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宇之池:南宋背嵬军策
字体: 16 + -

第8章 清冷江上

    日子依然是有序的,正道汤圆仍然是那条小巷子里的一道美味。

    喻子道节衣缩食,为母亲请来了很多老中医,经过精心照料,她的母亲已经可以短暂的坐在床边了,这样的好转,他比谁都高兴。

    他的生活简单而充实,坚韧而自强,他甚至从来没有和哪个女孩谈过恋爱,因为他根本没有时间去奢求浪漫。

    其他年轻人追求的时尚他根本不懂。

    九十年代初,二十多岁的喻子道,依然过着清贫的老式生活。

    社会一拨拨的改革浪潮推动着华夏和世界的融合,新鲜事物层出不穷。

    亦包括新型毒品的出现,“金三角”的局势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中国的改革开放浪潮不断推进,滇缅小镇的喻子道对此却一无所知。

    他的人生仿佛总是蒙着一层灰暗的颜色,但是在他的心中却充满着无限的荣耀。

    因为他的父亲——喻连长,英勇的就义,换来的是至少一个排的战士,安然无恙。

    平日里,喻子道总是习惯把自己的心情写在日记本上,这天晚上他这样记着:癸酉的仲夏,闷热,心情烦躁,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却割舍不下母亲,想要建功立业,却报国无门……

    这一年的夏季的确很热。

    他那些高中的同学,多数开始怀念起了中学时代,因为他们总感觉大学校园正在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功利心所侵蚀着,那里,少了几分真善美。

    于是同学们纷纷张罗着要聚会。

    喻子道曾经担任过课代表和学生会的工作,所以大家都要求他来组织,可是,他拒绝了。

    后来大家组织好了,他还是拒绝了,并不是因为他自卑,而是他确实没有时间。

    母亲阿真得知这一切,劝他停业一天去参加。

    可是喻子道认准的事情,根本无法改变,母亲阿真说他是头“犟驴”。

    曾经暗恋过喻子道的班长主动提出,就在“正道汤圆铺子”聚会,还可以帮助喻子道一起做汤圆。

    大家都觉得是个好主意,便欣然接受。

    在这个简陋的小巷子里,同学们搭了很多板凳——排排坐,回忆着童年的懵懂时光,吃着汤圆,也蛮快乐的。

    这女班长一直对喻子道情有独钟,此刻,凑近喻子道说:“现在都开连锁店了,我看你的正道汤圆也可以的!”

    喻子道没有回话,在他心里依然隐藏着一个志向。

    卖汤圆只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有没有发展,其实,并不是那么重要。

    事实上,自幼,他从来没有从父亲牺牲的阴影中走出来,他曾试图看了大量的报道,来分析细节,以还原当年的那场“一号肥狸行动”。

    他不相信雇佣军只是为了拔掉狙击手才对喻连长围而不打的。

    试想,为什么要拔掉狙击手?他们分散南撤不就好了吗。

    通常,狙击手的带弹量有限,他们的任务是隐蔽并消灭主要有生力量。

    他们只对主要目标攻击,并且是在得到指令,抑或是情况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才出手。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在这部分南撤的雇佣兵中一定混杂着大,所以他们才会选择这种打法的。

    据说,他的父亲在身中六弹的同时,头部和胸部有严重的挫裂伤。

    这就说明,很有可能是父亲先是被他们俘获,或可作为筹码,在没有“价值”之后,最终被“处以极刑”的……

    苦思冥想,想要弄清这一切,只有进入“金三角”,探个究竟,方可解开迷惑。

    当喻子道陷入一系列的回想时,那个女班长仍然津津有味的说着如何扩大正道汤圆的规模。

    远处一阵“轰隆隆”的排气管声音,打断了他们!

    但见巷子口驶入一辆“磨砂黑马”跑车,沿着石板路开到近前。

    车门缓缓而开,车上下来个肤色亮黑的少女,正是那个刀语凝,但见她紧身的白t、热裤。

    一见喻子道身边围了那么多女孩子,便悻悻的箭步而来,把那女班长挤在一边,挽住喻子道的胳膊,娇嗔:“子道哥哥。这是相亲茶话会吗?”

    喻子道倒觉得有些莫名其妙,他显然没有认出来对方,遂把她撑开,说道:“你有什么事吗?”

    但见她脱去墨镜,柔情似水:“我呀,刀语凝,不记得了?”

