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四十章

(2)为什么?

为什么?是可以引出回答探寻客观原因与主观理由这种答案的问题。语句的形式,通常是直接的“为什么”,也可以是“……原因是什么”、“……理由是什么”。

为什么也分为“客观为什么”与“主观为什么”两大种类。客观为什么,指探寻客观事物的成因,也即探讨某一客观事物当下这种状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和形成。比如:

人为什么会衰老?

为什么货币会贬值?

大城市为什么一般都很堵车?

主观为什么,是指人们作出某种选择与安排时,心里所依据的理由。客观为什么是外在原因,而主观为什么则是内在原因。外在的原因比较相同,内在的原因则五花八门。不同的人,可以有同样的选择,但他们的理由则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立题比如:

我为什么不爱看电视剧?

我为什么不想结婚?

为什么我喜欢漂亮的明星?

(3)怎么办?

怎么办?是可以引出设定条件这种答案的问题。即在确定某个目标之后,讲出实现这个目标而必须达成的条件、采取的措施、实施的方案、建立的前提,等等。

要特别注意的是,所有的怎么办,都必须明确一个主体,即“谁”怎么办?如果不明确“谁”怎么办?就有可能出现讲话方向完全失控的情况。

这里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公司、政府等组织,也可以是全社会。不同的主体,怎么办是不同的。

以“提倡节约”这个话题为例,看看以不同的主体立题,是不是有很大的不同呢?

中国政府应当如何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节约型社会?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该如何节约资源,减少浪费?

“立题”的意义非凡

立题得当,则论述纵深展开较为容易,也有助于演讲者对听众进行思路障碍的理清;反之,倘若不懂得立题,那么演讲者要么不知从何讲起,要么讲得不着边际。只有立题得当演说才能够有条理、有内容、有焦点。具体而言,立题有以下重要意义。

一、激发思路,确立方向。

人对于问题,有一种天然的求解**,我们不妨观察一下问号的形状,它更像是一个粘满饵的钩,人们在提出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就等于是参与了一种“垂钓”的过程,正所谓“放长线,钓大鱼”问题越是深刻,越能够让话题变得丰富。站在演讲台上的人最忌讳的就是失去话题方向感,没有了话题的目标,这时候可以将一些与话题相关的问题抛出,期待用问答的形式找出一条新的道路。

例如,演说者提到“植树绿化”这个话题时,提及“城市的现代化让高楼林立,而莺飞草长的画面却逐渐远去,三月又至,这个植树的季节,我们真的应该为城市添一抹绿了。”在讲完这句话后忽然语塞,便可以转移话题,进行提问。而不同的提问,可以引出不同的立意,将话题的阐述引向不同的方向。诸如:

立题1:我记得第一次植树的情景是怎样的呢?

立题2:在植树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立题3:你觉得那个地方是最应该绿化的地方呢?

这样的提问就为立意打开了不一样的门窗,听众们可以从中欣赏到不同的景色,也会在听众心中产生各种各样的答案,这要好于演说者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出说进行直白的阐述,也避免了因为一时语塞而导致的无话可说的尴尬。

二、凝聚焦点,控制范围。

一般人对于话题,最初都有思维像雪花飞舞一样的感觉。问题的提出能够让演说者的思路得到瞬间凝聚,听众们也能够将飘浮的思绪锁定在一个焦点上面,多余的信息和无用的语言将会被排除在外,一些话语都将围绕中心而展开。

例如,在一次以“健康饮食”为主题的座谈会中,发言者这样说:“说起健康,大家应该都非常重视。然而有些人却只注重身体的锻炼而忽视了饮食的健康,结果导致体内的营养成分不足。”接下去,发言者可以按照不同的立意,进行不同的提问。例如:

立题1:如果人们不注重饮食健康,有可能会带来怎样的结果?

立题2:人们忽视饮食健康的表现有哪些呢?

立题3:为什么长久以来饮食健康只存在于口号上,而不被人们付诸于实践?

立题4:为什么说注重饮食健康是必要之举?

立题5:人们怎么做才称得上是健康饮食呢?

上面这些立题的话,都是由第一段话引起的,这些问题为立意设定了一个具体的框架,让演说者能够按照这样的框架走下去,不会偏离主旨,如果没有这样的提问,或许思路就会漫无边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