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演讲法则:当众讲话的艺术
字体: 16 + -

第五章

解放你的天性

为什么要练习解放天性

天性是什么?想要练就当众演说的好功夫为什么先要练习解放天性?拿演员表演为例,一个人在幼小的时候本性天真,表演一场节目很容易做到自然、放松,逐渐长大后,阅历增加,也有了区别优劣的能力,但是在上台演出的时候,反而却演不好了,无论换哪个角度看仍是觉得矫揉造作,这是因为,天性因遭到社会生活的束缚而逐渐变的复杂,演出者在演出的时候会害怕,会害羞,会回避众目睽睽,会忍不住杂念丛生。与登台表演相仿,当众演说也往往陷入天性被束缚的危害中,演说者无法轻松自如地发挥自己的演说魅力,甚至不能参透“真听、真看、真感觉”这演说中的七字要诀,所以,对于一个成功的演说者来说,解放天性都是必须跨越的第一步。

一、天性被束缚会出现怎样的演说效果?

天性是人们的一种本能,是人类行为与心理上的自然和谐的规律,也被称为有机天性规律,虽然当众讲话与演员工作的性质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是两者在解放天性上却有着相通的作用。

一个人的登台演说从性质上来说那是一种当众创作的状态,无论先前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在发现自己置身在与他人不同的位置上时,在面对场下众多或期待或批判的眼神时,演说者不自觉地会让自己随意自然的天性进行收敛,尽管那些看似散漫的状态并非都是对演讲无益的内容,这种收敛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不见了气息的沉稳,不见了唇齿的力度,不见了思路的收放自如,一场原本准备妥当的演讲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次干瘪的背书

当众演说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中心问题的阐述需要简练得当,一个刻意收拢自己天性的演说者最大的损失就是他放弃了即兴评述的机会,因为独立性的消磨,他宁愿选择在他人的观点背后亦步亦趋也不敢尝试将自己的思维点燃后引发一场爆炸。如果能够脚踏实地地“亦步亦趋”这也算的上是一个勉强进行过当众演说的人,可惜的是,在真正踏上演说台后,演说者甚至会出现明显的语言障碍。

语言障碍的出现是束缚天性的深层反应,演说者无法适应自然状态和台上状态的转换,在心理上产生矛盾冲突,再看一眼场下听众,最初的“不好意思开口”变成了“时刻惧怕丢脸”,在这种杂念的引导下,演说者会逐渐失去自我控制力,将侧重点放在场下听众的反应上,于是便会在演说时出现语言表达不准确、思维不清、逻辑混乱等现象。演说者因为过于在乎外界对自身的看法而将天性捆绑起来,在当众演说的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并非真实思维驱动下而展开的行为活动,以至于在思维、说话以及肢体语言生出现不自然、不和谐。

所以,当众演说解放天性的训练实质并非是激发出演说者本能中的多少能量,而是对演说者生理和心理上的一种协调,达到以一种纯粹自然的心态去面对当众演说的任务,并在演说中保持身心自然和谐的规律。

二、如何训练才能够实现天性的解放?

解放天性的方法有很多,演说者在当众讲话所遭遇的天性束缚程度不尽相同,在选择训练天性解放方法的时候应当有意识地进行“因人而异”、“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相应的侧重训练。一般来说解放天性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集中注意力进行无实物练习。

所谓无实物练习,即明确一定的演说任务,在一定的环境氛围中,有效地组织有逻辑的、有顺序的演讲行动,虚拟一定的练习场景,培养演说者动情景想象的习惯,逐步提升到语势、语态的掌控,适应不同环境的变化,争取在假定的任务和假定的情形中去进行演说的推进。集中注意力进行无实物练习不但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训练成本,而且有利于帮助演说者提升在当中状态下的注意力。成功的无实物练习能够使演说者在演说的过程中坦然面对场下听众的疑虑和反驳,也不会被听众的偷笑和消极反应所打断。

2发挥想象力尝试即兴演说。

即兴演说是当众演说中级别较高的一类演说方式,是在没有任何演说稿提示、没有提前获得中心主旨也没有经过任何排练的情况下进行当众演说,这也是最能够释放演说者天性的一种演说模式。在进行即兴演说训练的时候,演说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身边可以利用的所有事物作为切入点,通过想象来设定场景、听众和话题,在当众状态下自然地去再现内心观点。坚持练习即兴演说不但能够帮助演说者扩散思维,而且能够有效克服怯场。

3提升感受力的增强内心豁达。

简单来说解放天性就是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都敢于做自己,坚持自我本性。要想增强内心豁达感,可以尝试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开朗的性格,也不妨在登台之前先站在阳台或者房顶上大喊想说什么说什么,也可以在大街上大声朗读或唱歌,或者在路边多与陌生人交流,亦或者可以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当然,也可以在家没事就对着镜子多夸夸自己,增强自信心,勤于练习天性就会成为一种自然。

对于一个当中演说者来说,天性无疑是最能够感染听众的武器,更是演说的灵魂所在,天性的解放能够让演说者真心实意的进入演说的角色中,激发心灵最深处的情感,这也正是当众演说必须解放天性卸掉心理包袱的原因。

表演意识的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