    随即,她把手上的一个信封递给他:“诺,我说一千倍还你的。拿着吧。”

    她这种慷慨倒是让喻子道觉得自己有些廉价。

    喻子道并不接那个信封,笑道:“我只要属于我的那份劳动所得,九块钱。”

    一旁的男同学们三三两两的围着那个“磨砂黑马”跑车品头论足。

    刀语凝吃了个闭门羹,忍着脾气,从信封里抽出来一张递过去。

    喻子道也没有接,便从随身的腰包里面抽出一叠破破烂烂的零钱,在那点着,凑了一沓子零碎,共九十一元钱。

    刀语凝看着那些脏兮兮的零钱,浑身起鸡皮疙瘩,再也忍不住了,站起身:“我给我妈去!”

    喻子道摸不着头脑,纳闷的问:“谁是你妈?”

    她一边向屋子里进,一边吐着舌头:“阿真伯母就是我妈!”

    “哎?你这人,你给我站……”没等喻子道话说完,刀语凝就已经进了屋子。

    一旁同学诧异的看着他:“子道,你什么时候定的童养媳啊。哈哈哈哈。”

    “是啊,这这,太有福份了吧,你。”

    “班长,我看你呀,也别惦记了。”

    “什么跟什么啊?”

    “嘿,我看这玄黑,野性着哩。”

    “嘻嘻嘻。”

    “看她,哎呀,性感尤物。”

    ……

    一时间小巷子里欢声笑语,又炸开了锅。

    舆论中央的喻子道显然有些尴尬,想来想去还是进了屋里。

    这个女孩的确机灵,只几分钟的时间,她就哄的母亲阿真开开心心的。

    喻子道见母亲这么高兴,欲言又止,站在一旁听着她们的谈话。

    这场聚会持续到了傍晚,大家也都逐渐告别散去,刀语凝却一直没有离开。

    母亲阿真说:“道儿,去送送语凝吧!今天该准备的,同学们也都帮你做了。你出去转一转吧。孩子,这是命令。”

    喻子道“哦”了一声便随刀语凝出去了。

    于是,她把他拉上车,到了江边。

    这条江在滇缅交界处,江水湍急,隔岸可见异国的灯火。

    这算是散心吗?喻子道很少来这条江边,因为这里太远,即使不远,他也不愿意来。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父亲就是在不远处牺牲的,在这里,他有太多的迷茫和痛楚。

    仲夏的夜晚,江边略有些清冷,他们站在桥头,伫立许久,都没有说什么。

    刀语凝凭阑远眺,喃喃自语:“我最爱来这里,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我的记忆里,只有一个瞬间,是我妈妈牵着我的手,对,就是在这里,走过……”

    少女点了一支烟,递给喻子道。

    他摇了摇头,少女便独自抽着,那姿势显得优雅而沉郁。

    她接着说:“说不清那种感觉,这几天,我总是做梦,你知道是什么梦吗?奇怪,那画面断断续续,总是有你在我身旁,嗯,就像现在这样。这样......所以我才来找你……”

    喻子道似乎仍不解风情:“我觉得这里挺冷的,你不要受凉了。”

    而刀语凝却一直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哼声笑道:“可我的心是热的,就在前些天,我见了阿真伯母,才有这种感觉的。不管你信不信,她冲着我笑的时候,我总会想起来她——我的妈妈。”

    这些话一下子击中了喻子道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的他,把母亲阿真看的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

    眼前这个女孩不仅能让母亲乐呵呵的,还发自内心的敬爱着自己的母亲。

    也许只是出于这个原因,或者还有那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相怜。

    喻子道情不自禁的把这个女孩搂在了怀里……

    她很顺从,也自然的拥进了这个朴实男孩的怀中,去感受他的心跳,去释放一种孤独。

    她默默的低声抽泣起来。

    喻子道摸着她的秀发,劝说:“别哭,别哭了。要坚强。”

    他越是这样说,她就越是哭的猛烈。

    江边的远处一直有几个人注视着他们,为首的,一身军旅打扮的人叫做刀显覆。

    而喻子道似乎也有些无法释怀了:“你比我强,我记不得和父亲的任何瞬间了,你是幸运儿。”

    听着这些话,刀语凝更是颤抖着,搂抱着他更紧了。

    这个世界原本就是这样,当你想得到时却得不到,当你得到的时候又不需要了,真是造化弄人,也许就是佛教七苦中最难过的一关——“求不得”了。

    良久,刀语凝平静了下来,她却舍不得离开这个温暖的怀抱半步。

    喻子道远比同龄人成熟的多,他轻声说:“好了,也很晚了,家里人会担心的。这样吧,语凝,我答应你,以后你要是心里堵得慌,还可以找我。我会陪你再来这里的。好吗?”

