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锤震九州
字体: 16 + -

第71章 点拨 回京

    宣布完对于优胜者和失败者的奖罚后,武安国就带着所有人回到了自己的将军府:“你们可知道这次的比试,你们为何会输给鞠义吗?”跪坐在主位之上,武安国对两旁的将领们开口问道。

    赵彦皱了皱眉头:“鞠义将军所练之兵似与我等的不同,但是不同在何处,末将一时却是说不出,需要回去想想。”作为和鞠义的大戟士对过阵的他,感悟自然是最深。

    “不错,我们也有此感?”王牧和卢肇等人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武安国点点头道:“很简单,你们被你们固有的思维限制了。”

    “固有的思维?限制?”听武安国这么说,所有人都皱起了眉头,想不清楚武安国是什么意思。

    武安国晃了晃手指:“你们都是行伍出身,对刀兵、戟兵、弓兵这些兵种每一个都很熟悉也很清楚他们的不同和作用。但在我看来,恰恰是这种熟悉导致了你们今日的失败。就拿鞠义新练的那一校士卒来说,按照你们的认知,他们该属哪一种兵士呢?”

    “这···,啊,将军难道您是想说,我们将每一个士卒严格的分化为刀盾兵,枪戟兵和弓弩兵这种做法错了吗?。”王牧等人想了想今日对阵之中鞠义麾下那一校士卒的表现,恍然大悟般的说道。

    “不错,按照你们的说法,用弓弩的就是射手,所以只配给他们弓弩和监视。刀盾兵就只是刀盾兵,所以就只配给他们重甲和刀盾。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这些武器这些人都会使呢?要知道你们所挑选的这一校人,个个都是十里挑一,百里挑一的勇士,是精于各种武器的精锐之士。既然如此,你们为何不将他训练成上山能打虎,下海能擒龙的多面手呢?还是那鞠义训练的那两千人来说,他们装备了重甲刀盾、长戟和强弩,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既能进行近身搏斗,也能进行远程射击,必要的时候,还能对抗骑兵。这也就意味着这两千人,几乎能对抗战场上的所有兵种了。对了,鞠将军,你的这两千人能骑马作战吗?”说道这里,武安国突然转过头去对鞠义问道。

    鞠义摇摇头:“这却是不行的,末将训练的这两千人,人人都身穿重甲。如果没了重甲,那么他们也就失去了近战和对抗骑兵的能力。况且他们用的都是强弩,在马上也不方便使用。”

    武安国点点头:“你们就如这样,要考虑得失,尽量将你们麾下的这些士卒训练的能适应在各种情况取胜,而不是把他们变成那种只在近战或者远程称王,一旦失去袍泽的配合,就无法作战的士兵。当然,我这么夸鞠义的那两千人,并不是要求你们把麾下的士卒都按照他那个模式训练。我所要求的是,你们各自按照自己对于战争的认知,在配合自己麾下士卒的能力,将他们训练成你们心目中那种能够在任何情况,没有其他袍泽的配合下,都能单独取得胜利的王牌,明白吗?”

    这回王牧他们都听懂了,一同点点头道:“喏。”

    “好,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吧,你们各自回去仔细想想后,再开始练兵。既然这次是在苍梧举行的比试,那么为了公平,下次的比试地点就放在合浦。”之后武安国就让他们各自会自己的地方去了,经过自己刚刚的那番启发,武安国相信,三个月后的比试,他们一定会给自己一个惊喜。

    然而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眼看着三个月的时间就飞快的过去了,下一届的比武就要开始了。就在这个时候,灵帝的圣旨却突然到了,诏他和贾琮回洛阳述职。同时,鉴于他已经事前帮武安国办了事的情况下,灵帝让他多带一些上次送给自己的那些小玩意。

    纵然武安国有一万个不乐意,想要看十几天后的比试,但是灵帝的圣旨都已经到了,他也只得带上灵帝要的“小玩意”启程赶往洛阳。至于紧接而来的比试,也只得交给程昱来主持了。

    虽然是一同奉诏,且同时交州官吏,但是以贾琮和武安国的关系,不互相派杀手就不错了,有怎么可能同行。更何况两人的行走路线也不一样。武安国时走荆州,然后经南阳郡入洛阳。贾琮则是走益州,经汉中郡入洛阳。这两条道路,无疑武安国的更省时间。

