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成命
字体: 16 + -

第八章 烽火岛上锁龙井

    第一部  飞龙在天



    



    第八章  烽火岛上锁龙井



    



    此时的码头上灯火通明,仍旧乱哄哄的,扛包的苦力穿行来去,将很多木桶、米袋搬运到一艘大船上,船舷扬起一面绣有龙形的蓝色大旗,竟然是艘官船。



    俞元洲率领众衙役,将一十九名留学生连同三位礼部官员护送上这条官船,与其说是护送,不如说是押送。看看木桶、米袋装载完毕,立即催促起航。



    那些留学生和礼部官员面面相觑,都不明所以,心下纳罕:“这到底着个什么急?”



    再看远去的岸上俞元洲众衙役,依旧面无表情。大家这才又注意大船上的景象,只见水手众多,因为刚刚起航,都跑来跑去,忙忙碌碌。



    众人刚才都喝了些酒,此时正是兴奋的时候,便在甲板上三三两两聊着天,看着夜晚海景。船驶出不到一个时辰,大家都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闪亮处,开始奇怪起来,议论纷纷。



    祖天养叫过一个年老的水手,问道:“船老大,你看那边有灯火的地方是哪里?倒不像是其他船发出来的。”



    那老水手回道:“那是烽火岛,往来船只全靠它指引方向。我们第一站,就到那里。”



    众人一听,又感奇怪,祖天养又问道:“这大船不是带我们去日出国天都城吗?为什么中途要停这里一站?”



    “你们不知道,”只听那水手道:“这烽火岛很邪门的,一般小船不敢靠近,靠近就有风险,必须官家的大船才能顺风顺水的停靠住。烽火岛上有一人把守,很久没送水和粮食了,我们这趟先给他送去补养要紧。”



    “原来如此。”众人这才明白了一点。



    很快,大船停靠在烽火岛附近,水手又忙乱地把那些木桶、米袋搬运下来,因为船太大,不能完全靠近小岛,只能用绳子将货物吊到下边,再由水手在海中划动小舟接着,倒运到岛上。



    此时已经子夜时分,但岛上一座高台,台上点燃了巨大的篝火,将方圆几里都映衬的明亮。那座高台石壁上,清晰地出现“烽堠宝山”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众留学生仍旧兴致高涨,看的分明,由祖天养带头,大家又弃船登岸,就要在岛上游览一番。



    大家划动小舟,随着搬运物资的另一艘小舟,终于停靠在小岛岸边,早有一个人手持一盏马灯迎着众人,他披着一件厚实的大氅,头顶斗笠,挽着裤脚,在海边慌乱走动着,显得非常不安。



    “快点!快点!”那人感觉很着急,连连催促:“过了子夜,神仙也难救!”



    众人看此人,只见六十多岁精瘦老人,一张马脸,皮肤黝黑,简直黑里发亮,一双豆大的眼睛瞪的圆圆的,急得脖颈上的黑筋暴起。



    刚才和留学生对话的老水手对他笑道:“你这老黑,看把你急的,跟黑猩猩一样!”那些水手一起哄笑起来。



    那些水手们又将水桶和米袋一件件抬到岛中央,也就是高台前,但见岛中央有一口井,两条巨型铁索从井中探出,一直延伸至高台底部,围绕多圈,因年深日久,高台附近的铁索已被苔藓覆盖。水手们将水桶里的水、米袋里的米一件件倾倒井中,只留下一部分,放在老黑脚边,看来剩下这些,是给这守岛人留的给养。



    众留学生跟随着他们一路走来,看他们不用人指导,很熟练的操作着,看来这些水手是时常来此送给养的,熟门熟路,干完后,便又走回海边去了。



    这些留学生中,虽有个别人是各省主管选派时,经过贿赂或者直接选择自己人上位,但也不乏全国各省挑出的栋梁之才,其中来自滇池省的翁玉书便是从小爱好各种史料文献的,早听说过有这个烽火岛,仰头看着高台上的字说道:“这难道就是当年共侯亲笔所书的——‘烽堠宝山’四个字,并严令后世人们‘昼则举烟,夜则明火’,今日,终于见到真迹了。”



    众人听他说后,都一齐看向高台上的巨大篆字。



    同是来自滇池省的牧光辉奇道:“辛辛苦苦,好不容易运来的物资,又是水又是米,为什么要倒进这口井里?”



