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83章 民生

    想到这里,武安国当即就下了决定:“好,就依先生之策,我这就回去给陛下上表。同时,我记得桂阳,零陵一代的占城人区星,乃是逆贼区连的后代,早有谋逆自立的想法。还有山越的潘临、彭氏、费栈等人也都各自聚众过万,啸聚山林,不服官府统治,你派人去跟他们挑拨一番,最好让他们举兵攻打郡县,这样我们就更加有理由占据三郡了。然后给各郡县下令,每郡抽调精锐五千人,加上我的平南将军部,于临贺县会和,等圣旨一到,我们就出兵豫章。”

    事情决定之后,就交由程昱去办理。以他的能力,武安国相信他会办的妥妥当当的。而他本人则带着赵英奇于第二日趁着马车出了广信城,一方面是想要带着赵英奇看看那些下山的南越人过得是一种水门样的生活,一方面则是趁这个机会前往卢乡,邀请在哪里隐居的蔡邕出任功曹从事一职。

    “等等,停车···。”这一路上,所过的乡村之地,四种都是黄橙橙的田地,谷香弥漫在整个田地之间,百姓一脸幸福的在田间忙碌着,而孩童则是成群结队的在天边嬉戏玩耍。赵英奇挑着车帘默默地看着这一副世外桃源般的景色,武安国见她看的停入神的,也就默默地待在一旁,没有说话。突然,赵英奇似乎是看到了熟人一般,对着车夫大声的说道。

    “是···。”听到赵英奇的话,车夫赶忙将车停下。而赵英奇则未等马车停稳,就从车上跳了下去,来到一个正在田边休息的老者身边,拉着他的手欢快的道:“何伯,还认识我吗?”

    这时武安国也跟着赵英奇来到了田边,他身后还跟着十几个顶盔掼甲的亲兵。只听那老人点点头,慈祥的道:“认识,怎么能不认识?不过丫头,你怎么会在这里?”说着防备似的看了看武安国还有他身边的亲兵,然后小声对赵英奇道:“还跟着汉朝的大官?”

    赵英奇微微一笑,拉着武安国大大方方的介绍道:“这是我未来的夫君武安国,我们马上就要成婚了,您应该听说过他吧。”

    何伯的嘴张的大大的,明显给赵英奇的话震撼到了:“武安侯,平南将军武安国,交州最大的官?”

    赵英奇点点头:“对,就是他,我们已经决定让所有的族人全部下山,接受汉朝的安排,我们和汉人之间再也不会有争端了。”说完,有拉着老者对武安国介绍道:“这是何伯,我小时候的就一直是他照顾我的,没想到这次在这里遇到了。”

    武安国对着老者点点头:“你好何伯,我是新任的交州牧,英奇的未来夫君武安国。老人家,你对现在的生活感觉如何呢?还有,您认为官府的安排还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

    老者咧着嘴笑了笑:“现在的生活挺好,虽然粮食都要自己种了,但是这一年下来,交完税,我们可是存了不少的粮食。现在,我和我儿子的生活可是每天有酒有肉,比之前那种不劳而获,全靠劫掠,却还是吃了上顿不知下顿,饥一天饱一天的日子强多了。至于不足嘛···。”说到这里,何伯迟疑的看了看武安国。

    “何伯不必有所顾忌,这一年下来,想必您也感受到了,我们官府是真心希望你们能和汉民和平相处,过上好日子,所以如果您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请尽管说出来。毕竟我们现在的关系,算是更进一步了。交西四郡的南越人,也在这几天陆续搬下了山,如果我们真有什么不足之处,您一定要指出来,这样也能避免你们交西四郡的族人在经历一遍。”武安国一看,就知道这老者心有顾忌,于是就安慰道。

    一旁的赵英奇也帮忙道:“对啊何伯,他马上就要成为我的夫君了,以后我们就是一家人了,不必有什么担忧。”

    何伯终于放下心,开口道:“要非说有什么不足的话,老朽觉得有三点。这一嘛,就是我看不少汉人百姓都有那种耕牛,有了这大牲口,耕作的时候不仅能省大把力气,速度也能加快不少。当然,老朽并不是跟官府白要,我们可以自己花钱买,或者那粮食换。老头跟人打听过了,一头耕牛的价钱应该在4000-8000钱之间。老头家有田十亩,每亩可产粮食9-10石,每年两次。早就够钱添置一头耕牛了,但是老头去市集上想要购买的时候,却发现根本没有人售卖耕牛。”

