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
字体: 16 + -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七章

咏临活泼爱闹,咏善冷漠收敛。

两兄弟天性南辕北辙,本来就不怎么亲密,后来咏善当了,为了咏棋等等事由,两个亲兄弟更是闹了几场大的,越发生疏怨恨。

现在被关押在一起,危急中真情流露,两人坐在床边,交心对谈,竟是多年来也不曾有过的兄友弟恭。

两人坐在一块,谈到窗外远远天边处的夕阳落下时,饭食送来了。

一阵模糊的,像钥匙和铁锁的金属交碰声后,牢房的门打开。

一个小头目似的小吏领着两个手里捧着饭菜的杂差进来。

“两位殿下,晚饭来了。”

他使唤着两个杂差把饭菜都摆在桌上,把杂差唤到外面等着,上前看了看桌面上的饭菜,亲自再摆动了一下,才恭恭敬敬道:“照内惩院的规矩,每顿饭三样素菜,一样荤菜,两位殿下请用,这里还有一木桶子白饭,要是不够,还可以再加。”

咏善和咏临也饿了,走过来在桌边坐下。

咏临打出生就没受过苦,从小锦衣玉食,哪一顿吃的不是好料,瞅桌上的菜色一眼,顿时眉头大皱。

三样素菜,光瞧颜色就让人倒胃口,绿中带黄,干瘪瘪的,没一点油星,也不知道是哪个没良心厨子炒的。

唯一的荤菜是冬笋肉片。

咏临拿起筷子,在那碟冬笋肉片里面挑了挑,满碟子的冬笋,挑尽了也只有三四片猪肉,不禁气愤,“这是给人吃的吗?我养的狗也比这吃得好。”

咏善却不在意,悠悠道:“这是内惩院,你当是母亲的淑妃宫,还是你的安逸阁,想吃什么就使唤厨子去做?能吃就行了,吃吧。”

用筷子把荤菜里面的肉片一片片挑出来,都放到咏临的碗里,“吃吧。”

咏临眼见咏善落难,满心的难受,恨不得把心掏出来替咏善受罪,见咏善落到这等境地还护着他,更受不了,猛地伸手,把对面咏善的饭碗抢过来,和自己放了肉片的碗换了个位置。

“哥哥你吃!”咏临大口扒饭,就着难吃的清炒大白菜伸着脖子往下咽,狠狠道:“母亲说我整天坐不住,就是肉吃多了,这几天正好吃素,清理清理肠胃。”

负责送饭菜的那小吏还没走,刚刚从牢房另一头的**查看了一番绕回来,忽然压低了声音问:“褥子好像不够厚,要不要小的给殿下寻一床妤点的过来?”

咏临正一肚子气,一边嚼着黄绿青菜,一点斜眼冷笑,“不敢,不敢,内惩院不是专门作践皇子的吗?你不冻死饿死我们就不错了,还敢指望什么好褥子?”

那小吏一愕,瞧瞧桌上的饭菜,苦笑道:“殿下息怒,小的也寻思要帮殿下弄点好吃的,可是没那胆子。这里可是内惩院,关押的犯人个个都是要紧的,最怕的就是食物里下毒,饭食都是上面指定的,厨子做什么送什么,擅自换一点加一点被知道都是个死罪。”

咏临一脸悻悻。

咏善却眼睛微微一瞇,开口问道:“我们的饭食,是哪个上面指定的?”

“犯人们的饭食,一向都是头儿指定的,从前是张头儿,现在当然就换成了孟头儿。我们都是听孟头儿的,至于孟头儿是听哪个上面指定的,小的就不知道了。”小吏态度却很恭敬,老老实实答了一番,又把脸转过去对着咏临,挤出一点尴尬的笑容,“殿下,您别生气,小的若能好好伺候您,能不尽心伺候吗?”

这话有些蹊跷。

咏临奇怪地打量他一眼。

那人猛地明白过来了,一拍脑袋道:“我就说呢,怎么殿下见了小的好像不认识似的,敢情是殿下贵人事忙,早忘了小的这号人物。殿下,小的您忘了,小的亲弟弟您应该是熟的。”

“你弟弟是谁?”

