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宇之池:南宋背嵬军策
字体: 16 + -

第7章 正道汤圆

    滇省级电视台的王台长一直在台里等着上级的通知,因为他知道这几天正是里程碑式的时间。

    很可能几个重量级的已经收入了囊中,这样的新闻令人兴奋。

    此时的他眺望着整个城市——华灯初上,熙来攘往,看着逐渐散去的雾气,他不禁陷入沉思。

    电话的铃声打断了他的思绪:“哦,对,是我,是,啊?怎么会这样。好的,对,对对对,放心吧,我们台里首席记者都在,嗯,增派人手,取得一手资料。”

    王台长挂了电话呆呆的坐下了。

    转手拨了一个电话,声音极低沉:“你来一下。”

    不一会,来了个副台长。

    王台长说:“省里说清缴‘一号肥狸行动’完美收官。”

    “好啊,好啊,下一步怎么报道。”副台长兴奋不已。

    王台长叹了口气:“一名缉毒警颈部中弹,正在抢救。一名边防武警腿部中弹,问题倒是不大。但是,据说毒贩集结南撤时,和我们边防的一个连遭遇了,他们围而不打,目的是为了拔掉武警的狙击手,以确保南撤安全。”

    很少抽烟的他点了一支烟,接着说:“喻连长!在掩护队友撤退时,被对方围攻了,身中六弹,武警狙击手连续射击对他进行保护,不幸暴露了位置,两位英雄都牺牲了……”

    随后整个办公室陷入到静默之中……

    这个消息迅速传遍了大街小巷,大家都陷入了沉痛的哀悼之中。

    不幸的是阿真和那不满两岁的儿子——喻子道。

    当传来这个噩耗的时候,阿真昏厥了,她醒来又哭,昏倒,起来又哭,没日没夜。

    小娃娃喻子道年纪尚有,不知道这其中发生了什么事,只是看到母亲哭,他也跟着哭。

    这个年轻的连长,在缉毒的前沿,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用青春和热血谱写着正义的篇章。

    他的离去使战友们悲痛欲绝。

    但,缉毒战线的特殊性要求,很多的便衣侦查员不得在葬礼上出现,这令他们更觉得自己是“孤魂野鬼”了。

    在政委的不断劝说下,这些“隐形战士”被聚集在一处秘密的场所进行祭奠。

    ……

    山水相逢时,风水开合处。

    殡仪馆显得有些冷清,小娃娃喻子道在灵柩外的台阶,上上下下,跳来跳去。

    窗外细小的雨纷纷的落着,静静的落在院子里的松树上,显得更加肃穆、威严。

    这里听不到哭泣,但凡来祭奠的人们见了这个咿呀学语的娃娃,都会泛起一阵酸楚,背着这个孩子偷偷的哭泣。

    武警特警副队长,摸了摸喻子道的头。

    喻子道明亮的圆眼镜向上张望着,喊道:“叔叔。”

    从来没有流过一滴眼泪的他,连忙跑到厕所,连抽了几根烟,在里面嚎啕大哭。

    一位中学老师自发的带领全班同学,过来向烈士献上了花圈,他们根本不敢看那个小孩子——多么可爱的孩子啊,喻子道——你这么小就失去了父亲,而国家也失去了一位好儿子。

    一位远征军老革命,带着几个老兄弟,拄着拐棍,书写了那副喻连长生前最喜欢的诗词: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然后,颤颤巍巍的把对联覆在灵柩上,老泪纵横。

    远处聚集的“隐形战士”在一处暗室里,看着喻连长的照片,不住的捶打着墙壁,拳头打烂了,鲜血直流,但是他们不知道痛,他们还在打,继续打,不停的打!

