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滴眼泪中绝尘
字体: 16 + -

第1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1章风起于青萍之末

    在我国北部有一个美丽的草原------科尔沁草原,从商周到战国后期,在她博大的胸怀中,养育了一个精骑善射、民风古朴而剽悍的游牧民族。这个古老的民族在这里孕育、出生、发展壮大,谱写了胡服骑射、秦开质胡、屡辱匈奴等许多精彩的传奇故事,也创造了冶炼、青铜铸造、制酒等灿烂文化。这个民族还在通古斯语系的基础之上创立了相对独立的部落语言,并在宗教、文化、音乐、舞蹈、饮食、农业等多方面创建了辉煌的文明。

    这个氏族部落自认为“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于紫蒙之野”。《史记》记载:这个氏族部落自契至汤14世共8次向南迁移,最后到达河南安阳,因种种原因未随族人南迁而留居故地的称北殷。

    殷商灭亡后,周武王对殷商奴隶贵州采取宽容和笼络政策,封纣王之子武庚于朝歌。后来,武庚发动叛乱,周公率师东征,武庚失败,率残部逃至北殷之地,建立北殷王国。经过三年苦战,周终于平定叛乱,杀死武庚,北殷王国从此消失。北殷氏族人再不敢称自己为北殷人,外部人不知其名,因其位于匈奴之东,渐渐北殷氏后人便被称为东胡了。

    后来,东胡又被匈奴冒顿单于突袭击散,大量人口被俘为奴,余部分两支逃至乌桓山和鲜卑山,自称为乌桓族和鲜卑族,继续活动在科尔沁草原上。乌桓于三国时期被曹操迁入中原,融入华夏族中。

    逃至大鲜卑山嘎仙洞休养生息后鲜卑人,在经历茹毛饮血的艰难繁衍后,历经上千年的游猎生活之后终于走出了丛林,又逐渐强盛起来,一度统一了蒙古高原。后又内讧战乱,于公元389年战败的柔然部的鲜卑人,一分为二,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拉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逐渐的他们自称为“契丹”。“契丹”一语的本意是“镔铁”,即坚固之意。到公元9世纪中期,契丹部落逐渐地发展壮大,开始称霸草原,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后又改称辽。

    这个剽悍勇猛、好战威武的民族,在200多年的时间里曾经挥斥长城内外,饮马黄河。关于她的起源,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位男子骑着一匹白马自西拉木伦河而来,一位女子则乘青年自老哈河而来,二者相遇,结为配偶,生了八个儿子。后来,他们的8个儿子分别繁衍为八个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后来的契丹。

    12世纪的某个傍晚,一支来自遥远西方的大石国使团,穿越漫漫黄沙,涉过戈壁险滩,历尽艰辛,终于在东方地平线的草原上看见一座雄伟的城池,那是辽国的中京。

    辽朝分五京,即上京临潢府,东京辽阳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辽国皇帝除了四季跟随移动的皇宫(辽语为四季捺钵)活动外,大部分时间待在南京析津府和中京大定府。

    这支使团的领队是大食国王子册割,他是受其父王之命向大辽请婚的,与他一并骑行在驼队前方的还有一位红衣罗衫的女子,女子的身后有位12岁的少年,

    这个少年虽是一身的西域装束,但其明亮的目光和俊武的神情又显示出他的特异,他不完全同于大食人这个族群。是的,这个少年有着与生俱来的强烈的认祖归宗之感,他是契丹英雄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他的身上过多的焕发出了乃祖的雄风,东方的草原和巍峨河山是他的家国,也是他祖先的龙兴之地,那应该是他嬉戏玩耍、纵马奔驰的地方。他本应年少不识愁滋味,况且还整天享受着大食王宫丰美的盛待,可他总是感受到不安,想念他东方家国的快乐时光。他的母亲三年前带他回大食探望母国,本想再多住些时日,可这位少年在大食国享尽富贵、受尽外公外婆的疼爱后,总是有种少年不应该出现而出现的忧郁眼神,他不大吵大闹,他眼神中的忧郁足以牵挂他身边的每个亲人,时而一阵忧郁过后的坚毅目光又让人震撼。这一次,他安坐时的忧郁和坚毅,被他的外公觉察到了,同样也震撼了这位阅人无数、见惯嘶杀与流血的大食国王。由此,国王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政治谋虑,为安邦安民,大食必须继续与东方辽国的联姻,要让王子册割尽快向辽国求婚,同时送自己的女儿和小外孙回国,他想东方辽国应该是个充满神奇力量的国度,那是充满英武与智慧的国度,更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自己的小外孙其少年的目光,就能让自己作为王者而震憾,不更能说明事实吗?于是,他喊来侍从,吩附把自己的珊琪公主召来。

    不一会儿,珊琪公主进来了,大食国王也赶快站起来相迎自己的女儿,他对于自己的这位女儿很是爱恋,又很是不舍的让她远嫁异国,更是对她为国和亲的壮举有丝愧疚和些许的敬意。

    大食国王:珊琪啊,近些时日吃住都满意吧?

