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字体: 16 + -

第八章 巧识场面话,妙解话外音

领导的话里藏着什么“话”

要想很好地和领导沟通,说领导爱听的话,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听懂领导在说什么,听到他的弦外之音。毕竟很多时候,领导出于自身的考虑很多想法都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一些“场面话”和“话外音”来传达的,在和领导沟通交流时,要懂得倾听,懂得思考,明白领导的话里到底藏着什么“话”。

“以后再说”“以后”是什么时候

在日常工作中,下属不可避免地要和领导进行沟通或交流,也会提出自己的一些要求。可是,这些要求并不一定都能够得到满足,被领导拒绝也是时常都会发生的事情。作为下属,应该明白一点,很多时候,领导并不会直接拒绝你的要求,而是会说出一些“推脱”之辞,比如说“等等看吧”、“现在很忙”、“以后再说”等等,这些都属于推托之辞。这个时候,作为下属就要好好地琢磨一下:领导到底想说什么?领导的话里话外到底什么意思?“以后”究竟是什么时候?领导的内心究竟是何想法?

李璐是一家影视公司编辑部的主管领导,由于公司要赶在“五一”放假之前摄制一档特别节目送电视台播出,所以最近忙得不可开交。

李璐每天不仅要统筹记者的采编和播出安排,还要协调与策划部的沟通,真是恨不能多出两双手脚来。可是,偏偏在这个时候,主管策划部的王霞还跑来添乱。王霞是新来的主管,以对公司业务不熟悉为由,想把选题策划的一部分工作丢给李璐来做。

李璐心里很明白,手头上的工作都快把自己忙晕了,哪里还有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更何况,这次策划的难度相当大,自己如果接下这项工作,干好了也是策划部的功劳,干不好呢?不但会被领导批评,说不定还会给自己安一个不务正业的罪名,实在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可是,她又不能直截了当地拒绝了王霞,毕竟她讲的也是事实她刚刚进公司,确实对很多业务不是很了解。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编辑部和策划部这两大部门是公司里平常合作最频繁的,如果这次自己直接拒绝了,很可能把两部门的关系搞僵,对以后工作上的合作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考虑了半天,最后李璐若有所得地点了点头……

李璐找到了王霞,看着她那有所期待的眼神,用坦诚、温和的声音对她说:“我理解你的难处,每年的这个时候,公司里我们这两个部门都是最辛苦的,何况你刚进公司,一上马就接手这么重大的策划活动,压力大是可想而知的。我有个建议,你看行不行?就是策划案还是由你们策划部来出,我抽调一个资深的记者,在这期间做你的帮手,帮你熟悉业务上的流程和我们这里的选题风格,你觉得怎么样?”

“好啊,你的建议真的很不错,比我原来想的要好很多。谢谢你李姐。”王霞赶紧说。

“那这件事儿就这样定了吧。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将涉及到一个记者的临时工作调配问题,我们还必须和对方商量一下。等把记者安排好了,我再去找你,你看行吗?”王霞点了点头。

很显然,王霞到了最后也应该明白了李璐“话里话外”的意思了,她的要求被拒绝了。李璐在职场已经很多年,她知道直接拒绝别人对自己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于是她巧妙地用“等记者安排好了,再去找你”把问题推辞掉。

其实,能在职场走上领导岗位的人,没有哪个是没有职场经验的,他们很清楚直接拒绝员工的要求对员工是一种打击,但是因为一些原因他们又没办法不拒绝你,所以,他只能用“以后再说”、“等什么时候再去”等语言含蓄地拒绝你的要求,作为下属,这个时候就需要多用一份心思去揣摩领导的话外之音。别被拒绝了还以为领导已经答应了,结果空欢喜一场。

在职场中,领导拒绝你的方式和说辞其实有很多种,在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种经常听到的推托之辞,希望对大家有用。

1直接拒绝

“直接拒绝”其实算不上一种推托之辞,因为这种拒绝的方式是非常直接,没有一丝含蓄的,相信所有的下属都能听明白。

2以“工作很忙”为由而拒绝

在职场中,有很多下属确实是很没有“眼力见儿”。领导已经明确地流露出了想摆脱他的意思,但是他始终都看不明白领导的意思,因此,领导只好以“我现在工作很忙”这样的推托之辞来拒绝这样的下属了。

3以“拖长时间”为由而拒绝

领导各有不同,有的领导就非常喜欢用“拖时间”来表达拒绝的意思。

比如,某位下属去找领导求助。领导也许就会说:“这样吧,这个事情反正也不着急,等过段时间再说吧。”

“过一段时间再说”就是典型的一种推托,像“考虑一下”、“回头再说”、“以后再说”都是此种类型的推托之辞。

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下属就应该明白,领导只不过是找借口拒绝你罢了,并不是真的在“以后的某个时间”就能答应你的要求,你也就没有必要在这样的领导身上再浪费过多的时间。

说话感悟

要想让自己说的话领导爱听,除了自己能言巧辩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听懂领导的言外之意,毕竟很多时候,领导的想法并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需要通过一些弦外之音来传达。比如领导告诉你“以后再说”、“我现在很忙”“等完了再看”时,你一定要明白这是他在拒绝你,千万不要天真地认为领导是真的准备“以后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