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魏良卿之子
字体: 16 + -

第221章 逃出生天

    “大人,小生不明白您给我们看这个抵报的意思,请您明示。”张溥问道。

    “你不明白,在我看来你们中已经有人明白了,让他给你解释一下吧。”王永光并不想当着众人的面把他心里想的事给说出来,因此,他指着陈子龙说道。毕竟刚才他已经看出来陈子龙和夏允彝以及吴昌时三个人在看完抵报后就想劝众人退出,只不过被张溥和张采给拦住了。

    “大人,卧子兄可能怎么比得上您的才华呢?因此,他可能会理解错误,还请大人明示。”张溥还是硬着脖子要求王永光直接给他解释。

    现在的他完全表现出了他书生意气的本性,要知道他现在只是一个士子而已,而王永光则是六部的尚书这一文官中仅次于内阁大学士这样的高官,按照他们俩的地位差距,他根本就见不到王永光这样的人。

    但现在自视甚高的他完全没有把两人的地位差放在眼里,好像他对面的王永光不是尚书,而只是一般的士子而已。

    他这样一说,王永光的脸色当时就变了,从来没有和张溥打过交道的他没有想到张溥竟然敢这样不给他面子。再说了,你张溥凭什么要他王永光这样一个兵部尚书来给他解释呢?

    因此,当时的王永光是勃然变色。

    看到事情不对的陈子龙马上拦住了两人的冲突。

    “大人,大人,您息怒。天如兄不会说话,请您不要和他一般见识。这件事哪能劳您的驾来解释呢?就由我来解释好了。“

    陈子龙这番话算是把王永光的火气给扑灭了,他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拿起了茶碗,那意思就是让众人走了。

    ”大人,我们告退。“陈子龙冲王永光施了一礼,然后拉着还不愿意走的张溥,领着众人出了兵部衙门。至此,这一场风波才算是过去。

    至于陈子龙出去后怎么经张溥来解释,咱们就不叙述了。

    但说屋内坐的的魏国公徐弘基,他一看这个事情已经解决了,马上也和王永光告辞走了。

    看到屋内没有其他人了,沉着脸的王永光对他的师爷吩咐道:”你马上安排人给我紧盯着这个张溥,决不能让他在外面乱讲,这个人我看是个愣头青,如果坏事,那就肯定要坏在他身上。“

    ”是,大人。“师爷答应道。想了想后他又问道:”大人如果这个张溥继续在外面乱讲呢?“

    ”那就不要怪我不客气了,实在不行就安排人暗暗的做了他。”

    “大人,不过这个张溥现在在外面影响很大呀?冒然动手很可能会引起轰动的。到时就不好收场了。”

    “你笨呢?你难道不会安排一个”马上疯“吗?要知道像他这样的士子是经常会去那些画舫的,这样的机会可不少呀!”王永光不满意的看了他的师爷一眼。

    “是,大人。”师爷答应道。

    。。。。。。。。。。

    由于各地的官府都几乎和南京一样,采用了王永光的同样的办法压制住了本地士子的活动,所以当厂卫们的船队经过这些地方时大家表现得好像没有看见他们一样,使得他们顺利的通过了南京、镇江等地,同时,他们在暗卫地帮助下也在暗暗的买海船,毕竟去台湾是要坐海船出海才能到的,像他们现在坐的漕船是出不了海的。

    现在海船的价格倒是比原来便宜多了,因为崇祯皇帝禁海的旨意已经下到了江南,使得大明再次禁海,也使得原来很多中小商户在阉党开海时造的海船是彻底没有用处。

    当然,他们不能出海,并不代表别人不能出海,那些海商家族就等着这一天呢?

    因为恨这些中小商户原来抢他们出海的生意,所以现在这些海商家族对于这些中小商户手中用不上的海船是拼命的压价,一条在前几年开海期间十万两白银造价的四百料海船他们仅仅出价三百两,就这他们还是一副爱卖不卖的态度。

    在他们看来,根本就出不了海的这些中小商户的海船现在是彻底的没用了,他们能出三百两银子都已经对得起这些人了。毕竟如果你不卖的话,就这三百两银子你也得不到,只能看着自己家的船一点点的烂掉。

    这个价钱使得很多的中小商户是咬碎了钢牙,毕竟他们是用十万两白银造的船,本想着出海能大干一番,没想到仅仅不到三年,他们的生意就在阉党倒台后做不成了。

    而且能做三年的商户那都是第一批商户了,占的比例并不大。大部分的商户家的船都是在这两年才造的,有的甚至是今年才造出来,还没有出过海,就不能做了。这下子十万两银子一下子就变成了三百两,这使得有很多人都不舍得卖。

    不仅仅是商户因为这个损失惨重,就连他们雇的那些水手也一下子失去了这个工作,重新回到了从前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这使得很多水手非常羡慕那些跟着阉党去台湾的水手,毕竟在那个地方是可以出海的。

    对于这些情况,锦衣卫的暗卫们当然知道,于是他们就在厂卫的船队经过南京后,就向高四其他们提出了买船的建议。

    高四其他们当然得买船了,他们这些人从北京跑到这里不就是为了去台湾吗?如果没有船,他们怎么去呢?因此,再了解了现在船的行情后,高四其、马先平和冯志远他们直接决定以每条船一万两的价钱来收购这些中小商户的船。

    这个价格虽然说比起海船十万两的成本还要少不少,但是却比海商们出的价格高多了。当然,高四其他们能出这样高的价格也并不是可怜这些商户,而是他们有要求,他们要求买下的每条船上必须配好水手。

    由于已经对三百两的价格已经快绝望了,现在有人能出一万两,于是这些商户们是争相卖自己的海船,至于水手,那更好办了。毕竟水手们这些天的日子也不好过,现在一听有人能带他们出海,这些人是非常的高兴,只不过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那就是他们要带上自己的全家一起上船。

    本来就是自己带着全家逃亡的高四其他们对于这个要求是没有任何考虑就答应了。毕竟在他们看来,这个要求是合情合理的。、

    就这样,他们很快就收集齐了船只,他们甚至都没有去上海县,毕竟那里是个城,也有官兵把守。人家现在不进攻他们,他们也不想打仗,于是他们就在长江边上换上了海船。至于说去台湾的航路,魏公公也早替他们这些人准备好了。在魏公公留下来的人中就有当时希孟培养出来的领航员。

    于是,在他们这些厂卫逃出北京近二十多天后,大家全体都坐上海船去了台湾。至此,在大明,真正的厂卫已经是不存在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