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七州之王者之心
字体: 16 + -

第7章 禁军都统-储奎

    三十年前的一个冬天,大雪纷纷扬扬的下了整夜,王都孛城好像被披上了一袭白纱,到处都是雪白的一片,年轻的书生王琰刚刚打开门,准备扫一下门前的雪,就见自己的门檐下一个浑身上下脏兮兮的小孩子,正在那里蜷缩着睡觉。

    孩子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而且还是单薄的一层,王琰刚从生着炉火的房间里出来,身上穿着貂裘,尚且被冻的不停的哈气,可想而知那个小孩子会有多冷了。

    王琰上前试探了一下小孩的鼻息,尚有一丝丝的微弱气息,于是动了恻隐之心的王琰连雪也不扫了,把小孩子抱进了屋里。

    可是那小孩在雪地里睡了一夜,已经冻的病了,连续发了几天烧都无法退热,王琰只好自己找来医书,试着为小孩诊治,又是扎针,又是汤药连着折腾了好久,亏得小孩命大,这才活了下来。

    王琰等小孩病好了,又是让他在家中养了几天,这才对他道:“好了,你病已经好了,可以离开了!”

    小孩跪在地上,不停的乞求道:“先生,请收下我吧?”

    王琰奇道:“收下你?做什么?”

    小孩道:“我什么都能做,我可以给先生做书童,伺候先生笔墨,做家务,收拾房间,只求先生收下我,给我一碗饱饭!”

    王琰道:“可我不需要书童啊,而且你这么小,你也照顾不了我,反而需要我照顾你,更何况你的父母家人难道不牵挂你么?”

    小孩悲泣道:“我父母都死了,家人也都没有了,只剩我一个了。”

    王琰动容,原来是个可怜的孤儿,难怪会在大冬天的蜷缩在他的门檐下了,王琰问道:“你父母是怎么死的?”

    小孩道:“饿死加病死的,今年春天遭了灾,秋天没有收成,我爹娘只好带我离家来到王都要饭,可是我爹娘为了让我吃饱,他们自己不舍得吃,就饿病了,我们也没钱医病,最后就活活饿死加病死了。”

    小孩说着,就呜呜的大声哭了起来。

    王琰听了心里也是十分难受,但是他问道:“今年除了谭城,没听说有别的地方遭灾啊,莫非你是谭城人?”

    小孩擦擦眼泪,道:“是,我们都是谭城的,谭城地界,今年春天里没有下一滴雨,地里都旱得不成样子了。”

    王琰又问道:“可是我听说王上下诏,从各地调拨了十万石粮食给谭城,谭城丞守还回禀王上说,谭城今年虽然遭灾,可是没有饿死一个人啊。”

    小孩道:“我们没有见到粮食,只有一些掺了沙子的稀粥,就这也不管够,丞守说朝廷就派了一点点赈灾的粮食,所以城中粮食有限,让大家去吃那些黄土和树皮充饥,可我偷偷看到丞守家喂狗的狗饭全都是白米,我去偷吃,还被狗给咬伤了。”说着还撸起腿上的衣服,露出被狗咬的伤痕。

    王琰怒不可遏道:“定是那丞守,自己把粮食给贪墨了,这等贪官,实在可恨。”

    小孩又道:“丞守还下令封堵四门,不让人外出逃荒,说是会辱没他治下的清名,我父母实在饿得不行,带着我是钻的谭城的下水道,这才得以逃了出来,可谁知道,来了王都,也还是死了!呜呜呜呜~”

    王琰心中有恨,可是却无能为力,世间事大致如此,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他王琰不是没有抱负,所以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想要凭自己改变这种局面,可是他如今籍籍无名,勉强靠祖产能养活自己,可是却没办法救更多的人。

    想到这里,王琰似乎是重重的下了一番决心一样,他对小孩说:“孩子,你起来吧!我问你一个问题,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小孩想了想道:“我想成为像先生一样的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子住。”

    王琰摇了摇头,道:“不,这不能成为你的志向,你应该有更高的志向,你应该有所成就,你应该建功立业,你应该想着有朝一日出人头地,为你父母,为你自己,为你这样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争一口气!”

    小孩好像还不明白王琰所说的话的意思,可是他知道,王琰说的一定是没错的,于是他点点头道:“是!”

    于是从那天起,王琰不再一个人苦读书,他开始办起了学堂,给穷人学习的学堂。

    起初,学堂里只有一个学生,就是王琰救的那个叫储奎的孩子,王琰就跟周围的穷人说,可以送他们的孩子来学堂读书,每日只要一碗饭钱即可。

    可是没有人来,有人讥笑道:“若是我有一碗饭钱,难道我不会去买碗饭吃么?”

