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门仙真
字体: 16 + -

第5章

    光阴易过,时光流水。

    话说伏珩至太乙混元祖师处得授了混元道书,观那副册经书中载有千般秘宝万般仙剑,心中又是惊喜又是沮丧,原来这些法宝飞剑都需要以真气法力催动才能发挥发挥出其威力,倘若凡夫俗子拿到手中,亦如璞玉顽铁无有用处,心中便更下定决心要早日修成混元真气。

    伏珩回到玉衡宫中,天已过日中。伏珩早晨去太乙宫时还未用过饭食,此时早已饥肠辘辘,便让石生兄妹去寻了些吃食来,伏珩细嚼慢咽用过饭食。石生兄妹收拾妥帖,便在一旁侍候,伏珩将兄妹两叫到面前问及昨夜传授兄妹两的道经。石生道:“回师兄,我已经将经文记全,只是九娘还小,只记住一小半。”

    “石生师弟,你要多督促九娘师妹,将经文记全”

    “可进过学么?”伏珩又问到。

    “家里穷没有进过学。”石生有些黯然。

    伏珩便笑着问道:“那你们便随我认些字,可好么?”

    “多谢师兄!”石生激动说道。

    不提伏珩心中是何打算。却说伏珩自从答应教石生兄妹识字以后,便去问许飞娘借来书册典籍。随后的日子里,伏珩上午教授给石生兄妹识文断字,下午便专研周身经脉窍穴等基础学问,中夜子则修行入门静功《小五行篇》。

    修行之道在于修炼人身之三宝精、炁、神,要炼人身之三宝便在于一个静。正如《清静经》所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可见静之于修行问道之重要。但是人心多有妄,多念游思。前贤们总结归纳出一些助人入静之法门,即道家静功。静功虽为一类,却法分数种。

    五台派《小五行篇》脱胎于《通玄真经》与《太乙金章》其法在于法在止观。止为止念,观为观心,止观在于习静,在止于至善。以至善之心,止于玄牝之门,即为“止观双修”,止观为佛家之言;道家称“性命双修”、“妙窍双修”。止观双修,在佛家有许多层次。初时为“小止观”,后有“大乘止观”,又有“天人止观”。小止观为渐法。何为渐法?人元丹道即为渐法。大乘止观为圆顿兼修之法,圆顿之法,即天元丹道之法;天人止观,最后还虚合道,为了手之事,非是初行之功。此观为止念观空,从空中下手,《小止观》书中有云:“止者,系心于缘中。”缘中即为空。或者系心于眉间,或者系心于脐下,系心即观系止在何处,此即为止。将空空洞洞,无思无虑的心神,放这三处。系心眉间,须却入一寸,在虚空之处。系心脐下,同样须离开肉一寸三分。两眉间为性光发见之地,所以如来两眉间放白毫光,这就是本性中的光明,可谓之“虚室生白”。脐下一寸三分,为胎息之地,真息即在此处。脐下一寸三分,有真气一团,圆转如轮,即为命蒂。人自下生以后,命蒂就在在此处,由婴至孩,胎息散去,此处成为空穴。单修性功,可从眉间一窍下手;单修命功,则从脐下下手。纯阳真人有云:“单修性而不修命,万劫阴灵难入圣。”只能成为阴神鬼仙;“单修命而不修性,寿同天地一愚夫。”所以必须性命双修。性命双修,必须从“缘中”下手。缘即是边际,边际之中,为内外虚空相接之虚窍,即是人身天地中虚窍。因此处在呼吸之根,又在心神出入的门户,所以神气皆聚此处。人欲修行问道,必先使神气心息相合相依,正好在此处下手。神属于性,气属于命,人气而有命,人神而能灵;神气二物,为人身三宝之神气二宝。气从外来,盗于天地万物,需有神才能盗气入身;故人死神散,便没有气入。修行就是修神气二物,修性从神入手,修命从气入手;若想性命双修,必须在神气相合之处入手。即是“缘中”一穴,神气出入,皆在此处。性命双修,由此窍入手,则妙窍皆在其中,所以儒道佛三教皆以一个“中”字象征。然而这只是虚中,非是真中,必需神气相合,心息相依,然后有真中,也即是所谓的“念头动处为玄牝”。缘中是真中缘此而生的意思,道家称为“圆中”或“悬中”。“系心于缘中”,则为道家“妙窍双修”,儒家“性命双修”,佛家“止观双修。

    中夜之时,月明星稀,碧空澄弄,银河渺渺,玉字无声。此阳气始生,一阳复来之际,正是修行《小五行篇》的绝佳时机。伏珩朝南盘坐,?两手相握,以左手虎口抱右手四指?,以右手虎口抱左手拇指,两手大指梢各触另一手劳宫穴位,作太极图形状抱于前。先开口将体内浊气缓缓吐出,再用鼻吸清气入口,然后抿口合齿,如婴孩哺乳,舌顶上腭,双目垂帘,一念归中,万缘放下,以意行气,此即是《小五行篇》中止观之法。

    人身体就如同一个小天地,心为人之天,肾为人之地,止念观心,则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口中自然而出金津玉液。这就是《老子》所云:“天地相合,以降甘露。”金津玉液乃是炼炁所生,最为补益。吕纯阳真人将其喻为“长生酒”,曰:“自饮长生酒,逍遥谁得知?”金津玉液满口,将其送至咽喉,引颈吞下,谷谷然有声,金津玉液进入任脉,然后下到丹田,化作先天元精。

    伏珩天资非凡,不消多少时日,便已将《小五行篇》运行法门运行自如,只是此乃是炼己筑基之功,非天长日久不能见功。

    一年来,伏珩心无挂碍。每日教石生兄妹识文断字,然后炼剑、修行,有时还会去黄极宫听大师兄脱脱大师陈玄牂传道讲法。伏珩《小五行篇》功夫也日见增长,心中不无喜悦。

    一日,伏珩正在为石生兄妹将《论语》。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此为何意?”

    “是说:有品质的人他们所追求的仁义道德,对于所有的有有情众生都平等的对待,并不会分厚薄亲疏。所以有:君子群而不党之说!”

    “师弟!”许飞娘笑吟吟的走进来。

    “我就说:师弟你还才华横溢,博学广识。你偏还不承认,现在都当夫子了,看你还有个话说?”

    “师姐就别取笑小弟了,我这几斤几两我还不清楚!”伏珩报以苦笑。

    就因为教石生兄妹读书识字之事没少被许飞娘打趣。

    “师姐,不请自来肯定有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