    刀语凝心下无限的温暖,旋即变得调皮起来:“哥哥,你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来救我这个仙子的?嗯,嗯,一言为定呀。”

    “我从不食言!”

    旋即,喻子道脸色凝重:“不过,你要付了那六碗汤圆的钱!”

    刀语凝猛然掐痛他,娇嗔道:“我偏不给了,以后还要天天吃,都不给钱!哦、啊。”

    两人的欢声笑语,随着清冷江上的风,飘散到了远方......

    远处的刀显覆看着自己的女儿,那种从未有过的开心模样,也跟着一个微笑,悄然的离开了。

    一旁有个干瘦的高个子中年男子,带着高度近视眼镜,提醒道:“刀爷,那个人可是边防缉毒烈士的孩子!”

    刀显覆冷峻的面容令人生畏:“管他是谁,只要凝儿高兴。想办法考验一下,看能不能收徒!”

    “嗯,明白了。”

    在此之前,刀语凝自打那天第一次吃了正道汤圆回家,就不住的念叨,茶不思夜不寐,引得刀显覆十分苦恼。

    今天江边一见,才知道女儿的“病根”在哪里。

    原本计划送她去法国的留学,也因故延迟了,她是刀显覆的唯一血脉,更是他的掌上明珠。

    喻子道回家的时候母亲阿真还没有睡觉,显然她看出了点什么,只是一个劲地说着刀语凝的好。

    喻子道这天晚上又重新开始在那个,好久没有记录过日记的本子上写字了:

    “农历八月初八日,我和刀语凝去了那条江边,她想起了她的妈妈,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我觉得她比我过的还不开心,所以我想呵护她,至少我亲爱的妈妈很喜欢她。我太累了。”

    ……

    自此,刀语凝便成了正道汤圆铺的常客。

    她尝试着给喻子道帮忙做汤圆。

    看着她身上沾满汤圆粉的模样,阿真和喻子道“咯咯”的笑个不停。

    刀语凝觉得这样很幸福,便不再和表姐刀语凤浪迹夜场了,也不再随她追求奢侈品了。

    家里的保姆都说刀语凝变得越发的乖巧了,刀显覆一如既往的冷峻面容下显然也非常得意。

    刀语凝高中毕业的这段时间,三三两两的往喻家跑。

    她开始不再一天换几套衣服了,她开始不再满世界去旅行了......

    她冷落了那些跑车,改换了一辆自行车来来回回。

    她还很注意不用钱和这家人打交道,因为和他们在一起,她似乎能感觉到一种精神,或者明白一个道理,钱有的时候在这样淳朴的家庭不过是个点缀而已。

    即使他们过的很苦,但是他们仍然信奉着靠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去挣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辛劳钱。

    他们更贴近心与心的交换,在刀语凝眼中,他们才是最富有的人,是精神世界的富翁。

    他们的快乐是那么的简单,比如母亲阿真得到了喻子道给他买的一把十块钱的小梳子,或者喻子道今天的汤圆在上午九点钟就售罄了,如此而已,就很快乐了。

    在夏末秋至时,刀语凝也该出国了,目的地是法国,这个浪漫的国度是她自己选的。

    她有足够选择的机会去任何一个国家深造,相比之下,喻子道就不同了,他根本没有任何机会选择,每个人的命运就是这样,冥冥之中自有定数,不用再去怨天尤人了。

    临走前,她反复叮嘱喻子道一定要去法国找她,这样她才能在那个国度和自己心上的人,共同享受真正的浪漫。

    喻子道毕竟也是个年轻人,他内心憧憬着,表面上却拒绝了,即使刀语凝说要把费用全部承担,他还是拒绝了。

    在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该做什么,自己是什么层面上的人。

    几个月的相处,他对刀语凝还是有好感的,但是绝没有非分之想,也不敢有,不可能有。

    刀语凝走了两三个月后,喻子道仍然守着他的正道汤圆,辛勤的劳作着。

    这天早晨,秋雨绵绵,半个月了,依然不见晴,母亲阿真的风湿发作了,浑身的关节犹如针刺刀扎了一般疼痛和麻木,喻子道正用活络油给她耐心的擦拭。

    门外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喻子道放下手中的刮痧板,打开门,但见门外站着十几个身穿青色羽衣的人,他们皮肤黝黑,目光坚毅,淡淡的说:“我看你的正道汤圆也该关张了吧!”

    一二三之数,始生万物。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