    众人都是好奇心起,又一齐看向守岛人——老黑。



    老黑黑白分明的眼睛骨碌碌转动着,说道:“你们这群小赤佬,什么都不晓得。要说,我也是来这里后,才听我前任说起的。



    “世人都说烽火岛上的烽火台,是为黑夜中往来舰船指明方向的,更有人揣测是为预防日出国入侵我们才存在的,近几年日出国时常有倭寇骚扰我们近海地区,这么说也没什么不对,但它真正的使命其实是座监狱,监禁着……一条龙!



    “源自神龙山脉、流经六省的大江,其实就是一条水龙,入海口即是龙头,这烽火岛以前不叫这名儿,叫做‘困龙枯’,‘枯竭’的‘枯’,岛上一滴能喝的水没有,但却出现在大江入海处,堵截着大江汇往大海,这明摆着,就是要困死那条水龙的,传说水龙入海,天下必然大乱!



    “而这个井,也不是普通的井呀,那就是个锁龙井,传说那水龙入不得海,反被困龙枯这座岛困住了!呶,你们看那大粗铁链,绝不是锁一般事物的。”



    众人被他说的一惊,又都去看那口井,连那井口的锁链仿佛也在拉动起来了。



    “老黑爷爷,您说的这个‘锁龙井’,我小时候听乡亲们说过。”来自江淮省的韦正清瘦高挑身材,站在那里如个棍儿一般,一板一眼地道:“乡亲们都说,那是开国功臣共侯为治理洪水泛滥,擒住了上古蛟龙,并在烽火岛上深挖一口井,打造一根粗若臂膀的铁链,将上古蛟龙锁在井中的,这才镇住大江洪灾肆虐。可这些都是传说罢了。”



    同是来自江淮省的沈涵衍却说:“这个传说我也听说过,但我深信不疑。”



    韦正清道:“这个你也信,那你说说看,这井有多深?锁链有多长?那条蛟龙可还活着吗?”



    “自然活着!”沈涵衍信誓旦旦地说。



    话音未必,高台顶部的烽火台,本是燃起的篝火,突然爆起一股电光石火,竟然熄灭了,继而出现一团蓝色火焰,初始很渺小,蓝色火焰很微弱,不久却盛大起来,那蓝色也越发渗人。



    众人都看到了,不明所以,又都看向老黑。



    老黑却是惊恐莫名,一张黑脸,瞪的眼睛都要冒出来了,惊呼道:“鬼火!”



    就在此时,岛中央那口井中隐隐传上来轰隆隆的响声,震得铁链都发起抖来,众人这才感觉害怕,大家不由自主的拔出御赐短剑,紧紧盯住锁龙井。



    轰隆隆声响越来越大,不一刻,铁链向上急速运动,冥冥中不知道什么力量在拉扯铁链,速度越来越快,在众人惊呼中,一条水晶斑斓的蛟龙冲出井口,伴随着一股水雾,向天飞去,越飞越高,隐匿于黑色夜空里。那条铁链也被挣脱,甩下来重回井中。



    过了一会,水雾消散,铁链仍旧深入井中,烽火台上的蓝色火焰重又燃起篝火,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刚才的一幕只不过是众人幻想出来的一般。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惊异不已。



    沈涵衍又对韦正清道:“看到了吧,我说是活着的。”



    “唉!”那边老黑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一切自有天意,随天去吧!”



    韦正清不依不饶,追问他道:“老黑爷爷,您这是什么意思呀?”



    老黑道:“我的前任跟我交代过,自古以来,每月初一和十五烽火岛都会十分危机,锁龙井中都会传出异响,所以必须要向其中倾倒清水和大米,这样才会恢复正常,但最近几年,那种异响会时常发出,所以有了突发状况,我都会燃起篝火,让大陆速速派船送来水和米,每次都很紧急。我知道迟早有一天会发生刚才的事,水龙冲出锁龙井,以后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我们会经历什么事?没有人知道!”



    老黑说着说着,突然看向他们,道:“我一把年纪了,年轻时做过很多坏事,早知道会有遭报应的时候,我倒是不怕什么,可怜了你们这些孩子,年纪轻轻,可能就会经历苦难,人生就是这样。没想到历经那么多代人苦心经营的一件事情,会到我们这里终结……”



    老黑无力地坐了下来,靠在一处石头上,说道:“也好,以后省了我操心井里的响动,呵呵。”



    众年轻人围绕着他,看他露出一个笑容,比哭还难看。



    这时,远处过来一人,正是那老水手,问他们道:“刚才发生了什么?”见大家不回答,又说道:“船要开了,都赶快上船吧。”



    众人这才收剑入鞘,跟着到海边,划动小舟登上大船,继续向东起航。



    烽火岛上,老黑坐了很久,看着烽火台上的篝火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