“图南啊,原先在宫门那当侍卫,因为还算勤勉,这两天小升了,过去常和殿下一起赌钱喝酒的。”

咏临顿时“哦”了一声,表情好了许多,呵呵笑着拍了他一肩膀,“原来是那小子,我说你这家伙看着有点眼熟呢,嗯,仔细看看,眉眼是和图南一个样的。我忘了你叫什么名了。”

“小的图东,殿下虽然不记得我,我可惦记着殿下您呢。前年小的还没入内惩院,在后面围苑负责收下面各省贡来的瓷器,下面人不小心砸了半车玫瑰瓷,连累到小的身上,本来要把小的拉到宫外廊上裸背打五十杖的,多亏了殿下开口,给小的免了,罚银子了事,不然小的不死也剩半条命。”

咏临总算模模糊糊有点印象,恍然道:“那次图南大中午的过来找我,跪在地上哭哭啼啼,就是为了你。他那家伙平时呱呱噪噪,这么一哭把我也吓一跳。嗯,你弟弟对你不错。”

图东感激道:“全靠殿下开恩,小的没本事,总没机会报答殿下的恩德。现在……现在饮食上,小的被死规矩管着,真的不敢擅专。不过被褥之类不碍事的小东西,只要殿下开口,小的一定给殿下弄好的来。”

咏临豪迈地一挥手,“你那事我也没做什么,就一句话的事。好,你帮我弄点好褥子来,睡得舒服点也是好的。”

“是”

咏善在旁边插话问道:“外面的事,你能听见消息吗?”

“要看是什么消息,”图东摊摊手,“小的职位低,能听到的都是些小消息,侍卫内侍们每天嘴里尽说些不干不净的杂事,没几件能人得了殿下的耳的。”

咏临想起一事,顿时眼睛二兄,“别的你不能打采,给我母亲带个口信总可以吧?你去淑妃殿瞧瞧她,看她现在身子如何?告诉她不要担心,我们兄弟关一个牢房,目前还好。”

图东为难地皱眉,“内惩院规矩,是不许给外头传信的。”

沉吟一会儿,咬咬牙,“做人不能知恩不报。好,小的不能出面,等我找个机会,叫我弟弟给殿下走一趟,怎么也要给殿下把这个口信传到。”

事情商量定,图东垂着手在一旁等他们吃饭。

两人吃完,图东才又把牢房门打开,叫外面的杂差进来撤碗,收拾干净桌子,全退了出去。

平房又重新锁上了。

咏善这才问:“这个人,你信得过吗?”

咏临一愣,挠着头想了想,“图南我是很熟的,性情直爽,算是条汉子,他哥哥我也确实救过。不过说到人的花花肠子什么的,哥哥,你比我懂。你看他信不信得过?”

咏善沉思片刻,道:“看人要看眼睛。这人眼正眸直,虽然欠了点胆略,却不是心思歹毒之人。反正我们现在也没别的选择,不妨冒险信他一回。”

咏临对他信心十足,点头道:“如果哥哥也这么说,绝对就是可信的了。父皇说过,当皇帝最要紧的是一双眼睛,要会看人用人,能分是非,辨大局。他老人家挑你当,当然就是说你有一双好眼睛。”

咏善一阵沉默。

“哥哥,我是不是说错什么了?”咏临见他神情不对,以为自己又说错话了,懊悔不已,往自己脸上轻轻搧了一下,骂自己道:“看你乱说话,看你乱说话!”

咏善抓住他的手,不许他乱搧,淡然一笑,“又不是小孩子,别做这种惹人笑话的事。父皇那话,是什么时候说的?”

咏临露出思索的样子,不太肯定的道:“是我从封地回来后,第一次去给父皇请安时说的?谁记得呢。唉,父皇真是的,喜欢哥哥的时候,夸得不得了,现在一翻脸,就一道圣旨把人关内惩院审问。怪不得说伴君如伴虎,唉,唉,谁叫我们是皇帝的儿子呢?”

“父皇常夸我吗?”

“那当然。那时候哥哥刚刚册封嘛。”咏临悻悻道:“我现在觉得咱们当皇子的,就和当妃嫔一个样,被父皇喜爱时就是个宝贝,不喜欢就丢到冷宫,你看丽妃,不就是一个榜样?还有咏棋……算了,不提咏棋!”

