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东的修真之路
字体: 16 + -

第3章 拜师

    赵家庄内,一片祥和气氛,周氏父子二人牵着牛车回到庄内,放眼望去红色一片。不论穷富,都在自家门上贴上代表喜庆的春联与门神,进了门去,窗户上也是张贴着福字。小庄子里人不多,高门大院也不多,更多的是低矮的门墙与年久不修的外墙,踮起脚来,探出头去,里面如何一看便知。晃悠悠的走在村庄里,日头正高,暖洋洋的阳光洒在身上,也是特别舒服。不多时,便到了周家门外,不出意外,门墙上贴上了春联和福字,肯定是周大郎清晨等周东时贴上的。

    进了门去,大青牛慢悠悠的拖沓的走了进来,周大郎将牛栓到一旁,笑呵呵的叫道,妹丫,你看爹带回来了什么。冲天辫小丫蹦蹦跳跳的从堂屋出来,爹啊,啥稀罕货啊。

    周大郎苦笑道,啥稀罕货,喏。妹丫滴溜溜的眼睛转的飞起,左顾右盼间便看到插在车上的糖葫芦跟周东手中的糕点盒子,“爹,你真好”,他娘啊,出来瞅瞅我选的布料咋样,咦,你娘呢“

    妹丫笑嘻嘻的说道,俺娘去夫子家了,饭都热好了,你看,我哥都饿的腿发抖了。“哼,吃了那么多还饿,真不知道这死小子肚子是咋长的。”

    周东听得有饭,双眼一亮,急匆匆的往饭舍跑去,揭开锅,热喷喷的大米饭,配上几样家常菜,周东一手拿碗,一手夹菜,美滴很啊,呼噜呼噜,一碗饭下肚,再来一碗,如此重复三遍,哇,总算有些饱意了。此君狼吞虎咽之姿,端的是非凡无二。

    日头偏西,周大郎蹲坐在门口,望向屋内,又见炊烟升起,这到饭点了,孩他娘咋还没回来。周东撇撇嘴,嘟囔到,爹啊,你做饭去吧。周大郎满脸的诧异,盖因之前有次孩他娘跟妹丫回邻村的娘家,周氏父子两人日上三竿,望向饭舍,两两相望,满是无奈。挨不过肚饿的周东挑唆着周大郎做饭,周大郎只好硬着头皮做出了一顿惊世骇俗的饭菜。

    恩,米粒还好,怎么还有沙子,啊,爹,这黑乎乎的啥玩意,爹,你是不是放错盐了,咋这来咸,啊呸,这什么啊,爹,咱家拌黄瓜放的是酱油吗?......周大郎满脸无奈,只好去村边赵大年家里讨了点饭菜,勉强应付了这顿。

    小东啊,你不怕我放错东西了?爹,你想啥呢,家里没盐巴了,酱油也见底了。额......一头黑线的周大郎只好起身前往饭舍。

    “娘啊,你可算回来了”夕阳微斜,门外走进一个瘦弱女子,黄色的皮肤上有了丝丝岁月的痕迹,青丝不长不短刚刚好,双手遍布老茧,枯瘦的身躯后还背负着几担柴火。“我来,我来”周大郎一猫腰便去接柴禾,”算你有点良心”。

    娘啊,我都快饿坏了,你看我的肚子都小了半截。娘马上给你做饭哈,你再等会。

    炊烟升起,噼噼啪啪的柴禾声,炒菜声,不多时,米饭的香味四溢,简单的几样家常菜,酸辣白菜,萝卜粉条,矮凳前一胖一瘦,狼吞虎咽的吃着。摇曳的灯光下,这就是家的温暖吧。晚饭完毕,妹丫主动帮娘亲收拾饭桌,周大郎与周东并排坐在门槛上,默默无言。爹啊,我啥时候能吃到你做出来这么美味的饭菜呢。“我打死你个龟孙,来年你再不减减你身上的肥膘,看我不想法子弄你。”“爹啊,我也没辙啊,我喝水都长肉啊”“你喝水我看看,一天天不到饭点就饿,不吃饭不学习”“爹啊,非我之罪,乃娘亲之过矣”“还拽文,看我不抽死你”“救命啊,救命啊”

    除夕夜,一家人坐在堂屋内,捂得严严实实的周家兄妹看着屋外的炉火,怔怔发呆,周氏在堂屋裁剪着布料,周大郎看向兄妹二人,满心的欢喜。岁岁平安啊。周氏夫妇祖辈皆是泥腿子出身,八代贫农都算得上,唯一有出息的就是门口被吴父子盛赞的周东,可惜懒惰爱吃,不求上进,自打那事发生之后,便发奋读书,整个人跟变了似的,不过憨娃儿确实聪明,学堂内的东西,他两就没操过心。发愁的是小妮子,不到10岁便出落的水灵,没事还老缠着小东讲学堂里夫子所说的事情,三千百在周东学会之后也默默学习,唉。一声叹息。女子无才便是德,虽然周大郎心中不以为意,但姑娘家家的学那么多东西用的着么。不如让小妮子跟夫子闺女多亲近亲近,学学女红也好。