    喻子道饿了就去吃点面包,睡一会,哭一会,玩一会,闹一会,几天下来受了风寒,高烧四十度不退。

    不知道是不是烧坏了,当他康复以后就再没有那么活泼了,变得少言寡语起来,直到上了中学依然如此。

    她的母亲阿真,独自操劳着家里面一切的事务。

    喻子道的抚养和双方四个父母的赡养都压在了这个柔弱女人的肩膀上。

    在生活重担的压迫下,她很坚韧,她使四位老人安享晚年,并一一的送走了他们。

    她的所作所为,她的付出,她的伟大,绝对亚于一个牺牲的喻烈士。

    可惜的是,她终于没能撑得下去,重病不起,瘫痪在床。

    喻子道高考的那年,她的母亲阿真的病情愈加恶劣了,整个家庭陷入了绝境。

    这个原本可以保送军校的高中生喻子道,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辍学在家,照料母亲阿真。

    阿真对于儿子的选择坚决反对,为此她绝食三天。

    喻子道却坚决的守在她的床头,为她喂送流食,擦洗身子,处理粪便……

    边防武警也派人来了几波,但都说不动这个孩子。

    他的坚决,他的刚毅,他的倔强,和他的父亲如出一辙。

    为了维持生计,并给母亲找最好的大夫医治,喻子道在家门口摆了个汤圆摊子,起名叫做:“正道汤圆。”

    起初多有些街坊邻居来捧场的,后来确实因为味道不怎么样,来吃汤圆的人便逐渐减少了。

    喻子道是个聪明的孩子,他开始翻阅大量的书籍,来改良他的汤圆。

    首先是在汤圆粉方面下功夫,不但要精选,还要在水的比例上反复研究。

    另外他把一个老磨盘,反着深凿了个洞,洗干净,拿着木锤在里面敲打汤圆面,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汤圆的劲道和细滑。

    再说汤圆馅子,他摒弃了传统的黑芝麻,选用上好的红糖作为底料。

    加上经过烤制的花生研成小颗粒,配白芝麻,这样味道可达到香甜小脆的感觉。

    同时他还特意让一个高中同学,从花城昆明给自己寄来干玫瑰花瓣,一丝丝的洒在馅子里,便有了一种独特的清香在。

    如此,这个“正道汤圆”那是味道越来越正,越来越地道了!

    从此,这个小巷子里的汤圆铺,便成了远近闻名的名吃,来的人络绎不绝。

    为了照顾母亲,喻子道每天早上四点钟起床,卖汤圆到中午时分便收了,下午还要准备第二天的材料,并给母亲熬药、按摩,打理。

    这一天,晚霞微出,门外是“咚咚咚”的胡乱敲门的声音。

    喻子道开了门,见是两个少女,约么比自己小两三岁的样子,估计也就十六七岁。

    他们的身后站着很多的精壮的大汉,一个个凶神恶煞的。

    其中一个身材高挑的少女,肤色健康黝黑,但很漂亮,见了喻子道显得非常惊讶,叹道:“天呀,这么帅的哥哥。”

    另一个少女附和着:“嗯嗯嗯,就是帅,我还以为正道汤圆的老板是个老头或者大妈呢!”

    那个高挑的少女上前,主动握住喻子道垂着的手:“哥哥,你好呀,太帅了,嗯,本姑娘叫刀语凝。”

    喻子道自幼不爱多言语,显得很冷漠,感觉这女孩的手绵软而冰凉,丝丝入滑,慢慢的收了手说:“你们有什么事吗?”

    另外那个女孩颐指气使的嘟着嘴说:“哎,你还没有说你叫什么名字呢?”

    喻子道不想浪费时间,遂转身要回去:“我还有很多事,没时间跟你们闹。”

    那少女一听来气了,一把扯住喻子道的衣服,却不小心撕破了个大洞。

    也许是他这件衣服穿的太久、太糟了吧,总之,上衣直接被扯开了,露出健壮的胸膛。

    刀语凝一见之下,兴奋起来:“哇,没看出来,哥哥还有这样的好身材!”