当夜图东又来了一趟,这次是送厚褥子。

因为是拿着东西进牢房,内惩院这等重地,不管是谁弄东西进来,都要照例搜查一番,自己人也一样。

图东拿着褥子进来,后面就跟着两个陌生面孔的差役,一进来,面无表情地走到床前,把新旧褥子里外细细翻查了遍,连缝线口都细细用指头摸了一道,查不出什么,才向图东点点头,退到门外。

有人在,图东也不方便说话,只朝咏临承诺似的看了一眼,就转身出了牢房。

不管怎么说,有了图东帮这点忙,至少日子好过一些。

咏临等他们都走了,过去看看送过来的褥子,点头道:“图东算有良心,这褥子十成新,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掏银子给咱们买的。哥哥,等以后出去了,我们可不能忘了这人。”

咏善若有所思,咏临又唤了两声,才颔首,慢慢道:“你说的对,疾风方知劲草,像我们这种养尊处优的皇子,不遇上这等挫折,未必就能把手下这些人看清楚。”

咏临把脸探到窗边,隔着铁栅感觉一下外面的温度,缩回来道:“我都懊悔今天的大太阳了,雪化了天更冷,这里没有地龙火炉,真折腾人的。哥哥,我们把褥子堆一处睡,两人挤着取暖,免得冻病了。”

把所有被褥都搬一张木**,笨手笨脚的铺好。

咏善没说什么,脱了靴子。

他们仓促被关,没上面人关照,牢房里也没预备别的衣裳,两兄弟和衣躺下,随便把被子盖在身上。

两人并肩,手脚伸得直直,仰天躺着。

说是睡,其实一丝睡意也无。

很久,咏临发出一点声音。

“哥哥。”

“嗯?还没睡?”

“睡不着。”咏临睁开眼,直勾勾看着头顶上难看的牢房顶,低声道:“越想睡,越满脑子东西。我一会儿想起在淑妃宫里母亲给我准备莲子百合汤水,一会儿想起我们三个在殿下棋,那光景多好,咏……他和你下棋输了,还欠了你一幅字,那时候,我们兄弟多好……”

咏善没作声。

他闭着眼睛,让黑暗慢慢浸润自己,仿佛想让自己轻轻地,轻轻地从这片混浊中浮起来。

“睡吧,弟弟,睡吧。”咏善深深吸了一口气,柔和地道:=坦只是一场噩梦,等你醒了,就什么都变回原样了。你要……沉住气。”

他在被子底下,把手伸过去,握住身边的咏临的手。

咏临同样紧紧地握住了他的。

从没有一刻,咏善觉得他和这孪生弟弟如此血肉相连。

这一剎,他由衷感激淑妃,感激她赋予了自己一个生命中的奇迹,让他早在腹中被孕育,只是茫茫中一点粉尘时,就拥有了一个永远:水远和自己血肉相连的兄弟。

不敢相信,自己曾经如此嫉妒他,憎恨他。

不敢,相信。

第二天一早,牢房门下锁的声音响起。

咏临一听声响,早就一个猛子坐起来。咏善却还静静躺着闭目养神,孟奇领着几个差役进来后,才缓缓坐起来,定了定神,从容问道:是要提审?”

孟奇道:“是。”

咏善下床蹬靴,长身而起,慢条斯理地整理了衣服上的褶皱,对孟奇道:“取些清水来,我要洗把脸。”顿了顿,温和地道:“不能给清水,从外面地上取点残雪也行。”

孟奇暗暗诧异。

偌大朝廷,每年被关入内惩院的落难皇族贵戚多了,平日威风八面,跺一跺脚都能教地面震两下,可谁进来不是满心惶恐,或落魄失魂,颤栗求饶,或色厉内荏,喝吼怒骂,失态是常见事。

只有这位被关进内惩院的殿下,才十六岁的年纪,竟能宠辱不惊,安然处之,真教人不能不服。

身上这股冷锐犀利又不失高贵的逼人气势,是别的皇子身上难以看到的。

“殿下虽然关了进来,毕竟是皇子,我们怎敢连清水都不供?是小的疏忽了。”孟奇不卑不亢道:“小的这就叫人去取。”

回头吩咐一个差役,“呆站着干什么,还不快点取水过来?还有干净的白巾,水要热的,快!”

差役拔脚跑着去了,不一会儿捧着一盆热水过来,肩上搭着两块干净白巾,因为自己两只手不够使,还多叫了一个同僚在后面帮忙拿漱口之物。

孟奇他们在一旁等着。

看咏善和咏临他们洗脸漱口,弄得清爽了,孟奇才又过来,“雨位殿下既然梳洗过了,请移步。”

咏善点点头,和咏临一起在孟奇等人的押送下走出牢房。

咏善对这里并不陌生,跟在孟奇后面拐过右面,心里已经明白对自己的审问设在了内惩院的审讯厅。

要到达那里,必须穿过一条漆黑信道。

当日咏棋被押回京城,关入内惩院接受审问,就是经过这段长长的令人压抑的通道到达审讯厅,见到了在里面早就等待着他的咏善。

咏棋当时的心情,会和自己一样吗?