    珊琪公主:父王,你这是哪里话啊,我这可是在自己的母国,从小喝这里的水,吃这里的牛羊肉长大的,怎会不满意啊?

    大食国王:哈哈哈,你虽是我的爱女,可你还是大辽的郡王妃啊,东方的草原有着更鲜美的牛羊,东方的土地也有着更丰富的佳肴,父王恐怕怠慢你啊!

    珊琪公主:父王,你,你这话不是让我害羞吗?

    “女儿啊,你来的也有些时日了吧,我决定派你的弟弟再次向大辽求婚,以期我们两国百年修好,让神奇东方的物华天宝和璀璨文化更多的来到我大食国,届时你也随团回去吧!你看,我的小外孙----大石,时常流露出忧郁的眼神,那是孩子想家了!”大食国王说。

    “父王,女儿舍不得你啊!”珊琪公主眼睛湿润了。

    “女儿啊,最是无情帝王家,王室的子女哪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啊,家事就是国事,出身于王室注定了幸福也注定了悲剧,我惹不是国王,我岂恳把你远嫁东方,我和你母后已是老弱之身,谁不想儿女绕膝?自从你远嫁辽国,辽国王庭不也赏赐了我们大量的瓷器、茶叶、丝织等物品,他们还教会我们印刷、铸铁等技艺,我们大食国才有邦富民安的繁荣,才能在这强敌环伺之地有安心放牧的草场。我想,大食国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珊琪公主。”

    说到这里,大食国王起身拉起女儿珊琪公主的手,这是父亲慈爱的温暖,又是国王言辞恳切的重托。

    “本王至今不悔把你嫁与神秘的东方辽国,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有着四千年文明光辉的滋养,土地肥沃,物华天宝,人才辈出,灿若星河。看看我这小外孙,明亮的目光,光洁的额头,动如脱兔的敏捷,无不显示头东方人的智慧与干练;还有这名字------耶律大石,肩负着我大食与辽国美德重合之任啊。女儿啊,据西方的神奇天书所说:‘假如一个人努力的执著,神灵必赐予他一块黑色的石头,上面刻有只有他能读懂文字’。我们的大石一定是那样的人,神灵会护佑他的。女儿啊,好好的把他养大,他一定会你带来荣耀的,也会给我们大食国带来荣耀的。”

    于是,珊琪公主与册割提王子打点好行装,组织起一支400人的队伍,肩负国家的使命,托运着西域的珍宝和佳产,就这样出发了。

    ……

    说起大食与辽的联姻,足见大辽这个立足东方、横跨欧亚王朝的辐射力,其草原民族与生俱来的豪爽与剽悍,又杂糅并蓄了中原农业文明之光,完全担当得起中古时代的完美国度。当然也就有了万邦来贺的盛世场景。

