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天骄
字体: 16 + -

第13章 偈语解签

    老和尚缓缓走到佛龛前,右手轻轻转动龛上佛像,佛像的方向稍微挪动一下,咔嚓一声,只见佛龛下面跳出来一个木格子,他从里面拿出一本书,之后,又把佛像移回原位。

    他来到楚天谅跟前,将书递给他手中,嘱托道:“施主,这本《大般涅槃经》,深邃奥秘,富有哲理,今日送给你,希望你能妥善保管,闲来无事之际,翻阅诵读,从中领悟心得,铭记于心。”

    楚天谅双手接过经书,见封面已经泛黄,书皮褶皱,显得陈旧破烂,而《大般涅槃经》五个字依然清楚明晰,全书章节完整,没有一张缺损。想必是老尚经常翻阅,可能是孤本,所以他才倍加珍惜,大费周章的收藏保存。

    令楚天谅疑惑的是老和尚为什么无缘无故赠予自己珍贵的经书,这本经书相对他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自己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用不着第一次见面就赠送重礼,巴结一个无官无职的小辈。如果不是他魔怔,肯定另有所图。

    老和尚注视楚天谅充满茫然怀疑的眼神,似乎看穿了他心中所想,脸上含笑道:“施主,勿要多心,贫僧见你面善,又与本寺有缘,故把经书传授给你。”

    “大师,我与你认识的时间还不到一柱香,初次见面,就相赠如此厚礼,是不是有些不合时宜!再者,大师门下有许多德高望重,勤奋苦学的佛教弟子,为何交给一个连信徒都算不上的门外人。”楚天谅神情诧异,迟疑一会。

    “佛海无边,缘结众生。施主与我佛有缘,同门中人,修为德行远胜本寺弟子,日后拜托施主发扬佛法,传承经书,再造辉煌。天降大任于有心人也,贫僧理应顺从天命,不敢违逆佛祖意愿。”老和尚双眼闭合,沉声道。

    老和尚出乎意料的言语,令楚天谅大吃一惊,旋即推辞道:“我一不是佛门教徒;,二不曾虔诚信佛;三是弟子的七情六欲尚存,贪恋凡尘,俗世常人。弟子德行浅薄,如何担当得起发扬佛法的重任。刚才大师又已选我四弟作为俗家弟子,夸赞他六根聪慧,理应由他发扬传承,现在为什么却改变初衷,让我担此艰巨的重任?”

    “施主,不可妄自菲薄。小施主身体隐藏一股煞气,长此以往,于弘扬佛法无利。每至煞气冲天之时,须金刚发力,才能镇压住他身上的煞气。而施主听得懂贫僧讲解的经文,深有感悟。施主德才兼备,刚柔并济,正是不可多得之最佳人选。若是施主不加否决,就由贫僧代佛祖将重任交付施主。至于因果,施主切莫多问。”老和尚忽地睁开双目,神情凝重道。

    楚天谅一阵汗颜,老和尚为了逼迫自己接受佛经,竟编造出玄之又玄的言论。但他尚不明白的是老和尚传授的经书,为什么一定是《大般涅槃经》。他疑问道:“《大般涅槃经》有什么精妙之处,如此值得大师相托?”

    老和尚面色平和,轻声道:“阿弥陀佛,这本《大般涅槃经》的来历非比寻常,绝不同于一般经文。按照梵文解释,涅槃是‘智慧’的意思,深如渊海,博大精明,超出世俗的宁静、光明、永恒、慈慧、超越、解脱的境界。望施主认真诵读,体会其中佛义,终身受教。”

    “大师厚爱,弟子没齿难忘,一定遵从师命,通读全书,晓明经义,继而发扬佛法。”既然老和尚言之在理,楚天谅只得免为其难收下,并拱手拜谢。

    楚天谅随手翻开几页,瞟了一眼,见佛经上的文字密密麻麻,杂乱无章,根本找不到头绪。如果不是大师好心相赠,一向对佛教经典毫无兴趣的自己才不会读这种苦涩乏味的经文。

    他对于佛教怀有排斥心理,甚至达到深恶痛绝的地步。只因当今天子沉溺佛法,深居内宫,越发宠信阉党,陷害忠良,以致荒废朝政,耗费国库,加重百姓的负担,生活日渐贫穷困顿。他明白一切罪孽源头并非来自佛法,但他不敢直接指责天子,只能拿佛教出气。罪恶易做,人内心中的贪婪欲望却最难消除,人人若一心向善,清心寡欲,世上又岂会有虚伪不公之事。

