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十二章

语速节奏与发声练习

一、语速节奏练习。

在演讲中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对语速进行控制和变化,正常的演讲,演讲者可以将语速控制在每分钟200字左右。但对于很多演说者来说这样的语速并不是容易把握的,演讲台上还是时常出现过快或过慢的情况。语速过快容易让听众无法从中发现重点所在,也常常给人一种紧张感;语速过慢,又容易让听众觉得演讲者过于怯场或拖沓,也往往导致听众**缺失。

通常来说,初次登台演讲者最易犯下语速过快的错误,从始至终,没有起伏,一个调子,一个速度,就像放鞭炮般噼里啪啦,即使中途察觉到自己语速过快,也只是暂时的在提醒中才能稍微变得平坦一些。培养演讲语速的急缓有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演讲的速率有快速、中速、慢速之分,语速的不同主要受到内容、环境、心理情绪、修辞手法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快速适合于欢快,紧急命令,行动迅速,热烈争执、惊惧,愤恨,欢畅,兴奋的情景下;中速适合于排比,反问,反语,叠声等不太重要的句段中;慢速适合于叙述感情变化不大,感情平静的一般性说明。演讲者尽量保证演讲语速的缓急适度,坚持“快而不乱,慢而不拖,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张弛自然,错落有致”的原则,如此才能够将语言的清晰度和节奏感显示出来,让演讲充满音乐美。毕竟,长时间的过快或过慢都容易引起听众烦躁,给人一种单一之感。

二、语速服从演讲内容。

说明性的演讲内容适宜采用正常语速,叙述性、描写性字适合于较慢语速。以朱自清《荷塘月色》为例,结合这片章的内容来分析其中的语速特点:此作于他对黑暗社会心怀不满时期,内心的苦闷让他无法安然入眠,在夜深人静中独自到荷塘散步。了解了其中的语境,在阅读该的时候就应该用平缓的语调来符合当时的情景,其中也是一边叙述一边描写,心中愁苦缓缓流出,平缓语调如下:“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朱自清在荷塘中闲走片刻,内心郁结仍无法得到解开,美景如画和郁闷萦绕让他所处的整个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的心情也经历了“浓郁忧愁淡淡喜悦丝丝哀愁”的过渡,所以在读到:“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前一句有“喜色”语速上可以稍微快一些,而到后一句有“愁色”,这样带有抒**彩的句子时最好放慢语速,以此来映衬当事人的心**彩。

三、语速服从语言形式特点。

如果演讲稿中的句式较为散乱冗长或有着较多的发音拗口的词汇,为了保证条理性和准确性,演说者最好将语速放慢,留给听众一定的理解、消化空间;如果演讲稿中的句式整齐且富有韵律色彩,那么语速可以稍微放快一些,一方面听起来有力度,另一方面较快的语速也能够凸显句式的整齐有致。

以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中有这样一句话“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这里的句式比较零散冗长,在读的时候可以放慢语速,利用句式和语速将听众带入一个特定的氛围中。

再如,“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这段话句式工整,可以通过提升语速来体现该句式的韵律色彩。

由此可见,语速在演讲中占有着不可小视的地位,演讲者不仅仅需要保证语速与章的内容相融合,而且要保证语速与句式的相衬。另外在演讲者演说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当时的具体场景,争取做到在语速上的随机应变。

做到意到口到、脱口而出

想要让自己的演说精彩绝伦,只是掌握音量、语调和语速仍是远远不够的,演说者更需要在此基础上训练自己意到口到、脱口而出的能力。原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说过:“学的根本材料是语言。”同样的语言材料被不同的人运用起来往往会有千差万别的表达效果,在演讲台上有的人能够洋洋洒洒、口吐金莲,而有的人却反映迟纯,言不及义,其中缘由也历来成为人们争相议论的话题。

演讲台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自我展现的机会,良好的谈吐能够离成功越来越近,说起话来期期艾艾却会徒减自己的形象分值。然而,在演讲台上做到意到口到、脱口而出却并非易事,它需要演说者付出更多的努力。

即兴演讲作为演讲的形式之一,对演讲者的表达和思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在事先未作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演说挑战,演说者需要因时而发、因事而发、因景而发、因情而发,在确保主旨明确的同时还需要做到语言的流畅自如,不可颠三倒四、磕磕绊绊,更不可歪曲事实,肆意捏造。即兴演讲不仅仅局限在演讲台上,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公司会议上人员到齐有可能被提名即兴表述意见,餐桌席位上高朋满座有可能需要挺身阐述祝词,这都是当众演说的时机,滔滔不绝也好,要言不繁也罢,前提必须保证思路的有条不紊,倘若临时抱佛脚草拟讲稿,结果只会贻笑大方。

孙中山不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更是当之无愧的演说家。有一次他为了发动华侨进行筹款革命而来到旧金山,当地华侨组织对他格外敬仰,提出派车接送、盛宴款待的欢迎仪式,孙中山却坚持步行并提出家常便饭从简而行。众人得知他的来意,并询问他是否准备了演讲稿件,还需不需要一些补充性的材料准备,孙中山说:“演说稿件已准备妥当。”

于是很快进行登台演说,众人见台上的孙中山眼光有神、气势逼人、滔滔不绝,唯独没有拿出演说稿,大家这才明白原来他所说的稿件是指成竹在胸的腹稿。在提及佳肴款待时,孙中山激动地说道:“你们不要用这么丰盛的菜肴来招待我,你们要把这些钱节约集中起来,汇回中国,作为军饷,推翻满清!”这场振奋人心的即兴演说持续了足足三个小时,孙中山“实业救国”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再座的众人,他的演讲水平更是让听众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