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做到意到口到、脱口而出需要具备两大基础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记忆实践能力。

一、口语表达能力。

登台演说中,有的人的演讲稿写得十分精彩,但是表达效果却平平无奇,最后也难以被听众所接受。口语表达能力在演讲中占有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国外非常流行“脱口秀”等类型的节目,观众们热衷于此正是因为它能够随时爆发出思想的火花,然而,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后天训练培养而成。

1要想提升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尝试采用“读**”。所谓“读”就是朗读、默读、感情读、快读等。所谓“讲”就是在任何具备演说的时间、场合中进行训练,持之以恒,巩固口语表达能力的基础。

2演说者自觉培养自身的综合分析能力。即兴演讲中,演说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快速思维能力,对语言结构进行灵活的组合和拆分,利用快速思维确定内部语言的结构,这是一个迅速创作、打腹稿的过程,所以人们常说:优秀的即兴演讲者不但具备理论家的分析、判断和综合能力,而且还具备学家的观察、记叙和描绘本领。总之,演说者的个人修养和分析能力越高,演讲成功的几率越大。

3在登台演讲前完成定话题、定观点、定框架的工作。定话题,即选择适合自己的表述主旨,这个主旨的确定应当是演说者想说、观众想听且社会生活需要的务实话题;定观点,即在话题的基础上展开自己的思想认识,明确精练、正确深刻的观点更易于被听众所接受;定框架,即选择表述的路径和展现思路的顺序,这样有助于演说者在特定的框架内畅所欲言,一般有开门见山式(先主题,后分析)和曲径通幽式(先举例,再叙旨)两大模式。

二、记忆实践能力。

一个人不可能凭空捏造某个观点,演说者在演讲台上口若悬河,必定是早就成竹在胸,而“成竹”从何而来,正是人们日常生活积累下来的记忆。古人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说法,可见关于语言的记忆对人们日后交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脑海中积存的知识越多,在演讲中言之有物的可能性就越大,否则,脑海空无一物,其结果只能张口结舌。如何扩充自己的记忆量?

1多收集历史、现实资料。熟记重要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分门别类进行整理;重大的政治、经济、化、科技事件需了解,并进行思考;名人名言、俗语谚语、寓言故事、古典诗词、经典学、时政评等可以留心铭记。

2勤于背诵。提倡背诵的目的是磨练口才,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背”是指记住章中的精炼语句,透彻理解中的观点;“诵”是指大声朗诵,拒绝平铺直叙,加入感情,抑扬顿挫。记忆更多的是依靠后天的磨练,否则即使平日口齿伶俐,到演讲台上也难免江郎才尽。

3关键词法。对于思维发散性强的人而言,记准一些关键词便能够在演讲台上发挥自如,在主要观点、材料和事例中抽取一部分关键词,将整个演讲串联起来,这样既避免了无话可说,也能够防止偏离主题。

意到口到、脱口而出是演讲的最佳形式,演讲者可以通过锻炼来培养语言的流畅自如,勤加练习终能够达到出口成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