    老和尚满意的转过身,看着四郎五郎,捋须一笑,语重心长道:“‘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两位小施主,一定谨记贫僧的这四句话,将来长大受益匪浅。”

    四郎五郎面面相觑,似懂非懂,齐双点头,异口同声道:“我们会记住大师教诲。”

    显而易见,老和尚是怕四郎五郎抵抗不了不良诱惑,会走上歧途,心生邪念,所以淳淳告诫,佛心向善,此言非虚。

    “大师,你学识渊博,通晓阴阳,占侯推算应该在行。我们想在这里求个签,不知大师能否再给我们解签吗?”浣汐见老和尚一直对楚氏三兄弟夸夸其谈,宣扬佛义,却将自己搁置一边,心情不悦,嘴里却哼道:“谁教你这和尚卖弄佛法,耽误我们狂庙会的时间。你不是挺会说的,看你肚子里有几分佛学,解不出签,笑死你!”

    “女施主之言,折杀贫僧了,至于学识渊博,通晓阴阳,贫僧实在不敢当。签条倒是有一套,贫僧也略通解语,可以试一下。不知女施主是想问什么签?”老和尚安坐于蒲团上,从身上摸出几根竹签,放到早已准备好的竹筒里,摇晃几下,落在地上。他飞转手串,淡淡道:“请女施主抽签。”

    浣汐侧着俏脸,走上前,随意抽取一支,等看清竹签上的偈语,脸颊唰地泛红一片,赶紧垂下螓首。

    “女施主可否让贫僧瞧瞧竹签。”老和尚见浣汐面含红晕,心中已经知晓问什么签。

    浣汐情不自愿的把竹签交给老和尚手里,他接过来,仔细瞧视,轻轻吟道:“水中明月镜中花,凤鸣长啸凰飞来,安得诚心守灵台,缘生桃花方美满。”

    老和尚双手合十,眉开眼笑道:“阿弥陀佛,女施主是想问姻缘吧,这是一支上上签,四句偈语连起来一块读,意思不言而喻。女施主与意中人可能情路坎坷,但相守相护,终成眷属。其中第二句最关键,女施主一生富贵,其佳婿是人中龙凤。贫僧多问一句,不知女施主可有意中人?”

    浣汐羞涩地望了楚天谅一眼,听了老和尚的解释,心中甚是欣喜。老和尚总算说了句正常话,无论真假,她都高兴。

    老和尚已发现楚天谅与浣汐暗中眉来眼去,洞察一切的他,圆脸上挂有一丝淡然的笑容。

    楚天谅内心一阵惊喜,人中龙凤,难道是暗示自己吗?他一定要把抓住这次入京的机会,及早向舅父求亲,抱得美人归,省得让人中龙凤的美名被他人捡去。

    “施主,轮到你抽签了。”老和尚重新摇晃竹筒,放置地上。平静道。

    楚天谅弯下腰,也随机抽了一支签,一眼不看的递给了老和尚。

    老和尚接过签条认真过目,突然,脸色大变,目光闪烁,蹙眉喃喃道:“龙腾江海,虎跃山林,大吉之相,大贵之身,深不可测,非自己所能窥视。唯有一点,尚可推测,即此人日后不可估量。”

    他德行高深,须臾之间,便恢复正常神情,略一沉吟,念道:“皇天苍生无原由,风云突变万事周。四方义旗扬威震,百年宏业存一仇。”

    “当作何解释,请大师明喻!”楚天谅越听越玄乎,头罩一层云山雾水,

    “依偈语上所言,施主志向远大,文韬武略,适逢风云际会,世道变,济苍生,成大事,作出一番惊天动地之伟业。”老和尚气定神闲,出语不凡。

    “天下承平已久,君明臣贤,人心思定,国家富足,四方无事,岂会世道变乱!大师莫不是危言耸听,借此恭维弟子。这种大不敬的言论,还请大师谨言勿语。”楚天谅闻言心跳加疾,但他不敢流露半分激动喜悦的表情,反而告诫。

    老和尚笑而不语,沉默半响,终于道:“出家人不打诳语,施主信则有,不信则无。沧海桑田,世事无常,岂是凡人所能知晓。贫僧早已看破红尘,与世无争,不问世俗,又何惧诽谤!”

