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二十章

演讲者适应现场变化并迅速作出反应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上。当然,演说者做到处乱不惊、反应自如并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实现的,这需要演讲者不断进行演讲实践、在具体体验中总结教训,提炼出应付突然事变的方法(下一节会详细讲述控场的技巧,在这里首先分析一下演说者提升的心理承受力的方法),毕竟只有心中泰然自若,才能够去完善技巧上的纯熟。

一、沉着冷静,见微知著。

演说者千万不可认为演讲本身是一种语言与听力的较量,实际上它还包括着视觉、感觉等多种因素,这些都要求演说者具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只有做到见微知著才能够擅于对现场听众席位的各种情绪反应和变化捕捉到位,在第一时间对从听众席上接受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在做出准确判断后及时给予反馈。

试想,如果演说者的眼光不够敏锐,则很容易将听众的反应忽略,或是视而不见或是听之任之,只顾埋头滔滔不绝发表言辞,当听众真的站起来抗议自己的不满时,演说者就会将自己置身于一种没有退路的境地中。所以,切记做到见微知著。

当然,如果演说者一再细心且仍然不能阻止突发状况的发生,那么,这时候就需要足够的冷静。成功的演说者都具有这样的共性,即“每临大事有静气”,他们不但不会头脑发热、心血**、大动肝火,反而会加倍淡定,格外从容,自始至终保持着震慑全场的气度,以充分的自信和顽强的毅力来平复这些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因为他们知道灰心丧气和惊慌失措只能够让演讲走向失败,与其如此不如冷静考虑改变现状的办法,选择适当的措施进行补救,让演讲能够善终。

二、及时调整,处乱不惊。

演讲出场也是一个不好迈过的门槛,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演讲出场自然也不例外。演讲开场往往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演讲者心态平衡的状况,例如,听众一时间难以集中精神,浮躁的情绪导致会场**,或听众对演说者的语言风格、外在形象进行评头论足,出现交头接耳的状况,演说者一旦制止,听众或有逆反情绪,或许会对演讲给予直接的否定,这些都不利于演说者自如的发挥。为了避免出现听众逆反心理的扩张,演说者可以对自己的演说进行及时调整。

演说者可以在上台后对听众进行心理上的“拉拢”,淡化他们的反感情绪,而“拉拢”时最好不要高谈阔论,可以选择“现身说法”,也就是说,将听众视为自己的高朋良友,将演说话题向他们议论的方向靠拢一下。例如,发现听众对自己的外在形象感到诧异时,演说者不要自卑遮掩,可以这样回应:“看看咱们场下的帅男靓女,我深表惭愧,不过我还是很自信的,这发型是高级理发师设计的,据说有招牌效应。好啦,咱们言归正传……”这样就能够让会场逐渐安静下来。

三、发现失误,立刻补救。

在变幻莫测的演讲中,演说者出现失误是常有的事情,这不仅仅发生在初涉讲台者身上,即使久经沙场者也难以避免。既然失误是不能避免的,那么人为力量所能及之处就是尽量减少和及时补救了。根据常犯错误的类别,补救的方法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其一,对说错的话进行补救。因为情绪紧张常导致演说者临场发挥失误,或扭曲了事实真相,或犯下了主观臆断的错误,或是被周围的人或物误导而错用词句,这些问题一旦发生,演说者本人切不可视而不见,不可存在将错就错的侥幸心理,否则不但会对听众产生误导,还会影响自己在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那么,如何补救?坦白承认,是最好的“后悔药”。演说者可以抱着真诚的态度致以歉意:“对不起,我刚才讲错了。”或者是加一些为自己圆场的话,也可以将刚才所犯下的错误当做反面论题,只要明确纠正,通常都能够获得听众的谅解,也可在关键的时候凸显出演说者诚实坦诚的人格魅力。

其二,对疏漏的内容进行补救。演讲开始后,演说者或是缺乏经验,或是心理紧张、手手足无措而造成忘词,这也是常见的失误之一。这种失误的严重性在听众的唏嘘声中其厉害程度会被放大,也容易给演说者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和阴影,是被演说者公认的最不体面的事情。

那么,如何补救?可以随方就圆,顺水推舟,忘掉的词就不要再费尽心思重新拾回,紧紧跟随着中心思想快速地发散思维,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直到记起来下一组关键词为止。当然,其间需要加上一些必要的过渡句式,不要留给听众可察觉破绽的痕迹,同时也避免了对听众情绪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