咏善稳稳地往里面走着,思潮起伏,不胜晞嘘。

那个背着他偷了书信,还把信烧掉的人,那个到最后终于把他弄进内惩院,自己却急得吐血,把床单染出一片沭目惊心殷红的人,现在到底怎样了?

太医看过了?

药方是怎么写的?

到了此刻,发生了那么多的事,咏善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去想,去感觉,去思念。

他该生气,或者怨恨,至少也应该像咏临那样,迷惑不解,抓着咏棋问一句你为什么这样做?你恨我吗?

可自己却一点想这样做的意思也没有。

对于咏棋的所作所为,咏善根本抽不出心思问为什么,问恨不恨。

他竟觉得理所当然。

他早知道的。

淑妃早就提醒过,这哥哥会在他脚跟上割一刀。

他挨这一刀,罪有应得。

咏临认为应该恨咏棋,是咏棋把他害到了这个境地。

他不恨。

咏善很清楚,把自己害到这个境地的,只是自己。

他只担心咏棋。

那个哥哥,没了他在身边照顾,是不是会……不快活?

“咏善、咏临带到。”

前面的禀报拔高了声调传进耳膜。

咏善把脑里纠缠的念头强行赶走,抬起头,看着通道尽头映在白墙上霍动的火光影子,昂然大步走去。

跨进审讯厅,锐利双目左右一扫,厅中事物尽收眼底。

还是老样子,烧得火红火红的大铁炉,墙上挂着令人瞻颤心惊的各种刑具,正前方上一个阶,摆着案桌座椅,那是审问人坐的地方。

唯一不同的,只是从前坐在那里的高高在上的审问人,今天成了站在下面被审的,新的审问人换了……

“哥哥好气色,在内惩院关了一个晚上,神采飞扬,精神不减。”咏升高坐在上面,冷笑讥讽。

真是岂有此理!

他昨晚在父皇面前忙前忙后,百般小心奉承,终于让父皇点头,传旨命他专审咏善一案,让他兴奋了一个晚上,转辗反侧无法入睡,今天一早就抱着圣旨,赶过来内惩院打算棒打落水狗,一棒子把这个阻碍他登上位的咏善给打发掉。

不料,犯人比主审官的架子还大。

咏升在这等了半天,才等到咏善咏临过来,不但如此,咏善竟一丝萎靡颓然的样子都没有,还是往常那般冷冽从容,头冠整齐,衣裳不乱,目光略微斜起,悠悠一扫,仍旧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睥睨众生似的高傲冷漠。

咏升既意外,又气恼。

强压了心中嫉恨,先做一番情面功夫,叹了一口气道:“哥哥不要怪我,这是父皇旨意,弟弟我心里也很不忍心。谁想到我们兄弟向来和睦,今天竟然有旨意要我来审你呢?不过哥哥放心,只要哥哥老老实实坦一白,把罪行交代清楚,我一定会在父皇面前给哥哥求情。不过,”

话一顿,皮笑肉不笑地扯了一下脸颊,换了一种口气道:“要得父皇怜悯,必须自己先有坦诚之心。若是哥哥不供状认罪,我奉了圣旨,就只能严问到底了。”

咏临看见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一肚子恼火,朝地上重重啐了一口,“咏升!你少拿鸡毛当令箭?我哥哥身正不怕影斜,什么罪也没有,你栽不了他的赃!”

“江中王,你规矩点!”咏升脸色一变,拿起案上摆设的惊堂木,啪地一敲。声震全厅。

熊熊火光,满墙刑具森影交映,令人呼吸骤沉。

咏升冷冷道:“咏临,你别得意,你也是被父皇下旨关进来教训的,为什么审问咏善要把你也带过来,这是父皇仁慈,希望你在一旁看了受点震慑,日后知道改过。给我好好站到一边,不许开口,如果再敢扰乱审问,别怪我不顾兄弟情义,叫左右教导你。”

“呸!你是什么东西,有本事教导我?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觊觎我咏善哥哥的位置!”咏临却是个天王老子也不怕的角色,用手在胸口左右一扯,外套从中撕开,露出里面贴身小虎皮袄,挺着胸膛,朝着咏升喝道:“咏升,你三哥里面这颗心是热的,血是红的,你想借着审问的机会害我哥哥,行!你先剐了我!你敢不敢?敢不敢?”