    大食使团的册割提王子独自驱马前往进城通关处,递交了自己的通关文书,守城的小吏自然是怠慢不得,因为早在几天前他们就接到了有关大食国来使的文令,急忙报告早已在此等候的北院大王耶律安原,耶律安原得知消息后,急忙咐附随从安排迎接事宜,自己也跑到西城门城楼上嘹望,准确的说,他有些惊喜的慌张,少去了往日王者重臣的威严。这是他作为为人夫者和为人父者的人性使然,若说人性中的亲情,那最是伟大的,那也是永恒的,那也是可以包容了爱情与融化了政见与仇恨的情感,是的,他的妻子是大食国的公主,他们的婚姻有着政治的意义,当多年的相濡以沫加之时间如平静流水的滋润,爱情之花也开在了两个文化各异与语言各异的两个人间。如今,他与自己的王后血脉相连,又有了他们的爱情结晶,儿子耶律大石已把他们紧紧的拧结在了一起,原属于他们的爱情之花如今已成长为亲情的参天之木。他们的儿子耶律大石,取名大辽皇室耶律氏和西域友邦大食国名(音译),这既是让自己光辉的姓氏,也是自己王后母国的国名,寓意着美德重合之意,当然他与爱妻乃至耶律皇室都对自己的这个儿子寄寓了厚厚的希望。他想想繁琐与棘手的政务,他多么渴盼自己的儿子快快长大,亲手教他上马弯弓、统兵领战、研习政务,好为耶律家族再续辉煌,为大辽开疆拓土。他深知,就在自己祖先世代生活的这片莽莽草原,英雄的故事一直在扮演,一只新的雄鹰飞上蓝天,必会将一只老弱的鹰击倒在草原,谁能知道广袤草原上有多少今日幼小明日就将疾驰的骏马,同样能在骏马背上弯弓射雕的人会仅仅是射手或驭手吗?不会的,脚下的这片草原无限宽广,会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欲望,头顶的蓝天暴虐起来会给人以不屈的灵魂,契丹人在建立大辽之前不也是一个弱小的部落吗,先祖耶律阿保机不就是凭着精明与强干,对契丹传统部族进行重大改革,使之变为辽帝国体制下的行政与军事组织,完成了辽帝国的初创。想着先祖的辉煌会让他自豪,但他更警惕这辉煌怕被另一个部落复制,何况在乌苏里江畔的森林深处生活着一个十分野蛮的通古斯部落。

    耶律安原定了定神,他很容易的在城楼上看到了大食国的使团,那骑在高驼之上的红衣女子定是自己的王后,那一旁也骑在高驼之上笔挺的少年,肯定是自己的石儿了,他激动喜出望外,大声呼喊“耶律大石”……夕阳西下,太阳燃烧了西天的云彩,火红火红的云天映衬着自己的爱妻与爱子,如同背负着太阳东下,此景下的此情,让他激动不已,也让他对他们心生敬意。

    大食国使团在驿馆安顿后,王子册割提觐见了辽道宗耶律洪基,递交了求婚的国书。耶律洪基开始思谋大食国王子求婚事宜。他知道,让皇室公主远嫁万里外的西域异邦,这几乎是没有自愿的,为人父母者谁也不愿把自己的骨肉分离,那是犹如死别般的生离,会让人饱受无尽的思念之痛,然君王之仁必以江山社稷为重,非对一人、一家之仁,他必须做出决定,答应大食国王子的求婚请求。耶律洪基在皇宫的政务堂来回的踱步,他在思考祖宗热血拼杀出来的王朝,在历经近200年风雨剥蚀和自我腐蚀后的命运,要在往常的日子,这个时刻他应该早去后宫逍遥了,可今自己已经65岁,在位41年了,蹉咜了多少时光啊,昔日过多的沉迷于轻曼罗纱下的香体消魂,让他的身体连同自己执掌的这个王朝都已经老迈飘摇,他有些悔恨在富贵中浸淫了自己的大好人生,愧对社稷啊,难得这样一个让自己清醒的夜晚,如果上天还能假我以时日,我定要励精图治,让耶律氏所建立大辽在自己的治下更加辉煌,可惜啊,时光不能倒流,珍惜当下吧,为大辽做点事情吧,不然怎么去见耶律氏的那些先皇啊!想到此,他喊来内侍,吩咐其连夜告知在朝大臣,明早朝会。内侍宦官当然不敢怠慢,甭看这些奴才整天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可耶律洪基认真起来,他们会更认真,这些奴才已经把察颜观色的本领练的炉火纯青。

    次日一早,通往政务堂的大道上,都是急勿勿的赶往朝会的大臣们,他们不知道朝会要议何事,或者皇帝会下发什么重大诏书,因为好久都没有朝会了,本应每日正常的朝会让他们有些略感不适。不一会,政务堂上已经站满了朝臣,耶律洪基在内侍宦官的搀扶下,坐上了具有中原帝王特征的龙椅,朝堂之上瞬间鸦雀无声。

    内侍宦官向前一步,宽敞的宫殿回绕着细腻尖亮的声音:“大食国王复遣使请婚书‘西域大食国臣民拜请大辽国皇帝陛下,为修两国永好,今以王子班郎君胡思里册割提为使,前往贵国求娶大辽公主,请大辽国皇帝允准下嫁公主于大食国王子。’”宣书完毕,大殿内众朝臣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耶律洪基顿了顿嗓子说:“众爱卿有何策对之?”