    闻言,武安国默默地点点头。其实这个情况,毛玠早已对他说过。他也想过购置耕牛的事情,可惜的是他来交州后不久,士族就封锁了对交州的贸易,实行只进不出的策略。外来的商人,来交州只是购买奢侈物品,像交州的犀角、玉石、和珍珠之类的。至于其他的东西,却是不买也不卖。武安国也曾和一些商人提过购置耕牛的事情,结果却被他们告知,这些人早就被各地官府和世家警告过,不得向交州购买或出售任何有关于生活的东西,对于武安国的要求,他们也是有心无力。想到这里,他又突然想起了前些日子向卢肇出售大批军马的那个中山大商人,能够无视世家官府的警告,看来这个人有点能量,也许自己应该跟他谈谈。“好,我们回去后,会立刻着手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第二点呢,何伯?”

    何伯看了看田里沉甸甸的稻谷:“这第二点嘛,就是这些谷物的价格了。我们刚下山那会,集市上的粟米是220钱一石。可是自半年前开始,这粮价就开始一路下滑,到了如今就只有170钱一石,足足跌了三成,这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绝对是个大麻烦啊。”

    武安国仔细想了想,大概明白了这件事的问题所在,何伯所说的粮价下跌是在半年前,也就是这些南越人安定下来,粮食第一次收获的时间。看来是这些人耕种的粮食,超出了交州人所需,所以导致了粮价下跌。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还是和第一个问题的起因相同,都是与士人党对交州的封锁有关。如果是放在平常,他们大可以将粮食卖给外来的商人,但是如今交州被封锁,这条路就行不通了,百姓们就只能甘看着粮价下降。

    “你,快马赶回广信,请毛玠毛大人来一趟。”

    所谓民以食为天,这句话不仅仅是说百姓以粮食为重,更是说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都与粮食有关。放在这个时代,大部分的百姓唯一的收入都来自粮食。通过售卖粮食,他们才能满足自己的衣、住、行。不到一年的时间,粮价就下降了三成,这要是搁在中原,这些百姓早就破产沦为佃农了。更何况如果交西四郡的南越人安置下来,每年将会有更多的粮食产出,如此下去,必将酿成大乱。意识到问题严重的武安国,立刻派身边的亲兵回广信找毛玠来,武安国想找他问问,对于此事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

    “第三件事呢,何伯,请接着说。”等亲兵上马离开后,武安国继续开口问道。

    老者也接着道:“这第三件事嘛,自然就是我们和汉民的关系了。从我们下山定居,到如今已经一年有余,虽然同村的汉人们对我们不在敌视,但还是甚为防备。就拿我那地里的儿子来说吧。”说着,他还指了指地里正在耕作的汉子:“他今年已经是二十有余,老大不小了,以前在山里,也是娶不到老婆。但是自下山后,老头却了解到,汉人中又不少姑娘,尤其是跟着侯爷迁来的那些,于是老头就想从这些姑娘中给儿子求一个姑娘。但是一番打问下来,人家一听说我们是南越人,不论我们花多少彩礼,都没人回应。要是只是普通百姓家的姑娘如此也就算了,可是就连那些死了男人的小寡妇也不肯嫁给我儿子,这让我们心里怎么能舒服?”

    何伯说的,就是交东三郡境内汉人和南越人之间最为多的问题了。本来两族人各生活各的,即使同处一个村子,平日里也没有多少来往。但偏偏南越人光棍颇多,而跟随武安国迁来的汉人中,单身女子和寡妇也是颇多。毕竟南越人以前都是生活在山里,又是缺食

    ,又是少医的,所以族中的女孩比之男孩自然难以生存下来。而跟随武安国来的那些汉人则是饱经战乱,很多人的父亲、丈夫都死在了战火之中,只留下一群孤儿寡母。如此情况下,这怎么能让那些南越光棍不眼红?

    如果说前两个问题武安国还能想办法解决的话,那么这个问题武安国就真的没办法了。毕竟南越人之前欺压了汉人几百年,汉人对于南越人的看法绝不是一两日可以改观的:“这件事,我们也会想想办法的。”不过虽然无法解决,但是对于这件事武安国却不得不多加关注。毕竟这件事处理好了,能加速汉人和南越人的融合,如果处理不好,那么很有可能会引起汉人和南越人新一轮的争端。

    对于武安国的态度,何伯还是很满意的:“这些事情老头也是知道不是一日两日能够解决的,大人放在心上,想法去慢慢解决就好。”

    之后武安国和赵英奇又陪着何伯看了地里的粮食,还陪着他和儿子回了一趟他们的新家,约定好改日再来拜访之后,两人就回到马车上再次往卢乡而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