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话说到领导心坎里:一分钟打动领导的说话术
字体: 16 + -

摆正心态,不为失败找借口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声音:“领导,这件事情和我无关。”“我实在是太忙了,没有时间。”“都怪某某没有配合好。”“其他公司都在搞促销,而我们没有促销,当然销售不好……”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难免会出现失误,但是当问题出现的时候,你是不是在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各种借口呢?其实,很多理由确实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并不代表你就可以不断给自己寻找借口,长此以往,如果你养成了这样的坏习惯,那么你就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因为你把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找借口之上。

有人说,与其千方百计找借口,还不如说“我不知道”。是的,如果在工作中你确实没有能力把事情办好,那你可以直接告诉领导,而一旦你接受了任务,就说明你相信自己可以把事情做好,那么就不要给自己寻找借口了。正如西点军校的学员一样,他们在长官面前的答案只有四种“是”、“不是”、“不知道”、“没有任何借口”。

张锐是一家食品厂的一个部门经理,公司效益一直都不错。有一段时间,公司接到了一些消费者的投诉,说公司的某一系列食品的口味比以前差了很多。由于公司最近新上了一个生产线,而且货源也和以往不同,所以口感和以前有所区别。

对此,公司老板非常重视,他通知所有的部门经理三天后开一个研讨会,让大家都能在会上拿出自己的分析报告和意见。接到任务后,张锐认为,产品的问题跟他们的部门没有关系,所以不用去找什么解决方案,只要按时到会就行了。

会议开始了,没想到,老板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发言,说说自己的看法,这下可把张锐急坏了,在他之前的几名经理都说出了自己对产品问题的建议,但是张锐没有时间去听,因为他在为自己没有准备材料找借口。轮到他发言了,张锐没有说自己对问题的看法,而是把自己最近的工作情况说了一下,告诉老板,自己最近很忙,没有时间准备材料。

会议结束后,老板找到张锐,问他对会议的看法,张锐非常紧张,不知该说什么,于是他又向老板重复了一遍自己没有准备材料的借口,老板听了后,脸色大变,生气地说:“我知道你很忙,但是别人就不忙吗?既然你认为你和别的经理不一样,那好吧,公司以后任何跟经理有关的活动和会议你都可以不参加了,回去写一份离职报告吧。”

对于一个领导来说,他可以原谅你犯错误,可以原谅你不知道怎么去做,但是绝对不能原谅你为自己的错误找借口。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他们要的只是结果,而不是过程中的一大堆理由和借口。一个在工作中给自己太多借口的员工是永远不会受到领导重用的。

借口也许会让你暂时逃避困难或处分,让你感觉得到心理的慰藉,但是借口却让你失去了上司的信任和同事的尊重。在工作中寻找太多的借口,既不利于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自身的发展,所以,一定要尽量减少自己寻找借口的频率,我们不妨来学习一下:

1告诉领导结果,而不是借口

在给领导汇报工作时,一定要先说出你的结果,而不是先用很多借口去为结果做铺垫。比如,这个月领导给你的任务是5万元的业绩,而你只完成了3万,这个时候,应该对领导说:“这个月我完成的业绩是3万元,虽然没完成目标,但是我一定会……”而不应该说:“由于这个月是淡季,再加上公司没有什么促销活动,所以……”或者“由于上个月,我身体不太舒服,所以……”寻找借口来解释问题,很多时候确实会让你侥幸逃脱责任,但是一次的侥幸,会让你在心里面自鸣得意,下次出现问题时,你脑子的第一反应就是寻找借口,而不是解决问题,试想,这样的人又怎能成功?

2不要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

现如今,在企业里,很多工作都很难一个人完成,都需要整个团队共同努力才可以实现,这样就为很多喜欢找借口的人寻找到了推卸责任的机会。他们在工作中不尽职尽责,一旦出现问题,就对领导说:“这不是我的错,是因为谁谁谁……”殊不知,这样的回答不但不能消除你自身的责任,还会让领导认为你这个人不诚实,没有团队精神,从而对你失去了信任。

3在工作中,不要抱怨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一个人在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天都会遇到一些麻烦事,在遇到麻烦的时候,有的人会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有的人则会抱怨:“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时间长了,这句话就会成为他的口头禅,影响到他的工作,什么事情他都会没有信心,认为自己命不好,一定很难完成。这样的人,领导自然不会喜欢,因为他的抱怨不但让自己的工作没有效率,而且会波及到办公室其他人的情绪。

说话感悟

在领导面前寻找借口,表面上好像给自己营造了一个不用承担责任的安全角落,殊不知,这个角落其实是你职场生活“寿终正寝”的地方。因为没有哪个领导会喜欢总是寻找借口的员工,而且一旦竞争来临,这些借口就会把你死死地束缚在淘汰的旋涡之中,让你无法自拔。

第二章让领导一下子喜欢上你

正中领导心坎的说话术

一个人才不一定会说话,但一个会说话的人一定是个人才。在现代职场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以及与言谈相关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成败。要想在短暂的时间内,与领导达到心灵上的共鸣,让领导一下子喜欢上你,就一定要“一语勾心”,迅速和领导之间形成融洽、热烈的交谈局面,直接把话说到领导的心坎儿里。