他是皇子身分,向来又得炎帝宠爱,多年顽皮闹事都没怎么被责罚过,这次被抓到了内惩院早憋了一肚子气,泼洒率性得令人措手不及。

这么吆喝着嗓子一闹,顿时把内惩院的人都弄懵了,看看朝着审问官喝骂的咏临,瞅瞅静静站在咏临身旁,充耳不闻,泰然自若的咏善,一时竟没人敢去拉咏临,只等着看尴尬的审问官咏升怎么发落。

咏升一阵无名火起。

原本想着咏善已经到了内惩院,咏临也被关进来了,孪生兄弟一道落难,还不是两条落水狗,想怎么欺负就怎么欺负,肚里筹划着怎么先礼后兵,怎么威逼利诱,如果不行就用刑,但总要显些手段,既要让咏善认个大罪,把咏善这个一脚踢进永不翻身的深渊,又不能太露行迹,让外人觉得自己这个当弟弟的六亲不认,居心不轨。

没想到咏临这混账,说傻又不是全傻,居然一口喊破自己心里所思所想,还瞻敢冲他挑衅,好好一场严肃审问,瞬间被他搅和成一场闹剧。

咏升环视一圈,厅门两旁守门的,厅内供使唤的,在墙边伺候的差役内侍们,个个不声不响,眼中似乎都含着讥讽,看好戏似的,顿时火不打一处来,把惊堂木拿起来往桌上用尽力气一敲。

啪!冷喝,“来人,把咏临给我绑起来!无视父皇旨意,扰乱审问,先押下去杖责三十,让他清醒清醒!”

厅中左右两排差役都是经验老道的,整整齐齐吆喝一声,震得人心一颤,立即左右出来三人,一共六人把咏临围了。

眼看要动手,一把声音插进来道:“慢!”

从咏升身后站出一人,穿着五品朝服。

这人年纪不大,大概二十五六岁,脸颊瘦削,目光却极有神,他叫停众人,跨步出来,先向咏升规规矩矩施了一礼,直起身来,才道:“殿下,皇上的旨意里,只有说要殿下就恭无悔一案审问,并没要殿下审问江中王。殿下无故责打江中王,似乎不妥。”

咏善在一旁仔细打量,认出那人是刚刚调入刑部的宣鸿音,他本在京外做官,因为公正清廉,直言敢为,不久前被朝廷选人刑部办事,当时还是咏善提笔批示调文的。

从前只是调入时按规矩匆匆见过一面,没有详谈,不知其人究竟如何。

想不到今天却在这里撞见了。

难道是父皇派他过来监督咏升审问的?

“我这是无故责打吗?”咏升气道:“咏临存心闹事,我才责打教训他,有什么不安?”

“皇子是金枝玉叶,谁敢不奉旨而损其身体?”宣鸿音把头一抬,看着咏升,一板一眼道:“圣旨里写的是要江中王旁观,旁观的意思,就是他不是殿下审问的对象,也并非可容殿下责打教训的犯人。下官奉旨陪审,如果殿下执意对江中王用刑,下官只能秉公办事,立即面圣禀报此事,请皇上定夺。”

咏善没有猜错。

宣鸿音确实是炎帝派来监督陪审的。

咏升被这区区五品小官气得指尖发抖,狠狠瞪了这不苟言笑的家伙一眼,现在咏善刚刚被打压,他还未被正式册封为新,做事不能太冒失,尤其不能失去父皇欢心,只能暂且忍耐。

“好,我就照你说的办。”咏升冷哼一声,“来人,把咏临拉到一边,让他旁观。”

又拿起惊堂木,一拍。

啪!

咏升摆出主审的架势,居高临下,两眼盯在站在下面的咏善脸上,“咏善,我现在奉旨审问,问你什么,你都要老实回答,明白吗?”咏善淡淡一笑,“你问吧。”他越从容,咏升越浑身不是滋味。

“咏善,你有没有害死恭无悔?”

“我没有。”

“你和恭无悔有什么冤仇?”

“没有。”

“胡说!”咏升冷然喝道:“恭无悔阻挠淑妃册封皇后,妨碍了你们母子的好事,难道你心里一点也不在意?一点也不怨恨?”

“我该在意怨恨?”

“难道不该?”

