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滴眼泪中绝尘
字体: 16 + -

第47章 南京城的挽歌(第一更)

    当李处温为他蝇营苟狗之欲望而彻底殉葬的时候,耶律大石正在府上召集左雄、耶律燕山、萧塔不烟、西伯、张撤八等人议事。大家正襟危坐,个个面色忧容,当此国难危险时刻,人们心绪如麻,无以得到心灵的安静。

    耶律大石感慨说:“李大人与我有师生之谊,但大仁不仁,大善不惠,在对待大辽江山社稷问题上,谁不若我雷赤胆忠心,我都与之视同陌路。

    左雄说:“天锡皇帝驾崩,李大人获死,南京被金军、宋军还有耶律俊的军队包围,我们要尽早寻一条生路啊!”

    听到这些,耶律大石十分沉重,他的目光从这些人的脸上一一扫过,顿觉了与这些追随者及为之所流血牺牲的大辽国,都是前途一片茫然,悲从中来,他心生怜悯,望着张撤八说:“撤八兄弟,自从下山投奔我军立下多次战功,尤其在白沟战宋军,撤八亲冒箭雨冲在前边,抢渡过河,打散守河宋军,劳苦功高。只是你是汉人,中原才是你的家乡。如果此时撤八要离开我回归宋朝,我美酒为你壮行,些许财宝拿去安家……”

    张撤八眼睛湿润了,眼泪禁不住流下来。他抱拳施礼说:“大石将军,有你这句话,我张撤八就是粉身碎骨、九死一生也要跟着你走。你走到哪,我跟到哪,你到天边,我给你擦亮擎天柱,你到海边,我给你摇木帆船。一句话,我张撤八誓死追随将军!”

    耶律大石眼睛也是泪眼朦朦,他点头说:“撤八,好兄弟。既然这样,我就把我的计划说给大家听。一是南京非久留之地,把精兵留在这里与金人、宋人硬拼,无非是以卵投石玉石俱焚的结局。南京城我们一定要守,我们要以城为依托,有效的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若战场形势不利守势,我们就转移,为此,我们一是要做好战的准备,二是要做好逃的准备。明天白天大家精心准备,要做好各路大军转移的准备,看战事形势的发展,待我一声令下,部队立即转移。女子军由萧塔不烟负责准备,骑兵精锐由燕山负责,汉军由撤八负责。我已派人探好在金兵与耶律俊的军队之间,有一条宽几十里的空白地带,大军转移路线就从那里穿过……”

    耶律大石转头看萧塔不烟等人说:“燕山、撤八、萧塔不烟率兵在庆州以北等着师父,我还要进山劝师父出山,你们会合之后,再回夹山。”

    萧塔不烟说:“大石兄,我们都走了,你怎么办?”

    耶律大石说:“只要你们北进西行顺利,我的安危就不成问题。现在我还不能走,生为大辽国臣子,朝廷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我不能扔下萧太后独行。”

    安排完这些,众人都散去,大石顿时觉得空荡荡的,茫然怅然恍惚烦乱,片刻间一齐涌上心头。睡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便索性到庭院中闲走。南京城刁斗已经打响了五更,天中月明星稀,横亘北方天际的那道山峰剪影好象就压在头顶一般。山风还没有鼓起,天地间万籁无声,大石突然生出一种从未有过的窒息感,胸中竟是憋闷极了。

    大石觉得有些疲劳,便来到浴房在冷水中浸泡了片刻,神志顿时清爽。冷水浴完毕,他又匆匆的饮了一袋马奶酒,骑上那匹阴山雪骏马,便直向大山深处飞驰而去。

    三月的燕山,苍黄夹着青绿,莽莽苍苍的横亘在面前,数不清有多少河谷有多少奇峰?来到一条清波滚滚的河边,大石一番打量,脚下一磕,骏马便沿着河道直向那道最为低缓平庸的山谷驰去。走得一程,山谷突然由南北向转为东西向,大石左手马缰轻抖,便进入了西面的山谷。大约走得三五里,山谷竟渐行渐窄,身上却觉得越来越热,燕山特有的那种饱满浩荡而略带寒意的春风,不知不觉间竟变成了和煦温暖的习习谷风。面前奇峰高耸如云,地上柔柔绿草如茵,满山林木苍翠葱郁,竟与山外直是两重天地。

    大石驻马张望一番,觉得这道山谷的奇妙景色在燕山之外断难想到,当真是平中隐奇!突然,他听到了一种隐隐约约的隆隆之声,便走马循着隆隆声深入山谷,大约里许,便见迎面一道大瀑布从高高的山峰上跌落,飞珠溅玉,水雾中竟断断续续的闪烁出不断变幻的彩虹。抬眼四望:瀑布正在山谷尽头,两边奇峰对峙,中间谷地竟只能可可的容下这片碧绿的深潭;潭边谷地生满了野花野草,层层叠叠交相纠结,却是叫不上名儿。鸟鸣虽然湮没在了隆隆瀑布声中,但那些灵动出没于花间草丛树梢的五彩身影,却实实在在的是生机盎然。