富有特色的自我介绍,让领导记住你

某一天,听到同事甲轻声抱怨:“唉,老板真是贵人多忘事,我已经和他多次碰面,自报家门不下三次,他还是没记住我。”这话听起来貌似领导很健忘,然而如果换个角度想一想,你会发现领导接人待物何其多,不能被一一记起的事或物也大有所在。如果你不够耀眼或者给人印象不深刻,则只能被人搁浅在记忆的角落。

自我介绍是人际交往中关键的一步,也是自我表现、自我推销的一种机会。犹如商品广告一样,好的广告不一定有多长,但是它却能够吸引众人的眼球,抓住众人的心。好的自我介绍,能为你留给对方的“第一印象”加分。

然而,在职场中,有些员工天生胆怯、性格内向,当进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总或多或少地感觉不自在,特别是在初次见到领导的时候,总是惶惶恐恐、战战兢兢、思维凝固、说话结巴,在一板一眼地向领导报名道姓后找不到可以继续的话题,这些人由于在与领导接触的第一时间没有有效地彰显出自己的个性或特色,给领导留下的“第一印象”自然欠佳,受到领导关注的可能性也就很小;还有一些员工却恰恰相反,他们活力四射,为了让领导感觉自己能干,自我介绍时不断地吹嘘自己的才华,夸夸其谈,结果适得其反,给人以“狂人”或自以为是的印象,引人反感,这种人往往被领导刻意忽视。

有些员工不以为然,认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他们将自我介绍视为一种形式主义,认为企业用人靠的是才能和实力,其可以通过后期接触来发掘,因此不甚在意自我介绍。即使在自我介绍时,出现言语不当,也觉得无可厚非。

然而不当的自我介绍,经常会给领导留下“此人不可信”“此人不可交”的印象,或者是印象不深。这种先入为主的印象很有可能影响到个人的职业生涯。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或者机会降临之时,领导记住的不是你,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遇从身边溜走,这时候再去后悔,已晚矣。

恒祥服饰是一家集服装生产、贸易为一体的大型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先生毕业于g服装学院。为了感恩母校,这么多年,恒祥与g学院一直有一份协约,g学院每年向恒祥推荐10个优秀的毕业生,试用3个月,合格者留下。

10个毕业生中,相貌平平的刑云成绩排名第6。实习的工作并不固定,车间、样板间、面料间……刑云每天都要跑上好几趟。遇见董事长是在一个月后,正拿着剪刀与布匹奋战的她听到同事提醒,心里咯噔了一下,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微笑地面对董事长道:“您好!董事长。我是计划科的新人刑云,提刑官的‘刑’,云朵的‘云’,谐音‘幸运’。您是我们全校人的骄傲,也是我学习的楷模,能见到您是我的幸运,我也相信我的存在能给公司带来更好的运气。因为我叫‘幸运’。”一席话,不卑不亢,坦然自若。董事长看了看眼前人,笑着点点头:“我们也拭目以待。”

实习结束后,留下了4个人。刑云便是其中一个。之后的一天,刑云第二次见到董事长时,意外的是董事长还能记得住她,并告诉她:“你能留下,是因为我想看看这个叫‘幸运’的年轻人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好运。”

面对领导,自我介绍除了要介绍自己姓甚名谁,更重要的是要让对方快速地认识并记住你,这就需要你说出去的每一句话都要有自己的特色,很多员工在向领导介绍自己时,千篇一律都是这样的模式“我叫……毕业于某某学校、某某专业……”。然而相似的背景比比皆是。假如同时聘用十位员工,每一位员工都是如此介绍自己,领导恐怕是想记住也很困难。

那么何种自我介绍才能让领导记住你呢?下面概括几点:

1要有展示自己特色的自信心

即使是平时羞于开口,但是在这种场合,也要拿出十足的勇气和信心,将自己的特色用言语表达出来。“敏于行也要善于言”。自我介绍就如同给自己贴的一道标签,只有你相信自己的独一无二,并敢于展现给别人,别人才能相信进而记住你。

2真实、真诚,不夸大其词

有的人为了讨好领导,盲目夸大自己的才能或过去的成就,结果领导被一句“小庙容不了大佛”给自断生路。自我介绍可以讲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但是不能脱离“货真价实”轨道太远,以防被领导抓住把柄,结果难得自圆其说。

3谦虚,但不可自我贬低

在领导面前表现得尊敬和谦虚一些是人之常理,但是如果通过贬低自己来显示自己的谦虚,往往让领导对你形成的“第一印象”既是如此,毫无动人之处,自然也不会得到领导的重视,如“这个行业我是一点都不熟悉了……”,“我是个被丈夫抛弃的女人,能来到这里工作是我的荣幸。”

4切忌冗长繁杂

自我介绍时措辞应简明扼要,抓住重要信息,准确定位并阐述。领导没有那么多时间听任你唠叨,否则,你只会讲得越长,形象越模糊。

人常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自我介绍,可以营造出一个和谐的交流氛围,更能加深领导对你的记忆。

说话感悟

“初谈也能如故”,前提就是一个有特色的自我介绍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对方,从而才有继续交谈的可能。很多时候,应试者、员工的一席自我介绍,很有可能改变他们的职业道路。领导往往通过这些人的自我介绍,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鲜明或模糊的形象。鲜明的形象容易被记住,得到重视的程度也就越高,这就是“前因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