把你们携带的干粮拿出来,给江东的袍泽们充饥。”见状,武安国立刻猜到了这些士卒们也是好孙坚一般饿着肚子,于是就叫他麾下的士卒将随身携带的干粮都拿了出来。如此一来,满是血腥味的战场之上,却全是一群正抱着馒头狼吞虎咽的士卒,如此诡异的场面,当真是违和。

    当武安国巡视四周的时候,抱着馒头狼吞虎咽的孙坚其实也在偷偷打量着武安国。对于武安国呢,孙坚的印象其实并不好。虽然两人都是因黄巾之乱而发迹,但是所走的道路却是截然不同。武安国死死的抱着灵帝的大腿,一步步逐渐走到了士人党的对立面,最后双方更是到了势成水火的地步。而孙坚偏偏是士人党代表,四世三公袁家的忠实狗腿,因此两人天然就是对立的。加上后来因区星反叛,孙坚出任长沙太守。武安国为了长期占有零陵、桂阳二郡,养寇自重,没事就把区星等叛军赶紧长沙郡,等孙坚好不容易将其击败,武安国却是又将其收留。等他们恢复后又再次赶进长沙秀存在感。如此一来,可是给孙坚造成了极大的麻烦,致使原本就和武安国对立的孙坚,更加的讨厌与他。这也是为何当初来会盟的路上,孙坚逃也似的不愿与武安国同行的原因。

    不过他没想的是,今日正是这个自己极为讨厌的人将自己从必死之地中救了出来。而当初导陷自己于这个必死之局的人,又恰恰是自己一直全力效忠,并且信赖有佳的袁氏。想到这里,孙坚抓着馒头的手不自主的紧紧握了起来。

    不一会的功夫,孙坚和他的江东军就将武安国他们的干粮消灭的一干二净。不过很显然,这些食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肚腹。因为吃完了手中馒头的士卒们,全都瞬也不瞬的看着武安国还有他麾下的士卒们。很明显,他们希望武安国他们能够拿出更多的吃的。

    可惜的是,武安国他们就只带了一日的干粮,对于望眼欲穿的江东军也只是爱莫能助。“孙太守,此地不宜久留,我看你还是收拢兵士,先跟我回我们汜水关下的大营吧。然后好好包扎休息一番,之后在仔细跟我们讲讲,到底是发生了什么。”见状,武安国对也早已将手中的馒头吃完的孙坚道。

    此时,稍稍顶住饿的孙坚方才注意到自己狼狈的模样。而且他此时是怎么也不愿意再回虎牢关了,于是当即就点点头道:“好,就依武安将军之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