    瞬间的宁静,非王族大臣自不敢轻言让某位公主远嫁,毕竟谁都不愿骨肉万里分割,一旦确定某位公主远嫁和亲,毫无疑问就等同于生离死别,各王族大臣更是唯唯诺诺,生怕这让人痛苦的事情落到自己头上。人往往就是这样,歌舞升平共享荣华之时,巧言令色者如口沫蜜,阿谀奉承之言倒如煌煌忠语,得利者也往往是这些人,可每到关键时刻需人奉献之时,勇于站出来的倒是抱定牺牲之志者。舍身赴义,舍我其谁,正所谓“板荡识忠臣,路遥知马力”啊!耶律安原环顾了朝堂大殿,向皇帝行礼说道:“皇帝陛下,臣之妹耶律红梅年方17,可下嫁大食国王子册割,以固两国永好。”“哦,红梅公主啊”,耶律洪基和颜柔声道“北院王啊,让红梅公主远嫁大食,朕于心何安啊,当年你迎娶大食国公主,让她饱受思亲之苦,如今再让红梅公主远嫁,你耶律安原一家为我大辽做出如此大功,让朕情何以堪啊!”“陛下,我们都是生为耶律氏,为国尽忠不顾私、极心无二虑,每个耶律氏王子、公主都应抛却个人恩爱,国事为大啊!请陛下下旨,赐婚耶律红梅于大食国王子!”

    朝堂之上的一番话,耶律安原可谓是义正辞严,尽公不顾私,极心无二虑。可回到家里,面对着家人的脉脉温情,脱去朝衣,谁能不燃起常人的情愫,毕竟是骨肉同胞啊!耶律看到毡房里的的妹妹在哭泣,他走了过去,拉起耶律红梅的手说:“红梅呵,你将远嫁西域大食国,你的嫂子却从大食远嫁而来,面对你们,我常惶愧,心心同苦矣!然既入王室,夫复何言?若有来生,惟愿我们兄妹生于庶民之家,淡泊桑麻,尽享生趣!”……

    旬日之后的早晨,朝阳的晨光投身在广袤的草原,碧空如洗,嫩绿的草芽显出草原大地旺盛的生命力,一场隆重的婚嫁之礼如约举行,美丽可人的耶律红梅公主就要远嫁了,她一身红嫁衣,满脸晶晶泪光让身上的金银珠宝都失去了光泽。谁让世间人心醉,只有离人泪。身为王族女儿身,任你如何的哀怨凄凄,故国纵然难以别离,亲人纵然难以别离,这些你都必须舍弃,心甘情愿也好,依依惜别也罢,江山社稷绝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牛角声声,胡笳呜咽,耶律红梅泪落如雨的拜别了亲人,拜别了执掌大辽公器的耶律洪基,在随嫁侍女的搀扶下,登上了华丽的轺车,近千人的送亲队伍缓缓而动,旗幡迎风招展,俊马、驼队踏踏而行。别了,故国的草原,故国的山水,故国的牛羊!或许是千年的修行才降生于此,然却仅仅沐浴这片草原十七年的光辉与滋养,就要缘尽于此吗?生生的别离啊,不,是死别!我将再也不能看到我的亲人、我的家园、我的故国,即使化为尘土,我也将不能平静地躺在太阳落山的地方,故国的亲人与草原啊,你们将是我生的梦萦与死的魂牵啊!

    离者凄凄,送者怆怆。送亲的队伍已经远去,耶律大石仍在张望,少年的目光里仍是泪光闪闪,他知道姑姑远嫁而去,是为大辽国而去,母亲远嫁而来,是为大食国而来。高尚的人格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他既是理解了这一切,但他也深知常人拥有的情感,母亲不也是常常触景生情,思念故国吗?如今这世间又多了一位经常思念亲人的女性,红梅姑姑会经常的思念他们。这思念不因关山阻隔,不因风雪而横绝,血肉亲情的思念将总会穿越时空而来。耶律大石幼小的心灵为辽国万里之外的西域留置了记忆的存储,那里有他的册割提舅舅、耶律红梅姑姑以及身为国王与王后的外公、外婆,那里有温柔清澈静如处子的河流,那里有芳草鲜花一望无垠的草原,那里有雄俊奔腾驰如闪电的战马,那里是大辽王朝最丰美的草原,那里是大辽王朝最忠贞的臣民与藩属,那里还将会有姑母为她所生的阿妹阿弟……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