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导火索
字体: 16 + -

第142章 20.重新接头

    “秧歌艺人登台演出后,起初在本村演出,后出村出县演出。”

    陈卯生说着看了看芳子的表情。

    这个日本女人面部冷漠,从中看不出她的喜怒哀乐。她的双手交叉着,两手的食指在手掌中转着圈。这是她在思考问题时的具体表现。

    她在考虑:从这个老板的回答的问题上看来,这个秧歌剧团确实是卖艺的,是实打实的秧歌剧团。她继续听着陈卯生的介绍。

    陈卯生见芳子没有反应,继续说:

    “有人在清徐县尧城村见到舞台墙壁上,看到有这样的记录:光绪二十二年的演出剧目:“五月初七日,太谷德胜社,首日《吃油漠》、《采茶》。午《换碗》、《求妻》、《哭五更》。晚《翠屏山》、《火算命》、《卖豆腐》。“

    芳子这时却插话说:“说的不错,请继续!”

    陈卯生继续说:

    “太谷德胜社,据说是由太谷县名艺人‘老双龙’、‘四杆旗’两师傅组织的半职业性班社。这类班社的出现,说明太谷秧歌的发展又前进了一步。

    芳子听了陈鲁生的介绍,相信了,因为陈卯生的介绍,比她知道的还多还详细。什么也没说,就带上她的人走了。

    陈卯生暗自为自己庆幸,要不是自己对太谷秧歌偏爱,平时积累了资料,那今天就很可能被鬼子看出了破绽,那就不用考虑完任务了,就该考虑如何逃命去了。

    陈卯生认出了王海棠,王海棠却没有认出老板竟然是陈卯生装的。

    王海棠出了福隆客栈的大门,紧走几步追上了芳子,向芳子询问道:“中佐阁下,我们对秧歌剧团不搜查了?”

    “没必要了,他们是真正的秧歌剧团。”

    芳子很自信地带着她的人去了别处。

    对于营救王成福一家,陈卯生认为必须和王海棠联系上。

    为此,他和王文清到了他们的联络站——龙阳县城的来福茶馆。

    联络站负责人老陈告诉他们,“已有十多天没有来了,不知出了啥事。”

    陈卯生考虑到和“雄鹰”的联系已经中断,眼下必须由自己尽快的再接起来,否则就没法完成任务。

    他先到了福来饭店,向王成福询问:

    “大叔,这几天王海棠回来了没有?”

    王成福正在摘菜、洗菜,为中午的饭店开张做准备。当他看到来者是从这里去根据地的特派员时,停了手上的活,叫其他人干了,他迎了上来。亲切地说:

    “哦,特派员,你回来了,中午就在我的饭店里吃饭,我炒几个菜,咱爷俩喝二两。”

    陈卯生说:“眼下还不是喝酒的时候。王海棠回来过吗?”

    “海棠,她走了十几年了,从来就没有回来过”陈卯生的问话,引起了老人的伤感。

    陈卯生想了想,看来王海棠还没有和她自己的父亲相认。

    就在这时,王迎春来到了饭店,听到了他们的谈话。

    对伤感的父亲说:

    “海棠——你早就见过几次了。你们夜探灵光寺时,那个穿夜行衣的女的就是海棠啊。”

    王成福不解地说:“她喊我大伯长大伯短的,并没有喊我爸呀。”

    陈卯生解释说:

    “那是为了工作。怕你沉不住气,把事情嚷嚷出去。到那时,海棠的身份就会暴露,你们也会受到牵连,他不认你是对的,到时候她会认你的。”

    “但愿如此!”

    王成福心情好了许多。

    陈卯生又问:“我们怎么能和海棠联系上呢?”

    王臣福想了半天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只能说:

    “她就不回家,鬼子的司令部我们又进不去,要想找她,还真难!”

    不过王臣福说的一句话提醒了陈卯生,陈卯生忙问道:

    “迎春和海棠接头时,迎春扮成了卖烟的小贩,海棠才过来找的迎春。”

    迎春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然后说:

    “是有这么一回事。那是交通员俊强告我的办法,也是他们接头的信号哦。”

    “可惜呀,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孩子,为了送情报,被鬼子给杀害了。”

    王成福的心情又沉落了下来。

    王迎春一看是自己的一句话,引起了父亲父亲伤心,不安地和陈卯生告别:

    “我去门诊部了,那里还有一个病人等着我。”

    她又对父亲说:“爸,我去门诊上了。你不要考虑的太多,那会影响你的身体的。”

    王成福也不理她,只是考虑着自己的心思,王迎春走了。

    “你去吧,这里有我呢。”

    陈卯生目送着王迎春的背影,这么说了一句。

    陈卯生安慰王成福说:

    “大伯,这个帐我们都记在了小鬼子的头上,我们一定会找他们清算的!”

    “你说得对,血债血还!要叫小鬼子也知道,中国人是不好欺负的!”

    王成福的脸上现出了怒气。

    陈卯生对王成福说:“大伯,你也给我准备个买烟的盒子,下午我去碰一下运气。”

    “行,下午你就过来,我给你找一个。”

    王成福说着呵呵的笑了起来,说:

    “你们这些孩子,个个都是好样的。”

    “大伯,你见笑了。”陈卯生也跟着笑了笑。

    “哎,现在国难当头,能站出来为国出力的都是好样的。”

    王成福说着又收拾他的摊子去了。

    陈卯生感到这位老人真是个好人,很有正义感。

    “他这一家子都为打鬼子行动起来了,我们必须保证他们安全地到达根据地。”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当天下午,陈卯生按照约定,来到了福来饭店。

    王成福把准备好的卖烟盒子交给了陈卯生。

    陈卯生接过来,在胸前挎了就要上街,被王成福拉了回来,说:

    “你见谁卖烟是你这身穿戴,看着就不像个卖烟的。”

    “呵,鸡有鸡道,狗有狗道,各有各的门道。做生意也是有一定的门道的。”

    陈卯生调侃着。

    王成福把一身补丁衣服给了陈卯生:

    “那当然。你换上这一身,再到福隆客栈前喊叫。”

    “听你的!”

    陈卯生换了衣服,就胸前挎着木烟盒,跑到福隆客栈门口叫卖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