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五十三章

赞美的技巧

赞美别人犹如一把火炬,既温暖了别人的生活,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赞美是一件好事,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赞美者能够审时度势,如果不懂赞美的技巧,则有可能会弄巧成拙。赞美的技巧主要有:

一、因人而异。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演讲者面对不同的听众可以观察其较为突出的个性,继而展开赞美,这样容易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年纪较大者希望别人对自己“当年”的业绩与雄风进行赞美,所以演讲者在演讲中可以添加上一些对老前辈表示敬仰的话语,这样一定能够使得场下上年纪的听众感到自豪;年轻人则更乐意听到自己被夸赞为具有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因此,当听众多为年轻人时,演说者可以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他们似锦前程的肯定;经商者都希望别人赞扬他的头脑灵活,生财有道;企业领导都希望人们可以理解他们的创业艰辛和为企为民。所以说,演说者了解听众情况,把握听众的特点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够拥有事实依据,说到好处。

二、情真意切。

尽管众人都喜欢听到赞美之词,但是并非所有赞美的话语都能够博得他们的欢心,真正能够让他们欣然接受并顿生好感的只有那些基于事实、发自内心的赞美。对于无根无据、虚情假意的赞美,不但不能够带给人满足,反而会让被赞者感到尴尬和莫名其妙,也难免会在心底将演说者规划到油嘴滑舌、诡诈虚伪之列。

比如,当你为了赞美在互动环节表现良好的一位女士时,明明知道她其貌不扬却偏偏说成国色天香,对方会在第一时间认定你的赞美绝非情真意切,不过是违心之言而已。这时候你完全可以避开她的容貌而着眼于其服饰、谈吐、举止,“仅仅是刚才的举手投足,就将您的端庄优展示了出来。”如果用这句话,那么即使对方姿色平平也会感到愉悦之至。

三、合乎时宜。

赞美需要相机行事、适可而止方能够达到“美酒饮到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的效果。演说中的表扬时宜有三个时间段:当听众开始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例如回答问题或现场互动),一开始的赞扬能够对他起到激励作用,中间的赞扬有助于其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起到了肯定和赏识的效果。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同样是对别人的帮助,但前者却能够给对方带来更深的感动,其原因就是二者时机不同。赞美别人最好是选在“雪中送炭”时,如果听众表现太平凡,演说者反而更需要对其进行鼓励和肯定,当收获到真诚的赞美后,有谁能够不精神振作呢?

四、翔实具体。

对听众的赞美不一定总要使用一些诸如“出色、卓越、优秀”之类的词语,有时候赞许的目光、夸奖的手势或友好的微笑也同样能够起到赞美的效果,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赞美必须翔实具体,不可“假、大、空”。如果演说者只是说一些空泛飘浮的话语进行赞美,会给人一种含糊其辞的感觉,也难免引起对方的猜度,甚至还会产生反向的负面效果。

在演说中进行赞美也需要演说者立足于具体的事件,需要演说者善于观察场下听众的长处并不失时机地给予赞美。演说者的赞美之词越是翔实具体也能够显示出对方的特别和自己的细心,听众更能够感受到演说者的真挚、可信和亲切。

五、转移主体。

表扬的话语与其从演说者口中直接说出,不如转移到“第三方”身上,借“第三者”之口将表扬之词说出能够更显诚意,听众也容易接受。

例如:“我在来贵校之前曾听一位教授提起过大家,尊师团结,刻苦勤奋,更有良好的校风校纪,今天有幸见到各位确如教授所言,着实难能可贵!”教授的话可以是真实存在过的,也可以是演说者虚拟的,但是有了它的出现演说者对听众的赞美就不再是单纯的应酬话、恭维话,而是一个发自肺腑的评论语。这种赞美方式可谓是屡试不爽,不但起到了赞美的作用,还达到了肯定、鼓励的效果,激励听众在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掌握赞美的技巧,让赞美为演说效果加分,熟练运用,赞美也将会变成演说中的一种习惯,赢得听众心。