    于是王琰对他们说:“没问题,可以不用花钱,也能来上学!”

    那些人道:“不行,我得让他替我干家里的活,不干活,光吃白饭么?让他们读书学习?那有什么用啊?”

    于是王琰不再强求,他对储奎说:“看见了么?他们不觉得读书有用,我偏要向他们证明,读书是有用的!”

    从那以后,白天王琰就频繁外出拜访,王琰想利用他的学识来谋得一个官职,可是由于他没有很多钱去打点守门的人,空有一身学识,却连世家豪族的大门都进不去,更别说有所施展了,几经碰壁以后也心灰意冷了,只好回到家中慢慢的教储奎读书。

    储奎跟着王琰三年以后,已经学到了很多东西,可是原本够养活王琰一个人的家产,养活师徒两人就有些诸衿见肘了,两人又只是读书,坐吃山空,渐渐地家里也开始要断粮了,储奎深知这一切都是因为自己,年轻人,又是长身体的时候,饭量又大,所以储奎十分羞愧。

    他觉得是自己拖累了王琰,于是储奎偷偷的离开了,临走前他给王琰留了一封信,信中他给王琰留下了三个愿望。

    一愿:有朝一日可以报答师父的恩情。

    二愿:出人头地,证明自己。

    三愿:建功立业,有所成就!

    储奎离开后,辗转去了曲城,当时,安国与息国和明国正在争夺曲城以及西海沿岸数个城镇,战争非常激烈,三方都损失严重,很多百姓都纷纷避战逃亡,可储奎却在此时要求入伍。

    当时的曲城守将,也就是后来的曲成侯叶英见到这个只有十二岁的少年,便问他:“为何要参军?”

    储奎答:“为建功立业!”

    叶英十分欣赏这个少年,便把他收在了自己麾下,做了亲随,可谁知,一次偶然的机会,叶英发现了这个少年竟然懂得排兵布阵之术。

    于是便向他询问,这才发现这个十二岁的少年,胸中自有锦绣,于是便提拔他做了参军,亲自教授他武功,很快由于储奎有勇有谋,知兵善战,不到二十岁便升任游击将军,等到曲城战胜明、息两国后,叶英带储奎回到王都受赏。

    叶英被封为曲成侯,而储奎,由于年纪轻轻便已战功赫赫,格外受到安王的青睐,留他在王都做了禁军副都统,没过几年又升任禁军都统,掌管整个孛城的城防和守卫,自然是大大的美差。

    储奎功成名就,荣归故里了,第一件事自然就是拜访王琰,感谢他的恩情,王琰也因此乘着储奎的风光成了很多豪门的座上宾,很快,整个孛城都知道了这个不世出的人才,于是安王封他为司徒,掌管学政。

    可以说,王琰是师凭徒贵,所以有时候,王琰反而要感谢自己这个徒弟,可是储奎呢,却从不敢在王琰面前耍什么脾气,尽管他如今也是手握大权,可是对于王琰,他打心底的感激,因为在他心里,王琰即使他的师也是他的父,这种恩情,是常人难以比拟的。

    如今,这个如师如父的人,在宵禁的深夜里,独自骑马来到自己的房间,斥责完自己的生活品味,又忽然问了自己曾经许下的愿望,储奎有些不明所以,但他还是认认真真的回答了王琰的问题。

    一愿:有朝一日可以报答师父的恩情。

    二愿:出人头地,证明自己。

    三愿:建功立业,有所成就!

    王琰点点头,说实话,自从成为司徒以后,他这十多年来可以说教过很多弟子,就连如今的二公子甘隆都拜自己为师了,但是最令他感到骄傲的,还是储奎。

    储奎这个人虽然跟自己学习,可是他能建功立业,出人头地,靠的是他从战场上一刀一枪的杀回来的,可是他不忘本,并且也是因为他,才让王琰自己声名鹊起,可以说,王琰反而心里感激自己的这个弟子。

    王琰看着储奎,深吸了一口气,道:“你已经出人头地了,也建功立业了,为师也十分感念你对于为师的孝心,可是如今我想叫你做一件事,你肯不肯?”

    储奎一听王琰的语气,就知道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他还是十分坚定的道:“我的生命是师父给的,我的本事是师父教的,师父但有什么事,储奎刀山火海也肯干。”

    王琰重重点头,道:“很好,我要你建立更大的功劳,我要你成为匡扶社稷的英雄,我要你帮着辅佐二公子,成为一代英主!”

    需要一个美工,美工,美工,嗯,重要的话多说两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