    楚天谅只觉胸膛波涛汹涌,澎湃起伏,从老和尚坚定从容的只言片语中,他隐隐感到自己的命运即将发生改变,不知前途是凶是吉。

    老和尚向四郎五郎问道:“两位小施主,谁先抽签?”

    “我和五弟同抽一个,不分彼此。”楚天鸿自小与五弟有福同享,抽签也是一样。

    老和尚第一次见两个人同抽取一个签,当然偈语他还是有法解开的,朗声笑道:“好,好,请小施主选一个吧!”

    楚天鸿抽好签,交给了老和尚,老和尚接签凝视,怔住一会。

    楚天谅见他眉宇紧锁,惊问道:“大师,有什么问题吗?”

    “无妨,无妨。”老和尚镇定神色,抚摸长须吟道:“双杰出云震天响,万里征战卷八方,功绩名利成蹉跎,兴衰荣辱起萧墙。”

    “大师,这偈语作何解释?”楚天谅惊问道,偈语中的前两句大概懂得几分,只是后面两句似乎暗藏玄机,一时猜不透。

    “两位小施主,天资聪颖,绝非凡品,假以时日,修文习武,必定建功立业,叱咤风云。但二人命里终有一劫,天道轮回,因果循环,报应难除。”老和尚紧蹙白眉,叹息一声,虽然他已是出家之人,可面对两个幼童,生有恻隐之心。

    楚天谅回头冲四弟五弟视去,他兄弟俩一脸幼稚茫然,不知老和尚所说是何意。他俩每日只知惹是生非,胡搅蛮缠。那里有半分天资聪颖,长大后,不求他俩出人头地,只要安守本分就谢天谢地。又听到大师说他二人命里有劫难,心咯噔一跳,楚天谅爱弟心切,如何忍心四弟五弟受到伤害,希冀地盼望他俩平安健康成长。

    浣汐只听见了前半句,咯咯笑道:“就他俩小孩,大师你是不是看错了,整天调皮捣蛋,哪里像是叱咤风云的人儿。”

    老和尚颔首道:“贫僧一生阅人无数,不会看走眼的。此二子天赋异禀,日后历经磨练,必成大器。他俩兄弟长大之后,能助施主一臂之力,望施主多加爱惜。”

    “不给我添麻烦就烧高香了,两个小鬼头,我可不敢指望助一臂之力。”楚天谅倒吸一口气道。

    楚天鸿与楚天诚却豪情高涨,眼神坚定,同声同气道:“请二哥,表姐放心,我们兄弟长大后一定做挺天立地的男子汉,做二哥和表姐的左膀右臂。”

    楚天谅与浣汐心生感动,眼圈湿润,那里想到四弟五弟竟如此懂事,他二人上前紧紧拥抱住四弟五弟,顿时觉得他们成熟不少。

    老和尚起身点头,双手合十,意味深长道:“是非善恶始有终,莫到尽头再后悔。施主回去要好生牢记贫僧所说,切不可亏待你这两位兄弟和身边之人。”

    楚天谅长揖至地,恭敬道:“大师言语,弟子谨记于心。今日驻足尊舍已久,弟子不便再打扰大师静修,先行告辞。”

    “佛经一事,就拜托施主了,务必保管好,千万莫要泄露出去,等时机成熟,再昭示世间。”临别之际,老和尚再三叮嘱道。

    “大师放心,弟子知道该怎么做,既然我已答应,就绝不会食言。望大师保重,他日再来拜访。”楚天谅与浣汐、四弟五弟同老和尚告辞后离开了禅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