    “去,打听打听,这几个月中京城发生了什么事情?”一入洛阳,武安国就命令他的亲兵,四散到京中各地打探消息。回京述职?傻子才相信这个说法呢,无缘无故的,为何要招他回京述职?还是和贾琮一起,这里面要是没有猫腻那才有鬼了呢。

    “走,我们去拜见中常侍曹节。”

    在原地思索了一阵,武安国决定自己也应该找朝中的官员打探一番。但是他几次进京,都是深居简出,和所有的洛阳官员都不熟悉。如今灵帝一系和外戚党、士人党势成水火,这两党的官员当然是不可选。而灵帝一系的官员,又分为宦官党和他们这些灵帝亲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可惜和他相熟的朱儁已经外任为官,不然他应该是当人不二的选择。左右衡量了一阵之后,武安国还是选定了十常侍中的曹节。他之所以能进入汉朝的官场,还都赖其侄曹绍,因此严格算来,他们两人应该是有旧的。

    到了曹节在宫外的府邸,递上自己拜见的名帖之后,武安国就被曹节府中的下人迎进了府中,而他们早已经派人入宫去请曹节了。“武安侯几次入洛阳,都是深居简出,不与他人相交,为何这次回洛阳,不先入宫拜见陛下,反而是来见我这个宦官呢?”几刻钟后,曹节就从宫中返了回来,一进屋,就阴阳怪气的问道。

    “拜见育阳侯。”武安国没有在意曹节的冷言冷语,反而是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然后方才开口道:“其几次国之所以没有来拜见侯爷,那是因为情势所迫。如今天下太平,圣天子在朝,所以在下才能前来拜见侯爷。来啊,把我从交州给侯爷带来的小玩意拿上来。”说着,武安国就对侯在门外的亲兵招了招手。

    听到武安国的召唤,一名亲兵抱着一个不小的箱子走了进来。“啪”的一声,武安国打开了箱子的箱盖,指着其中玉石金银对曹节道:“这是末将从交州带回来的特产,就是陛下也是特别的喜欢,所以国就挑选了一些,特意来送给侯爷,至于末将之前的失礼之处,还请侯爷多多见谅。毕竟我们都是为陛下办事,且过还是有曹绍大人征辟入仕的,怎么说我们的关系也应该是好朋友不是吗?”

    “哈哈,侯爷此言真是对极,咱家也是和陛下一样非常喜欢这些小东西呢,侯爷真是个机灵人,难怪陛下会这么信任你,也不枉咱家在随侍的时候特意向陛下请示,回来见你。来人啊,还看什么?还不赶快把侯爷送我的东西拿下去,另外把圣上赏给咱家的御茶也拿出来,给侯爷尝尝。”看到箱子里那些可爱的小东西后,曹节原本那拉成长白山的脸瞬间变成了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一面拉着武安国座,一面吩咐侍者给武安国上好茶。

    喝了一口侍者送上来的御茶,武安国就将茶杯放到了桌上,然后开口对曹节问道:“侯爷,您天天随侍于陛下身边,知不知道这风平浪静的,陛下为何要好端端的诏我和贾琮回京呢?”

    “呦,将军你这话可就完全错了。现今这洛阳城中,非但不是风平浪静,反而是暗潮迭起,将军可一定要小心啊。”武安国的话音刚落,曹节就立刻摇了摇头,尖着嗓音,意味深长的说道。

    武安国拱拱手,一脸恭敬的道:“还多请侯爷指教。”

    曹节掐着兰花指点了点武安国:“侯爷我给你说啊,两个月前,太常刘焉向陛下上奏说现今天下,各地的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招致众叛亲离。应该挑选那些清廉的朝中要员去担任地方州郡长官,并且恢复州牧制,借以镇守安定天下。陛下也有感于黄巾逆贼之后,各地世家门阀的实力急剧膨胀,已经威胁到了朝廷的统治。因此就赞同了刘焉的请求,想要以汉室宗亲中的杰出者出任各地的州牧,借以加强朝廷对各地的统治力。但是那些世家子是什么品行,侯爷也是知道的。当陛下拿着太常的折子在朝会上决议的时候,这百官一下就炸锅了。什么此议诚乃亡国之策啊,恐重演七国之乱之类的谏言也统统都冒出来了,可把陛下气得不轻。”

    武安国点点头,原来这州牧的制度很可能就是这次之后才恢复的,他当初刚穿越来那阵还奇怪为何只有刺史而没有州牧呢:“可是这这又与国与贾琮何干呢?”不过武安国还是不明白这与他有何关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