“当然不该。”咏善挺身长立,个傥潇洒,慢悠悠道:“册封谁当皇后,是父皇的决定。若父皇要册封母亲,别说区区一个恭无侮,就算所有御史一同反对也没用。既然这不是恭无悔可以阻挠的事,他自己喜欢写个奏折给父皇,与我何干?我犯不着恨他。”

册封皇后一事,是能指证咏善和恭无侮有仇怨的最重要的一条。

不料咏善这么轻描淡写,字字在理,更要命的是把炎帝也牵扯在里面,居然让咏升一下子愣住,不知道该怎么驳斥。

难道要说炎帝册封皇后,是御史可以阻挠改变的吗?

这岂不是给炎帝脸上打一耳光?

“册封皇后的事是父皇叫吴才问过你的,我今天先不追究。”咏升愣了一会儿,定下神来,“可你私入天牢,和恭无悔密谈,这事证据确凿。咏善,你不认罪吗?”

“我已经说过了,”咏善不紧不慢地答道:“我确实曾经到天牢找恭无悔谈话,此事做得鲁莽,如果要问我不谨慎的罪,我认。但恭无悔不是我杀的,毒药也不是我给的,要问这个,我答不了你。”

咏升尖利地一笑,“哥哥说得好轻松。吴才禀报,你曾经说过自己手里有恭无悔的亲笔书信,后来又说自己没有,出尔反尔,这是怎么回事?要不是心虚,怎会如此?”

咏善沉默。

咏升见他不说话,顿时得意,寒着脸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你是心虚作假,还是确实有信,却找不到了?如果找不到,信到哪去了?被人偷了?你只管说出来,若是证物被偷,我们一定严查到底。”

咏善却依然沉默。

俊脸上波澜不兴,让人猜不透。

咏升又问了一句,没有回应,再也没有耐性,“咏善,这是审案,不是在你的殿闲话家常。你要是拒不答话,我就要动刑了!”

啪!

惊堂木重重一拍。

咏临急出一身汗,在旁边猛地一动,顿时被左右四五个负责看守他的差役压肩的压肩,扭手的扭手,按得动弹不得。

书信的事,他是亲眼看着咏棋承认偷走后烧掉的。

咏善的冤枉只有他知道。

咏临被众人压着挣扎不开,嘴巴却还能用,张口喊道:“哥哥你别不张嘴!你说句话啊!你明明就……”

咏善一记眼神顷刻扫来,视线森冷阴寒,冻得咏临打了一个哆嗦,愣了一下,硬把下面的话吞了回去。

咏善让咏临闭了嘴,目光由阴寒变为平静,缓缓移回脚前的地面。

咏升不怀好意地把问题往书信的下落方面引,明明是要逼他把咏棋也拖下水,不然就要他认心虚作假,伪报书信的罪名。

两条都是能让人粉身碎骨的死路,这节骨眼上不管他做什么回答,负责主审而且有权力向炎帝回报的咏升都能添油加醋让事情恶化。

言多必失,不如缄默。

咏善心如止水,一言不发。

咏升却正中下怀,巴不得咏善不合作,嘿嘿冷笑,“咏善,你这是恶意拒答了?别怪我不提醒你,现在我是奉旨审案,有权对你用刑。”

咏善任他恫吓,眼神沉凝不移,还是闭着嘴,铁铸似的一样直挺挺的站着。

“好!”咏升一声狞笑,拿起手上的惊堂木,骤喝一声,“来啊!把咏善捆

刚要往桌上一拍。

身侧冷不防地有人踱出一步,“殿下请慢。”

居然又是那个不知死活的宣鸿音。

咏升被他这个奉旨陪审的小小刑部官员这么忽然一挫,惊堂木停在半空,拍也不是,不拍也不是,脸色难看到极点,咬着牙冷笑,“怎么?宣大人,咏临我不能审,咏善可是我奉旨审问的人,难道他我也不能碰?”

“殿下奉旨审案,当然可以按旨意行事,审问刑讯,都由殿下拿主意,下官不敢干预。”宣鸿音好像没瞧见他的怒气似的,木着一张瘦脸,依然用他冷硬古板的声音,清清楚楚地道:“但下官奉旨陪审,也有提问之权。有一个和案子有关的问题,下官想问一下咏善殿下。请殿下恩准。”

他也是奉旨的,又是炎帝指定的陪审,连咏升都不能阻挠他发问。

咏升只能悻悻放下惊堂木,“好,你问。”

宣鸿音先向咏升施礼多谢,才转过身,仔细打量了站在下面的咏善一眼,缓缓道:“咏善殿下,依吴才转述,你说到天牢去见恭无悔,是为了教导他改过自新,日后不要再鲁莽行事?”