    噼噼啪啪,爆竹声乍起,新的一年到了。周东强撑着快要合住的眼睛,看向天空,心里默念道,岁岁安康啊。小妮子也努力打起精神,望向炉火。

    春节第一天,爆竹声在庄子里此起彼伏,鸡叫声,狗跳声,满地的红纸,空气中弥漫的硝石的味道,呛鼻却让人心安的气息。周东翻起身子,望向窗户,唉,该死的北风,又把我窗户吹了个洞,拿起身旁新做的衣裳,周东呵呵笑了,藏青色的外褂,大红色的棉袄,灰色的土布棉裤,穿戴好衣服,周东走向屋外,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啊。咦,这小妮子谁啊,咋这来水灵呢。只见堂屋里端坐几人,周氏夫妇当然在列,一名妇人,身着浅红色间藏蓝色棉袄,点缀着星星点点的金色丝线,不着粉黛,青丝盘旋,落落大方。妇人旁站立一少女,明眸皓齿,美丽大方,身上一件玫瑰色棉袄,下着天青色裤子,杨柳眉弯弯,嘴上一点绛唇,双手微微迭起,杨柳依依不外如是。细看来,嘴唇微张,虽非淑女笑不露齿,却也别是一番滋味。

    “见过师娘,师娘怎的今日上门来。”“小东啊,今早起来,小锦闹腾的说要让小丫看看新衣裳,我看哪,是想让你这个东哥哥看呐”“师娘说笑了,我这就叫小丫起来”周东一脸黑线,满心的委屈,我是招谁惹谁了。出了堂屋,走向东房,轻敲门扉,“小丫,起床啦,小锦来找你了。”“啊,小锦来了,哦哦,马上来。”只听得屋内一阵乒乒乓乓,不多时,小丫梳洗一番打开门来,进了堂屋与小锦窃窃私语,却是冷落了一旁的小东哥哥,刚好落的清闲的周东,走回西房,拿起《论语》,片刻之后,朗朗书声传来。

    堂屋内,小丫与小锦玩的不亦乐乎,吴夫人与周氏夫妇也相谈甚欢,周氏虽然未尝识字断文,但周东入学以来,耳濡目染一年多余,也是有所收效,与吴夫人交谈并未露怯,反而比周大郎还大方有礼。只听得吴夫人微微一笑,平淡说道:“妾身此次前来,确有他意,我家夫子曾经跟妾身说道,周家有子,其猛于虎,周家有女,当飞九天。虽是酒后戏言,但妾身私以为夫子与你家东郎有缘,故此冒昧前来,敢问二位,可否让东郎拜我家夫子为师。”“妇人说笑了,东子何德何能受到夫子如此肯定,东子拜入夫子门下是小东的福分,吾夫妇二人怎敢谢绝妇人美意。”

    “哥,爹娘叫你过来”“来啦”周东放下书,揉了揉肚子,哀叹一声苦也,摆摆手,舒展了下身体,起身前往堂屋。

    “这,是学生三生有幸,长者赐,不敢辞,学生受之有愧”“行啦,你也别苦哈哈的,就这么说定了,回头我跟夫子夫子说一声,让他择日收你入门。”

    正月十六,宜纳取,收徒。吴夫子院中,老夫子脸上的笑意自打初一夫人回来之后就未曾消散,正所谓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不愧是枕边人啊。夫子心中乐开了花,却不知周家院中,周东一脸苦哈哈的望向那堆东西,这不是为难我胖东吗?人在屋涯下不得不低头啊。只好从躺椅上下来,换上新做的藏青色布马褂,胖嘟嘟的脸上满脸的不情不愿“娘,这也有点太单薄了,还个厚点的行不”“拜师可是大事,一点不能马虎,不是田地君亲师啥的么”“娘,是天地君亲师。”“娘说啥就是啥,你个小崽子要翻天不成。”“娘说的对,我这就去夫子家中.“

    叩开门扉,将大青牛背上的包裹拿下,周东提着包裹缓步前行,不是他不想走快,而是走不动,包裹内芹菜,莲子,红豆,枣子,桂圆,还有把干瘦肉条,真怀疑这个时节从哪来的这些东西。夫子巍然不动,对于周东的到来无动于衷,只是嘴角一抹笑意出卖了他,周东此事哪有闲情观察这个,只得小声吆喝小锦与师娘。

    时辰到,正堂圣师像钱,周东恭敬的跪拜在夫子面前,双手捧茶,口念师父好。吴夫子正襟危坐,缓缓将茶杯接上,对着周东说道“此事虽小,但我大秦礼法严格,拜师之事虽无见证人,但你我师徒二人心知即可。”抿了口茶,转过头去,将供桌上一个盒子交给周东,说道“庄子虽小,但礼不可废,这文房四宝曾陪为师二十余年,今转交于你,希望你能在文道之上有所建树。”

    “徒儿谨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