    耶律大石正在放眼打量满山景色之时,一处山坳口走出一位年轻的和尚,那小师傅声音嘹吭高远的问道:“施主何人,有何求助?”耶律大师下马躬身行礼道:“在下耶律大石,想寻求一位故人,法号普慧,师傅能否求见?”那小和尚问道:“何故求见,能否告知?若不能相告,贫僧爱莫能助!”耶律大师有些不耐烦的说道:“天下兵连祸结,有何不可相告!这就说与你听,金兵来袭,南京城危在旦夕,愿普慧大师与你等师傅避险躲灾,保人身平安。”“施主关爱苍生,救人告险,善莫大焉,普空谢过施主,施主请随我来!”那小和尚如此说道。耶律大石牵马入了那山坳。

    入了那山坳,一片开阔的谷地呈现在眼前,两山之间相隔有两公里,谷地避风避寒,一阵阵春风温暖拂面,两山脚下一线桃花盛开,如一道粉色的彩带,缠缠绕绕围了这片谷地,谷地已是被开成了片广阔的良田,因谷地别若洞天,气温较高,田中各式作物已是显出勃勃生机,明显与北寒之地植物生长很大不同。谷地有高山融雪之水自成的小溪流过。沿田间小径走过,不一会就来到了那粉色彩带的桃林,穿过田林,一片广阔的院落依山而建,一群僧人在那挥棍练拳。山美水美之地,参悟天地玄机,强身健体,修习佛法,不也是一番乐事嘛。目睹此景,耶律大石很感惭愧,他为了辽国的生死竟还要安排西伯师傅东奔西走,莫说师傅已经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就连自己整日竭心尽力不也是常感心力交瘁,这世外桃源般的美景不正是安放身躯,心归自然之地吗?一想到这里,一种浓浓的沮丧便渗透到大石心头,在风雪诵读《鬼谷子本经阴符》中构思的远大宏图,在与萧奉先、李处温的狗苟蝇营之斗智斡旋中,在倾力而扶昏若阿斗的天祚帝之每一努力,就仿佛一场光怪陆离的梦!强国不好么?忠君不好么?为何这些君主权臣们就是不愿意做呢?真是一个天大的谜团!骤然,大石觉得自己疲惫极了,苍老极了,对世事无奈极了,真想躲进一个世外桃源,仔细地透彻地揣摩一番人世间的奥秘。可是,他的世外桃源在哪里?中京、上京、南京,故国已入敌手,倾巢之下安有完卵……

    西伯看到耶律大石的到来,步态从容的走来。四目相对,普慧法师仿若又成了西伯,耶律大石眼中含满了泪水,激动的喊道:“师父……”尔后,两人紧紧的拥抱,互诉衷肠。

    西伯从中京天牢救回来后,耶律大石请南京城里的名医为他疗伤,加上西伯自己精通医术,自我调理,经过二个多月的将养身体已大有好转。但由于他的舌头被萧嗣先派人割去一截,因此说话的时候声音有些含混。伤愈后,西伯遁入空门,隐居深山,南京附近的寺庙里的和尚很多都慕名来投,由于是离乱年月,即使当和尚道士日子也不好过。加之辽国寺庙太多,僧道巫人满为患。太平年间有施主供斋饭还衣食无忧,战乱年间人们为活命奔波,无暇顾及舍施寺庙,有些寺庙便断了粮米。所以,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西伯竟然足足招纳了3000僧侣,并亲自教练这些僧侣武艺,以求在战乱年月而能自保。

    西伯见耶律大石瞅他不说话,便口音不太清地说:“石儿你有什么话说吧!这么直劲儿瞅我干什么?”

    耶律大石说:“师父,我这里有个万难的事儿要交给你去办!”

    西伯说:“石儿,有什么事你尽管说,我这条命是死里逃生出来的,多活一天都是捡的!虽说这三千僧侣隐居在这深山,不愁衣食,可这是战乱年月,金兵若排山般压来,生灵涂炭,僧侣岂能幸免!我们早已做好准备,扶明君圣主廓清海宇,匡扶社稷,救黎民于水火,三千僧侣就是三千僧兵。我们愿听你调遣。”一番话将耶律大石感动的不知如何说好,他本来觉得自己提出让西伯率僧侣西走,借助他们的力量完成抢运四季捺钵和五色旗鼓的任务,却没想到师父主动提了出来,愿意接受他的调遣。

    耶律大石说:“广平淀现在被金兵四下围困,但广平淀有我们大辽国的四季捺钵,还有唐太宗李世民赠给我们契丹人祖先奇首可汗的五色旗鼓。这些都是我们大辽国的国宝,可惜没得到天祚帝的重视。这些东西一旦落入金人之后,只会付之一炬,到我们手里,却能成为以后联络和指挥西北诸部族的神器。你老人家带3000僧兵,出其不意地进入广平淀,把四季捺钵和五色旗鼓安全运出来,广平淀还有朝廷储备的许多兵器财物,趁着金军还没进攻之前,尽量多运送出一些。记住,要绕过中京,沿潢河与土河之间奔庆州走平地松林,这样不容易被金军发现,即使发现也追不上你们。另外,还有一些朝廷宫娥朝臣家眷被围广平淀,只要这些人愿意跟我们走,都设法救出来。所以说,师父你这个任务比登天还难!”

    西伯点头

    西伯说:“石儿你放心,我今夜就带众僧军赶往广平淀,把这些器物运出来。”

    (本章完)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