“是。”

“只是为了这个?还有别的原因吗?”宣鸿音有条不紊地道:“你是,皇上身体不适,要你代批奏章,连着朝廷宫内诸多事情,万务缠身,你一日能有多少空闲?就为了训导一个不熟络的御史,你会不惜抛开要务,亲自到天牢和他谈心?我第一个不信。其中必有隐情。殿下,你有什么冤屈尽管说,只要是实话,我会代殿下向皇上直接禀告。”

咏升坐在案桌后,倏地浑身一寒,浑身毛孔炸开。

咏善到天牢见恭无悔,当然是受他咏升的拜托。

这事做得非常机密,要挟咏善时也没有第三者在场,难道竟被知道了?

这叫宣鸿音的五品官到底什么来头,居然一开口就点出这最教人心惊瞻跳的关键,口气竟然还隐约支持咏善把他这个主审也拖下水?

想到后果,咏升大气也不敢喘,往下一看,恰好咏善也抬起眼往上扫来,四道视线在空中轻轻一碰,火花四进,旋即错开去。

咏善何尝听不出宣鸿音的话外之音,一方面觉得诧异,一方面却骤起警觉。

咏升这五弟,他向来不喜欢。

借着机会把咏升扯下水是很简单,但这样做,不免又要扯出咏棋咏临过去私传信笺的罪行,变成人人都是输家。

如此不顾大局,为了一己之私,把其他兄弟一网打尽,不是善行。

想到这,老太传说过的话电光石火一样闪过脑际。

天下哪个父亲给儿子起名不花心思?

父皇给他起的,不就是一个善字。

难道太傅那个不着边际的故事,居然是点在这地方?

宣鸿音是父皇派来的刑部官员,为什么忽然冒出来问这个?

咏善心中波涛大作,面上却很冷静,沉吟片刻,淡淡道:“我是,天下的事都该关注,何况是国家负责言路的御史?不管熟络不熟络,要谈心的,还是要抽点功夫谈心。”

“没有别的原因?”

“没有。”

咏升暗中松了一口大气,背上冷浸浸的,全是吓出来的冷汗,恶狠狠地瞪了旁边站着的宣鸿音一眼。

竟敢和我作对?

等日后当了,看我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又想,咏善也就是色厉内荏,被关在内惩院一晚,想必是吓得魂不附体,什么都不敢乱说。

正好抓住这个机会,挤一点口供出来。

“宣大人,你问完了吧?”咏升冷冷道:“问完的话,该到我这个主审来问了。”

宣鸿音毕竟只是陪审,咏善咬死不改口,硬说到天牢没受人唆使,只能退了回去,让咏升继续把持大局。

咏升立即将话题转回原处,“咏善,信件的事,你到底怎么解释?”

这是他好不容易寻到的破绽,绝对不能轻易放过。

咏善轻轻抿着唇,什么也没说。

“好啊!”咏升这口气早就憋够了,刚才被宣鸿音出来打断,好不容易扭转回来,这次更加毫不迟疑,拿起惊堂木就重重一拍,大喝道:“来人!拉下去杖责五十!我看你到底答不答!”

左右差役轰然应了一声,撩袖子朝咏善围去。

咏临又惊又怒,狂吼起来,“咏升!你要敢碰我哥哥一根头发,我生吃了你!”

头一低,蛮牛一样撞去,顿时把身侧一个按着他的差役撞得咚一下摔在地上。

众人大声吆喝,几人连扑上去,又挨了咏临几脚,一阵混乱,好不容易把咏临重新按住。

咏临还在大吼,“你这个狼心狗肺的畜生!别忘了当初你怎么巴结我哥哥,现在小人得志,翻脸不认人!父皇看得上你这小人?我第一个不信!我要见父皇,让父皇呜呜……唔呜……”

没说完,被气得发抖的咏升命人拿来破布,不管三七二十一塞了满口。

咏升对付了咏临,转头去看另一边,因为咏临陡然发动,厅内一片混乱,本来要处置咏善的大汉们被吸引了注意力,都围在咏善身边呆看着咏临那边。

咏升大怒喝骂,“混账!没听见我说什么吗?把咏善拉下去!重重杖责!”

众人这才行动起来,撩袖子刚要反扭咏善双手,把他押到地上趴跪着责打。

咏善道:“慢。”

他天生就带一股冷冽寒意,几个差役本来如狼似虎,被他犀利视线一扫,声音入耳,虽然只有轻轻一字,却像一粒冰珠从半空中坠下,敲在玉盘上似的,冷凝凝,教人不敢轻忽。

众人一愣,都住了手,回头看咏升示意。

“哦?”咏升得意地笑问:“总算肯开口了?”

