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芳趣话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2

这两句诗引申的意思就是不管你如何搞阴谋诡计,都不会有好下场。

所以大观园的诗人们说,薛宝钗的咏螃蟹诗写得好,是在小题目上寄寓了大意思,只是讽刺世人太狠了点儿。

这样深刻的讽世之作,只能出于薛宝钗之手,这是薛宝钗的老辣性格和博学决定的。

林黛玉可能写这样的诗吗?不能,林黛玉只能感受落花之类的情感;贾宝玉可能写这样的诗吗?也不可能,他只能写四时即事李纨探春都不可能,只有既有丰富社会经验又有心机的人可能写出这样的诗。

写螃蟹咏的同题诗情节非常有趣。

这是大观园诗人们其乐融融吟诗场面的代表,也是大观园的诗人们热爱生活热爱诗歌坦坦荡荡的写意图画。

似乎大观园的人遭遇诗歌就抛弃了原来的一切不和,丢开了一切你亲我疏。

贾宝玉是林黛玉心上的宝哥哥吧?林黛玉一点儿也不因此就称赞宝玉的诗写得好,因为贾宝玉的诗确实写得不怎么样,但贾宝玉似乎还沉浸在得意中,还要说林黛玉已经才尽了,现在轮着他露脸了。

如果贾宝玉在日常生活中这样对待林黛玉,林黛玉早就恼了,但是在诗会上,没事。

薛宝钗螃蟹咏一出来,马上压倒他们俩,两人都心服口服。

声是智慧的较量是才情的较量,跟现实生活中的勾心斗角扯不上关系。

诗是大观园的欢乐颂,大观园的人只要写起诗来,什么你跟他好,他跟她不好,所有这事那事小事俗事都不存在。

存在的只是诗题诗韵诗意。

这样的场面,超出了日常生活中的鸡争鹅斗,进人了和美的境界。

大观园的贾宝玉和姐姐妹妹也就是在诗会中,性情得到充分的舒展,度过了他们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

如果说,大观园是曹雪芹心目中的太虚幻境,那么,大观园诗会就是太虚幻境的悠扬神曲。

紧接着海棠诗会出现的**诗会,几乎成为大观园一幅美丽仕女图林黛玉拿着钓竿钓鱼;薛宝钗掐了桂花蕊喂鱼迎春用花针儿串茉莉花探春李纨惜春在重柳下边看池里的鸥鹭。

贾宝玉一会儿看林黨玉钓鱼,一会儿跟薛宝钗说笑,一会儿陪袭人吃螃蟹。

这时的大观园女儿们真是无忧无虑心情舒畅。

就连跟大观园诗会有联系的大观园螃蟹宴也成了《红楼梦》里边少有的欢乐祥和场面。

这是贾府从贾母到侍女都参加的宴会,也是贾府除了贾宝玉之外没有任何男人参加的宴会。

这个女儿国的聚会真是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之所以能如此,又跟王熙凤关系很大。

过去人们喜欢用阶级观点分析王熙凤,说她如何放高利贷,如何压迫奴隶,如何阴险毒辣,其实王熙凤是个很复杂的人物。

她有着柔美的一面,更有着智慧的一面,她是最擅长制造欢乐气氛的外交家,是高明的“节目主持人”,走到哪里就把笑声播撒到哪里,走到哪里,就把幽默风趣带到哪里。

王熙凤还没进到藕香榭,半路上已经拿老祖宗幼年时期磕破头开涮,说老太太从小儿福寿就不小,专门磕出那么个坑就是用来盛福寿的。

寿星原来脑袋上也有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倒凸出来了。

王熙凤的笑话总是这么应景,这么有趣,又这么令贾母开心。

进人亭子后,王熙凤又叫这次宴会的名义上的东道主史湘云只管自己吃去,叫鸳鸯袭人等甚至婆子们只管随意坐了吃喝。

她在那儿里里外外地张罗。

贾母这边吃得差不多时,王熙凤来到廊上,跟众丫鬟群吃群乐,随意地跟鸳鸯开个“琏二爷爱上你”的玩笑,琥珀说鸳丫头去了,平丫头还饶她?她没吃螃蟹,倒喝了一碟子醋。

平儿拿蟹黄抹號珀,结果抹了王熙凤一脸。

众人哈哈大笑,惹得贾母动问。

鸳鸯做了个即兴创作式即兴歪曲式回答“二奶奶来抢蜂蟹吃,平儿恼了,抹了他主子一脸螃蟹黄儿,主子奴才打架呢。”

于是欢声四起。

贾府像这样平等祥和场面,在整个《红楼梦》里似乎只有一次,从此成为绝响。

桉头制帽的人物诗歌大观园诗会创作出来的诗歌,是这些人物人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物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人物诗歌还隐写自己的未来。

曹雪序于《红楼梦》之外的诗歌只传下来两句,但他替红楼人物写的诗歌却是写一人肖一人实在是天才。

不仅每个人的诗歌不一样,每人写诗时的脾气还不一样。

大观园诗会咏白海棠,既限题,还限韵,应该很难做,林黛玉似乎最不在乎这些。

别人都在悄然构思时,她或者抚梧桐,或者跟丫鬟说笑,或者看秋色,似乎她根本就没构思,其实是一想就得。

薛宝钗明明也写出来了,却谦虚地说虽然有了,却不好。

贾宝玉呢?急得背着手踱来踱去。

当大家都写好了,而且在议论哪个写得好时,林黛玉提笔一挥而就。

这么简单的描写,林黛玉的恃才傲物,薛宝钗的谨慎小心,贾宝玉的毛毛躁躁,活灵活现。

林黛玉是大观园青春女性中最灵秀最聪慧的人物,她对生活的感受特别**,对生活的观察也别出心裁。

在她的眼里,白海棠清纯洁白,它不是从普通泥土里长出来,不是种在普通瓦盆里,而是将冰碾碎做土,用玉来做盆,“碾冰为土玉为盆”。

它的洁白又是从人们熟悉的梨花那儿偷来了花蕊,从人们尊敬的梅花那儿借来一缕芳魂,“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白海棠还像月中仙女穿着自己缝制的素衣,像闺中愁苦的少女在悄悄地擦拭眼泪,“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试啼痕”这样的写法,既表现出林黛玉的巧思,也可以看作是她对自己的性格的写照。

脂砚斋早就注意到,这些诗“不脱落自己”,林黛玉就是写诗,也在述说着自己的命运,即用诗歌形式进行绛珠还泪的活动。

按照李纨和探春的观点,第一次诗会,薛宝钗和林黛玉都写得很好,但李纨和探春主张薛宝钗第一,林黛玉也没表示不服气。

接着**诗会,成了林黛玉大展雄才独霸天下的舞台。

**诗会选了十个题,从方方面面写**。

林黛玉选了三首,其他人有选两首的,有选一首的,最后李级评价《咏菊》第一,《问菊》第二,《菊梦》第三。

都是林黛玉写的!李纨的诗写得一般,但她却是很有见解的诗评家,她对林黨玉的诗歌的评价是“风流别致”。

林黛玉三首诗里边都有警句而且都跟她的为人她的形象挂得上钩。

比如“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素怨”和“秋心”都是洁白高洁的意思,这是借**的高洁表达自己的胸怀。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开花为底迟?”更是把孤高的品格写出来了。

至于“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嗆香对月吟”更是写出了潇湘妃子作为诗魂的迷人之处。

红学家经常注意到唐伯虎的落花诗对葬花吟起作用,岂不知,还有个重要学人物对林黨玉起作用,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特别专注**,她的《咏白菊》“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酒,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

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