    似乎在她那里,根本对于这种无理的冲撞,习以为常了一般。

    喻子道遂恼怒,但还是很有涵养的,他扯了扯衣服,紧了紧,可还是衣衫褴褛,失了面子,便想要去关门。

    只见那女孩身后的一个大汉,踱步上来“啪”的拍在门上,不让他关门。

    喻子道使出浑身力气,倔强的想要把门关上,却无济于事。

    听到这些响动,里屋的母亲阿真说着:“道儿啊,咋了呀?”

    喻子道忙回答:“娘啊,没事,没事,我在修门。”

    刀语凝使劲瞪了一眼那大汉,只见他立刻低着头不语,灰溜溜的退在后面。

    刀语凝头一歪,耸耸肩,故作乖巧的说:“伯母呀,我们是哥哥的同学,想他了,也来看望一下您老人家!”

    母亲阿真颤抖着说:“道儿啊,同学来了,咋不让进屋呢?快去煮点汤圆给她们吃。”

    喻子道无奈的说:“好啊,娘。这就来啊。”

    看着眼前这个叫做刀语凝的少女,恍惚之间,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又说不出是在哪里见过。

    刀语凝看着眼前这个卖汤圆的大男孩,有一种莫名的亲切,这些年从来也没有这种感觉,他那如刀锋一般的眉毛,明亮深陷的眼窝真是“妙笔”……

    喻子道伸手向里屋:“请吧!“

    刀语凝回身把门关上,免得看到门外那帮冷面孔的大汉堵心,一边随口介绍:“嗯,她是我堂姐,刀语凤。”

    喻子道并不关心这些,因为看她们的穿着打扮,估计是哪个有钱人家的纨绔女,大家本身就是两个世界的人,所以没必要深交。

    于是,两个少女随他入屋,这屋子矮小简陋,陈旧无华。墙上贴着许多他父亲喻连长生前在部队的照片。

    屋里充斥着一股难闻的中草药味和久不见阳光的霉味。

    虽然这样,但是极为整洁齐整,这是一个军队烈士家属的风气使然。

    刀语凤捏着鼻子,哀求:“妹,咱们还是出去吧,你看这这,这……”

    刀语凝使劲拧了她一下,目光冷峻,随即她再不敢多说什么了。

    进了屋子见到一个消瘦的老太太躺在床上,慈祥而渴望的看着这边,笑呵呵的:“哎,家里已经很久没有客人了,姑娘啊,你们坐吧。“

    刀语凤不愿意坐那些破烂的椅子,勉强说:“我们站着就可以了。“

    而刀语凝选了个离母亲阿真最近的地方坐下,微笑着说:“伯母,这……”

    机灵的她环顾了一下四壁,见一个墙上的一份奖状上写着:“喻子道同学:被评为优秀学生干部……”

    看到这里,她眼珠子一转,说道:“喻子道学长呢,原来在我们学校的学生会,对我们非常照顾,我们也从哥哥身上学了很多的知识,听说他做的一手好汤圆,今天我们特意过来尝一尝的。哦,最重要的呢,是来看望一下你老人家。”

    说罢她冲着母亲阿真又一个灿烂的微笑。

    那阿真看到这个女孩,虽有些富贵人家的骄横气质,但观言谈举止,却显得斯文静雅,知书达理,不由心花怒放,说道:“好啊,姑娘,好啊,道儿啊,你跑去哪里了,快过来。”

    喻子道自打把他们两个引进屋里,就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他这一天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到晚上他还要专门抽时间看一个小时的书,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不过他是个孝子,但凡母亲吩咐的事情,无有不应的。

    说话,他迅速的跑了进来:“娘,你说啥?”