“咏升,我现在,还是。”

咏升咯一声冷笑,“我说怎么你还那么神气呢,原来仗着这个。可惜,殿下你的如意算盘打不响!又怎样?我是奉父皇旨意办事,不如实招供,就算是天皇老子我也照打不误。现在我是主审,你是犯人,我要你跪你就得跪,要你招你就得招!”

“是国家储君,君臣有别。我跪,你敢受吗?”咏善道:“我知道你有父皇旨意,审我没问题,辱我却不行。你要杖责我?可以。但首先要在地上铺一层明黄垫子,用的铁杖也一样,必须用明黄绫子裹了,还有,我双膝着地,就是跪拜了,你们受不起我这大礼,必须避到阶下,站在一旁。”

他侃侃而言,从容不迫一笑,“这是典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朝廷礼法,不照办就是欺君。五弟,我这是好心提醒你,免得你犯了错,失了父皇欢心。”

咏升被他说得一愣一愣,这些话一个错处都挑不出来,确实礼法都有规定,脸猛然一红,转即黑沉下来,“你……你……好!”

喘了两口粗气,霍然站起,“我们受不起你跪,倒要看你受不受得起大刑!”

领着上面一众官员随从,全部一个不留地站下阶。

“来人,铺明黄垫子,裹黄绫!”

一切布置妥当。

咏善不等别人朝他伸手,高傲地一摆手,“用不着你们。”

走到中央,毅然跪在明黄垫上,缓缓趴下,双手放在头部两侧,抓紧了垫子边缘,沉声道:“动手吧。”

内惩院中掌刑的两个大汉拿着裹了黄绫的铁杖过来,左右站在两旁,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咏升一声大喝,“打啊!给我打!”

两个大汉应了一声,高高举起铁杖,狠狠拍下去。

这不是寻常木杖,而是由寒铁铸成,份量极沉极重,掌刑的又是老手,一杖下去,咏善咬得紧紧的牙发出轻微的磨声,额上顿时冒出一层细密冷汗。

刚倒吸一口凉气,第二杖又击在身上。

剧痛从击打处蔓延至全身,五脏六腑彷佛翻过来似的。

内惩院另一人拔高调子,一下一下数着,“十九!二十!二十一……”

连续二十几杖,一刻也不停的打在身上,咏善脸色由白转青,十指死死抓着垫边,指节绷得发白。

“唔唔!唔!”咏临眼眶进火,无奈被五六个大汉压着,嘴也堵着,连骂都没法子骂。

眼睁睁看着咏善被杖打,瞪得铜铃大的眼睛一眨:心疼得眼泪直淌。

“黄绫裹着的铁杖滋味不错吧?”咏升不得不避下台阶,肚里烧得满满的恶意毒火,一边看,一边冷笑,“这铁杖伤筋动骨,不是好玩的,想活命,还是快点招了吧,书信到底到哪去了?和咏棋有什么关系?你和咏棋关系密切,在恭无悔一案上谁是主犯,谁是从犯?”

咏善痛出一身冷汗,却极为执拗,咬着牙默默忍着,连一句呻吟也没有。

听咏升在旁边逼问,偏过头,眼脸往上一扯,满眼的不层一顾,那目光像冷箭一样,骤然射中咏升最忌讳处,顿时惹得咏升大怒,跺脚大喝,“打!用劲的打!往死里打!”

内惩院掌刑是有章法的,况且打的还是,谁敢往死里打?

依旧不紧不慢的一杖一杖来。

咏善痛得牙齿咬得吱吱响,俊容一阵阵抽搐。

横了心,任凭铁杖落在身上,就是一声不吭。

“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

五十下杖责眼看就要结束,咏善还是一点招供的意思都没有,双目轻轻闭上,紫色的唇抿得紧紧。

咏升没想到这已经倒台倒了大半的死到临头,居然还如此硬朗,实在大出意料,自己这个主审被他三言两语一逼下高台,又用了刑,如果再问不出东西,颜面何存?

如果父皇知道自己如此占优势,还奈何不了咏善,会怎么想?

反正已经撕破脸,此刻正是打铁趁热的时候,若不能让咏善招供,还不如趁机了结他,永绝后患……

咏升越想越真,邪念一起,顿时恶向胆边生,开口骂道:“没用的东西,都没吃饭吗?连抡个铁杖都使不出劲,等我来!”

撩起袖子,上去夺了铁杖,高举起来,朝着咏善脊梁狠狠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