赞美的类型、角度和话术

演讲者学会赞美听众,那么听众便能够带给演说更多的热情。听众虽然是一个群体,但却是由个体组合而成,他们在接收到赞美后的反应与个人别无二致。恰当得体的赞美总能够让听众怀着满足的愉悦感配合演说者。

一、赞美的类型

1一般性赞美,即当听众在演说中有一定表现后,由于时间或内容安排的紧凑性,演说者会对其表现给予大方向肯定,虽然没有具体及明确的称赞,但一句“很好!”、“不错!”也能够让听众为之振奋。这类的赞美简单明了,演说者较为容易形成一般赞美的习惯。

2表现性赞美,即演说者针对听众表现中的某一个细节给予具体的赞美,例如:“你不但将如何简化操作的过程讲述的很清楚,而且有了自己的创新思维,非常难得!”这样的赞美一定能够让听众感到备受重视,也体现出演说者对听众的细心观察。

3归因式赞美,即当听众有一定表现后,演说者在肯定其外在表现的同时对听众个人表现背后的原因进行进一步的主观臆测,例如:“可以说这是我目前听到过的最有见解的观点,看得出你为了总结这些而费了一番心思!”在归因式赞美中,演说者通常将听众良好表现的原因归纳为其个人的能力或努力的程度,从深层次上进行肯定。

4肢体的赞美,即演说者对听众的表现感到满意时,可以用身体语言来传达赞美,例如,点头微笑、握手或者拍打肩膀(适用于年轻听众),这样的赞美虽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听众一样能够感受到其中的力量,因为肢体表现更加外在具体,这种赞美在一定程度上甚至超越了语言赞美的效果。

二、赞美的角度

学会赞美听众,必须要了解听众有哪些方面值得赞美,这需要演说者对听众的闪光点进行耐心观察,才能够保证赞美的真实性和贴切性,避免言不符实或言过其实等赞美缺陷。寻找赞美的亮点,也可以通过变换赞美的角度来实现。赞美的角度通常有:

1外在的具体的角度,即演说者直观上能够看到、听到的情况,以及站在视觉和听觉的角度上进行赞美。例如,听众的着装打扮(穿着、领带、手表、眼镜、鞋子等)、头发、身体、皮肤、眼睛、眉毛等等。

2内在的抽象的角度,即演说者凭借自己感觉、推测到的情况对听众进行赞美。例如,听众的品格、作风、气质、学历、经验、气量、心胸、兴趣爱好、特长、做的事情、处理问题的能力,等等。

3间接的关联的角度,即演说者通过搜集听众资料,间接获得听众信息,从中挑选优点进行赞美。例如,听众的籍贯、工作单位、邻居、朋友、职业、使用的物品、饲养的宠物、下级员工,等等。

三、赞美的话术

赞美都是“好听话”,但不是所有的“好听话”都能够起到赞美的作用。只有恰到好处,才能让对方倍感欣慰,赞美过淡,或许听众会一掠而过没有察觉;赞美过浓,又难免会给听众华而不实之感。以下列举一些赞美的话术,仅供参考:

1认同型赞美。例如:“你说的观点我非常赞同。”、“这个答案正合我意。”或“你的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等。

2夸奖型赞美。例如:“能想出这样的结论,我敢说你是一个不简单的人。”、“我非常欣赏你的勇气,只要持之以恒,前程似锦不在话下。”等。

3热情型赞美。例如:“你是我最为佩服的一类人。”、“看了你的表现,我对你的敬重之情油然而生。”、“我相信你刚才的表现感染了在座的所有人。”等。

赞美常用词有“责任感”、“上进心”、“爱心”、“内涵”、“智慧”、“深度”、“眼光”、“水准”、“自信”、“风度”、“气质”、“热情”等。以上词语可以适时运用,在使用中确保赞美词与当事人的特征能够符合,否则会适得其反。演说者在对听众赞美的时候也需要学会察言观色,及时调整言论走向,甚至可以对“反对派”(对演说者提出异议的听众)加以赞扬,分析听众的异议,指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这种间接式的赞美认同反而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为演说者的演说之路扫平障碍,获得更多的拥护者。

了解赞美的角度,掌握赞美的话术,培养一双擅于发现美的眼睛,应该成为每个演说者必修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