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四十一章

三、引导听众,增强互动。

讲话的目的,绝非是自娱自乐,而是要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听众,既然听众是主体之一,则他们的理解与接受力应当是演说者需要进行考虑的。想要保证演说的效果,演说者需要对听众的思路进行必要的引导。问题链思维的模式要求演说者在演说过程中加入提问,立意到位,则听众会乐意跟随这样的思路走下去。

立意完成后,演说者需要对自己设置的问题进行作答,听众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偏好、理解力等,给出自己答案。如果听众的答案与演说者的答案基本一致,则双方都会有“英雄所见略同”之感,如果双方的答案存有差异,则演说者可以对自己的答案进行详细解释,如此能够加深听众对结论的印象,提升整体的演说效果。

比如,你谈起幸福的话题是这样讲的:“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然而每个人意识中的幸福又存在着差异,接下来,我谈谈自己对幸福的认识。首先,物质丰富,钱不在多,够用就好,最起码要有自己的事业。第二,精神丰富,多多阅读书籍,勤于参加实践活动,丰富思想。第三,家庭和睦,家人身体健康,睦邻友好。“

以上的表述是演说者自我观点的表达,为了更好地调动在场听众的情绪,演说者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例如,“每个人都在追求幸福。然而每个人意识中的幸福又存在着差异,那么,幸福在我心中是什么样的呢?”这样一问,听众也会马上自我提问:“幸福究竟是什么样的?”接着,演说者将自己的观点说出后,更加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可认可。

立题越是准确,炼意越是精华。概括炼意就好比是前进的号召旗帜,决定了演讲者接下来要行进的方向;概括炼意也好像是一枚磁石,能够吸引来各种与之相关的事物因素,丰富演说内容。演说者应当在立题和概括炼意的环节上下足工夫。

从结论讲起

如前所述,立题即根据主题与观点进行炼意,而炼意则需要纵深展开某一方面,往往以提问的方式进行展开。然而,问题的提出总要有所依据,这个依据通常是演说的中心观点或结论。所以,演说者想要很好地炼意,必须要养成与结论的习惯。

在阐明观点的时候从结论开始讲起,一方面有着开门见山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能够将一些不必要的多余观点去除,直达主题能够让听众印象深刻,对于演说者来说这也是理清思路的技巧之一。在亮出结论后,演说者可以围绕着这个主旨收放有度,避免了信马由缰的现象。

一、整个讲话开头表现结论。

从结论讲起,可以在一开篇将结论抛出,也可以在开头的部分设法将结论总结归纳出来。在后面,该书将会介绍即席讲话最基本的四种方法:故事开头、设问开头、观点开头和抒情开头。而这四种方法,与“从结论讲起”并不矛盾,因为结论可以蕴含在故事、设问、观点和抒情之中,以下便来分析三种常见的结论开头法:

1观点开头。以观点开头就是从结论讲起,演说者首先要有明确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在经过迅速整理后将这些思想用语言的方法表现出来。也许你想要表达的是千言万语,但要注意,最重要的唯有画龙点睛的那句结论。所以,完全可以一开口就将结论抛出。例如,在讲到“孝顺父母”的话题时,开头可以是这样的。

“自古有‘父母在,不远游’之说,这种观点正是孝道的体现,古人尚且能够有此孝心孝行,现在的人们难道都能够做到吗?我们又该如何来为日益年迈的父母尽孝呢?”

2故事开头。可以先抛出一个结论,紧跟着讲述故事;当故事完毕后,以分析归纳的形式来将自己的观点抛出。仍以“孝顺父母”为题进行假设: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曾经看过一部电影名为《背着爸爸去上学》,甚为感动,故事讲到李勇16岁时,父亲在干活时不幸摔伤,瘫痪在床,为了不成为子女的负担,父亲甚至想过轻生,然而孝顺懂事的李勇却想出了背起父亲上学的办法……”这里的结论被安排到第一句,起到了总起全的效果。当然,演说者也可以先进行故事的表述,随后将结论归纳出来。

3提问开头。这里讲的是向观众发问。在提问的时候可以先将结论给出,询问大家的意见,也可以首先征求众人的看法,然后将自己的观点得出。仍以“孝顺父母”为例: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想先问一下在场的各位朋友,在你们生活中曾经做过哪些孝顺父母的事情?又是否看到或听到过他人关心父母的事情?有没有人愿意来分享一下呢?”以上是先抛出结论,当然,演说者也可以上台后便进行提问互动,随后将结论总结出,继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二、每一个分论述的开头体现结论。

在每一个分论述的开头,也可以从结论讲起,常见的形式是:在分论点的第一句中亮出一个观点(概括句),随后对该观点进行详细阐述。例如:

“在这一年的发展中,我们企业获得了很多的经验教训,也收获了宝贵的资源财富,我们的团队更加壮大了,员工的热情也日益高涨,在这年终总结会上,我还想对未来我们企业的发展前景做一个简单的规划。

“第一,大力抓质量……;

“第二,安全最重要……;

“第三,效益稳增长……”

如果你把结论句放在每一个分论述的开头,听众的思路很容易被理顺,当然,演说者自己的思路,也同样会因此而清晰许多。

在写作中“总分总”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式,要求作者在一开篇便将中心主旨亮出,同理,演说中的“总分总”也是从结论讲起,再由结论收尾,如此一来不但中心明确,更能够保证听众思路的清晰,最重要的是其说服力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