    阿真有些微怒:“你那活,迟一点做吧,这两个女同学,你不能冷落人家,这不是个规矩。”

    “哦,好!”喻子道不情愿的呆呆站在那里。

    刀语凝看着他的样子,暗暗笑着,心里一阵欢喜,然后一把拉他坐在自己旁边,依偎在他身旁。

    喻子道一边尴尬的向后撤着,一边给母亲阿真说:“嗯,我还有药要去熬制,娘,要没什么事我先……”

    阿真一看,这女孩坐在喻子道旁边,甚是高兴:“你不许走,坐在这,哦,两个小丫头说是想吃你做的汤圆。”

    喻子道为难:“娘,你也知道,我是晚饭后才开始做馅子的,做的早了就不新鲜了。”

    母亲阿真原本侧着身子,此时生气,躺正了,不再理会喻子道了。

    这下喻子道可着急了,忙靠近床边,一个劲地赔不是,最后应承了,母亲阿真才又侧过身,拉住喻子道的手:“孩子啊,咱们家对待客人,可不能像你这样了,以后这样,再就没人来了。”

    “哦,记住了。娘。”喻子道便乖乖的开始准备汤圆馅子了去了。

    看着这副场景,自小没有了母亲的刀语凝感慨万分,同时她也看出这个帅气男孩的那种憨厚率真,以往她是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人的……

    约么一个小时,刀语凤在桌子上翻看着各种书籍:看来他也喜欢元曲,嗯,那本《西厢记》都要翻烂了呢。

    于是,少女的心中在从此起了涟漪。

    汤圆端过来的时候,两个少女以万分期待的眼神盯着,然后细细的品尝,哇,那丝滑筋道的q感,那红糖花生粒的配合,那芝麻香,那游丝一般的玫瑰花,总之这绝对绝对是极品中的极品!

    吃罢一碗不够,再来一碗,又一碗,两姐妹总共吃了六碗。

    撑的快要站不起来了,此时,门外的大汉探头小声的说:“刀姐儿啊,刀爷来电话了,让你们回去呢!”

    刀语凝不耐烦的说:“出去,出去,出——去!”

    那大汉便灰溜溜的把头缩了回去。

    刀语凝起身行礼:“伯母,我爸找我们,改日再来看你哈。你要保重身体哦。”

    母亲阿真仍然慈祥的笑着,这让刀语凝的心里一颤,这种感觉好像从来没有过,这就是母爱吗?肯定是。

    当她回身时正撞上喻子道,一个趔趄,扑在他怀中,

    就在这一刹那,只是一个瞬间,喻子道牢牢的扶住了她。

    那种稳健,那种安全感,使刀语凝的心仿佛盛夏窜入一溪冰甜的水一般,心怦怦直跳,以往,她从来没有这种心跳的感觉,不知道今天是怎么了?

    可是喻子道却不解风情,煞了“风景”,说道:“一碗汤圆一块五,六碗是九块。你们把钱付了吧。”

    这下尴尬了,两姐妹出门是从来不带钱的,她们面面相觑:“你带了吗?”

    “没啊!”

    “你呢?”

    “我哪里带钱,那么脏。”

    “哎……”

    可是喻子道不依不饶,挡在面前不让她们离开,一直伸着手。

    她们两个倒显得有些理亏了,平日里哪里会有这种境况发生。

    母亲阿真怒了,斥责:“道儿,无礼,女同学吃点汤圆,你还要钱!”

    喻子道回过头:“娘,她们不是我同学,我根本不认识她们!”

    母亲阿真更怒了:“你胡说,那个刀姑娘把你的事情说了许多呢。不是同学,谁知道你的事?”

    实际上这个机灵的刀语凝是在闲谈中偶尔发现了喻子道的一个旧笔记本,大略翻了一下,按照常规的推断,和母亲阿真拉家常的,基本上所说的喻子道的一些想法和生活轨迹是大略准确的。

    喻子道无言以答。

    两个少女从他身边绕过,嘻嘻笑笑的一溜烟跑出门。

    刀语凝回头挤眉弄眼的说:“喻子道哥哥,欠你的,我一千倍奉还!决不食言。”

    这个轮回很感人的哦,请继续关注苍四生的背嵬军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